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 美
(山东煤炭泰山疗养院妇产科,山东 泰安 271000)
随着现代医学水平的发展和人们自身健康意识的增强,产妇要求行使剖宫产的比例逐年上升。有研究[1]表明,剖宫产前产妇的心理特点包括恐惧、焦虑、依赖这三大方面,对剖宫产是否能顺利完成及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有着密切的联系。因此,护理人员如何运用专业心理学知识减少剖宫产患者的不适情绪,具有重大的意义。我院妇产科对100例剖宫产患者进行心理干预,取得一定效果,现报道如下。
1.1一般资料 选择2009年3月至2011年3月我院行剖宫产产妇100例,年龄24~35岁,平均年龄(28.3±5.4)岁,孕周为38~41周。分为干预组和对照组,各50例,两组产妇学历、年龄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护理方法 对干预组,病房护士在术前仔细参阅产妇病历,全面了解产妇身体状况及其综合社会环境,查看术前准备情况。深入病房,亲切的向产妇做自我介绍,介绍手术医师和麻醉师的专业水平、麻醉方法、手术体位、手术方式、手术环境及大概过程。术前注意事项、术中可能有的感受以及应如何与医务人员配合。询问产妇令其不安和担心的问题,尽量解答产妇及家属提出的问题。改善产妇的心理状态,讲解剖宫产的优点:如大多数都能耐受切口疼痛,相对安全。实施积极有效的现身说法:如请同室的剖宫产产妇讲解体会等。产妇进入手术室后,家属不在身边,加之手术室相对封闭的环境、气味等因素,产妇会感到孤独无助,加重紧张恐惧。我们采取主动热情的迎接与其和蔼交谈,给予语言鼓励,告诉其积极配合手术的重要性,适时抚触安慰,或者适当轻松交谈转移注意力,使产妇消除恐惧陌生感,确保手术顺利完成,从而保障母子的生命安全。产妇返回病房立即给予保暖,保持环境安静,适当调整输液速度、调整卧位;给予四肢按摩;协助母子裸处建立最初的感情交流,并帮助吸吮母乳促进宫缩。观察产妇情绪反应,及时进行有效的心理疏导。讲解注意事项:早进流质饮食补充水分、进行乳房护理早开奶、早下床活动、注意清洁卫生、保证睡眠。保持心情愉快,积极参与婴儿的日常护理。对照组则给予常规护理。
1.3观察指标
1.3.1自评抑郁量表(SDS)和自评焦虑量表(SAS) 干预组和对照组均在剖宫前1 h和手术后1 d填写SDS和SAS。SAS、SDS根据心理卫生判断手册[2],可分为正常:标准分<50分;轻度抑郁:标准分50~59分;中度抑郁:标准分60~69分,重度抑郁:标准分>70分。
1.3.2记录术中出血量,观察产后宫缩乏力、刀口液化、愈合不良等并发症的发生并进行记录。
2.1.1SDS、SAS评分 两组评分中,干预组手术前无论是SDS评分还是SAS评分,均比对照组低;手术后两组的SDS、SAS评分均较手术前降低,但干预组降低程度比对照组降低程度大,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SDS、SAS评分对比分)
2.2.2出血量、并发症比较 干预组有5例在手术中的出血量>500 ml,占10%;对照组有15例在手术中的出血量>500 ml,占30%,两组相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组术后出现并发症例数为3例,占6%;对照组术后出现并发症例数为13例,占26%,两组相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见表2。
表2 两组出血量、并发症比较[例(%)]
妇女在怀孕和分娩期间,或者剖宫产手术前、后,患者可能因各种原因,如心理和环境等因素产生应激反应,包括焦虑、抑郁等不良情绪,这些不良情绪会影响手术的配合、麻醉效果和术后恢复。因此,在上述过程中帮助患者消除不良心理情绪,进行心理护理,有利于围手术期治疗 。
本研究应用SAS和SDS进行心理自评,在两组患者中,其SDS评分超过正常模值,但均低于50分,证明在手术前,患者仍有一定程度的焦虑和担心。我们根据剖宫产妇的心理特点,对干预组进行综合的心理干预,在术前,加强医患沟通,让患者对手术室的环境、设备、手术过程有进一步的认知,减少紧张情绪;手术中,注重态度温和,动作轻柔,及时消除患者的顾虑,增加患者安全感。避免因紧张焦虑引起语言及肢体动作上的抵触,从而引发手术过程中麻醉意外、生命体征改变、手术时间延长、子宫收缩乏力、术中出血量增加、胎儿窘迫等不良后果。术后告知注意事项,鼓励多活动,加强呼吸,推动子宫收缩,防止粘连等。护士定时进行随访,增加医患友好性,这种愉快的情绪促进了患者早日康复,同时有助于护士评估心理护理的效果。结果表明干预组的SDS、SAS较护理干预前明显降低,并有明显积极配合手术的表现。麻醉效果好,出血少,手术顺利。术后产妇精神状态饱满,体力好,心情愉悦,思维清晰,语言沟通顺利,表达流畅,反应快。对新生儿的主动亲近性强,且疼痛阈值高,术后出血少。产后宫缩乏力、刀口液化、愈合不良等发生率低。新生儿并发症减少,术后乳汁分泌足,母乳喂养成功。
对剖宫产患者进行有效的综合心理干预,能够减少各种应激反应,使患者积极配合手术,提高依从性,确保母婴安全。这是一种有效提高医护质量的方法,值得临床推广。
[1] 王忠香.剖腹产产妇的心理分析及干预[J].中国健康月刊,2011,30(5):280.
[2] 汪向东.心理卫生判断量手册[M].北京:中国心理卫生杂志社,1999:235-237.
[3] 刘瑞梅.心理护理在剖宫产手术中的效果评价[J].中国医药导报,2009,6(35):114-115.
[4] 广凌云,赵亚群,赵忠红.剖官产术早期活动的护理体会[J].临床医药实践,2006,15(1):70-7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