秦建华
(华南农业大学 外国语学院,广东 广州 510640)
笔记策略是一项外显的、可观察到的认知策略。认知心理学认为,当声音符号被识别并被成功分解后,它们就会转入短时记忆。在短时记忆中,声音符号进一步分解和组合成适当的句法单位以待析义。当语义被提取后,具体的单词会被清除以让位于新的语言输入。而我们自身的记忆能力是有限的,存储在短时记忆中的信息如果没有得到进一步的处理会很快消失 (王甦等,1992)。刘永灿 (2001)的研究表明,使用笔记策略能够延长听者对输入信息的记忆时间,改善记忆效果。因此笔记具有信息存取功能,能够减少记忆负担,促进信息的理解和提取 (李书琴等,2012)。
英语专业四级口语考试从1994年开始由南京大学组织试点,发展到今天已经有十多年的历史,已经形成了一套较科学的考试流程和模式。该考试内容分为三个部分:复述故事、即席讲话和对话。它不仅考察考生的语言运用能力,还考察考生的临场反应和即时记忆能力。考试过程中允许考生记笔记,而实际上对于英语专业四级考试来说,记笔记是非常必要的。Kiewra等(1991)指出,笔记的功能可以归纳为编码功能和外存储功能,能辅助记忆。对于第一部分复述故事,考生应当在听的过程中迅速记笔记,尽量捕捉更多的细节;对于第二部分即席讲话和第三部分对话,考生也应当在草稿纸上迅速写下关键词句,以作为提示来辅助即席讲话和对话。
表1 近几年英语专业四级口试通过率情况
通过表1的数据可以发现,近几年全国几乎有接近一半的考生不及格;而除去不及格的考生,绝大多数考生又都集中在及格 (60-79分)这个档次上,良好和优秀只占非常小的比例。和英语专业四级笔试通过率比较起来,这是不容乐观的。为什么情况如此,我们认为这种状况与考生自身的口语水平、对考题和考试形式的适应性有关之外,还有一个原因就是考生的考试笔记策略。就第一部分复述来说,所要复述的故事大约300字,考生边听边做笔记,听两遍后直接复述,没有准备时间。考生普遍反映在这一部分叙述者语速快、故事细节多,难以在理解的同时记下能捕捉较多细节的笔记,所以结果就是复述时结巴、不连贯,遗漏不少细节。而内容是否完整则正是这一部分的评分标准之一。笔者认为考生在第一部分的成绩有一定的提升空间,而提升的方法之一就是帮助学生改进笔记策略,因为笔记是记忆的延续,是对短时记忆或一定时间内的长时记忆的提示性补充 (鲍刚,2005)。可以训练学生形成一套较有效的做笔记的方法,使他们能够在有限的时间内合理分配脑力资源,快速高效地记下能捕捉更多可识别的细节的笔记。本研究暂不涉及专四口试的第二和第三部分。
本研究拟从认知的角度,研究学生的笔记在词汇、句法和整体布局等方面的特点,以发现学生在笔记策略方面的优点和不足,然后扬长避短,帮助学生改进笔记策略,训练他们形成一套有效的做笔记的方法。笔者以华南农业大学外国语学院2010级 (大二)英语专业经贸方向的两个班为实验对象,利用2007年的考试真题组织模拟考试,搜集参加模拟考试的学生的草稿纸,分析他们所记下的笔记。两个班共65人,搜集到有效笔记草稿纸62份。
参考 Dam等 (2005)、Barbier等 (2006)、戴炜栋等 (2007)和刘建军 (2010)的划分标准,用这四个指标来评价学生的笔记:
指标a:笔记数量与原稿词数的平均比例。笔记数量指笔记中出现的英文词汇、中文词汇、缩写词和所有符号数量的总和。先计算出每个学生的笔记数量,然后将每个学生的笔记数量相加再除以总人数62,然后除以原稿的总词数,即得出笔记数量与原稿词数的平均比例。这一数据能反映学生记笔记的速度。
指标b:缩写词与笔记数量的平均比例。记笔记过程中常常要用到缩写策略。笔者将缩写词定义为:如果学生记下的某一个词的字母数少于其正常拼写的字母数,则此词为一个缩写词。但这种定义存在的问题是,有时难以判定某个词到底是缩写词还是学生误拼 (少拼若干字母)的错词。对于这种存在疑问的词,笔者参照Barbier等 (2006)的做法在这次研究中不将其计入缩写词中。计算每个学生所用到的缩写词的数量,然后计算平均每个学生用到了多少个缩写词,然后除以平均笔记数量,即可得出平均每个学生用到了多少比例的缩写词。
指标c:符号与笔记数量的平均比例。这里所说的符号是指非词汇类的标记,如表示包含关系的大括号,表示递进或因果等关系的箭头,表示序列或分类的阿拉伯数字或字母,表示大小关系的 “>”“<”“=”和其他的圆圈、直线、方框等。笔者将计算每个学生各用到了多少个符号,然后计算平均每个学生使用了多少个符号,再除以平均笔记数量,算出符号数与笔记数量的平均比例。
指标d:使用全英语记笔记的学生、使用中英双语记笔记的学生和使用全中文记笔记的学生的比。语码转换在记笔记过程中是经常出现的。对于经验丰富的笔记者来说,笔记应不限于一种语言,所以这一指标能考察学生记笔记的熟练程度。所得数据如表2,然后分析这些数据。
表2 指标分析所得数据
指标a:笔记数量与原稿词数的平均比例为27.7%(88.7/320)。
也就是说原稿总词数为320,平均每个学生记下了88.7个词和符号。能记下多少个词和符号是记笔记速度的体现。对于专业四级口语考试的第一部分,总的来说笔记数量越多越有利。因为这部分的评分标准之一是看所复述的内容的完整性。笔记多能表明捕捉到了更多的细节。但这也不是绝对的,因为记笔记和复述要在理解的基础上进行。学生必须分出一部分脑力资源进行信息加工。但如果记的笔记少,这有时能说明该生没有运用缩写技巧。分析学生的笔记,观察到绝大多数学生都习惯于用全拼写英文单词。可能他们急于把听到的信息完全按原文记录下来,因此所记下的词的总量就受到限制。不过笔记数量大是否就意味着笔记质量高,这还有待进一步研究。
指标b:缩写词与笔记数量的平均比例为4.2%(3.8/88.7)。
这个数据说明,学生们记笔记时都倾向于机械地记下所听到的词的全拼,而不敢或不熟悉使用缩写技巧。这个数据可以和第一个指标的数据联系起来。可以说学生由于竭力把每个词都用全拼写出来,导致不能记下较多的词。有研究表明,当词语以全写方式记录时,从认知理论角度解释的话,信息的处理深度不如缩写 (杨承淑,2005)。戴炜栋和徐海铭 (2007)研究了职业译员的笔记,发现职业译员的笔记中完整英文词与英文缩写比0∶59。也就是说熟练的笔记者会大量使用缩写词。对比这两个数据,可以发现,学生在使用缩写词方面还有待提升。笔记中的缩写方法有很多种,例如去头、去尾、去中间、去头尾、去元音字母、首字母缩略等(Barbier etal,2006)。观察学生的笔记,笔者发现,从缩写词的种类来看,所出现的缩写词只有个去尾这种类型。去尾的例子有primary-prima、effective-eff、demonstrate-demonstr、science-scien等,都是属于只取每个单词的前几个字母。所有的学生都用到了这一个缩写技巧。这有可能是因为他们熟知这个技巧,也有可能是因为时间太紧而来不及记下全拼而已。
指标c:符号与笔记数量的平均比例为3.7%(3.3/88.7)。
观察学生的笔记发现,他们用到的符号主要是编号(如1、2、3或①、②、③等)、大括号、单箭头、双箭头等。大部分学生都使用了符号,但种类单一,且只出现在一两处,多数学生只用到编号这一种符号类型。符号能表达清晰的结构层次,可以使记笔记者一眼就可以看出自己的记忆提示,容易做到一目十行,表达流畅而严谨 (鲍刚,2005)。因此符号的使用情况也是记笔记是否熟练的一个指标。
指标d:使用全英语做笔记的学生、使用中英双语做笔记的学生和使用全中文做笔记的学生的比为52∶10∶0。
这说明,绝大多数学生 (52人)都是使用全英语来做笔记的,只有10个学生在笔记中使用了汉字。没有人用全中文记笔记。笔者分析了使用中英双语做笔记的10个学生的笔记,发现实际上他们使用的汉字也非常少,最多的一个学生使用了24个汉字,最少的仅2个汉字,这10人平均每人使用5.5个汉字。从这一点来看,学生们的笔记策略是有待提高的。汉字储存的信息量大,占用笔记空间小,且在表示命题逻辑上更简明(戴炜栋、徐海铭,2007)。真正熟练的笔记者是会根据情况灵活转换语码的。学生们很依赖于英语原语做笔记,这也有他们平时的应试心理有关。他们害怕转换成中文后复述会出现偏差,所以都尽量用原语记录信息。
通过上面的分析,我们可以发现,在应对专业四级口语考试时,学生的笔记策略有一些不足之处。首先,学生所记下的笔记的数量可以增加。要训练学生使用缩写词,转变学生的思维,告诉他们记笔记时不一定要把词以全拼的形式记下来,让他们练习用缩写词记笔记,则他们能记下的笔记数量就能增加,这将有利于他们通过笔记捕捉更多的细节。缩写词的形式也可以是多样的,除了学生们熟悉的去尾法之外,可以训练他们使用去头、去元音字母、首字母缩写等各种技巧,从而发展出适合自己的缩写方法。其次,学生们在记笔记时较少使用符号。其实符号常常能快速地记录较多信息。在表示分类、并列、因果、转折、递进等各种逻辑关系时,符号能起到提示的作用,能很好地辅助回忆所听内容,并且书写起来也很快。因此要鼓励学生在记笔记时使用各种符号。最后,大多数学生都习惯于用全英语记笔记。其实这也不是绝对必要的。有时候可以用汉字记笔记。因为汉字信息量一般大于英语单词,汉语是我们的母语,写汉字有时候更快。所以要训练学生使用双语记笔记,鼓励学生多使用汉字记录信息。
本研究也有一些不足之处,例如取样范围较小,只选取了笔者所在学院大二两个班的62份笔记稿,存在局限性。希望今后能够对不同区域、不同群体和不同阶段的学生进行考试笔记调查和研究,为专业四级口语考试笔记训练提供借鉴。
[1]王 甦,汪安圣.认知心理学[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1992.
[2]刘永灿.记笔记功能的认知心理研究[J].现代外语,2003,(2).
[3]李书琴,李 杰.简论非英语专业大学生听力理解中的元认知意识研究[J].长江师范学院学报,2012,(5).
[4]Kiewra,K.A.&Du Bois,N.F.Note-taking Functions and Techniques[J].Journal of Educational Psychology,1991,(83).
[5]鲍 刚.口译理论概述[M].北京:中国对外翻译出版公司,2005.
[6]Dam,H.,Engberg,J.&Schjoldager,A.Modeling Semantic Networks on Source and Target Texts in Consecutive Interpreting:A Contribution to the Study of Interpreters’Notes[A].In Dam H,Engberg,J.&Gerzymisch-Arbogast,H.(eds.).Knowledge System and Translation[C].Berlin:Moutonde Gruyter,2005.
[7]Barbier,M.L.,Roussey,J.Y.&Piolat,A.Note-taking in Second Language:Language Procedures and Self-evaluation of the Difficulties[J].Current Psychology Letters,2006,(3).
[8]戴炜栋,徐海铭.汉英交替传译过程中译员笔记特征实证研究——以职业受训译员和非职业译员为例[J].外语教学与研究,2007,(3).
[9]刘建军.英语专业本科学生汉英交传笔记特征及其与口译成绩的关系——一项基于学生交传笔记的实证研究[J].外语界,2010,(2).
[10]杨承淑.口译教学研究:理论与实践[M].北京:中国对外翻译出版公司,20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