董岩岩
(山西财经大学,山西 太原 030006)
R&D活动是自主创新能力和科技进步的重要组成部分,作为最重要的R&D投入的主体,政府在R&D投入中承担着对整个科学技术创新体系无可替代的促进作用。政府应该引导R&D投入,指引区域内科学技术投入的方向,补充社会力量投入的缺陷。论文主要应用描述性统计分析方法,分析山西R&D投入发展的基本特点。
在山西经济蓬勃发展的同时,作为经济主推力的科技活动也越来越活跃,全社会R&D经费投入呈递增趋势。特别是进入2000年以来,R&D经费投入呈现出一种直线上升势头,
从表1中的数据可以看出,十年来山西省的R&D投入增长速度是相当快的,从2000年的9.89亿元,增长到2009年的80.86亿元,年均增长率达26.94%,高于同期全国R&D投入增长率。
表1 2000-2009年山西省R&D经费投入、年增长率及R&D强度,单位:亿元
从图1可以更为直观地看出,我省R&D投入整体呈现出指数化递增的趋势。
图1 2000-2009山西R&D经费支出 单位:亿元
R&D经费增长的这种趋势与我国近几年确定并实施的科教兴国和高新技术产业发展战略密切相关。随着改革的进一步深入,山西省越来越意识到创新和科技进步对经济增长的重要作用,从而越来越重视科技研发的投入,逐步把提高创新能力放到重要的战略地位上。
从R&D强度增长情况来看,2000-2005年山西R&D强度增长相对比较缓慢,2000年为53.6%,2005年为也只是64.0%,五年来R&D强度基本在0.55%-0.65%之间变动,而且增长并不稳定,2003、2005年还出现了负增长的情况,反映出山西省R&D经费投入相对不足,这对增强山西省经济实力、促进山西省经济发展后劲带来潜在的不利因素,这种状况已经引起有关方面的高度关注。进入十一五以后,山西省加紧采取措施,不断加大对R&D活动的经费投入,R&D强度也呈现出快速增长趋势,从2006年的0.77%迅速上升到了2009年的1.1%。
一般来说,R&D经费主要有以下几个来源:政府资金、企业资金、国外资金以及其他资金。改革开放以前,我国实行计划经济,R&D投入基本上全部来源于政府。改革开放之后,我国逐渐建立起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科技水平迅速提高,呈现良好的发展趋势,R&D投入状况也逐渐与国际接轨。从20世纪80年代开始,为配合经济方面的改革开放、市场经济体制改革,我国也同时进行了科技体制改革,目的是增强科研机构的活力,更好地为企业服务,加快科技成果的转化。下面从资金来源角度来分析山西R&D的投入情况。
附表列出了山西省2000—2009年R&D经费总额中各种来源的资金数量。从表2的数据可以看出,在2000-2009年山西R&D投入中各种不同来源的资金,从绝对值看,都呈现不断增长的态势,来自政府的资金较为稳定,从2000年的3.65亿元稳步增长到2009年的13.73亿元。但是政府资金在R&D总投入中的比重却呈现下降的趋势。2000年比重为36.94%,到2009年这一比重降至16.98%。
在四种不同来源的资金中,增幅最大的是企业资金,增幅最小的是其他资金。
图2 2000-2009年山西政府R&D投入与企业R&D投入的比较
从图中可以清楚地看出,在政府R&D投入与企业R&D投入增长的过程中,2003年为分水岭,在此之前,两者的增长幅度几乎相当,但在2003年以后,企业R&D经费的投入呈现出指数增长的趋势,而政府投入依旧是线性增长模式。企业R&D投入远远高于政府R&D投入。
通过以上的分析可以得出,目前山西省R&D经费主要来源于政府和企业,其中企业R&D经费投入占据主体地位。
我省R&D投入结构的这种变化与我国近年来施行的加强知识产权的保护、鼓励企业自主创新、发展自主品牌、产业结构的调整等一系列政策不无关系。国家和地方技术开发类科研机构具有较强的研究实力和技术开发能力,转制为企业后,提升了企业部门的技术创新能力。另外,非国有企业R&D活动规模的逐年增长、高技术产业中民营企业集团的崛起,改变了我省R&D活动中政府与企业力量的对比状况,使企业成为R&D活动中最大的执行部门。
从事R&D活动的单位数稳步增加,从2004年的374个增加到2009年的443个,同时R&D人才队伍不断扩大,2009年R&D人员折合全时人员 (人年)为47771(人年),是2004年的2.6倍。研究和试验发展人员的水平和素质不断提高,逐步形成了一支具有较大规模和较高水平的R&D人才队伍。
表2 山西省研究与发展(R&D)情况(2004—2009)
企业自主创新能力有所提高,数据显示,2009年有R&D活动的企业个数升至317年,比2004年增加了104个,增幅达到48%。反映企业自主创新能力的专利申请数由2004年的368件上升到了2009年的2145件,
表3 山西省科技成果情况(2004年—2009年)
通过研究2000年和2008年两次R&D资源清查的数据发现,山西省各地市R&D投入额十年内都有了相应的增长,特别是省会太原,R&D投入增长幅度较快,2009年R&D经费投入达到46.57亿元,是2000年的19.6倍。(见附表2)
十年来R&D投入排名也发生了变化, 2000年R&D投入排在全省前三位的分别是太原、晋城、大同,到了2009年,太原仍然以绝对优势占据首位,而长治、晋中后来居上取代了晋城、大同分列第二、三位。在11个地市中,阳泉、朔州、忻州、吕梁四地R&D投入尽管有所增加,但总量上看依旧偏少,排名始终靠后。
伴随着各地区R&D投入总量的增长,区域之间的差异也越来越明显。2000年全省排名第一的太原R&D经费投入为2.37亿元,而排名最后的朔州仅为0.03亿元,前者是后者的79倍,到2009年,R&D经费投入最多的太原(46.57),最少的忻州(0.21),两者相差200多倍,区域间差异之大可见一斑。
为了保证山西区域经济发展,在巩固企业创新主体地位的同时,山西省政府应当进一步加强而不是削弱科技投入力度,提高政府区域R&D投入占社会总投入的比重。在加强政府投入总量的同时,也要注意政府区域R&D投入速度与经济发展速度相适应。在优化配置,缩小区域经济发展差距,调整支出结构,合理配置R&D经费的同时,也要强化企业R&D主体地位,促进企业自主创新。
附表1 山西省R&D经费来源情况(2000年一2009年)单位:万元
附表2 2000、2009年山西省各地区R&D经费投入情况(亿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