辛 伟 洪永聪 卢 莉 王飞权
(武夷学院 茶与食品学院,福建 武夷山 354300)
安溪铁观音,原产于名茶之乡的安溪县西坪镇,现分布于闽南闽西各乌龙茶区,素有“绿叶红镶边,七泡有余香”的美称。传统型铁观音,以采摘铁观音茶树品种小至中开面3~4叶嫩梢制成,经摊青、晒青、晾青、做青、炒青、揉捻、初烘、初包揉、复烘、复包揉、定型、足干等工序,其色泽乌润、砂绿明显、表面带白霜,呈“香蕉色”或“芙蓉色”,条索肥壮、卷曲紧实、沉重似铁,具有“青蒂绿腹蜻蜓头”的外形特点,其汤色金黄明亮或黄绿明亮,其香气馥郁幽长或鲜爽高锐,带有兰花香、桂花香或奶油香等特色,其滋味醇厚甘爽或鲜爽甘甜,“音韵”明显,其叶底肥厚软亮,呈稠面光泽,红边明显或红点显[1-4]。为了适应市场需求的变化,铁观音的初制工艺也进行不断改进和创新,形成了以轻发酵为特点的新型加工工艺,根据加工过程中萎凋程度和做青工艺的不同,形成品质风格各异的类型,如“正做型”铁观音、“消青型”铁观音以及“拖酸型”铁观音等,以满足消费者的不同需求[5-7]。因此,本文作者通过收集市场上3种不同风格的安溪铁观音成品茶,对它们进行感官审评和品质成分测定,比较它们的品质特征[8-10],为市场上选购铁观音提供理论依据。
2011年春季出品的“正做型”、“消青型”及“拖酸型”等3种不同做青风格的安溪铁观音精制成品茶样,样品由福建名茶村茶业有限公司提供。
样品水浸出物含量、茶多酚含量、游离氨基酸总量分别采用国家标准方法[11];咖啡碱、儿茶素组分含量分别采用刘仲华等的HPLC法[12]测定;感官审评采用陈郁榕等的乌龙茶审评方法[13]测定。
对3种不同做青风格安溪铁观音品质化学成分的测定结果(表1)显示:总体上,这3种不同做青风格安溪铁观音水浸出物含量的差别不大;其中,“正做型”铁观音和“消青型”铁观音的茶多酚含量较高,“拖酸型”铁观音的则较低,这是铁观音滋味收敛性的物质基础;“正做型”铁观音的咖啡碱含量最高,“消青型”铁观音的次之,“拖酸型”铁观音的最低;而“拖酸型”铁观音的游离氨基酸总量最高,“消青型”铁观音和“正做型”铁观音次之,这是铁观音滋味鲜爽的物质基础。因此,“正做型”铁观音的酚氨比表现为最高,“消青型”铁观音的次之,“拖酸型”铁观音的最低。对3种不同做青风格安溪铁观音儿茶素组分含量的测定结果(表2)表明:“正做型”铁观音的儿茶素总量和酯型儿茶素总量均为最高,这是铁观音滋味厚重的物质基础;“拖酸型”铁观音的儿茶素总量和酯型儿茶素总量均为较低,而“消青型”铁观音均表现中等。但是,从儿茶素品质指数又可看出,3种不同做青风格铁观音的差异不大。
表1 、不同做青风格安溪铁观音的品质化学成分
表2 、不同做青风格安溪铁观音的儿茶素组分含量(%)
通过对3种不同做青风格安溪铁观音的品质感官审评,结果(表3)显示:3种不同做青风格安溪铁观音,外形和内质都有较为典型的品质特征;从外形上看,“正做型”铁观音的外形乌润紧结重实,砂绿明显,“消青型”铁观音的为翠绿圆结重实,砂绿较显,“拖酸型”铁观音的则为乌绿润圆结重实,但砂绿不显;从香气上看,“正做型”铁观音的香气幽郁沉香,表现持久,“消青型”铁观音的为浓郁鲜香,“拖酸型”铁观音的则为高锐鲜酸,但持久性表现较差;从滋味上看,“正做型”铁观音的滋味醇厚高爽,“音韵”显,“消青型”铁观音的为鲜爽甘甜,“音韵”较显,“拖酸型”铁观音的则为鲜酸甘爽,但“音韵”表现力较差;从汤色上看,“正做型”铁观音的汤色金黄明亮,而“消青型”铁观音的为黄绿明亮,“拖酸型”铁观音的则为杏黄明亮;从叶底上看,“正做型”铁观音的叶底金黄肥厚软亮,红边显,“消青型”铁观音的为绿黄软亮,具红点,而“拖酸型”铁观音的表现为青绿微暗,有“死青”的迹象。
表3 、不同做青风格安溪铁观音的品质感官审评结果
所谓“音韵”,安溪铁观音的品质特征应具备3个内容才能体现出来:一是香气馥郁具幽兰之胜,锐则浓长,清则幽远,即“品种香”显;二是茶汤也有这种“品种香”,即“香味结合”;三是品饮后有回味,即“喉韵”,余韵犹存,齿颊留芳。本文,通过以上对3种不同做青风格安溪铁观音的感官审评及品质成分分析,可以看出,总体上“正做型”铁观音茶多酚含量、咖啡碱含量、儿茶素总量、酯型儿茶素总量以及酚氨比均为最高,故表现为醇厚度较好,回味幽长,这是“音韵”的主要内涵之一。而“消青型”铁观音,其品质化学成分含量均表现为中等,故“音韵”仍表现为醇厚而鲜爽。虽然“拖酸型”铁观音的茶多酚、儿茶素总量、酯型儿茶素总量虽然均表现较低,但由于水浸出物含量仍然较高,故滋味仍具一定的厚度,而且游离氨基酸含量最高,使其滋味表现为鲜爽度较好。因此,在铁观音加工过程中由于萎凋程度和做青工艺的不同,形成了“正做型”、“消青型”和“拖酸型”等品质风格各异的铁观音,它们具有各自典型的风味和品质特征,目前在市场上具有一定的消费人群。
[1] 陈晓栋,黄伙水.安溪铁观音的传统加工工艺及要点[J].福建茶叶,2009,(2):20~22.
[2]吉克温,金心怡,苏益平.乌龙茶空调制茶技术要点 [J].福建茶叶,2004,(1):16.
[3] 吉克温.福建省主要名优乌龙茶的品质特征与加工工艺[J].福建茶叶,2001,(2):7~9.
[4] 李忠,陈军,林登贵,等.浅析影响铁观音品质的几个因素[J].茶叶科学技术,2011,(3):28~31.
[5] 高水练,林郑和,郝志龙,等.新工艺增强安溪铁观音 “音韵”的技术措施[J].茶叶科学技术,2004,(2):37~38.
[6] 高水练,林郑和,郝志龙,等.新旧工艺制成铁观音的品质化学比较[J].茶叶科学技术,2004,(3):27~28.
[7] 冯廷佺.“清香型”乌龙茶与“浓香型”乌龙茶之比较[J].中国茶叶,2005,27(5):18~19.
[8] 林锻炼.安溪铁观音韵香型工艺创新及品质形成机理初探[J].福建茶叶,2012,(1):38~40.
[9] 黄福平,陈荣冰,梁月荣,等.乌龙茶做青过程中香气组成的动态变化及其与品质的关系[J].2003,23(1):31~37.
[10]黄福平,陈伟,陈洪德,等.做青强度对乌龙茶做青叶生化成分含量的影响 [J].福建农林大学学报,2002,31(2):199~202.
[11] 施兆鹏,黄建安.茶叶审评与检验 (第四版)[M].北京:中国农业出版社,2010.
[12] 刘仲华,黄建安,施兆鹏,等.儿茶素提制技术研究[J].湖南农业大学学报,1997,23(6):537~542.
[13] 陈郁榕,吕毅.福建乌龙茶审评技巧及品质特征 [J].中国茶叶加工,2002,(1):55~5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