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宇,宋媛,梁宗保,3,柏毅,邓慧华
(1.东南大学儿童发展与学习科学教育部重点实验室,江苏南京 210096;2.苏州市立医院妇幼保健中心,江苏苏州 215002;3.苏州市儿童发展与学习科学媒体技术实验室,江苏苏州 215123)
社会能力主要指个体对其周围自然环境和社会需要的适应与应对的能力,是儿童心理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当今国际上公认的诊断和评估儿童精神发育迟滞的重要辅助指标[1]。先前儿科专家诊断与评估儿童精神发育迟滞(mental retardation)时多单纯地注重智能,即智商(IQ)的诊断。20世纪末,美国智能迟缓协会在对儿童智能迟缓的定义进行修正时,特别强调这类儿童存在两项或更多的适应性技能不足[2]。其后,儿童保健医师也开始逐渐认识到智能迟缓儿童的社会能力对其生命质量的影响。21世纪以来,随着儿童认知研究的深入,对社会能力的关注已从智能迟缓儿童扩大到正常儿童社会能力的发育[3]。所以,如何应用科学成熟的评定工具,对儿童的社会能力与行为进行有效的评估和测量就成了国内外研究者长期关注的问题。
目前,国内用于测查儿童社会能力的问卷和量表主要有Achenbach编制的儿童行为核查表(child behavior checklist,CBCL)[4]和左启华修订的《婴儿-初中生社会生活能力量表》[5]。但是,CBCL更多的是从负面测查儿童的社会能力,即行为问题越多预示着儿童社会能力较低,并没有直接测量儿童的社会能力。且其题目较多,记分特别复杂,不太适用于一般研究人员使用。《婴儿-初中生社会生活能力量表》虽然得到了中华儿童保健学会的认可[5],但主要用于临床患儿的评估,对正常儿童的社会能力和行为的评估不太适用。
本研究所引进的幼儿社会能力和行为评定简表(social competence and behavior evaluation scale-30,SCBE-30)是专门针对正常儿童幼儿阶段社会能力与行为的评估工具,由la Freniere和Jean[6]在1996年编制而成。量表采用Likert式6点计分,主要用于测查30到78个月儿童的社会能力、情绪管理、情感表达和困难适应性等方面的内容;包括社会能力(socialcompetence,SC)、愤怒攻击(anger-aggression,AA)和焦虑退缩(anxiety-withdrawal,AW)3个因子,在西方文化背景中具有非常好的信效度,并且获得广泛应用[6-8]。,度检验,以期为国内研究者提供测查儿童社会能力与行为的可靠、有效工具;同时对城市3.5~5岁儿童的社会能力和行为发展状况作初步调查,为相关研究提供一定的参考依据。
选取苏州市6所幼儿园小班的儿童作为被试。在征得家长同意后,共发放问卷571份,回收466份,有效回收率82.14%,问卷由母亲填写。被试儿童的平均月龄为51.4个月(s=4.47)。
本研究采用的SCBE-30原版为英文。由美方的华裔专家和中方专家进行反复互译和修订,最终施测的正式问卷保留了原量表的全部30个项目,分为社会能力(包括愉悦、同伴关系、容忍、自主等方面的内容)、愤怒攻击(包括生气、攻击、任性和敌对4个测量外显行为问题的内容)和焦虑退缩(包括抑郁、焦虑、孤独、依赖4个测量内隐行为问题的内容)3个因子。各因子都由10个项目组成,项目采用Likert式6点计分,1代表“从来没有”,6代表“总是这样”。
采用SPSS 16.0统计软件进行数据录入和管理,并应用SPSS 16.0和LISREL 8.70对数据进行相应的统计分析,主要方法包括探索性和验证性因素分析法、相关分析法、t检验等。
2.1.1 项目分析 由于全量表存在积极(社会能力)和消极(情绪和行为问题)两个方面的内容,会在总分上相互抵消,不能直接作为项目分析的标准。故先将测量负向情绪和行为问题的项目进行反向计分,再计算量表总分进行项目分析。首先,分别计算各项目分数与量表总分之间的相关,结果表明除项目16外,其它项目与总分的相关均显著(r=0.28~0.57,P<0.01)。 , ,选取得分前27%的儿童和得分后27%的儿童作为高分组和低分组,对每个项目进行两组间的平均数差异检验。结果显示除项目16外,其它所有项目两组间得分差异均达到0.001显著水平(t=-2.65~7.79,df=128)。由上述项目分析结果可知,项目16(“被打断时会生气”)对国内被试没有区分度,与量表整体的相关也不显著,故予以删除。
2.1.2 探索性因素和验证性因素分析 随机选择50%的样本数据进行探索性因素分析。采用主成分分析法,经方差极大正交旋转提取因子,最终得到3个特征根大于1的因子。根据碎石图和各条目的因子负荷,删除在两个因子上都有较高负荷的项目24(“烦恼,忧虑”)。此外,项目4(“容易受挫”)在国外被试中被归为外显行为问题,但探索性因素分析结果表明国内父母更多地将其评定为内隐行为问题,故将其归为焦虑退缩因子。最终得到与原量表结构基本相似的社会能力、愤怒攻击和焦虑退缩3个因子,分别由10个、8个和10个项目组成,累计可解释方差变异的62.73%。因子负荷如表1所示。
2.1.3 验证性因素分析 选取剩余的50%样本数据采用极大似然法,应用LISREL 8.70进行验证性因素分析。在兼顾模型理论意义的同时,根据修正指数对模型进行修正,最终得到如表2所示的拟合指数。
2.2.1 内部一致性信度分析 对量表各因子进行内部一致性信度分析。结果表明,社会能力、愤怒攻击和焦虑退缩3个因子的Cronbach's α系数分别为0.79、0.66和0.81,均达到了心理测量学的要求。
2.2.2 效标关联效度 CBCL是众多儿童行为测查量表中使用最为普遍的量表,在很多研究中都被证明具有良好的信效度。因此,本研究选取CBCL量表中行为问题部分的抑郁、社交退缩、多动、攻击性和违纪5个因子作为检验学龄前儿童SCBE-30效度的效标。其中抑郁和社交退缩两个因子测量儿童的内隐行为问题,多动、攻击性和违纪3个因子测量儿童的外显行为问题[4]。各因子间的相关分析结果如表3所示。
由表3可知,SCBE-30中的愤怒攻击因子与CBCL量表中测量外显行为问题的多动、攻击性和违纪3个因子间均呈显著正相关,相关系数为0.38~0.52;焦虑退缩因子与CBCL量表中测量内隐行为问题的的抑郁、社交退缩因子之间也呈显著正相关,相关系数分别为0.46和0.43。而社会能力因子与CBCL量表中测量外显和内隐行为问题的各因子之间则呈显著负相
,-0.11~ -0.21。
表1 儿童SCBE-30因子负荷Tab 1 Factor loadings of SCBE-30 items for three dimensions
表2 儿童SCBE-30验证性因素分析结果Tab 2 Result of confirmatory factor analysis for SCBE-30
表3 儿童SCBE-30与CBCL的相关分析Tab 3 Correlation analysis for SCBE-30 and CBCL
2.3.1 幼儿社会能力和行为的年龄差异分析 为进一步探讨幼儿阶段不同年龄儿童社会能力和行为的发展特点,我们将被试儿童先按年龄进行分组。根据所取被试的年龄分布状况,将月龄在46个月以下的定为3.5岁组(平均月龄¯x=44.20,n=34),月龄57个月以上的定为5岁组(平均月龄¯x=57.65,n=36),其余的为4.5岁组(平均月龄¯x=51.50,n=396)。
单因素方差分析显示,3个年龄段组的幼儿在社会能力(F(2,465)=0.19,P > 0.05)、愤怒攻击(F(2,465)=0.30,P >0.05)和焦虑内向(F(2,465)=0.59,P >0.05)3个因子上的组间差异均不显著。
2.3.2 不同年龄幼儿社会能力和行为的性别差异分析
对不同性别儿童在各因子上的得分进行差异性检验,结果如表4所示。对小班幼儿整体而言,在社会能力因子上男孩和女孩的得分无差异。在愤怒攻击因子上,男孩的得分显著高于女孩,即男孩表现出更多的外显行为问题。而在焦虑退缩因子上,男孩的得分显著低于女孩,即女孩比男孩表现得更加焦虑内向。
表4 儿童SCBE-30的性别差异检验结果(¯x±s)Tab 4 Gender differences test in SCBE-30 scales
表4 儿童SCBE-30的性别差异检验结果(¯x±s)Tab 4 Gender differences test in SCBE-30 scales
a P<0.05
因 子 男孩 女孩t 3.74±0.64 3.78±0.60 -0.87愤怒攻击 2.21±0.48 2.12±0.41 2.15a焦虑退缩 2.19±0.54 2.32±0.63 -2.31社会能力a
然而,对不同年龄阶段的幼儿而言,其社会能力和行为问题的性别差异也有所不同。如图1A~C所示,在3.5和4.5岁时社会能力没有表现出性别差异;随着年龄的增长,5岁时女孩的社会能力得分显著高于男孩(t=-2.21,P<0.05)。在愤怒攻击行为问题上,4.5岁时男孩和女孩的差异最大,呈边缘显著(t=1.86,P<0.1),男孩比女孩表现出更多的愤怒和攻击性行为。内隐性行为问题上,4.5岁时男孩和女孩之间的性别差异最明显,男孩在焦虑内向因子上的得分显著低于女孩(t=-2.47,P<0.05),女孩表现出更多的焦虑情绪和内隐性行为问题。
图1 不同年龄幼儿SCBE-30的性别差异Fig 1 Age differences in SCBE-30 scales for different gender
学龄前儿童SCBE-30由社会能力(social-competence)、愤怒攻击(anger-aggression)和焦虑退缩(anxiety-withdrawal)3个因子组成,其结构与Kotler等人在2002年修订的英文版[8]基本一致。验证性因素分析结果显示,除GFI略低于0.90以外,模型的其它拟合指标都在0.90以上,RSMEA也小于0.06。Cheung等研究认为除了RMSEA外,其余大部分模型适配指标都可能产生低估的现象[9]。可见本研究中使用的幼儿SCBE-30具有良好的量表结构和结构效度。
进一步的信度分析也表明,SCBE-30问卷各因子的Cronbach's α系数几乎均在0.80左右。而有学者认为,通常情况下α信度系数在0.7~0.8为可以接受,0.8以上为较好[10]。以CBCL作为效标进行的相关分析显示,社会能力与CBCL测量行为问题的各因子间呈显著负相关(r=-0.11~-0.31,P<0.05),愤怒攻击和焦虑退缩因子分别与测量外显行为和内隐行为问题的各因子呈显著正相关(r=0.43~0.52,P<0.01)。CBCL自1988年引入国内以来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并取得了相应的常模。特别是父母问卷的使用经验非常丰富,其信效度得到了广泛的认可[4]。所以,SCBE-30父母问卷与CBCL量表的显著相关性可以有效地证明本研究所用的幼儿SCBE-30在国内被试中具有良好的效标效度。综上所述,幼儿SCBE-30各项指标均符合测量学要求,可以作为有效的测量工具用于国内儿童社会能力和行为发展状况的评定和研究。
研究发现,对同一年级的幼儿而言,虽然在年龄上存在一定的差异,但其社会能力和行为问题却没有显著的差异。先前研究发现,儿童的社会能力随年龄而增长[11],行为问题则相应减少,5~6岁的儿童比3~4岁时表现出更好的社会能力[6]。这与本研究的结论不一致,其原因可能与幼儿的成长环境有关。本研究中5岁左右的儿童虽然相较之同年级的其他儿童在年龄和身体发育上更成熟,但是其所接受的幼儿园课程、语言及同伴与师生关系等都还停留在小班的4岁儿童水平,导致其心理发展的水平并没有真正表现出来[12]。这也进一步说明了环境刺激对儿童身心健康发展的重要性。5的性别差异,女孩好于男孩。先前研究也发现女孩通常比男孩更乐于与同伴合作,并遵守社会规范,从而表现出较强的社会能力[12]。此外,研究还表明,4.5岁时是男孩和女孩行为问题最多的时期,男孩表现出更多的愤怒攻击行为,而女孩则表现出更多的焦虑内向性行为。先前也有研究证明,幼儿阶段男孩会比女孩有更多的外显行为问题[13],而女孩由于社会能力的快速发展,更多地学会管理情绪、容忍同伴,从而易表现出更多的内隐性行为问题。此外,相对于女孩而言男孩可能更不适应幼儿园环境,幼儿园的内容对男孩也缺少吸引力和有更多的限制性[6],因此男孩会表现出更多的外显行为问题。
(1)引进的幼儿SCBE-30具有较好的信效度,可以作为测量国内幼儿社会能力和行为问题的有效工具。
(2)同年级幼儿的社会能力发展没有差异,不同年龄幼儿在社会能力、外显行为和内隐行为上有显著的性别差异。总之,幼儿阶段儿童社会能力和行为的发展情况复杂,儿保医生和父母要针对儿童不同的年龄和性别特征作出科学的判断和引导,以促进幼儿身心健康全面发展。
[1]王亚萍,周芳.628名幼儿社会适应能力的调查分析[J].中国儿童保健杂志,2000,8(2):84.
[2]王秀荣,鲁永辉.智商与社会适应能力在智力低下儿童诊断中的关系初探[J].贵州医药,2008(11):1030-1032.
[3]金星明.儿童社会能力发育及适应问题或障碍[J].中国儿童保健杂志,2006,14(5):437-438.
[4]忻仁娥.儿童心理与行为的评估工具——Achenbach's儿童行为量表[J].心理发展与教育,1994(1):26-43.
[5]左启华.婴儿一初中学生社会生活能力量表[M].北京:北京医科大学出版社,1998:2-10.
[6]la FRENIERE P J,JEAN E D.Social competence and behavior evaluation in children ages 3 to 6 years:the short form(SCBE-30)[J].Psychological Assessment,1996,8(4):369-377.
[7]la FRENIERE P J,JEAN E D.A transactional analysis of early childhood anxiety and social withdrawal[J].Dev Psychopathol,1992(4):385-402.
[8]KOTLER J C,McMAHON R J.Differentiating anxious,aggressive,and socially competent preschool children:validation of the social competence and behavior evaluation-30(parent version -959.
[9]CHEUNG G W,RENSVOLD R B.Evaluating goodness-offit indices for testing measurement invariance[J].Structural E-quation Modeling,2002(2):233-255.
[10]达伦·乔治,保罗·马勒里.商佳音,胡月琴译.心理学专业SPSS14.0步步通[M].北京:世界图书出版公司,2009:110-125.
[11]刘艳,邹泓.社会能力研究的概述与展望[J].教育研究与实验,2003(1):47-50.
[12]张晓,陈会昌.关系因素与个体因素在儿童早期社会能力中的作用[J].心理发展与教育,2008(4):19-24.
[13]GEARY D C.Male,female:the evolution of human sex differences[M].Washington DC,US:American Psychological Association,1998:209-2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