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籍装帧设计中的人文关怀

2012-01-06 08:18卢晓
艺海 2011年11期
关键词:书籍装帧关怀设计师

卢晓

摘要:随着时代的发展,技术的进步,越来越多的书籍装帧设计师开始注重设计理念、文化内涵和人文关怀。本文主要阐述在普遍追逐商业利润的当下,书籍装帧设计中所透出的人文关怀的缺少,强调如何更多地从人文关怀的方面对书籍装帧设计予以观照。

关键词:书籍装帧设计 人文关怀

人文关怀是当今社会发展的一个重要特征,人文关怀给社会注入了更多的情感因素,增强了人与人之间的亲和力。在马克思哲学中,人文关怀的主要含义是:“对人的主体、地位,对符合人性的需求,生存状态,生活条件以及保障的关注,对人的尊严、人格、诚信、善与爱等品质的肯定,对人类的解放和自由的追求等等。”(俞吾金《人文关怀:马克思哲学的另一个维度》,载于2001-02-06《光明日报》学术版)人文关怀要求关注人的生存状况,维护人的尊严,自然成为当代各艺术门类都要涉及到的问题, 书籍装帧设计艺术也不例外。

一、商业时代的书籍装帧设计

书籍装帧设计是指对书的内在结构形式和外在审美形态所进行的完整设计,我国也常常把书籍装帧设计叫做书的整体设计或书的艺术设计。我国的书籍装帧经历了从春秋时代出现的简策、竹简、卷轴,到后来的卷轴类书籍、册页、蝴蝶装、包背装、线装等,到近代发展为现在常见的平装和精装。

在日新月异、高速发展的信息社会及知识经济大潮中,各门类的新书大量涌现,不断创造关心热点,吸引人们的眼球。特别是各种各样的畅销书,其影响力更是巨大。中国的传统书籍装帧设计讲究的是一种“书卷气”,然而在当下商业利润的追逐中,我国的书籍装帧设计越来越缺少人文关怀的观照:1.为了追逐商业利益,赢取更多的市场和读者,书籍装帧设计师们过分关注书籍的艺术形态设计,过分提倡新、奇、特,违背了整体和谐设计的原则;2. 改革开放后,大量的西方书籍涌入中国市场,其装帧设计给人以强烈的视觉冲击力,与中国传统的书籍装帧设计相对比有一种耳目一新的感觉。这使得我国大批书籍装帧设计师开始盲目地模仿国外书籍装帧设计,然而许多的书籍装帧设计师却停留在表面形式的生搬硬套上,没有真正领悟东西方文化意识方面存在的差异,不能把国外书籍装帧设计中的那种浓烈的色彩、强烈视觉冲击力、奔放的热情融入我国极具人文特色的书籍装帧设计中来,从而设计出来的作品不伦不类,难以经得起细致的推敲,显得空洞无味,缺少文化内涵,也体现不了时代精神和人文关怀;3.在书籍加工印刷技术不断完善的同时,一味卖弄技术,为表现技术而技术的书籍装帧设计大量涌现,它满足人们对技术、材料等高科技手段的好奇时,忽视从人文关怀的角度对书籍装帧设计予以观照,最终难以实现书籍艺术;4.在商业利益的驱动下,当下的书装设计走向了两个极端:一方面是艺术世界,装帧艺术展览,优秀作品荟萃,令人可喜;另一方面是商品世界,设计品种繁多、样式新颖,而实际上大多数书装设计作品的水平不敢恭维。很多内容十分精彩的书籍,其装帧设计为了迎合大众口味却显得俗不可耐。

可见,在商业时代下,利益的推动导致书籍装帧设计中的人文关怀日渐缺少,强调如何更多地从人文关怀的方面对书籍装帧设计予以观照,如何体现书籍装帧设计的时代精神和人文气息,就成了一个值得思考的问题。

二、将生动的人文关怀融入到书籍装帧设计中

1、以人为本的书籍装帧设计

“设计是人类的造物活动,是创造人类文化的活动”。 (诸葛铠《图案设计原理》,江苏美术出版社1991年版,第65页)书籍装帧设计是一门独立的艺术学科,它涉及面非常广泛,研究的内容和服务对象也有别于传统的艺术门类。书籍装帧设计的诉求对象应该以人为本。书籍装帧设计在设计活动中不仅创造了物质文明,同时也创造了精神文明。随着时代的发展,设计创作方式的转变,思想观念和思维方式,创作形式和表现手法都得到了更新,显得更加多样性。不管从何种角度来解释,书籍装帧设计最终服务的对象应该以人为本。人是书籍装帧设计的诉求对象和目标人群,又是设计成果的接受者,其设计的核心是人,所有的书装设计其实都是围绕着人的需要而展开的。

换个角度来说, 书籍装帧设计以人为本的最基本表现形式是以设计作品来满足人的物质和精神两方面的需要,通过对书的内在结构形式和外在审美形态进行的完整设计,使其以最为完美的适应性和实用性面貌来满足人的需求。情感在人的需求里面扮演着重要角色,这就要求书籍装帧设计师以人为本,将人文关怀融入到书籍装帧设计中去。人有着丰富的心理认知和个人情感,这不仅要求书籍装帧设计作品以美的形式赋于赏心悦目的美感及使用的快感,更希望能深入到人的内心世界唤起人们普遍的心理感觉,引起心理和视觉上的舒畅。

2010年度“世界最美的书”,中国设计师刘晓翔设计的古籍经典《诗经》摘得桂冠(图1)。书籍设计以简约朴素,疏朗清爽的装帧风格呈现在读者面前,强调了中国传统文化的现代表现,彰显了民族性与国际性的完美结合,又维持了诗歌给人的大量想象空间。以人为本满足物质与精神需求,以适应人类情感的不断变化发展。人有什么样的需要,设计师就应设计出相应的设计作品。因而,充满人文关怀的书籍装帧设计观显得尤为重要,在社会物质条件逐渐丰富的时代,书籍装帧设计也会越来越多地注入人文关怀的因素。

2、人文的关怀、生动的设计

书籍装帧设计艺术发展到今天,对人类内在精神需求的关注已愈加显现为一种人性化的关怀——人文关怀,书籍装帧设计师应在作品上充分展示人文主义的关怀,如果设计中缺少人文精神,人类对极为丰富多彩的生活和对心灵世界的探索也被排除了,也就忽视了人作为一种社会存在的精神性需求。现代社会物质生活极大丰富,生活节奏日益加快,人们更关注情感上的需求、精神上的慰藉。因此书装设计师要将生动的人文关怀融入设计中,让人们能体味到这种关怀,在设计时更注重一种全新的视觉表现,给设计增加新意,在营造不同情趣的独特风格的同时,充分体现设计的人性化关怀。

那么书籍装帧设计师应从哪些方面体现设计的人文关怀?

首先,出色的书籍装帧设计师要关注社会,关注人们的生存状态,关注人们的真实需要。设计师要充分考虑设计作品的受众群体的审美心理因素,最大限度地满足大众的情感需求。在此前提之下,设计师还要将自身的个性和风格融入进去,体现书装设计的人文关怀。

其次,书装设计要体现文化内涵。书装设计是一种精神的载体,一种文化的物化形式,更是书装设计师个人价值的体现。如著名书装设计师吕敬人的书装作品《朱熹榜书千字文》(图2),在内文设计中采用文武线为框架将传统格式加以强化,封面的设计则以中国书法的基本笔划点、撇、捺作为上、中、下三册书的基本符号特征,风格统一又体现了中国特有的文化内涵。可见,营造文化氛围、体现文化内涵是书籍装帧设计的命脉,优秀的书装设计作品无不诠释着某种文化内涵。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书装设计的文化特征越来越强烈。注重文化内涵、讲究艺术品位、追求个性特征被越来越多的装帧设计师所重视。

再次,书装设计师在体现中国传统文化的同时,要善于学习西方新的形式美法则,吸取精华,并使之与中国传统文化精髓重组发展,建立新的文化品质。中国当代的书籍装帧设计,应是现代与传统相结合,它离不开对国外优秀文化艺术的借鉴,更离不开对本民族优秀文化艺术精神的继承与弘扬。如吕敬人在《马克思手稿影真》一书的设计中(图3),通过纸张、木板、牛皮、金属以及印刷雕刻等中西方工艺的结合,演绎出一种全新的书籍形态。

3、个性的展示、人文的和谐

作品的个性化是设计的重要特征。个性的概念,在一定程度上是指设计师以纯粹地表达个人情感为基础的特性。展示个性,是一种创新欲望和创造能力的体现。设计师的创作往往是为了表达个人的某种特定感受、体验或理念。个人习惯、生存环境、文化修养、知识结构等要素的不同,决定了人与人之间性格的天然差异。在书籍装帧设计活动中,设计师可以根据自己的喜好,选择设计的突破点和适合表现的设计手法。个性化的书籍装帧设计,不但能产生一种超凡脱俗的新鲜感和生动性,使书籍更具情趣和魅力,而且能够格外吸引读者的注意,给读者留下比较深刻的第一印象。作为一个合格的书装设计师,要尽量多地获取多方面的知识和生活经验,努力做到使用价值、审美价值和文化价值的统一,使设计作品既能表现书装设计师个性特征,又能反映其对人文关怀的追求,达到两者的和谐统一。

三、结语

在商业时代下,书籍装帧设计的美感和魅力不仅表现在其外在的创新和材料制作的精美上,更重要的是其人文关怀的观照以及精神与外在的和谐统一。只有将书籍装帧丰富的人文内涵与新颖的设计和先进的制作工艺相结合,完美地完成书籍装帧的整体设计,才能赢得市场和读者,才能促进我国书籍装帧设计更好、更快地发展。

参考文献

1.邓中和《书籍装帧创意设计》,中国青年出版社2004年版

2.余秉楠《书籍装帧设计》,黑龙江美术出版社1995年版

3.吕敬人等著《书籍设计四人说》,中国青年出版社1996年版

4.杨永德《中国古代书籍装帧》,人民美术出版社2006年版

5.吕敬人《吕敬人书籍设计教程》,湖北美术出版社2006年版

(作者单位:浙江商业职业技术学院)

责任编辑:尹雨

猜你喜欢
书籍装帧关怀设计师
小小设计师
书籍装帧、画册、产品包装(设计)
我是小小设计师
汉字字体在书籍装帧设计中的应用
张道一 书籍装帧设计作品
设计师访谈
推荐一个设计师
现代就是细枝末节的关怀
情倾赣鄱 殷殷关怀
书籍装帧的视觉引导与图书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