区域体育发展差异与其战略选择——基于政府职能转型的视角

2012-01-05 08:03李安娜
成都体育学院学报 2012年1期
关键词:体育事业体育产业竞技

邹 师,李安娜

(沈阳师范大学体育科学学院,辽宁 沈阳 110034)

区域体育发展差异与其战略选择
——基于政府职能转型的视角

邹 师1,李安娜2

(沈阳师范大学体育科学学院,辽宁 沈阳 110034)

运用因子分析方法,以政府职能转型为视角,对我国的区域体育发展差异进行分析,旨在为政府制定体育公共政策提供服务,为区域体育发展战略实施提供理论支持。研究主要结论:东部着眼于梯度发展模式,发挥经济科技能力强的优势,实施领跑示范战略;西部着眼于增长极发展模式,发挥体育资源丰富的优势,实施挖潜开发战略;东北着眼于网状发展模式,发挥体育人才资源雄厚的优势,实施人才体育战略;中部着眼于反梯度的增长模式,发挥人文环境和基础设施优越的优势,实施体育崛起战略。

省域体育;政府职能;差异;战略;选择

1 问题的提出

我国是一个地域辽阔、人口众多的国家,各个区域之间在经济社会发展水平上存在着很大差异,这种失衡的局面,在体育事业领域的表现尤为剧烈。以竞技体育、群众体育和体育产业为代表的我国体育事业呈现出与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相同的东高西低的发展格局。由于现代体育事业的发展,关乎多个产业链条,且具有鲜明的文化与精神内涵,因此,这种分化与失衡,已经成为影响区域社会发展的重要因素,也是各级地方政府所密切关注的所在。

当前我国正处于第二次转型与改革的历史起点,从经济建设型向公共服务型转化的政府职能转型被视为我国经济发展方式转型的主要挑战[1]。在我国第一次以经济体制转轨为主线的转型过程中,行政性分权使得地方政府成为相对独立的权力与利益主体,成为我国市场经济改革的主要推动者[2]。与此同时,体育特别是竞技体育则成为展示地方经济实力、推动地方经济发展的主要媒介。由此,一方面使得地方政府获得了发展本地区体育的激励,另一方面也获得了分割市场和地方保护的激励。以经济建设为主要职能的地方政府通过相互激烈的竞争,固然推动了地方体育乃至全国体育的发展,然而其狭隘的功利追求却为我国体育的持续发展带来巨大的阻碍。

本文依据我国大陆地区31个省级行政区划体育事业发展的量化指标,对地区间的发展水平的分化和差异进行研究,在此基础上,着力剖析政府职能转型与区域体育发展的关系,为区域体育发展战略的制订提供理论参考和依据。

2 研究方法与指标选取

2.1 研究方法

主要采取因子分析法对区域体育问题进行研究,可以较为科学地反映出区域体育发展的综合水平并得到影响区域体育发展的主要因素。

2.2 指标选取

我国体育发展的区域差异是自然禀赋、区位条件、经济投入、人力资源、社会环境等多方面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本文分别从上述5个方面选取了19个指标(见后表),对31个省市区的体育发展综合水平进行评价,构建我国区域体育发展综合水平的评价指标体系。关于数据库的建立,本文选择评价年份为2009年,具体数据主要来源于《中国体育事业统计年鉴2010》、国家统计局网站《社会统计年鉴》。

3 制约区域体育发展水平的影响因素探索

3.1 因子提取、命名与得分

3.1.1 因子的提取 运用SPSS15.0软件,依据上述19个指标,对31省的数据进行因子分析。由分析结果得KMO值为0.763,且通过了Bartlett显著性检验,说明适合做因子分析。使用主成分法提取公因子,按特征值大于1的原则,提取4个公因子,其累计方差达到81.45%(见表1),能够反映出原始变量的绝大部分信息。从表2可知,影响我国区域体育发展的因素可分为四类,其中公因子1的方差贡献率为26.098%,能够解释原始变差的26.098%,是4个公因子中贡献率最大的。其次是公因子2,贡献率达到24.012%;再次是公因子3,贡献率达到21.602%;贡献率最小的是公因子4,能够解释原始变差的9.765%。由此可见,公因子1、公因子2、公因子3是影响我国区域体育发展的主要因子,其影响力较为平均,公因子4相对而言,作用力较小。

表1 公因子贡献率

3.1.2 因子的命名 为便于对各因子载荷做出合理解释,对因子进行正交旋转,使其具有显著代表性,旋转后的载荷矩阵见表2。

表2 公因子旋转后的载荷矩阵

从表2可知,在公因子1中,地区生产总值、政府援建体育场地数、体育训练费、公益性社会指导员累计人数、体育俱乐部数量、累计晨晚练站点数等指标的载荷较高。这些指标大多反映的是省级行政单位对本省市区体育事业发展的贡献和支持,因此可以命名为“体制支撑因子”。

在公因子2中,国民体质综合指数、人口平均预期寿命、地区居民消费水平绝对数、财政拨款额度、体育场馆费、群众体育费等指标的载荷较高,该组指标主要反映的是区域社会发展水准,因此可以命名为“社会支撑因子”。

在公因子3中,十一届全运会各省奖牌榜、体育竞赛费、一线运动员人数、一线教练员人数、一二三线教练员人数合计等指标的载荷较高,这些指标反映的主要是各省区竞技体育发展水平,因此命名为“竞技体育发展因子”。

在公因子4中,一二三线运动员数合计、业余体校数等指标的载荷较高,这两个指标主要与竞技体育的人才队伍尤其是储备相关,因此可以命名为“体育人才储备因子”。

4 四大区域体育发展优势与潜力分析

如前文所述及,因子分析在对诸多复杂变量的降维上作用显著,与此同时,还能探索隐含在变量或指标背后的结构或制约因素。从上述因子分析结果可知,本文最初设置的19个指标,其81.45%的变化(方差)都可以由4个公因子进行解释。也就是说,我们可以利用这4个因子,对各地区体育发展水平的现状与其差异进行分析与探索。下文中,将依据东部、西部、东北、中部四大板块的划分,对省域体育发展指标进行综合分析,对区域体育的优势、发展能力进行定位与评价,并以此指导区域体育发展战略制定。

首先,运用SPSS15.0软件的回归法计算我国31个地区分别在4个公因子上的得分,然后,对各地区体育发展水平进行综合评价。这里采用计算因子加权总分的方法,以4个因子的方差贡献率为权数,计算公式为:F=0.26098F1+0.24012F2+0.21602F3+0.09765F4。最后,根据31个地区公因子和综合因子的得分情况,按照从高到低的顺序进行排名。公因子实际上具有新指标的作用,因子得分情况反映了不同省市区在新指标上的水平。其具体结果参见表3。

4.1 东部地区体育发展优势与潜力分析

东部地区除海南省外其它省份体育发展综合排名均处于较为靠前的位置,其体育事业的发展在我国处于绝对领先的位置。江苏、山东、浙江在体制支撑因子排在全国前三名,3个经济大省在经济总量上拥有绝对的实力,政府对体育事业关注密切。天津、福建、北京、上海、广东、浙江、江苏七省市在社会支撑因子上表现突出,占70%,表明东部省份群众体育发展条件优越,为群众体育的发展奠定了良好的社会基础。山东、广东、北京、天津、河北、福建在公因子3上得分较高,表明六省市竞技体育水平具有较强综合实力。江苏、福建、河北、广东在公因子4上得分高于全国平均水平,表明4个省份竞技体育人才储备、可持续发展上具有潜在的实力。以长三角、珠三角为代表,东部区域体育发展合作具备良好的基础条件。有研究表明,长三角地区的文化同源互补、经济一体化、行政协调机制、都市生活圈等方面的优势,已为休闲体育圈的建立和发展奠定良好的经济社会基础[4]。总之,东部10省市体育综合实力较强,尤其是群众体育发展能力最为突出,有7个省市进入前十,占70%,充分体现了区域经济对群众体育发展的巨大推动力。东部地区体育事业发展的市场环境优势显著。

4.2 西部地区体育发展优势与潜力分析

西部地区幅员广阔、资源丰富、风貌独特、人力资源成本低、产业基础较好、具有延边开放优势。西部地区中,体育事业表现最为抢眼的是四川省,综合排名位列第七,其次是广西、陕西、内蒙古三个省区分别位于15、17、19。其余省市区均处于下游位置,占 66.7%,导致西部地区体育综合实力远远落后于其它地区。四川最为显著的优势是体育人才的储备,排名第一。说明四川竞技体育人力资源十分丰富,竞技体育发展拥有一定的实力,并以其竞技体育的优势在西部地区体育事业的发展中扮演领头羊的角色。在群众体育发展能力上,西部地区只有宁夏和重庆进入了前十,整体发展还较为落后。但值得一提的是,西部地区2009年事业支出用于群众体育的人均经费较高,其均值仅次于东部地区,特别是宁夏成为全国人均群众体育经费最高的地区,说明在国家“雪炭工程”的重点扶持下,西部地区的群众体育也获得了当地政府的高度重视和大力支持。广西、山西、内蒙古三个省区的优势主要表现在竞技体育人才储备因子上,其余因子得分均低于全国平均水平。

4.3 东北地区体育发展优势与潜力分析

东北地区具有产业基础好、基础设施完善、人力资源雄厚、自然资源丰富、区位条件优越等优势。

上述资源为东北地区奠定了良好的体育基础,尤其是竞技体育基础。从表3可以看出,东北三省的综合排名中,辽宁表现较为突出,位于第六;其次是黑龙江,位于第九;吉林排名较为靠后,位于第二十。辽宁和黑龙江的突出表现主要来自于公因子3的贡献率,排名分列第一和第三,两省在竞技体育上拥有较强的实力。其竞技体育实力主要得利于一线运动员和一线教练员的数量。

相对于竞技体育,东北三省群众体育发展能力均低于全国平均水平,与竞技体育发展不协调,这主要源于政府对群众体育的支持力度的不足。20世纪90年代前后,东北老工业基地面临企业改组、转制、重建的压力,体育事业发展也面临诸多困难,整体处在发展不均衡的矛盾期。由于经济位次不断后移,导致体育事业投入不足,出现竞技体育滑坡、群众体育发展过慢、体育产业水平低等问题。虽然,辽宁、黑龙江两省目前在竞技体育上具有较大的优势,综合因子排名有两个省市进入前十,占66%,但主要是过去积累的结果。相对经济发达地区,东北三省的政府支持力度和市场干预程度均显不足,势必成为竞技体育发展的瓶颈,成为群众体育发展的障碍,进而影响东北地区体育事业的全面发展。

?

4.4 中部地区体育发展优势与潜力分析

中部地区在地理上具有承东启西、接南进北、承接南北、贯通东西、吸引四面、辐射八方的特殊地位。

从表3可知,中部六省在体育事业发展综合排名上大多处于中游位置,其中河南、湖北、湖南排名较为靠前,分列第11、13、14。河南省综合得分主要来自公因子1体制支撑因子,同时在公因子3竞技体育发展因子上得分较高;湖北和湖南两省在公因子2的得分虽然高于河南,但也处于全国平均水平之下,但两省在公因子4体育人才储备因子上得分较高,尤其是湖南省表现更加突出,排名第二。说明湖南、湖北两省其竞技体育基础较好,具有相对优势。但受制于政府和市场支持力度不足,体育资源利用效益较低,体育事业发展较为缓慢。

综合中部六省情况,整体体育实力居于全国中游水平,但也具有一定的比较优势。在公因子1体制支撑因子上,山西、河南高于全国平均水平,反映当地政府对体育事业发展支持力度较大;在公因子3竞技体育发展因子上,河南、安徽、湖北高于全国平均水平,反映竞技体育相对其它方面存在比较优势;在体育人才储备因子上,湖南、湖北、山西、江西高于全国平均水平,反映三省在竞技体育可持续发展能力具备一定的实力,但受制于体育事业发展的外部环境,并未充分展现其体育发展应有的实力;在群众体育发展实力上,湖南、湖北两省在区域内表现略好,但区域整体实力较弱,各省在具体指标上也没有突出表现,且省域间情况较为平均,区域群众体育尚存在较大的发展空间。

5 区域体育发展战略选择

区域体育发展战略是指以我国省级行政单位(直辖市、自治区)为主体的区域,依据区域体育发展的优势和条件,进一步的发展要求和目标所做的高层次、全局性的宏观谋划。在区域体育发展研究的框架内,公共服务型政府意味着弱化政府对竞技体育的直接干预,加强对群众体育发展的关注,注重对体育产业发展的引导。从大处着手,跳出行政省域的藩篱,加强区域内、区域间的发展合作,充分发挥地区比较优势,谋划区域体育发展战略。从区域经济发展角度来看,地方政府行为主要是配合区域间的良性竞争和良好合作,最终促进区域经济的协调发展[3]。因此,解决我国地区体育发展不平衡问题势必也要从区域间的良性竞争与合作着手。

5.1 发挥东部经济、科技能力强的优势,实施领跑示范体育发展战略

东部体育综合能力强,表现为政府支持力强、基础设施优越、居民消费力较高、竞技体育实力和潜力较大、体育产业环境优良。能否在体制、机制上实现创新,发挥领跑示范作用,是中国体育事业发展赋予东部的重大使命。因此,东部省域体育发展要紧紧依靠东部率先发展中的领跑优势,充分利用沿海开放、实力雄厚、体制先进、制度优越、科技力强等条件,积极转变发展方式,全面实施东部地区领跑示范体育发展战略。东部体育竞技项目要力争达到国际水平,在训练方式、场地设计、教练员、运动员培养等各个方面,广泛摄取世界顶级水平的成功之路,结合自身特点,形成特定模式,领先国内赛场,竞技体育要重点实施“金牌增长战略”和“科技创新支持战略”;群众体育要抓好“休闲园区示范战略”和“公共体育设施布局战略”,在高度工业化城市中让体育成为群众业余生活的主体活动之一,培养健康的生存理念,提升群众身心素质;体育产业要打造“体育产业圈战略”和“体育产品研发生产战略”,以及体育彩票“试验区战略”[5],借鉴和吸取西方国家体育产业成功经验,以体育产业养育竞技体育和群众体育;以竞技体育和群众体育促进体育产业,形成体育链条自身的旺盛生命力。

5.2 发挥西部体育资源丰富的优势,实施挖潜开发体育发展战略

西部地区体育事业发展水平整体处于较低水平,除了公因子4以外,其他均处于落后状态。政府对体育事业投入不足,群众体育发展能力相对薄弱,竞技体育实力存在差距较大,如何缩小区域间差距、改变低发展状态、解决体育投入不足、提高体育软环境等问题,是西部体育面临的重大课题。

西部大开发战略实施给西部体育事业发展带来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但是由于西部体育受经济发展滞后的影响,存在基础差、投入低、欠债多、产出差等问题,西部地区体育事业的发展还有待于从长计议。仅仅依靠区域内几个较为领先的省份,不能带动整个西部区域体育事业的整体提高。西部地区体育事业发展应紧紧围绕西部大开发战略实施,争取国家政策和资金支持,与东部体育事业发展较好的省份加强合作,提出西部体育事业发展的战略构想。因此,要大力开发竞技体育资源,实施竞技体育“优势项目开发战略”和“竞技体育人才攀登战略”;要有针对性地重点培养,要有目的性达到阶段提升。群众体育要实施“健康城市”、“西部文化体育”、“西部生态体育”和“西部特色体育”发展战略,以区域文化灌溉体育特色。体育产业发展提出以“资源开发战略”为重点,带动休闲娱乐业、体育旅游业、体育服务业的快速发展[5],用一定的经济效益反哺竞技体育和群众体育。

5.3 发挥东北体育人才资源雄厚的优势,实施人才振兴体育发展战略

东北地区竞技体育水平实力和发展能力处在较好的发展状态,但政府对体育事业支持力不强,群众体育发展能力不高。

我们认为,要发挥东北地区人口身体素质好、气候条件优越、体育认可度高等优势,发挥竞技体育实力和持续发展能力较强的优势,加强政府支持力度,优化外部发展环境,积极促进体育事业均衡协调发展。东北地区体育发展要充分利用举办第十二届全运会有利契机,实现区域体育全面均衡协调发展。要通过建立区域体育合作机制,推动东北体育全面振兴。

竞技体育要发挥“夏季奥运战略”“冬季奥运战略”贡献率大的优势,实施“金牌增长战略”和“后备人才培养输送战略”。东北在特色项目培养方面占有天时地利,竞技体育人力资源丰富,要不断发现、培养和输送体育人才,要保证体育院校和训练基地的健康发展。群众体育要积极推进青少年体校的发展,支持社区体育活动,提供和完善必要的体育活动场所和设施,发挥城市圈的辐射功能,实施“区域特色体育战略”和“城市体育圈战略”。体育产业实施“体育产业开发战略”,通过开发体育竞赛表演市场、体育器材交易市场、体育冰雪旅游市场、体育健身娱乐市场,带动体育产业快速发展[5]。

东北三省体育适合以资源共享,长短互补,合作共进的网状发展模式带动整个区域的体育发展,每个大中城市都可以成为网状发展的结点,发挥其增长极的极化效应,这些结点相互渗透,将促进整个区域的体育繁荣,重振东北威风。

5.4 发挥中部人文环境和基础设施优越的优势,实施中部体育崛起发展战略

中部地区是我国版图的中心位置的内陆腹地和经济的脊梁,不论在政治、经济、交通、能源、文化、教育等方面都是重要的战略要地,中部崛起可以在东西互动中发挥更大的带动作用。

中部地区要充分发挥“承东启西”的地理优势、文化优势、人口优势、资源优势、新技术优势等,要充分发挥河南、湖北、湖南省份的带动作用,大力挖掘中部地区体育人文环境好、群众体育基础优越、竞技体育发展潜力大、体育产业技术含量高,充分发挥中部地区体育的比较优势,积极创造良好的外部发展环境,打好体育文化大省和强省这张牌。要实施点轴圈发展模式,做好“借东乘西”区域合作这篇大文章,加快体育事业快速崛起。在体育战略选择上,竞技体育要实现“奥运夺金,全运突破”的重点扶持战略,带动整体竞技体育水平的提升。群众体育要通过打造“大城市体育圈”发展战略,发挥中部地区体育设施和区位条件优势,扩大盘活体育社会资源。体育产业要通过实施“体育产品品牌战略”,推进特色文化产业、休闲健身娱乐业、体育旅游业的发展,进一步实现“东西融合”“南北对接”的中部体育崛起的战略目标[5]。

中部区域是中华文化的发源地,沉淀着厚重的人文历史。以反梯度的增长方式,即从基础做起,实现点的突破,带动线的提升,促进面的增长,让历史名城焕发时代新气息,中部将实现其后发优势而迅速崛起。

[1]杨军.经济发展方式如何转变——专访中国(海南)改革发展研究院院长迟福林[J].南风窗,2010(21).

[2]毛传新.区域开发与地方政府的经济行为[M].无锡:东南大学出版社,2007.12.

[3]衡霞.区域经济发展视角:地方政府行为悖论研究[J]青海社会科学,2010(10).

[4]郭修金,卫志强.构建长三角都市休闲体育圈的战略构想[J].上海体育学院学报,2009,33(4).

[5]国家体育总局.体育事业“十二五”规划[Z].2011:4;1.

[6]鲍明晓.体育大国向体育强国迈进的战略研究[J].南京体育学院学报,2009,23(6):1 -6.

[7]国家体育总局.2010年中国体育事业统计年鉴[M].北京:人民体育出版社,2011,1.

[8]国家统计局网站.2010年社会统计年鉴[M].北京:中国统计出版社,2010.11:18.

[9]李建平,李闽榕,高燕京.2010年中国省域竞争力蓝皮书[M].北京:社科文献出版社,2010,2.

[10]中国体育:迈向“十一五”.国家体育总局政法司编[M].人民体育出版社,2007,1

Difference of Regional Sports Development and the Strategic Choice——based on the perspective of the transformation of the government functions

ZOU Shi1,LI An-na2
(Shenyang Normal University,Shenyang Liaoning China 110034)

By means of factor analysis,the paper,from the perspective of the transformation of government functions,analyzes the difference of China's regional sports development with the purpose of providing services for the government to formulate policies for public sports and providing theoretical support for the implementation of the development strategy of regional sports.The main research conclusions include:the east should focus on the mode of gradient development to give full play to its advantage in sophisticated science and technology and implement the strategy of the leading demonstration;the west should focus on the development mode of growth pole to give full play to its advantage of rich sports resources and implement the development strategy of releasing the potentials;the northeast should focus on net development mode to give full play to its advantage of abundant sports talent resources and implement sports talent strategy;the central area should focus on the counter-gradient growth pattern to give full play to its advantage in cultural environment and superior infrastructure,and implement the strategy of sports rise.

provincial sports;functions of the government;differences;strategy;choice

G80-053

A

1001-9154(2012)01-0007-06

G80-053

A

1001-9154(2012)01-0007-06

国家社科基金项目“体育强国目标下的我国区域体育发展战略研究”(10BTY005)

邹师(1953-),男,辽宁岫岩人,教授,硕士研究生导师。研究方向:区域体育发展战略。

2011-11-15

猜你喜欢
体育事业体育产业竞技
TSA在重竞技运动员体能测试中的应用
第1-3届冬季青年奥运会竞技格局分析
从上市公司股票走势看我国体育产业发展现状
北京冬奥会“备战办”模式对河北体育事业发展的启示
“十三五”成绩单
——示范区建设中的云南体育事业
我国冰雪体育产业高质量发展研究
体育产业之篮球
我国体育事业财政支出:规模、结构与空间效应
当前形势下的新发展理念与全民健身
关于《国家体育产业统计分类》的几点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