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语国际推广形势下教师的跨文化教学能力

2012-01-05 12:44聂学慧
关键词:跨文化汉语交际

聂学慧

(北京语言大学 汉语学院,北京 100083)

汉语国际推广形势下教师的跨文化教学能力

聂学慧

(北京语言大学 汉语学院,北京 100083)

对外汉语教学即汉语作为第二语言或外语教学。对外汉语教师在21世纪承担着国内汉语教学和汉语国际推广(汉语国际教育)的双重责任。在分析了对外汉语教学界教师素质、知识结构和能力的基础上,指出跨文化交际能力是汉语国际推广形势下教师跨文化教学能力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汉语教师的各种静态的知识储备、汉语教师的课堂教学能力——动态的实践能力、汉语教师的跨文化交际能力,三者共同作用、互相促进,最终形成一种专门的能力——汉语教师跨文化的教学能力。

对外汉语教学;汉语国际教育;教师;跨文化交际;教学能力

新中国的对外汉语教学事业已经走过了半个多世纪的发展历程。作为一项国家和民族的事业,改革开放以来,飞速发展的中国经济和日趋频繁的国际交流,使汉语逐渐成为各国学习的热门语言,对外汉语教学事业得到了空前的大发展。时代的变化赋予对外汉语教师国内汉语教育和汉语国际推广双重责任。对外汉语教师究竟需要什么样的素质和能力才能承担起这时代的重托与责任?本文拟做一简要的梳理与分析。

一、立足国内汉语教学的对外汉语教师素质和能力

对外汉语教学即汉语作为第二语言或外语教学。由于种种原因,对作为汉语教学主体的教师的研究起步较晚。改革开放后,中国对外汉语教学进入了飞速发展时期,对外汉语师资的缺口和课堂教学存在的问题也日渐显现,对外汉语教师师资问题引起了对外汉语教学界的关注与重视。1983年,对外汉语教学界的专家吕必松教授率先从学科建设的角度提出了加强教师队伍的建设。他指出,要把建立一支数量足够、质量较高并且保持稳定的教师队伍当做一项长期的战略任务。除了培养从事对外汉语教学的本科生之外,还应积极创造条件招收硕士和博士研究生,培养更高级的人才[1]129。

在论述对外汉语教师的业务素质时,吕必松教授指出,应根据对外汉语教学的性质和任务来确定对外汉语教师的业务素质。他将对外汉语教师分成:能够胜任课堂教学工作;能够胜任多种教学任务;既能胜任教学工作、又能进行科学研究;能够兼任教学、科研的组织领导工作的教师等7种类型。能够胜任课堂教学工作是区分对外汉语教师是否合格的最基本要求。仅能够胜任课堂教学这一基本要求,教师应具有以下三方面的条件 :一是具有比较广博的专业知识和文化知识。包括语言学知识;心理学、教育学和语言教学法知识;文学知识和其他文化知识 。二是具有一定的工作能力。主要指语言文字能力;课堂教学能力;交际和组织能力。语言文字能力方面的要求主要是能讲标准的普通话,具有较强的口头和笔头表达能力,有一定的外语水平。课堂教学能力方面的主要表现在能正确贯彻和灵活应用课堂教学的原则和方法,并能有效地组织课堂教学。交际能力主要指在正式场合和课堂教学中举止得当、言语得体,具有较强的组织、调节、处置紧急情况等交际能力;课堂气氛活跃,对学生具有吸引力。三是具有一定的教学经验。吕必松教授认为,专业知识、工作能力再加上在教学实践中不断磨炼,才能胜任对外汉语教学工作[2]。

关于对外汉语教师的业务素质和能力,不少学者从对外汉语教师的知识结构和能力结构方面提出了自己的看法。刘珣认为,对外汉语教师的知识结构应当包括汉语理论知识、语言教学法理论知识、语言学知识和心理学知识,以及文学文化知识。对外汉语教师的能力结构在教学方面应包括观察能力、分析辨别能力、思维判断能力、想象创新能力、口头表达能力,以及组织能力、交际能力和应变能力[3]。张德鑫将对外汉语教师知识结构和教学技能归纳为几项基本功:精通掌握汉语是内功;了解乃至熟悉第二语言或外语教学理论的新发展极其教学法流派、至少掌握一门外语、较高的中华文化修养并至少熟悉一种已掌握的外语的所属文化、学会使用电脑辅助教学是四项必备的外功。他告诫,一名合格的、称职的乃至出色的对外汉语教师的“内功”和“外功”是学无止境的[4]。

除了论述对外汉语教师应具有的知识结构和能力结构外,专家和学者还就对外汉语教师应具备的意识展开了讨论。陆俭明提出,“汉语教师要不断提高自身的素质,首先需要树立一些意识”。即“要树立很强的学科意识;要树立很强的学习、研究意识;要树立自尊自重的意识”。明确了这些意识之后,汉语教师才能明了自己的职责和所求[5]。李泉提出对外汉语课堂教学教师应具有学生意识、交际意识、语言意识、课型意识、目的意识等11种意识。他认为强化这些意识将有助课堂教学效率的提高[6]。黄宏则较深入地讨论了对外汉语教师的跨文化交际意识。她认为,对外汉语公派出国教师的面临的跨文化交际问题不容忽视,培养出国教师的跨文化交际意识,培养他们应对异文化冲击以防止文化休克的能力已成为当务之急[7]张和生认为,职业意识是对外汉语教师诸多要求中的最高要求,是对教师主观能动性的的要求,是教师职业追求的动力[8]。需要指出的是,虽然“对外汉语教学是一种跨文化的汉语教学,其显著特征是教学内容的对比性和跨文化性”[4],但在2005年首届“世界汉语大会”召开之前,对外汉语教师的跨文化交际能力,尚未引起足够的重视。这可能是因为国内的对外汉语教学主要是以“请进来”的方式进行的,对外汉语教学的主要阵地是国内。对外汉语教学界的专家学者研究和关注的重点是国内的汉语教学。

二、汉语国际推广形势下汉语教师的跨文化教学能力

(一)国际汉语教师标准

随着汉语国际推广在全世界范围的展开,2007年,“为了提高国际汉语教师的专业素质和教学水平,培养、培训一大批合格的汉语教师,满足世界各地日益增长的汉语学习需求”[9],国家汉语国际推广领导小组办公室∕孔子学院总部组织研制了《国际汉语教师标准》。(以下简称《教师标准》)《教师标准》包括语言基本知识与技能、文化与交际、第二语言习得与学习策略、教学方法、教师综合素质五个模块。对从事国际汉语教学工作的教师应具备的知识、能力和素质进行了全面描述。

例如模块二标准三——中国文化。下设5个二级标准。列举如下:标准3.1教师应了解中国历史文化的基本知识,并运用于教学;标准3.2应了解主要哲学思想与宗教文化的基本知识,并运用于教学;标准3.5教师应了解中国国情的基本知识并运用于教学。

图1 《国际汉语教师标准》示意图

《教师标准》之模块二标准三,要求教师对中国历史文化、宗教、文学艺术、民俗、中国国情等都要有所了解和掌握,体现了全面性的特点。对教师的“基本能力”做了举例性的描写和陈述,如“了解和关注当代中国社会政治、经济、文化、教育等方面的成绩和发展情况,具备比较全面的中国国情知识,并能准确、客观地加以介绍。”《教师标准》对教师的知识面和教学实践能力提出了相当高的要求。但中国文化包罗万象,哲学、文学艺术、历史、宗教、国情风俗无一不属于中国文化的范畴。虽然失之过严,但对外汉语教师需要不断学习并提高自己的文化素养,这是确定无疑的。

考虑到奔赴世界各地从事汉语教学的汉语教师所面临的多元化国际文化背景,在汉语作为第二语言教学历史上,《教师标准》首次明确对对汉语教师提出了跨文化交际方面的要求。例如模块二标准四—中外文化比较与跨文化交际,要求教师应了解中外文化的主要异同,理解汉语与跨文化交际的主要概念,以及文化、跨文化对语言教学的影响,并能够将相关理论知识应用于教学实践。如标准4.6要求教师应了解“广义文化与狭义文化、跨文化交际、文化间的相互影响、文化的形式与文化的多重性、文化休克、文化敏感与文化距离”等概念,并要求教师把这些知识转化为具体的语言教学实践技能。例如,能在不同文化氛围下有效地开展语言教学;能够帮助学习者克服在语言学习过程中由文化不同和交际失误而引起的各种困难;能够在跨文化交际的场合帮助学习者建立文化敏感意识等。

《国际汉语教师标准》要求教师了解文化与跨文化知识,对教师的生活、工作都是必要的知识贮备,其基本技能,也是对教师职业能力的基本要求。遗憾的是,作为一个国家的职业从业标准,对于教学活动的主体—教师本身的跨文化适应问题,显然,不可能从中找到现成的答案。在汉语国际推广的新形势下,需要教师具备较高的跨文化教学能力。要跨越异文化的生活和工作环境的种种挑战,应具备哪些条件才能胜任跨文化的汉语教学工作?这是汉语教师面临的现实而又严峻的问题。

(二)国内外有关汉语教师跨文化教学能力的讨论

1.出国汉语教师的跨文化交际能力与跨文化教学能力

随着汉语的国际推广,中国大陆公派到国外的汉语教师数量迅速增加。出国汉语教师一般由国家汉办派遣或校际交流到国外的大学工作,任期一般为一至两年。从接受国家汉办派遣踏上异国的土地开始,出国汉语教师就开始了跨文化交际的旅程。跨文化交际,是指“具有不同文化背景的人从事交际的过程[10]1,人们从一个熟悉的环境迁移到一个陌生的环境中,在文化方面感到不适应以致经历文化休克几乎是普遍现象。由于长期在异文化中生活和工作,出国汉语教师理所当然地会经历跨文化交际的各个阶段,也不可避免地面临文化适应问题,经历文化休克的种种困扰。出国汉语教师的跨文化适应问题开始引起人们的关注。黄宏将汉语教师因文化不适应或文化冲突受到的影响归纳为以下三个方面:一是由于生活环境的改变而引起的焦虑乃至健康状况变坏;二是由于语言不通,不能与人深入交往所产生的封闭、孤独感;三是由于国外同事之间缺少沟通、价值观念不同而产生的不被接纳、不被认同的挫折感[7]。实际上,出国汉语教师在异文化环境中面临的问题远不止这三个方面。例如,美国法律要求持J-1签证的汉语教师必须购买一定的医疗保险。但是美国的医疗保险条例艰深难懂、就医程序复杂繁琐,即使是一个普通的美国人,也不一定弄得清楚。而医疗保险又与汉语教师的切身利益相关。如果对美国的医疗保险制度不清楚或者理解存在偏差,一旦出现紧急情况,汉语教师可能遭受经济或其他方面的损失。汉语教师身处与中国文化环境不同的异国他乡,特别是与中国文化距离较远的欧美西方国家,除了适应当地生活之外,汉语教师还肩负着传播汉语和中国文化的重任,再加上“汉语和中国文化的印记在他们身上更为鲜明”,要完成肩上的重任,汉语教师必须在异文化环境中坚定自己对中国文化的依附,而文化的价值观念的强弱与文化适应性又成反比,出国汉语教师可能遭遇的跨文化冲击、文化休克比一般人想象的要更大。故此,汉语教师的跨文化交际能力应成为在海外进行汉语国际教育的一个重要方面,是教师跨文化教学能力的重要因素 。

那么,如何培养出国汉语教师跨文化交际能力?如何帮助出国汉语教师尽快度过文化适应期的困难,减少文化休克的负面影响?跨文化交际理论认为,应对即将进入异文化的人员进行跨文化训练。如在跨文化训练开展最早的美国,对派出之前的外交官、和平队员、跨国公司的管理和技术人员、留学生等人员进行以讲座、角色扮演、分析讨论等形式进行的跨文化适应训练,模拟对象国环境下的交际情境,分析有关的文化冲突的事件,帮助受训人员了解对象国与自己文化的差异,培养出国汉语教师跨文化交际能力可以参考这些做法。

2.国外学者对国际汉语教师跨文化基本施教能力的论述

在汉语国际推广这一跨文化的大背景下,出国汉语教师的教学工作成为一种真正的跨文化交际,教师面临巨大的职业挑战。从教学环境到教学对象;从教学理念到教学管理;从教学内容到教学方法,对外汉语教师面临的是非汉语语言文化环境下的汉语国际教育问题,美国汉语教育学者姬建国认为,“跨文化汉语教师所承担的任务非同一般”,教师所面临的主要挑战是:应对汉语与其他语种的语言特征上的差异及由此差异而导致的语用偏误,应对因语言差异而造成的语言习得和文化习得过程中的种种困难。姬教授将从事跨文化的国际汉语教学的教师素质分为基本专业知识结构和基本施教能力结构两部分。二者的关系是知识与能力的关系。基本专业知识结构包括:汉语知识、外语知识、语言教育学知识、外语教学法知识、文化学知识、跨文化的文学知识。其重点强调的是汉语教师知识面的深度和广度。而基本施教能力结构包括:对课堂教学互动过程的支配能力以及在跨文化的环境中教授汉语的能力两个方面。其重点在于知识的实际运用能力。关于跨文化的汉语教学能力,姬教授总结为五个主要方面[11]147。他认为,国际汉语教育的本质是一种跨文化的外语教育,汉语对以英语为母语的欧美学生来说,是一个大幅度的跨文化过程,学生面临汉语语言形式和中国文化理解的双重挑战,教师的根本任务是要帮助学生从跨文化的角度或者说在跨文化的意识指导下,去完成对汉语语言信息和文化信息的输入、加工、理解并使用。国际汉语教师的的基本施教能力,本质上就是在跨文化的舞台上开展语言教学的能力。因此,如果教师缺乏“跨文化教学”的意识和理念,不注重“跨文化的施教能力”的培养,就难于超越非汉语教学环境下对汉语教师的挑战。

姬教授关注的重点是以英语为母语的欧美学生—学习者和教学过程的各个环节。而对于施教者本身—教师的跨文化交际能力由哪些构成,可能遇到哪些跨文化冲击,不是姬文的议题。因为他本人是已经度过了跨文化适应期的海外汉语教师。但是,姬教授提醒我们,如果教师缺乏“跨文化教学”的意识和理念,汉语教师的缺乏跨文化施教能力”,是很难胜任汉语国际教育的。

3.国内专家对国际汉语教育教师素质的论述

北京语言大学校长崔希亮教授2010年在《汉语国际教育“三教”问题的核心与基础》一文中,从汉语教师的角度提出,一个合格的汉语教师应该具备四项基本的要素。

(1)教师的知识发展:知识准备。一个好的汉语教师应该具备汉语言文字学知识、语言学理论知识、教学和学习理论知识(尤其是第二语言习得知识)、中国文化和中国社会历史知识、教育心理学知识、外语和学生母国知识、关于中国的百科知识等等。(2)教师的素质发展:素质养成。一个好的教师应该具备下列基本素质:语言表达能力、组织能力、理解能力、外交能力、亲和能力、现代教育技术应用能力、独立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等。(3)教师的教学发展:专业技能。一个好的教师一定具有非专业人士所不具备的技能。要具备一些语言教师特殊的禀赋:有耐心、理解学生的困难和困惑、了解教育规律、熟悉所教的内容、可以熟练变换教学方法。(4)教师的生涯发展:生涯规划。一个愿意以汉语国际教育为终身职业的人需要提早做好自己的生涯规划。要读书,专精的阅读和杂览缺一不可;对所有未知的问题保持学术好奇心;应该培养发现问题的慧眼和解决问题的巧思。[12]国内外专家的阐述,为构建汉语国际教育的教师能力提供了一个参考框架,有助于我们深入地、多方面地探讨汉语教师跨文化的教学能力。

三、汉语教师跨文化教学能力构成

进入21世纪,中国与世界各国的经济文化交流频繁而且广泛。随着中国经济的持续高速发展,北京奥运会的成功举办,中国的国际地位和世界影响力日益提高,提升国家软实力成为国家的发展战略目标。汉语和中国、中国社会和中国文化,对不同国家、不同文化背景的学习者产生了巨大的吸引力。学习汉语、了解中国文化的学习需求成为对外汉语教学发展的时代契机。在汉语国际推广的大政方针下,汉语和中国文化正加速走向世界。作为对外汉语教学主力军的汉语教师,必须跟上时代的发展,适应汉语国际教育形势发展。

根据对外汉语教学界前辈和时贤的研究,借鉴国外汉语教育学者的意见,在认真分析国家汉办和孔子学院总部制定的《国际汉语教师标准》的基础之上,结合笔者在国外汉语教学的经历,对汉语国际推广形势下的汉语教师的跨文化教学能力提出如下建构:

图2 汉语教师跨文化教学能力示意图

对外汉语教学现在多称为汉语国际教育,具有多学科交叉和应用性强的特点,对汉语教师的知识结构和能力也提出了多方面的要求。纵观对外汉语教学发展历史中有关教师素质、教师资格、教师能力的研究,汉语知识和中国文学、文化知识是汉语教师的基本知识,它是汉语教师与从事其他外语教学教师的根本区别。而汉语国际推广形势下的汉语教学,要求教师具备现代语言教学所需要的第二语言教学和第二语言习得理论,而教育学和心理学的知识也是汉语教师作为专业人才的不可或缺的素养。此外,作为与世界沟通的外语特别是英语知识是教师走向世界的桥梁,而课堂教学的实践能力(语言表达能力、组织管理能力、沟通能力、应变能力、现代教育技术应用能力等)是教师各种静态知识的动态表现,是汉语教师教学能力的核心。

除了上述汉语教师应具备的知识以外,我们认为,跨文化的交际能力应成为汉语教师教学能力的一个组成部分。出国汉语教师的工作,实质上是在跨文化背景下进行的汉语国际教育和中国文化传播。要有效和积极地开展汉语国际教育和传播中国文化,教师必须具备较高的的跨文化交际能力。教师的跨文化交际能力,应包括不同的方面。既需要克服语言的障碍以便生存和必要的社会交往的能力,也需要克服文化的障碍并有效开展汉语教学工作和职业生涯发展的能力。为了清楚地说明跨文化交际能力的构成,将出国教师的跨文化交际能力由底到高划分为4个层次:1.基本的生存能力。如驾车、就医、就餐、旅行等。2.必要的社会交往能力。(能使用所在国语言或英语)如问候、道歉、介绍、祝贺、参加聚会、出席宴会等。3.开展教学活动、完成教学工作的能力。(能使用所在国语言或英语)如申请开设新课程、选择恰当的教材、筹办汉语节目表演活动、与外国同事主管协商讨论教学活动事宜等。4.开展学术活动、进行学术研究的能力 。(能使用所在国语言或英语)如查阅资料、讲授课程、开设讲座、撰写讲义及论文、参加学术会议等。

我们认为,汉语教师的各种静态的知识储备、汉语教师的课堂教学能力——动态的实践能力、汉语教师的跨文化交际能力,三者共同作用、互相促进,最终形成一种专业的能力——汉语教师跨文化的教学能力。

21世纪,伴随着中国经济的崛起,中国国家实力迅速成长,对全球政治、外交、金融等方面影响越来越大。中国融入世界的愿望与世界了解中国的愿望同样强烈。提升中国国际地位、展示文化软实力,增强中国在国际事务中的参与性和话语权,成为中国国家公关时代的主旋律。2011年1月17日,中国国家形象宣传片在美国纽约时报广场大屏幕上的精彩亮相,奏响了中国更加自信地塑造国家形象的华彩乐章。语言是文化的载体和镜像,汉语承载了中国5000年悠久的历史和灿烂的文化,是向世界展示中国文化迷人魅力的神奇工具,汉语国际推广作为这华彩乐章中的一个响亮的音符,其职业素养高超的汉语教师一定会为这时代乐章增添浓墨重彩的一笔。诚如李晓琪教授所言“只有明确了汉语国际推广事业中教师的知识结构和能力,进行有针对性的培养,才有可能拥有大批合格的对外汉语教师和专门人才,推进汉语国际推广事业走向更加灿烂的明天。”[13]

[1]吕必松.对外汉语教学探索[M].北京:华语教学出版社,1987.

[2]吕必松.关于对外汉语教师业务素质的几个问题[J].世界汉语教学,1989(1):1-17.

[3]刘珣.对外汉语教学概论[M].北京:北京语言文化大学出版社,1997.

[4]张德鑫.功夫在诗外-谈谈对外汉语教师的"外功"[J].海外华文教育,2001(1).

[5]陆俭明.汉语教员应有的意识[J].世界汉语教学,2005(1):60-63.

[6]李泉.对外汉语教学理论思考[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5.

[7]黄宏.浅议对外汉语公派出国教师的跨文化交际问题及其对策[J].海外华文教育,2002(1).

[8]张和生.对外汉语教师素质与教师培训研究[M].北京:商务印书馆,2006.

[9]国家汉语国际推广领导小组办公室∕孔子学院总部.国际汉语教师标准[M].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07.

[10]胡文仲.跨文化交际学概论[M].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1999.

[11]姬建国.跨文化教学意识与国际汉语师资培训[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1.

[12]崔希亮.汉语国际教育"三教"问题的核心与基础[J].世界汉语教学,2010(1):73-81.

[13]李晓琪.汉语国际推广事业中的教师队伍建设[J]云南师范大学学报:对外汉语教学与研究版,2007(5):8-10.

Studies on Cross-Cultural Teaching Capacity for Teachers of TCSL

NIE Xue-hui
(College of Chinese Studies,Beijing Language and Culture University,Beijing 100083,China)

TCSL is referred to teaching Chinese as a second language.The teachers of TCSL undertake two tasks of teaching Chinese in our country and promoting Chinese language internationally.On the basis of analyzing the quality of teachers of TCSL,knowledge structure and ability,the ability of intercultural communication is an important part of promoting Chinese language.Chinese teachers’various static knowledge,their teaching ability in the classroom-the dynamic ability of practice,and their intercultural communicative ability,these three abilities function and promote each other,and eventually form a special ability-Chinese intercultural teaching ability.Training teachers of TCSL(Teaching Chinese as a second language)began in 1980s.

teaching Chinese as a second language;international Chinese education;teacher;cross-cultural communication;teaching capacity

H195

A

1005-6378(2012)05-0152-04

2012-04-06

聂学慧(1966-),女,河北获鹿人,北京语言大学汉语学院讲师,主要研究方向:汉语国际教育、对外汉语教学、商务汉语教学。

[责任编辑 卢春艳]

猜你喜欢
跨文化汉语交际
情景交际
学汉语
轻轻松松聊汉语 后海
交际羊
超越文明冲突论:跨文化视野的理论意义
追剧宅女教汉语
汉语不能成为“乱炖”
石黑一雄:跨文化的写作
跨文化情景下商务英语翻译的应对
交际中,踢好“临门一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