任国防,张丽萍,王运彩
(安阳师范学院 教育科学学院,河南 安阳455002)
大学生挫折承受力问卷的编制
任国防,张丽萍,王运彩
(安阳师范学院 教育科学学院,河南 安阳455002)
在充分研究已有文献的基础上,采用事实驱动的基本方法,结合开放式问卷和专家分析,编制了大学生挫折承受力初测问卷,并对问卷的调查结果进行了探索性因素分析和验证性因素分析,初步确定大学生挫折承受力是包含积极抗挫因子、消极抗挫因子和抗挫特质因子的3维度结构。问卷的各项指标均符合测量学要求,可作为测量和评估当代大学生挫折承受力的工具。
大学生;挫折;挫折承受力
挫折承受力是人类心理生活的基本内在品质,也是人格结构中的重要因素。大学生的挫折承受力状况如何以及怎样提高大学生的挫折承受力,是目前社会各界非常关注的热点问题。近年来,我国高校的招生规模不断扩大,招生人数逐年增加,在高等教育事业发展的同时,也给大学生带来了更大的挑战和压力。特别是在当前全球经济危机冲击的背景下,大学生所处的社会环境日趋复杂,他们面临的学业、择业、情感、人际交往等压力越来越大,由此引发的心理问题呈逐年上升趋势,校园悲剧事件不断出现。目前大学生的挫折承受力已成为其能否顺利完成学业和更好适应社会的重要影响因素,因此,考察大学生的挫折承受力对于评估高校的人才培养质量和深入开展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在有关文献中,挫折承受力又称挫折耐受力、挫折容忍力、抗挫折能力、抗挫折心理能力等,与许多心理学概念一样,尚没有一个统一的定义。最早提出“挫折承受力”这一概念的是美国心理测验专家 S.Rosenweig,他定义挫折承受力是“抵抗挫折而没有不良反应的能力”[1],简单地说,就是个体受到挫折后免于行为失常的能力。我国学者张旭东、车文博认为挫折承受力是指“个体在遭遇挫折情境时,能否经得起打击和压力,有无摆脱和排解困境而使自己避免心理与行为失常的一种能力”[2],即个体适应挫折、抵抗和应对挫折的一种能力,故又称挫折容忍力。冯江平认为挫折承受力是“个体适应挫折、抗拒和对付挫折的一种能力”[3],即个体在遭遇挫折打击后,能够忍受和排解挫折的程度,挫折容忍力越强,越能忍受重大的挫折。冯江平还认为挫折承受力包括挫折耐受力和挫折排解力。在此,我们结合自己和前人的研究,将挫折承受力定义为适应和对付挫折的能力。按照此定义,挫折承受能力强的人对挫折有比较客观的认识,并能够积极地想办法避免或消除挫折带来的不良影响,且能够容忍失败,从而使自己免于行为失常。
关于挫折承受力的维度,不同学者根据自己的理解提出了不同的观点。Clifford和 McDonall(1988)认为挫折容忍度包含情感与行动两个维度,当遇到学业失败时,挫折容忍度高的会比挫折容忍度低的人更愿意再冒险尝试,且较不易被情绪所困扰[4]。Kuhl(1984)研究发现挫折容忍度包含个体的意志力,当个体相信自己的能力,并认为情况可以控制、后果可以预期时,个体的表现就会好;反之,当个体有不正确或不切合实际的想法时,就会降低对挫折的容忍度[5]。程正方等学者认为构成挫折承受力的维度有生理因素、情绪状态、个性因素、他人支持、认知因素等[6]。总之,挫折承受力是一个多维度的复杂结构;在遭遇挫折时,个体挫折承受力的强弱不仅影响到个人对当前挫折事件的认知态度和行为反应,也对其心理健康具有重要的影响。
目前关于大学生挫折承受力问题的研究,国内尚处于探索阶段,主要集中在挫折承受力概念的界定、挫折承受力的培养和挫折心理产生的原因与应对等理论分析层面[7―9],定性的研究多,定量的研究少,并且缺乏相应的研究工具。本研究旨在结合我国大学生的实际情况,利用符合心理科学规律的手段,编制出有一定信度和效度且符合心理测量学要求的大学生挫折承受力问卷,为大学生挫折承受力的评估提供一个可靠的工具。
本研究采用事实驱动的方法编制初始问卷,即在对相关文献和资料进行深入分析的基础上,根据开放式问卷和结构化深度访谈的调查结果,选择大量与大学生心理挫折实际应对行为、表现有关的表述,在广泛征求在校大学生意见,并与心理学专家和高校教师充分讨论的基础上,选出36个项目形成初试问卷。问卷采用自评式量表法,为避免趋中性给研究结果带来不实效应,问卷采用6级计分方案[10]。填写问卷时,强调被试者一定要实事求是,要根据各项目所述情况与自己实际情况的符合程度勾选答案,如果“非常符合”就勾选“6”,如果“比较符合”就勾选“5”,如果“有些符合”就勾选“4”,如果“有些不符合”就勾选“3”,如果“比较不符合”就勾选“2”,如果“非常不符合”就勾选“1”。为了避免心理定势的影响,问卷中有15个题目为逆向题,在统计时要对其得分进行转换。问卷的所有条目均采用随机排列方式。
初测选取河南师范大学、西南大学、安阳师范学院等6所高校1200名在校大学生作为被试,共收回有效问卷1132份。被试的构成(少许问卷有漏填数据)如下:男生351人(31.0%),女生761人(67.2%);文科学生356人(31.4%),理科学生327人(28.9%),艺术类学生 212人(18.7%),体育类学生 222人(19.6%);独生子女155人(13.7%),非独生子女941人(83.1%);城市籍学生281人(24.8%),农村籍学生827人(73.1%)。
为了考察问卷的效标效度,有200名被试同时完成了SCL-90量表,整个测验的完成时间在20分钟以内。测试结束后,随机将问卷分成两部分,一部分用于探索性因素分析,另一部分用于验证性因素分析。
首先进行项目分析。通过计算各项目与总分之间的相关系数,删除了与总分相关系数小于 0.40的 10个项目。在此基础上,对剩下的26个项目进行探索性因素分析可行性检验,包括采样充足度的KMO检验和Bartlett球形检验。结果显示:KMO检验值为0.91,大于0.90,说明剩下的26个项目数据比较适合于探索性因素分析;Bartlett球形检验值为 5743.58,显著性水平小于0.001,表明变量内部有共享因素的可能性。
然后运用主成分分析法(Principle Components)和方差极大正交旋转法(Varimax)对大学生挫折承受力的结构进行分析。在符合特征根取值大于 1、共同度大于0.3、因素载荷值不小于0.4的条件下,结合碎石图判断,抽取出3个较为合理的因素(因子)。考察旋转后的因子负荷情况,有19个项目符合要求(具体见表1)。表1表明,抽取出的3个因素中,第一个因素有9个项目,主要涉及担心失败、遇事退缩等内容,我们将其命名为“消极抗挫因子”;第二个因素有 6个项目,主要涉及信心坚定、积极行动等内容,我们将其命名为“积极抗挫因子”;第三个因素有4个项目,主要涉及行为习惯等内容,我们将其命名为“抗挫特质因子”。
表1 大学生挫折承受力问卷因素分析表
以上分析表明大学生挫折承受力的结构包含3个因子,即消极抗挫因子、积极抗挫因子和抗挫特质因子。从探索性因素分析的结果来看,由19个项目构成的大学生挫折承受力问卷,3个因子的构成比较合理,且每个项目在各自因子上的载荷较高,累计的方差变异解释量达到了50.18%,由此我们可以认为大学生挫折承受力包含3个因素的探索性结果是可以接受的。
剩下的另一半问卷用于验证性因素分析。验证性因素分析以上述3个因素为潜在变量,以每个因素对应的条目为观察变量,所用软件为 AMOS 7.0。验证性因素分析的结果表明,所有项目在其对应因素上的标准化回归载荷(Standardized Regression Weight)均大于0.4,验证性因素分析所获得的拟合指数均达到可接受标准[11]。此外,与大学生挫折承受力结构的单因素模型相比,从拟合指数上分析,大学生挫折承受力结构的三因素模型拟合相对更为理想(具体见表2和图 1)。
表2 大学生挫折承受力结构模型验证的拟合指数
图1 大学生挫折承受力标准化因素路径图
本研究采用克伦巴赫α系数作为信度指标。分析结果显示:总体问卷的α系数为0.88,而由表1可知各因素的α系数在0.73和0.86之间,均高于标准参考值0.7;从各题目与总分的相关系数看,各维度内项目得分与维度总分之间也具有较高的相关(具体见表3)。这些数据表明本问卷具有较高的内部一致性效度。
表3 大学生挫折承受力问卷的项目分析结果
因子之间的相关系数矩阵显示因子之间均呈中等程度的相关,各因子与总问卷之间、因子与因子之间的相关都符合测量学要求,说明本问卷具有良好的结构效度(具体见表4)。另外,有关专家、高校教师对问卷进行的内容分析也表明,相应的条目无论在广度和深度上都较好地反映了其对应维度的实质,说明问卷具有较好的内容效度。
表4 各分维度与总分的相关性
通过将问卷的各因子得分和总分与 SCL-90量表得分进行相关分析,结果表明各因素得分和问卷总分都与 SCL-90得分有非常显著的负相关,即本问卷的得分越高则在 SCL-90量表上的得分越低,说明本问卷具有较好的效标效度(具体见表5)。
表5 问卷的效标效度(与SCL-90量表的相关)
挫折承受力是衡量人的心理健康的标准之一。挫折承受力强的人,大多具有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他们在挫折面前能够保持正常的行为能力,能够以理智的态度和正确的方法应对挫折;挫折承受力弱的人,常常遇到轻微的挫折就不知所措,既不能理智地看待挫折,更不能采用正确的方法应对挫折,长此以往,容易产生不良情绪,进而导致心理和行为失常,甚至产生轻生的念头。大学生正处于心理发展及人格塑造的关键期和转折期,他们生活阅历浅,理想色彩浓,自我评价好,对生活的期望值很高,因此在生活和学习中遇到不如意之事或挫折事件时,更容易因理想与现实的巨大反差而产生强烈的挫折感,进而对其成长造成不良影响。因此,提高大学生的社会适应能力和心理健康水平是高校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任务,而探讨提高大学生挫折承受力的方法和途径是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者义不容辞的责任。这就要求我们对大学生的挫折承受力进行专门研究,并编制信度、效度较好的大学生挫折承受力问卷,为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以及进一步的大学生挫折承受力理论和实践研究奠定基础。
本研究在参考国内外相关研究和广泛征求心理学专家建议的基础上,结合大学生的实际,选择与大学生学习和生活情况相符的题项形成了初始问卷。对初始问卷的探索性因素分析表明,该问卷的KMO指数为0.91,Bartlett球形检验值为5743.58,适合进行因素分析。通过对初始问卷的探索性因素分析,根据有关心理测量学的要求,在删除部分题项后共抽取出 3个因素,分别是积极抗挫因子、消极抗挫因子和抗挫特质因子。这3个因子的分布构成合理,且每个项目在其对应因子上的载荷较高,累计方差变异解释量达50.18%。正式问卷共包括19个题项,对正式问卷的信度、效度检验和验证性因素分析表明,正式问卷具有较好的信度和效度,总体问卷的α系数为0.88,各因子的α系数在 0.73和 0.86之间,均高于标准参考值0.7,模型拟合指数符合多项模型拟合度的可接受标准。总之,问卷的各项指标均符合测量学要求,可以作为测量和评估当代大学生挫折承受力的工具。
[1] Harrower M.The Stress Tolerance Test[J].J Pers Assess,1986,50(3):417―427.
[2] 张旭东,车文博.挫折应对与大学生心理健康[M].北京:科学出版社,2005:62―63.
[3] 冯江平.挫折心理学[M].太原:山西教育出版社,1991:78―82.
[4] Clifford M M,Kim A,Mcdonald B A.Responses to failure as influenced by task attribution, outcome attribution, and failure tolerance[J].Journal of Experimental Education,1988(57):19―37.
[5] Kuhl J.Volitional aspects of achievement motivation and learned helplessness: Toward a comprehensive theory of action control[M]//B. A. Maher(Ed).Progress in Experimental Personality Research.New York:Academic Press,1984(13):99―171.
[6] 程正方.现代管理心理学[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4:416―417.
[7] 李志.当代大学生挫折承受能力及培养模式[J].黑龙江高教研究,2004(1):92―94.
[8] 张旭东,车文博.大学生挫折的成因分析及教育对策[J].内蒙古社会科学:汉文版,2001,22(6):101―104.
[9] 毛艳霞.高师大学生应激源、应对方式与心理健康的关系研究[J].中国健康心理学杂志,2005(2):136―138.
[10] 金盛华,郑建君,辛志勇.当代中国人价值观的结构与特点[J].心理学报,2009,41(10):1000―1014.
[11] 侯杰泰,温忠麟,成子娟.结构方程模型及其应用[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4:156.
The Development of College Students Frustration Tolerance Questionnaire
REN Guo-fang, ZHANG Li-ping, WANG Yun-cai
(Anyang Normal University, Anyang Henan 455002, China)
Based on the full study of existing literature, using the basic fact-driven approach combined with open-ended questionnaire and expert analysis, the researchers finish college student’s frustration tolerance test questionnaire. The results of exploratory factor analysis and confirmatory factor analysis supported that college students frustration tolerance is a 3-dimensional structure: positive anti-frustration factor, and negative factors and characteristics factor. Psychometric of index of the questionnaire had good performance, and the questionnaire is fit for measurement and evaluation of frustration tolerance of college students.
college students; frustration; frustration tolerance
B841.7
A
1006-5261(2012)02-0019-04
2012-02-27
河南省哲学社会科学规划项目(2010BJY001);河南省教育科学“十一五”规划课题(2009-JKGHAG-0158)
任国防(1976―),男,河南汤阴人,讲师,博士.
〔责任编辑 张继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