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梯度系数的产业选择研究*——以江西省承接产业转移为例

2012-01-08 05:32刘友金廖倩聂瑶朱婵
湖湘论坛 2012年4期
关键词:区位商江西省梯度

刘友金,廖倩,聂瑶,朱婵

(湖南科技大学,湖南湘潭411201)

基于梯度系数的产业选择研究*
——以江西省承接产业转移为例

刘友金1,廖倩2,聂瑶3,朱婵4

(湖南科技大学,湖南湘潭411201)

改革开放30年来,我国经济得到了快速发展,但与此同时东中西部地区的差距也越来越大,科学引导中西部地区承接东部沿海地区产业转移被认为是解决这一问题的一条有效途径。选取江西省37个工业部门为分析对象,并以中部各省为参照,引入产业梯度系数,分析得出江西省承接产业转移的重点产业选择,主要是:有色金属冶炼及压延加工业、非金属矿采选业、木材加工及木竹藤草制品业、废弃资源和废旧材料回收加工业、黑色金属矿采选业、纺织服装、鞋、帽制品业、非金属矿物制品业、化学原料及化学制品制造业、有色金属矿采选业等。然而,产业梯度系数所反映的江西省应该承接的产业与政府出台相关政策承接的产业存在一定出入,因此,江西省政府应科学规划产业承接,优化产业空间布局。

中部崛起;产业转移;产业选择;产业梯度

一、引言及文献评述

国家在2006年颁布了《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促进中部崛起的若干意见》,中部地区包括江西省在内迎来了重要的发展机遇;2009年,国务院颁布《促进中部崛起计划》;在2009年12月12日,国务院批准通过《江西省鄱阳湖生态经济区规划》将其上升为国家区域发展战略。随着国家的政策向包括江西在内的中部地区倾斜,江西省发展投资环境日益改善,承接产业转移的机会增多。区域经济发展与该区域产业结构的先进性、合理性及产业的正确选择分不开,作为后发国家或地区利用产业选择这一后发优势是实现经济快速发展的重要手段之一。如何科学的选择产业的承接,优化产业空间布局,对江西省实现资源合理配置及经济全面、快速、协调发展具有重要现实意义。

产业转移是指一个国家或地区的某些产业向其他国家或地区转移的现象或过程,对一个国家内部而言,产业转移指一个国家内部的某些产业从一个地区转移到另一个地区的过程[1]。学术界主要围绕比较优势、对外投资动因等方面展开对产业转移的研究。如赤松要(1932)的雁行模式理论是基于比较优势的角度解释了发展中国家产业结构的变换发展及产业在国家之间转移的过程[2]。小岛清(1978)的边际产业转移理论认为,对外直接投资应从该国已经处于或即将处于比较劣势的产业(称为边际产业)依次进行转移[3]。刘易斯(1954)认为发达国家的劳动密集型产业转移至发展中国家的原因是因为发达国家已经失去了此类产业的比较优势[4]。对产业转移对外投资动因进行研究的有:弗农(1966)提出的产品生命周期理论,该理论阐述了产品先发展国家通过国际投资的形式把产业从发达国家转移到其他国家[5]。邓宁(1988)的国际生产折衷理论从发达地区的角度对发达国家或地区的企业向外转移生产的相关问题进行研究[6]。而卢根鑫(1994)则认为价值构成的相异性导致了重合产业绝对成本的高低落差,才使得发达国家或区域被迫调整产业结构进行产业转移[7]。潘伟志(2003)觉得产业转移是由于资源供给和产品需求条件的变化引起的产业在一国内部或国家间的转移活动[8]。陈建军(2009)从企业开放型发展战略的角度对产业转移进行研究[9]。

产业选择的理论主要是基于主导产业的理论发展起来的,而产业的选择之所以被提出,说到底归结于经济的不平衡增长现象。罗斯托(1960)认为,在近代经济发展的每一个阶段,都存在一个“主导产业部门体系”,这些主导产业部门通过直接(自身的增长)或间接(通过后向、前向、侧向联系)效应带动整个经济的增长[10]。国内也有利用产业梯度系数对承接地进行产业选择的研究,例如贺清云[11]、周五七[12],均是从产业承接地出发,通过分析产业梯度系数得出承接地的优势产业。

二、江西省与中部各省的产业梯度系数分析

1.产业梯度及其系数

梯度的本意是指事物在空间上呈现的递增或递减的分布特征。在区域经济学中,用梯度来表示一定空间距离内的经济变量分布特征,如要素禀赋梯度、经济发展梯度、技术梯度、产业梯度等[13]。在赫希曼(1958)、威廉姆森(1965)[14]的不平衡发展理论和美国哈佛大学弗农(1966)[15]等人的工业生产生命循环阶段论发展基础上,区域经济学家克鲁默、海特(1975)[16]等人创立了区域发展梯度理论。麦克萨维提出了梯度推移策略理论,认为在经济发展初期,由于受经济实力限制,都会要求优先发展基础较好的地区,导致区域经济差距较大,然后再通过扩散效应带动落后地区的发展[17]。

戴宏伟(2003)[18]在考虑到劳动生产率对区域产业比较优势影响的基础上,最先用区位商和劳动生产率的乘积来衡量区域产业梯度水平,并称之为产业梯度系数,即产业梯度系数计算公式为:产业梯度系数=区位商×比较劳动生产率。该系数表示的是某地区某一产业在整个区域中所处的位置,产业梯度系数大于1,说明该地区的这一产业在整个地区中处于高梯度,具有发展优势;反之,小于1则处于低梯度,没有发展优势,并以此作为区域产业分工布局的重要依据。它主要受两个因子的影响:创新因子和产业集中因子。创新因子用比较劳动生产率来表示,它取决于该地区该产业劳动者的技能、技术创新水平和转化为生产的能力等因素与全国平均水平的比较;产业集中因子即专业化生产程度,用区位商来表示。

2.产业梯度系数测算方法

由以上内容得知,产业梯度系数计算公式为:产业梯度系数=区位商×比较劳动生产率。

具体分析如下:

(1)区位商分析

区位商是评价区域优势产业的基本分析方法。区位商又称专门化率,它由哈盖特首先提出并运用于区位分析中,在衡量某一区域要素的空间分布情况,反映某一产业部门的优劣势,以及某一区域在高层次区域的地位和作用等方面,通过计算某一区域产业的区位商,可以找出该区域在全国具有一定地位的优势产业,并根据区位商(LQ)值的大小来衡量其专门化率。LQ的值越大,则专门化率也越大。具体公式为:

为加大优质期刊推介力度,激励精品期刊发展,推动“书香安徽”建设,安徽省新闻出版广电局于2018年8月组织开展了“十佳皖版期刊”推荐活动。经资格审查、网络投票、专家评审、网上公示等环节,《中国临床保健杂志》被评选为“十佳皖版期刊(自科类)”。

式中N1为研究区域某部门产值;A1为研究区域所有部门产值;N0为全国某部门产值;A0为全国所有部门产值。区位商即表示地区的专业化水平;区位商越大,专业化水平越高。

(2)比较劳动生产率分析

比较劳动生产率(CPOR)大致能客观地反映一个部门当年劳动生产率的高低,比较劳动生产率大于1,说明该产业的劳动生产率高于区域全部产业劳动生产率的平均水平,说明该产业具有比较优势。具体公式为:

式中X1为各产业总产值;G1为各产业从业人员;L0为全国各产业总产值;F0为全国各产业从业人员。

3.江西省选择承接产业的产业梯度系数分析

(1)样本选择及数据来源

为了详细考察江西省各个产业的优势,本文选取了中部其他各省作为参照,选择了中部各省的37个规模以上工业产业部门为研究对象,运用产业梯度系数比较得出江西省的优势产业。需要说明的一点是,由于河南省相关数据的缺失无法得出该省的产业梯度系数,所以本文剔除河南省用其余四省与江西进行比较。本文数据来源于《中国工业经济统计年鉴2011》以及中部各省2011工业经济统计年鉴。

(2)计算过程与结果

按照上述思路,分别计算出江西省与其他中部各省(缺少河南省情况下)的产业梯度系数(结果如表1),我们发现江西省有24个产业的梯度系数大于1,说明这些产业均具有比较优势。在黑色金属矿采选业、有色金属矿采选业、非金属矿采选业等24个产业在中部5个省市中梯度系数最高(缺乏河南省数据的情况下)。江西省产业梯度系数排名前十的产业为:有色金属冶炼及压延加工业、非金属矿采选业、木材加工及木竹藤棕草制品业、废弃资源和废旧材料回收加工业、黑色金属矿采选业、纺织服装、鞋、帽制造业、非金属矿物制品业、化学原料及化学制品制造业、有色金属矿采选业及电气机械及器材制造业。

表1 中部五省产业梯度系数(2010)

三、江西省选择重点承接产业的对策

1.江西省承接产业转移现状

表2 江西省各行业外商直接投资情况

2.江西省承接产业转移的产业选择

承接产业转移的产业选择本质上是选择性的招商工作,即本区域发展什么产业、选择什么产业的投资商入驻等问题[11]。江西省在承接产业转移过程中,不能仅以产业比较优势为唯一的产业承接基准,因为影响产业承接的因素还有很多,包括产业基础、市场条件、政策导向等;从宏观范围内应结合国家区域产业布局的要求与江西省“十二五”规划,参考黄新建等学者的相关研究,江西省重点承接的产业如表3。

表3 江西省承接产业转移的产业选择对比

表3可以看出:(1)江西传统优势产业有色金属业,包括有色金属冶炼及压延加工业、非金属矿采选业等产业,由于江西省有色金属蕴藏量丰富,这一产业极具有发展潜力,从产业梯度系数表我们发现,有色金属冶炼及压延加工业系数位列第一高达16.48、非金属矿采选业位列第二为11.22,其它有色金属产业排名均在前十位。另外,“十二五”规划与黄新建等的文章均将有色金属业作为了重点选择的产业,所以在今后的发展中应将其作为江西省重点承接的产业。除此之外,化学原料及化学制品制造业与纺织业也是重点选择的产业。(2)从产业梯度系数表我们可以发现除了有色金属业与化学原料及化学制品制造业外,剩下的四大产业大都是劳动密集型产业。可见,由产业梯度系数表反映的江西省产业优势大都集中在资源密集产业与劳动密集产业,这是因为江西省拥有丰富的自然资源与廉价的劳动力资源。

比较分析我们得出,产业梯度系数所反映的江西省应该承接的产业与政府出台相关政策承接的产业存在一定出入。造成江西省上述产业选择相悖可能是政府的盲目招商、产业基础薄弱、承接产业的配套基础设施不够完善等原因造成的。

其一,政府盲目招商,缺乏针对性。由于国内生产总值增长率实际上被当作评估地方政府官员政绩的标准,地方政府在引进和选择产业发展时,会倾向于选择能拉动地方GDP值高速增长的产业,从而导致在引入外来资本的过程中出现盲目招商行为,选择一些不符合该区域实际产业发展规划或是不利于经济长远发展的产业。另外,由于中部各省地理位置、资源条件以及产业结构的相似性以及廉价的劳动力,使得外来资本在选择投资地点时,具有较多的选择性。因而,为吸引产业投资,地方政府会采取多种优惠措施如税收、土地等来应对中部各省的激烈竞争,从而可能导致本地区产业同构,无法充分利用自身特色优势,使得出现不利于本地的合理的产业分工和产业的长远发展[19]。

其二,产业集群规模小,基础薄弱。近年来,随着江西经济的发展,虽然已经具备了一定的产业基础,但产业集聚还处于缓慢发展阶段,尚未形成上规模的聚集区和特色产业带,集聚效果并不明显[20]。作为一个有色金属资源大省,江西省在有色金属新型材料业上产业链形成已初具规模,但在技术密集型产业诸如汽车制造业虽具有一定的规模和技术基础,与国内汽车整体发展水平相比较,在研发产业链上的企业较少。区域的产业链是否完整是外来资本投资的重要考量因素,它的一体化可以使企业有效整合资源、降低成本、增强自身的竞争力。产业链越长,意味着企业可参与的价值链越长,产生的附加值越多,因此延长我国产业集群的产业链是当务之急[21][22]。

其三,基础配套设施不够完善,转移成本高。一个区域是否具有较强的产业配套能力,已经成为一个吸引外资大规模进入的“第三投资环境”[23]。近年来,江西的道路交通建设虽然取得了长足的进步。但是,与沿海经济较发达的地区相比较,仍然存在一定程度的差距。与经济发展较快的省市之间相连的省际高速公路网还需要进一步完善。依赖高速公路网而生存的现代物流企业,也存在各种各样的问题,比如规模小,形式单一,缺乏一体化服务的供应商等,导致社会化供应链尚未形成,难以有效的降低物流成本,而且难以满足转移企业对物流服务的需要。另外,园区产业结构层次低下问题较普遍,全省的工业园区内,大多为资源密集型产业及劳动力密集型产业。

3.江西省科学引导承接产业转移的对策

(1)转变政府职能,通过科学规划引导产业承接

政府这只“有形的手”作为产业转移的主体,应坚持以市场这只“无形的手”为导向,转变政府职能,建设服务型政府,让外来投资企业充分发挥其在产业转移过程中的主体地位,以达到市场资源配置的最大化发挥;按照市场经济运行的原则通过制定和实施合理的产业政策,有效地规划和引导外来资本投资,避免为增加地方GDP而采取的硬性指标招商行为;根据本省实际情况,由政府制定相关政策确定产业承接的合理性,防止产业同构与恶性竞争的发生。

(2)延伸产业链,推动产业集群形成

结合江西省实际情况,积极发展有色金属此类资源密集型产业与纺织服装、鞋、帽制品此类劳动密集型产业,加强资源密集型产业深加工能力;通过引进高科技对传统优势产业进行改造,发展上下游产品以达到延伸产业链的目的;加大力度投资如汽车、航空此类高技术密集型产业研发产业链一端的企业,提高其技术含量和附加值;依托现有产业优势发展一批龙头企业,推动企业往专业化分工、集群化方向发展,形成一批特色鲜明、体系完备、品牌过硬的产业集群[21]。

(3)增强地区承接平台能力,加快产业转移步伐

加大力度建设本省省内及周边交通网络,为外来投资企业创造高效便利的综合交通运输体系;完善与周边地区的物流运输体系,进一步降低投资企业的物流成本;通过实现土地、电力、水资源、劳动力等方面的优惠政策来吸引投资者,让利于商、服务于商;工业园作为承接产业转移的重要载体和平台,应积极增强园区综合配套能力,吸引具有龙头带动作用的大型企业进入园区,以此带动其他相关企业发展;对于投资江西省的国家鼓励类产业与外商投资优势产业的项目,按规定免征关税,鼓励和引导金融机构对符合条件的产业转移项目提供信贷支持[24]。

[1]贺曲夫,刘友金.基于产业梯度的中部六省承接东南沿海产业转移之重点研究[J].湘潭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1,(5).

[2]Akamatus Kaname.A Historical Pattern of Economic Growth in Developing Countries[J].The Developing EconomiesPreliminary Issue,1962,(1).

[3]Kojmia K.Reorganizational of North—South Trade:Japan’s Foreign Economic Policy for the 1970s[J].Hitotsubashi Journal of Economics,1973,(2).

[4]阿瑟·刘易斯.国际经济秩序的演变[M].乔依德译.北京:商务印书馆,1984.

[5]Raymond Vernon.International Investment and International Trade in the Product Cycle[J].Quarterly Journal of Economics,1966,(5).

[6]Dunning J.H.The Paradigm of International Production[J].Journal of International Business Studies 1988,(11).

[7]卢根鑫.国际产业转移论[M].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1997.

[8]潘伟志.产业转移内涵机制探析[J].生产力研究,2004,(10).

[9]陈建军.区域产业转移与东扩西进战略[M].北京:中华书局,2002.

[10]罗斯托.从起飞进入持续增长的经济学[M].成都:四川人民出版社,1988.

[11]贺清云,蒋菁,何海兵.中国中部地区承接产业转移的行业选择[J].经济地理,2010,(6).

[12]周五七.中部承接沿海产业转移的产业选择——以安徽为例[J].技术经济,2010,(8).

[13][16]李国平,赵永超.梯度理论综述[J].人文地理,2008,(1).

[14]赫希曼.经济发展战略[M].曹征海,潘照东译.北京:经济科学出版社,1991.

[15]Raymond Vernon.International Investment and International Trade in Product[J].Quarterly Journal of E-conomics,1966,(2).

[17]杨春季,肖玉琴.基于反梯度理论的赣州承接珠三角产业转移分析[J].企业经济,2009,(6).

[18]戴宏伟,田学斌,陈永国.区域产业转移研究:以“大北京”经济圈为例[M].北京:中国物价出版,2003.

[19]曹玉红,曹有挥,曹卫东.安徽沿江地区产业选择及其发展研究[J].安徽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3,(6).

[20]吕连生.中部地区承接产业转移大趋势[J].权威论坛,2011,(11).

[21]曹青云,杨金华,杨幸丽.新形势下江西承接产业转移问题研究[EB/OL].http://www.jxzb.gov.cn/2010-10/201010221632377.htm.2010-4-2.

[22]陆峰.基于产业链的产业集群竞争力提升策略[J].商业时代,2007,(6).

[23]李世泽.提高广西产业配套能力的战略思考[EB/OL].http://www.gx-info.gov.cn/dongmeng/viewdongmeng.asp?id=28601,2006-11-24.

[24].国务院关于中西部地区承接产业转移的指导意见[EB/OL].http://www.gov.cn/zwgk/2010-09/06/content_1696516.htm,2010-9-6.

F2

A

1004-3160(2012)04-0069-06

*本文系国家社科基金重大招标项目《中部地区承接沿海产业转移的政策措施研究》[编号:09&ZD041];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青年项目《产业转移的制度效应:基于中部地区主要城市的实证研究》[编号:11YJC790293];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青年项目《基于CGE模型的中部地区承接产业转移效应研究》[编号:12YJC790063]的阶段性成果。

2012-06-14

1.刘友金,男,湖南浏阳人,湖南科技大学商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主要研究方向:产业经济学;2.廖倩,女,江西赣州人,湖南科技大学商学院研究生,主要研究方向:产业经济学;3.聂瑶,女,湖南长沙人,湖南科技大学商学院研究生,主要研究方向:产业经济学;4.朱婵,女,湖南娄底人,湖南科技大学商学院研究生,主要研究方向:产业经济学。

责任编辑:詹花秀

猜你喜欢
区位商江西省梯度
模拟成真
一个改进的WYL型三项共轭梯度法
《江西省志•审计志》顺利通过验收
考了个大的
一种自适应Dai-Liao共轭梯度法
一类扭积形式的梯度近Ricci孤立子
基于区位商的合肥市产业结构分析及主导产业选择
文化产业集聚对经济增长的效应研究
基于区位商法的新疆现代农业产业空间布局优化研究
区位商视角下丽水市优势产业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