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本刊记者俞春华 通讯员吴守莉
仪化公司为困难职工排忧解难的爱心,像一道飞架在天边的彩虹,使满目阴霾的职工见到世界的美丽。
2011年12月6日,仪化公司研究院身患重病的员工滕女士的家人给公司工会顾玉华打电话,再次感谢组织送来的5000元特殊急难补助款。
仪化公司各级组织始终把职工的冷暖放在心上,深入群众,走进困难职工家庭,为职工排忧解难,送去组织的关爱,体现出“真困难真帮助”。
“你们推荐到我们单位工作的退养职工干得很好,工作不仅积极主动,责任心还很强……”2011年11月上旬的一天,听到电话那头传来这样的信息反馈,仪化长丝加弹中心党委书记、主任孙洪欣慰地笑了。
去年6月的一天,退养职工孙艳玉踌躇地走进长丝加弹中心党群工作室,请求中心提供帮助。原来,她的爱人2010年由于伤病在上海手术后一直病休在家,收入较低,而她本人也已办退养手续,家庭经济比较困难,希望中心能够帮她联系一家打工单位,增加收入度过目前的困难。在了解她的实际困难后,党群工作室迅速向中心领导作了汇报。中心党委书记、主任孙洪十分重视,在他的关心下经过多次协调、沟通后,终于帮助她联系了一家工资收入和工作环境相对较好的单位,缓解了这位退养职工的实际困难。
“对困难职工进行真困难、真帮助,把职工的合理诉求办好,把职工的困难解决好。”长丝加弹中心在困难职工帮扶工作中坚持做到精神慰问与物质慰问相结合,及时了解困难职工思想和生活状况,建立困难职工档案,尽一切可能为职工排忧解难。每逢春节中心、装置两级领导班子都会对中心困难职工家庭逐一进行走访、慰问,较好地履行了“第一知情人,第一报告人,第一帮助人”的责任。
“根华,最近身体状况如何?家庭还有什么困难?”电话传来对方的声音:“入冬病情有点反复,正在进行随访治疗,其他情况都挺正常的,感谢组织对我和我家庭的关心。”2011年11月25日上午,聚酯中心负责困难职工救助的工作人员杨石林在整理完困难职工台账后,打电话问询休长病假职工吴根华,跟踪了解他的近况。
聚酯中心作为公司最早投产的主体生产厂,职工年龄偏大,老病号多,仅患大病的职工就有9名,如何给这个困难群体做好帮扶工作是摆在中心面前的一项重要工作。该中心对几名患大病职工定期打电话询访或上门走访,深入了解他们的治疗情况和身体状况,对住院治疗的职工,主动与医院沟通,为他们创造良好的医疗环境。
一装置长病假职工吴根华,自从几年前因病退出岗位后,中心一直坚持帮助其解决住院治疗、转院外出治疗费用报销、子女大学入学费用筹集、治疗过程中的心理障碍等等困难,吴根华家庭非常感谢公司和中心给予了他们家庭、生活希望。
一装置职工李付平,因下班途中出车祸,中心派出专人协调医院、仪征医保管理中心、法院等相关单位,处理治疗、工伤医疗费用报销、家庭内部纠纷等具体问题,最终让家属满意、职工满意,在职工中也产生了良好反映,为中心树立了良好的形象。
2011年10月,长丝中心长丝一装置党支部得知,现场一名倒班职工的妻子不幸患上了胆管癌,他一边要带着妻子就医,一边还要照顾家中仅两岁的孩子,一时间忙得焦头烂额。装置领导了解他的实际情况后,一方面按照规定要求为他办了相关请假手续,及时安排他休假,安心照顾家人,另一方面为解决他休假后岗位人手紧难题,协调他所在班组职工替他顶岗。在他请假期间,顶岗同事毫无怨言,积极为他代班,给予他充分的照顾。中心工会得知情况后,也主动帮他申请补助。当时,由于上一年的职工困难补助申请工作已经结束,而新一年的补助要到年底才可以申请,于是中心通过多方努力,帮助他解了燃眉之急。
屋漏偏逢连阴雨,在他妻子不幸去世后,妻子的娘家人突然上门,索要钱财。正当悲愤交集的他急得不知如何是好的时候,中心和装置领导闻讯赶到现场,一面安抚着双方的激动情绪,一面做协调工作,很快,大家达成了协议。可还没等松口气,女方家人却又临时变卦,眼看事态又要进一步恶化。接到电话后,装置党支部副书记张华放下手中刚刚端起的饭碗,又赶了回来。她晓之以理、动之以情地做起了娘家人工作,几次反复,多次协调,事情终于得到了圆满的解决。每每提到这事儿,这个五尺男儿总是抑制不住内心的激动,他说:“在我最困难的时候,是中心、装置的领导和同事给予了我最大的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