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对胰岛素了解多少?

2012-01-05 07:20胡桂敏,罗春燕
糖尿病新世界 2012年2期
关键词:假想针头部位

你对胰岛素了解多少?

胰岛素是由胰岛β细胞分泌的一种激素,是机体内唯一降低血糖的激素。胰岛素促进葡萄糖进入肌肉和脂肪细胞,促进葡萄糖转化成糖原储存在肝脏,抑制肝脏内的葡萄糖异生及糖原分解,抑制脂肪细胞释放脂肪酸及肌肉释放氨基酸。当胰岛素分泌绝对不足或相对不足时,将引起血糖升高,进而造成一系列代谢紊乱,诱发糖尿病。

如今,糖尿病的发病率呈递升趋势,并越来越年轻化。糖尿病分为1型糖尿病、2型糖尿病、妊娠糖尿病及其他特殊类型糖尿病。其中,1型糖尿病患者需要每天注射胰岛素。另外,部分2型糖尿病患者及妊娠糖尿病患者也需要注射胰岛素治疗,以控制血糖延缓并发症发生或发展。有些患者认为注射胰岛素不安全或会上瘾。其实,注射胰岛素一般是安全的,也不会上瘾。这是因为胰岛素本身是一种蛋白质类激素,帮助人体利用从食物中摄取的葡萄糖。如果需要注射胰岛素的患者而不接受胰岛素治疗,会大大增加发生高血糖、酮症酸中毒、昏迷甚至丧失生命等危险。可见,注射胰岛素并不可怕,糖尿病并发症才是可怕的。因此,糖尿病患者应正确认识和对待胰岛素治疗。

那么,患者怎样使用胰岛素才是正确的?胰岛素注射部位又如何选择?胰岛素注射过程中需要注意哪些问题?患者应摆脱哪些认知误区?

>> 注射胰岛素治疗适合哪些人?

并非所有的糖尿病患者都需要用注射胰岛素治疗。如饮食、运动相结合治疗或饮食、运动及药物相结合的治疗,就能将血糖控制理想的糖尿病患者,就不需要接受胰岛素治疗。另外,冠脉功能不全、脑循环紊乱的糖尿病者应慎用胰岛素,是否需要接受胰岛素治疗,应根据病情、体质等综合因素,由主治医生制定治疗方案,而不能私自盲目使用,以免发生不良后果。专家指出,当出现以下几种情况时,患者应接受胰岛素治疗。

1.1型糖尿病患者需终生使用胰岛素。

1型糖尿病患者体内的胰岛β细胞,基本丧失了分泌胰岛素的功能,如果不通过注射胰岛素的办法向体内补充胰岛素,患者体内就可能会出现严重的代谢紊乱如酮症酸中毒,乳酸酸中毒等,进而至昏迷,危及患者生命。通过胰岛素治疗,可帮助患者控制血糖,控制或延缓并发症的发生发展。

2.2型糖尿病患者经饮食、运动和口服降糖药治疗后,血糖仍控制不理想,糖尿病并发症相继出现。

此时,患者需要接受胰岛素治疗,以更好地控制血糖,控制或延缓并发症的发生或发展。

3.2型糖尿病伴急性并发症。

如高渗性昏迷、酮症酸中毒以及乳酸酸中毒时,需接受胰岛素治疗。

4.2型糖尿病伴严重慢性并发症。

如糖尿病肾病、视网膜病变、神经病变、心脏病变、下肢溃烂、合并重症感染、脑血管意外及肝功能不全的患者。注射胰岛素可提高生活质量,降低致残、致盲、致死的危险指数。

5.因伴发病需外科治疗的围手术期。

比如2型糖尿病遇有感染、创伤、烧伤等需要接受手术治疗。

6.为保护胰岛功能而进行的早期胰岛素强化治疗。

临床经验表明,这种胰岛素强化疗法可以使血糖很快回归正常,使代谢紊乱得到控制,病情得到改善。比如,一些新诊断的2型糖尿病患者,血糖水平很高,可以使用胰岛素在短期内解除高糖毒性,使β细胞得到有效的休息,进而恢复功能。并在合理饮食、运动控制的情况下,可以在一定时间内仅用口服降糖药,甚至不用任何药物即可保持良好血糖控制。另外,有些刚被确诊为2型糖尿病患者如果饮食和运动等疗法效果不好,也可使用胰岛素短期强化治疗,这样可以使胰岛β细胞休息一段时间之后能更好地分泌胰岛素。

7.糖尿病合并妊娠糖尿病及妊娠糖尿病患者。

前者是一种糖尿病并发症,后者是糖尿病类型之一。无论是哪种都需要接受胰岛素治疗。这是因为虽然口服降糖药物可以控制糖尿病孕妇的高血糖,但“是药三分毒”,而胰岛素是生物体内自然的激素,为了保证胎儿的正常发育及母婴平安,需注射胰岛素来控制血糖。

8.糖尿病合并营养不良、严重消瘦等等患者也需要接受胰岛素治疗。

>> 胰岛素的注射部位有哪些?

胰岛素的注射部位包括上臂外上侧、腹部、大腿前外侧和臀部外上1/4部,这些部位皮下的脂肪组织有利于胰岛素的吸收,神经末梢分布得较少,注射的不舒适感觉也相对较少。不过需要患者注意的是,如果总在一个部位或局部长期注射胰岛素,可能会引起局部过敏反应、脂肪增生、脂肪萎缩、注射痛、青紫与出血等不良症状。为了避免以上一系列不良症状出现,患者注射胰岛素时,要有计划地选择上臂、大腿和腹壁等不同部位按顺序轮番注射。

注射胰岛素时,应当选择未破损的皮肤,按照左右对称轮换的原则,有规律地更换注射部分和区域。比如一天只需要打一针,就可以从腿部开始注射。当腿上的注射点全用完后,再转移到其他部位。这样做可以让每个注射部位有几周的休息时间;如果每天需要打两针,则可以选择身体的一侧做为起点,第二针就用身体另一侧的同一个部位,依此类推。

有时,一些患者会提出这样的疑问:胰岛素在不同部位注射,吸收快慢是否一致呢?专家指出,一般情况下,同样是皮下注射,胰岛素吸收最快的部位是腹部,其次是手臂、大腿、臀部。如果注射胰岛素后马上进行运动,则手臂和大腿部位则吸收得更快。因此,没有运动计划时,腹部是胰岛素注射优先选择的部位,也不会受四肢运动的影响。不过需要注意的是,腹部注射需避开肚脐周围5厘米;如果有运动计划,则在运动前尽量不要将胰岛素注射到手臂或大腿,应选择臀部或腹部注射胰岛素。下面我们一起来看看每个注射部位应该如何确定?

1.上臂

前臂弯曲横过腹部,在前臂正中从肩部向肘部假想一条线,在前臂外侧从肩部向肘部假期一条线;将另一侧的手放在上臂肘关节上方,向上量一掌的宽度的水平位置假想一条连接上臂的线,同时将另一侧的手放在上臂肩关节上方,向下量一掌的宽度的水平位置假想一条连接上臂的线。假想线之间的位置就是可以胰岛素注射的地方。

2.腹部

腹部的注射部位在肚脐下,以肚脐为中心,以1.5cm为半径假想一个半圆,同时以肚脐为中心,向脐水平以下,假想一个半径为5cm的假想半圆。两个假想的半圆叠加部位就是腹部胰岛素注射的部位。

3.臀部

找到尾椎骨,从尾椎骨向臀部两侧假想一条线,从每侧臂部的中间向下假想一条线,上线及外侧线相交的两侧部位为臂部注射部位。因为选择臀部注射胰岛素需要别人的帮助。所以, 一般患者不会选择此注射部位。

4.大腿

大腿的哪一个区域可以注射胰岛素?从髋关节向下到膝关节,在大腿中部假想一条线,从髋关节向下到膝关节,在大腿外侧假想一条线,将手掌横放在膝关节上量一掌的宽度,并与假想的线垂直相连;将手掌横放在大腿上部,腹股沟下,并与假想的线垂直相连。大腿假想的线内区域就是胰岛素在大腿上的注射部位。

>> 怎样注射胰岛素才是正确的?

了解胰岛素的注射部位后,现在开始说说患者怎样注射胰岛素。我们知道,胰岛素按起效的快慢和作用时间的长短,分为超短效、短效、中效、长效以及预混胰岛素。影响胰岛素的吸收主要有胖瘦、注射剂量、注射手法、注射部位和深度、运动锻炼、胰岛素的浓度和类型、胰岛素配方、周围环境以及体温等许多因素。注射胰岛素时,除了要考虑以上几大因素外,还要考虑饮食时间。这是因为注射胰岛素的时间与饮食的时间也息息相关。如果患者控制好注射胰岛素的时间,即可有效地发挥药物的作用,又可避免发生低血糖。可以说,注射时间同注射部位的选择一样,对于糖尿病患者来说都很重要。那么,患者怎样注射胰岛素呢?

首先,选择正确的注射部位,并有计划地确定注射点。其次,用肥皂和水清洁注射部位的皮肤,然后用酒精为皮肤消毒,待酒精完全挥发后再进行注射。再次,进行皮下注射,即在脂肪层和肌肉层之间,可以采用倾斜进针法或垂直进针法注射胰岛素。

皮下注射,需要注意注射深浅。如果注射过深至肌肉层,会加快胰岛素的吸收速度,导致体内血糖波动;如果注射过浅,药物仅达到表皮层,会导致胰岛素渗出,还可能带来疼痛或免疫反应。

最后,胰岛素推注完后将针留在原处约5秒,让胰岛素被组织吸收,再将针拔出来。拔出来时绷紧皮肤,以起到压迫针眼的作用,几秒钟后再松开。

>> 注射胰岛素常见的问题有哪些?

胰岛素是治疗糖尿病非常有效的药物,广泛用于1型糖尿病、口服药物无效或合并重症疾病的2型糖尿病等患者。胰岛素治疗因人而异,即使用哪种胰岛素、用法用量,需遵照医生的处方进行治疗。然而,在胰岛素治疗过程中,患者常会遇到这样或那样的问题。有的患者因遇到问题心存疑虑,打起了“退堂鼓”,停止了注射胰岛素,结果影响了疗效,使病情进一步恶化。为了使患者正确地认识胰岛素治疗,现将一些问题归纳总结如下:

1.注射胰岛素时有疼痛感

有的患者在注射胰岛素时有疼痛感。产生疼痛感主要由以下几方面原因引起:其一,疼痛与注射部位相关,其中腹部注射疼痛最轻,注射方便;其二,如果在某次注射时疼痛明显,有可能是针头碰到了皮下神经。注射胰岛素选择适宜的注射部位可避免;其三,进针速度过慢、针头久用变钝、精神紧张等因素也可加重疼痛。

2.注射部位起红点或脂肪垫

有些患者发现,注射部位有红点或脂肪垫。其中,注射部位起“红点”较常见,这与皮肤不洁、注射时无菌操作不严有关。那么,脂肪垫是怎样产生的呢?如果患者长时期在同一部位注射胰岛素,可刺激皮下脂肪增生肥大,形成脂肪垫或结节。这时仍在脂肪垫部位注射胰岛素,将影响局部胰岛素的吸收。脂肪垫是可以避免的。专家建议患者要有规律地选择和更换注射部位,那样可有效地避免脂肪垫的形成。

3.注射部位有瘀青

有些患者在注射胰岛素后发现,注射部位局部皮肤会出现瘀青。这种现象,不仅仅会在胰岛素注射后出现,在使用其他药物注射时也有可能出现局部皮肤瘀青。为什么会出现瘀青呢?这是因为注射胰岛素,可能损伤到了毛细血管。一般情况下,这种瘀青很快就能被吸收,不需要特殊处理。患者可以在注射胰岛素后立即按压注射部位几秒钟,以防局部瘀青的出现。另外,有些患者注射部位有皮下淤血,这也不要担心,一般瘀血会在一周后自行吸收,不用专门处理。

4.注射部位脂肪萎缩

有些患者注射胰岛素的部位出现皮下脂肪萎缩,形成不易察觉的小凹陷。专家指出,脂肪萎缩在临床上较为少见,可分为先天性及获得性两种,注射胰岛素导致的脂肪萎缩属于后者。虽然目前这种情况的真正成因还不十分清楚,但研究发现,使用高纯度的人胰岛素制剂,并经常更换注射部位可有效预防皮下脂肪萎缩。

5.注射胰岛素出现低血糖

低血糖是糖尿病急性并发症之一。低血糖很可怕,尤其是无症状性低血糖,有可能使患者在毫无征兆的情况下直接致昏迷,2型糖尿病患者发生严重低血糖的可能性较小。一般情况下,在餐前和夜间出现低血糖现象较常见。

为什么注射胰岛素会导致低血糖呢?当胰岛素剂量不准、注射部位有误或没有定时定量地进餐,均可能诱发低血糖。发生低血糖后,患者应立即进食糖水、水果糖或饼干等食品,避免发生危险。需要注意的是,当意识不清时,应禁止进食,及时就医。胰岛素治疗导致的低血糖与口服降血糖药物相比较轻,危害性较小,多数通过两餐间或睡前加餐可预防或避免。

6.视力模糊

血糖控制不好的患者在使用胰岛素初期,易出现视力模糊。这是因为注射胰岛素后,血糖迅速下降,患者一时间不能适应,就可能会出现视力模糊等现象。这种副作用是暂时的,随着胰岛素使用时间的延长,血糖控制平稳后,这种症状会逐渐消失。一般能自行恢复,不需处理。

7.体重增加

不少2型糖尿病患者连续使用胰岛素一段时间后,血糖得到了控制,但发现体重也增加了。多数糖尿病患者认为是注射胰岛素出现的后果,甚至因此停用胰岛素。其实,这是因为在应用胰岛素治疗后,血糖得到了较好的控制,尿中随之流失的葡萄糖减少了,进而在一定程度上减少了热量损耗,可能会导致一定程度的体重增加。因此,建议患者在应用胰岛素的基础上,仍需合理控制膳食、加强体育锻炼,使热量摄入和消耗达到平衡,以达到控制体重的目的,并使血糖控制在理想范围。

8.水肿

血糖控制不良的糖尿病患者在胰岛素治疗初期有可能会引起水肿的发生。胰岛素水肿好发于面部及四肢部位,患者常在清晨起来照镜时发现眼睑水肿,或在晚上洗脚时发现足背部或踝部有肿胀。这是因为在糖尿病未有效控制之前,患者可因持续的高血糖造成渗透性利尿而有轻度失水、失钠及细胞外液减少问题,给予胰岛素使血糖得到控制之后,没有了高血糖的影响,原先的失水、失钠问题解决,加之胰岛素具有促进肾小管回吸收钠的作用,故而在胰岛素应用4~7天后,患者可因水钠滞留而发生水肿,称为胰岛素性水肿。

胰岛素水肿的程度一般较轻,经过几周后可自行消失。因此,轻度的水肿现象无需特殊治疗,也不必停用胰岛素,关键是低盐饮食,避免摄盐过多而致水钠潴留加重。如果水肿严重,就到医院就诊。

9.胰岛素过敏

胰岛素引起过敏反应者并不多见,这种反应与胰岛素制剂中的杂质蛋白、患者个体差异以及免疫功能强弱有较大关系,症状大致上分为局部和全身两方面:局部过敏反应一般在注射后2~12小时发生,为注射部位局部出现的红肿、瘙痒、水泡、硬结等,一般持续2小时后逐渐消退。为了预防出现局部过敏反应,应注意经常变换注射部位,注射胰岛素时进针稍深一点,达到皮下组织。全身过敏反应可表现为面部和口腔黏膜水肿、呼吸困难、哮喘,重者可发生休克,一般发生在停用胰岛素数月后又恢复使用胰岛素的患者,对这类患者可采用脱敏疗法。

>> 胰岛素注射常见误区有哪些?

很多患者不能接受胰岛素治疗,主要是对胰岛素缺乏一个正确的认识。胰岛素是人体内唯一一个可以直接降低血糖的激素,对糖、脂肪、蛋白质的代谢起调节作用。另外,胰岛素还有促生长作用、调节电解质平衡的作用。及早接受胰岛素治疗,可阻止并发症的发生发展,保证现在的生活质量,和健康人一样工作、生活。因此,需要接受胰岛素注射的患者,应摆正心态,正确认识胰岛素治疗,不要让自己成为抗糖路上的“绊脚石”。

1.注射部位跟着感觉走

胰岛素是一种生长因子,如果反复在同一部位注射胰岛素,易出现皮下脂肪增生并产生硬结,进而直接导致胰岛素的吸收率下降,吸收时间过长,进而引起血糖控制不稳定。因此,糖尿病患者在日常注射中首先要注意的就是注射部位的轮换。

由于注射部位对胰岛素的吸收速度和吸收率存在很大差别,总体来说:使用短效胰岛素或早餐前注射预混胰岛素时,优先考虑的注射部位是腹部。对于需要注射中长效胰岛素的患者来说,如睡前注射中效胰岛素,最合适的注射部位是臀部或大腿。一旦发现注射部位有疼痛、凹陷、硬结现象,应停止继续在该部位进行胰岛素注射,直至该现象消失。

2.应捏起皮肤注射胰岛素

糖尿病患者需要注意的是,注射胰岛素时,除了注射部位不能随心所欲外,注射手法也有讲究,注射深度既不是越深越好,也不是越浅越好。另外,注射胰岛素是否需要捏起皮肤也有讲究,并不是所有的胰岛素注射都需要捏起皮肤。

专家指出,为了保证把胰岛素充分地注射到皮下层,患者应当根据不同的胰岛素注射针头长度,采取不同的注射角度及手法。如果使用较长的笔用针头或胰岛素注射器(长度为8mm或12mm的针头)注射时,必须捏起皮肤并以45度进行注射,从而增加皮下组织的厚度,以免将胰岛素注射至肌肉层;如果使用5mm的超细超短型笔用针头,则无需捏皮,直接垂直进针、将针头全部刺入皮下即可。

3.针头重复用

有些患者为了节约医药成本,或感觉针头能用舍不得丢掉,反复使用同一个针头。这也是不可取的行为。专家指出,如果胰岛素注射针头反复使用,会影响到注射剂量的准确性,还可能会导致针头折断、针头堵塞、注射疼痛等一系列的问题。

为了使胰岛素注射更加舒适,目前市场上的胰岛素笔用针头都是按照一次性使用的标准设计制造的,并非经久耐用。因此,建议患者尽量一针一换。

4.注射胰岛素会上瘾

许多患者在被告知需使用胰岛素治疗时,会坚决拒绝。这是因为他们认为“胰岛素会上瘾,一旦使用就没有办法撤掉了”。注射胰岛素真的能上瘾吗?首先我们先了解一下什么是“药物成瘾”。

“药物成瘾”是指药物和躯体相互作用导致使用者的精神及生理异常,令吸食者产生难以克制的获取及连续使用的渴望,目的是为了体验这些药物产生的快感,是一种心理上的依赖。这种成瘾并非生理或医疗需要,对身心健康百害而无一利。而胰岛素没有成瘾性,需不需要用胰岛素,用了能否撤掉,关键取决于病情。长期注射,也是病情的需要,因此胰岛素不存在成瘾的问题。

另外,胰岛素严格上讲并不是药物,而是人体自身分泌的一种维持人血糖水平的生理激素。实际上每个人都离不开胰岛素,没有胰岛素机体就不能完成新陈代谢,生命就无法维系。注射胰岛素可以帮助患者很好地控制血糖。另外,2型糖尿病患者注射胰岛素,可改善自身胰岛功能,对改善病情及预后大有益处。

>> 怎样保存胰岛素?

与糖尿病患者息息相关的胰岛素,应妥善保存。如果储存不当,会破坏胰岛素的降糖作用,进而对患者的血糖控制造成非常不利的影响。

对于未开封的胰岛素,应在冰箱的冷藏室内(在2℃~8℃)储存。如果胰岛素已开启,可以放在室温、阴凉的条件(低于30℃)下储存,在这种条件下储存时间不要超过30天,也可以在冰箱的冷藏室内(2℃~8℃)储存,但在注射前,最好先放在室内让胰岛素温暖,这样可避免注射时的不适感,同时也能减少对皮下组织的刺激。另外,储存胰岛素时,还要注意以下几点:

1.胰岛素不能在冰箱的冷冻室内储存。为了避免任何冷冻的危险,患者应避免将胰岛素制剂储存在冷冻室中或接近冷冻室的地方。这是因为如果胰岛素晶体或微粒在冷冻时趋于凝聚,并且形成较大的颗粒或块状物,这些不会因为溶解而消失,会导致胰岛素的用量可能过大或过小。

2.胰岛素也不宜在过高的温度下储存。过高的储存温茺将会导致胰岛素制剂生物学效应逐渐下降,可能会出现外观的改变,这依赖于储存温度有多高以及储存的时间。清亮的、可溶性的胰岛素可能会生沉淀,出现絮状的外观。絮状的胰岛素悬浊液,可能出现较大的颗粒或者凝块。过高的储存温度和过长时间晃动或振动胰岛素制剂,将会加快上述情况的发生。

3.当患者在乘飞机或火车等长途旅行时,应随身携带胰岛素,而不要放在旅行袋等行李中,更不能放在托运的行李中。

猜你喜欢
假想针头部位
具有喇叭口结构的防刺伤针头帽的设计与评价
小小针头不迷路
分析当归中不同部位有效化学成分
Cartoons
批判与重构:论作为准防卫过当的假想防卫过当
五个部位冬天尤其要保暖
高中历史教学中的史实与假想
假想防卫过当概念辨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