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生涯辅导的研究视域及其理论架构

2012-01-04 05:25曾维希
关键词:来访者生涯象限

曾维希

(电子科技大学 政治与公共管理学院,成都 610054)

论生涯辅导的研究视域及其理论架构

曾维希

(电子科技大学 政治与公共管理学院,成都 610054)

生涯辅导是就业指导的升级。生涯辅导在审视就业问题的同时,对个体的人生历程也有广阔而深远的透视。当前,生涯辅导关注的研究主题可以初步归纳为29小类7大类,这些研究视域随个体的生涯认同状态的演变而依序呈现。澳大利亚学者Pryor提出了生涯认同的象限图模型,划分了生涯认同的四种适应状态,该模型整合了生涯辅导的诸多症状内容、咨询取向和技术手段,对实务工作者有很好的指导作用。

生涯辅导;研究议题;象限图

一、引言

何谓“就业指导”?何谓“生涯辅导”?二者之间又有何区别呢?具体而言,其差别在于,就业指导关心的是“如何找到一个工作”,生涯辅导更关心“过一种怎样的人生”。解决大学生的就业问题一直是高校学生工作的重点之一,临近毕业时分,许多高校都会开展就业促进活动,此类行动主要是为学生提供就业信息,联系用人单位,把学生推销出去,以提升就业率,这就是就业指导。生涯辅导是就业指导的升级,相比来说有着更丰富的内涵。目前,大多数学者所接受的“生涯”定义是Super的观点[1]:“生涯是生活里各种事态连续演进的方向,它整合了人一生中依序发展的各种职业和生活角色,表现出独特的自我发展型态……”由此可见,生涯辅导不仅仅涉及到职业选择的问题,还包括如何扮演好人生历程中各种生活角色的问题。对大多数人来讲,在诸多生活角色中,职业角色是一个核心,所以生涯辅导与就业指导并不矛盾。如果说职业指导是微距镜头,那么生涯辅导就是广角镜头。生涯辅导在审视职业发展的同时,对个体的人生历程也有宽广而深远的透视。在高校开展就业指导容易导致追逐短期绩效,所谓“货物出门,概不负责”,而开展生涯辅导是一种长线的有利于个体毕业生健全发展的教育行为。本文将就“生涯辅导的研究视域及其理论架构作一分析和阐释。

二、生涯辅导应关注的研究议题

就业指导主要关注个体的自我认知、目标设定与职业选择这些主题,它们都内含于生涯辅导的关注点之中。除此之外,生涯辅导还关注职业适应、职业转换、职业角色与其他社会角色的平衡以及人生发展中的应变等主题。Nilsson对聚焦于生涯研究的四大刊物最近34年发表的论文进行了全面的内容分析,并将生涯辅导关注的研究主题初步归为29小类7大类 (见表1)[2]:第一大类是生涯发展的跨文化研究。台湾学者金树人指出,中国人的生涯观有以下几项特性:以考试为晋升之阶、职业性别刻板印象明显、服从权威与循例重俗、在命定与自定间寻找平衡点。国内学者龙立荣认为,由于区域经济发展严重不平衡,市场体系不成熟、社会保障体系薄弱,中国人的职业选择受组织、地区等环境因素的影响更甚,西方生涯理论中强调自我的倾向不太适合中国现有国情,并提出了大学生择业的社会生态模型[3]。

表1 近34年来生涯辅导的主要研究议题

第二大类是基于个体心理变量的生涯发展影响因素研究,如职业价值观、职业兴趣、职业性向、职业抱负、职业人格等。第三大类是基于人口学变量、社会学变量的生涯发展影响因素研究,如生涯发展中的两性差异、出生顺序、父母的教养方式与社会经济地位对个体生涯发展的影响,特殊群体的生涯问题,工作-家庭平衡以及工作与休闲活动的关联。第四大类关注生涯决策的心理历程,如职业自我效能感、生涯决策困难等相关研究。第五大类关注生涯适应问题,如职业压力感、职业高原现象、职业倦怠感、职业成熟度,以及如离职、离休、角色转换、工伤事故等生涯应急状态下的心理调适问题。第六大类关注生涯变迁的历程、型态,如生涯发展路径的描述与规划,主业和副业等生涯型态问题。第七大类是理论模型与测量工具和辅导方案等综合性的研究。这类研究不仅仅是对生涯议题进行描述和解释,更想通过辅导干预达到预测与控制的目的。台湾学者金树人认为,当代生涯辅导涉及六大主题:(1)测量个体差异,(2)发展自我概念,(3)学习生涯决策,(4)自由选择生涯路径与责任自担,(5)培养平衡的生活方式,(6)关注生涯变化与积极应变。这些内容均包含在以上七个大类中。总的来说,生涯辅导应该关注文化差异、个体变量、社会变量、决策过程、适应状态、发展历程等,需要建构科学的理论模型,编制高效度的测量工具,制定有效的辅导方案,基于以上种种实现对个体生涯问题的描述、解释、预测与控制,帮助个体认清生涯发展的本质并学习因应之道。

三、生涯辅导的理论框架

生涯辅导研究领域的大师级人物Holland[4]曾经说过:“理论很重要。人们往往在无意中会有所洞见,但这不是常态。没有理论,我们如无头苍蝇在未知领域做徒劳的尝试;拥有理论,我们能从或恒常或突变的纷繁物象中抓住本质。理论是路标,是向导,拥有它,我们能直达对象的本质,把握行动的正确时位。”Holland的职业人格类型论如此流行,其原因可归功于多种因素,不过其中有一条相当显眼,那就是他为生涯辅导者提供了方便使用的测量工具和解释程序。鉴于此,澳大利亚学者Pryor与Bright在其系列文章中相继介绍了以生涯混沌论为基础的生涯辅导理论框架,即生涯认同的四象限模型,该模型具有强大的理论整合力,能帮助咨询师优化生涯辅导的进程,对高校教师开展生涯辅导活动有重大的指导作用。

Pryor基于生涯混沌理论尝试性地构建了生涯辅导参照框架,即生涯辅导象限图(见表2)[5]。该理论框架将个体的生涯认同状态划分为四种类型,并有针对性地指出了不同类型者的“症状征兆”和“咨询要点”。四种类型的划分基于这样的假设:个体的生涯困扰源于个体对其原发性影响因素(convergent quality)和继发性影响因素(emergent quality)的了解与掌控程度。所谓原发性影响因素是那些影响生涯发展的先天要素,如智商、能力倾向、人格特质、家庭背景,原发性影响因素相对比较稳定且可以测定。对原发性影响因素的良好掌控体现为客观的自我评价与合理的自我期望,即Hall所说的适中的“自我意识”[6]。继发性影响因素源于内外诸多变因的复杂作用[7],如关键人物的影响、突发性应激事件、偶然的开悟以及其他独特的经历。继发性影响因素难以提前预知,但一旦发生即可被清楚地识别。这类因素富有影响力,往往对个体的生涯发展具有决定性作用。对继发性影响因素的掌控体现为应变力,即Hall所说的“适应能力”。对这类因素掌控程度高者能充分利用机遇事件,积极应对环境变化,不断拓展自我边界,从不确定的环境中获益。当然,过于强调此因素也会带来宿命与盲动的副作用。

表2 生涯辅导象限表(Pryor,2006)

(一)生涯认同未开者的症状表现与咨询要点

如表2所示,生涯认同状态处于左上象限的来访者,其自我意识和适应能力都很低。此类个体通常无法确定自己的兴趣爱好、能力特长、个性特征,对生涯发展中的机遇因素也不甚了解。生涯认知的分化性和整合性都不高,生涯发展处于混沌未开的状态。基于此,诸如职业人格测试、能力评定等心理测试就十分必要,这些测试连同榜样故事的宣讲可以促发和提升来访者的职业生涯意识。这类基于心理测评的生涯辅导技术是传统职业辅导的主要组成部分。不过,心理测试的实质是为个体提供一个认识自我的学习途径,而不是帮助个体确定职业选项。为了提高处于该阶段的个体的适应能力,也鼓励他们大胆地探索试误,积极接触社会职场,让生涯成熟者进行必要的帮扶引导。

(二)生涯认同延缓者的症状表现与咨询要点

生涯认同状态处于右上象限的来访者已经有了较强的生涯意识。他们基于人物传记、媒体资料等信息源,对未来的生涯发展充满了理想化的幻想,表现出较高的认知分化性。但是,由于缺乏足够的生涯体验,生涯幻想与自我能力似乎没能很好地统合起来,表现出目标设置上的偏差,并导致现实中的碰壁。这一阶段的辅导要点在于对生涯探索行动的鼓励,在此基础上协助来访者进一步获得客观的自我认知,设置理性的生涯目标,学习理性的决策技能。

(三)生涯认同早闭者的症状表现与咨询要点

生涯认同状态处于左下象限的来访者处于早闭型的生涯认同阶段。他们在过去一段时间内保持了某种相对稳定的生涯模式(career pattern),在此模式下建立起统合性较高的生涯认知,对该环境下的“自我”与“职场”似乎有了详尽的认识和较高的适应能力。但也正因为这种高适应性,使得他们表现出生涯倦怠(career burnout)的症状,情绪衰竭、犬儒主义、低成就感。此类个体一般情况下对自己的发展潜能缺乏足够的肯定,表现出逐渐衰退的工作热情,对现有环境感到厌倦,有强烈的生涯转换意向,但在行为上患得患失,想变却难变。他们往往希望咨询师能明确地提供一个确定的选择,了结其烦乱的状态。这类个体通常会有较大的情绪问题,需要加以疏导,也容易陷入享乐主义的泥沼中,因此有必要引导他们对现实作理性的自我反思,跳出“小我”得失,敢于冒险和担当,从而投入到服务“大我”的活动中以提升灵性和自我价值感。如有必要,可提供生涯转换策略的辅导,鼓励积极、理性、渐进式与建设性的生涯转换。另外,Savickas认为,对于此类来访者,关注其特殊成长背景的个体性辅导技术更可能成功地帮助他们渡过难关。从混沌论的角度说,个体化的辅导技术可以促进来访者理解其生涯历程,从而识别出生涯发展中的奇异吸引子。

(四)生涯认同达成者的症状表现与咨询要点

生涯辅导的最终目标就是要使来访者达成右下象限的生涯认同状态,即对影响生涯发展的原发性影响因素和继发性影响因素都有客观的认识,有理性的自我意识和较高的适应能力,生涯认知的分化性和统合性均高。这类个体表现出较高的生涯满意度,能灵活应变和自我实现。对于这类个体,辅导的要点在于使其避免自满,让其认识到这种状态不可能长久保持,需要在持续的反思与适应中获得充满灵性的永续发展。

Pryor的“生涯辅导象限图”与Kelly的建构历程之C-P-C周期似乎也不谋而合。所谓C-PC周期,是指一个人在做有效决定时,通常会经历“慎思”(circumspection)、“明辨”(preemption)与“笃行”(control or choice)三个循环历程,在生涯象限图中,呈现为“Z”字形的发展趋势,且存在自相似的周期循环,表现出生涯发展的分形特征。在整个发展历程中,个体从混沌未开的原初状态进入到慎思性未定向状态,再演变到过渡性定向状态,再经由过渡性定向的破灭到重现探索,最终进入到精虑性定向的良性统整状态。

四、生涯辅导象限图的作用

(一)为生涯认同的测评提供了思路

开展生涯辅导,首先要了解来访者处于生涯认同的哪个阶段,才能有针对性地开展辅导干预。大多数学者都将生涯认同状态分成了四种类型,与Marcia对自我认同的界定有相似之处。不同的是,有的学者抓住了生涯认知分化性和整合性这两个维度,而Pryor的生涯辅导象限图则直接解析了四种生涯认同状态下不同的生涯感受(症状征兆)。在以往的生涯辅导实践中,研究者倾向于通过生涯成熟度或自我认同的测评来了解来访者的生涯适应状态,然而,对生涯成熟度的测量只能从总体上反映个体是否达成良好的生涯认同状态,不能很好地区分生涯认同的四种细化的适应态;而以自我认同的测量代替生涯认同的测量又会失去生涯认同的特异信息,降低测量的精度。

一个人拥有的生涯信念、生涯信息、实际的探索活动和规划行为最终都会体现在其生涯感受上;一个缺乏生涯信息,也不主动进行生涯探索的个体,对自身特质、职业信息、人际资源和媒介资源不甚了解,不能很好地规划未来,不能全身心投入到当下任务,自然会表现出空虚、郁闷、缺乏希望等症状征兆。从生涯感受直接测评个体的生涯认同状态是符合逻辑的,也是比较方便简捷的,并且生涯感受并不是一种特质性的东西,它反映的是动态变化的心理状态,正符合生涯认同的阶段性变化本质。国内研究者就已经基于Pryor的理论框架,采用探索性因素分析,将大学生的生涯感受分成了四种类型,分别是六神无主型、盲目冲动型、偏安一隅型和运筹帷幄型[2],可见该理论框架对生涯认同的界定是合理的。

(二)整合了生涯辅导的诸多理论与技术

生涯辅导存在各种理论流派和技术取向,比较出名的理论有Holland的职业人格类型论、Super的生涯发展理论、Krumboltz的社会学习论、Kelly的生涯建构论以及基于认知信息加工模式的生涯决定理论,比较常见的咨询技术有职业心理测验、职业组合卡、方格技术、平衡单技术、生涯幻游技术、生涯家谱的应用、生涯叙事、生涯信念的检核与调整等。生涯辅导的实施者面临来访者的生涯困惑时如何选择理论解释模型,选用何种生涯辅导技术,以前并没有思路清晰的参考框架,而Pryor的生涯认同四象限模型弥补了这一缺憾。

具体来讲,针对生涯认同未开者,关键在于激发其生涯意识,所以Super的生涯发展理论是这个阶段的来访者需要了解的;另外Holland的职业人格理论及其测验有助于个体了解自身的职业性向;职业组合卡有助于个体了解外部职业活动;生涯幻游技术有助于个体拓展其生涯视野。通过以上理论的学习和技术的应用,此类个体的生涯意识可以被激活起来。

针对生涯认同延缓者,要解决的核心问题是达成理性的自我认知和合理的生涯决策,因此关注个体核心生涯信念的个人建构论及方格技术可以派上用场;Krumboltz的社会学习论可以帮助个体理清其职业价值观和职业选择的由来;生涯平衡单可以提供理性的选择方案;生涯家谱可以帮助个体认清职业选择中的社会关系制约因素。

针对生涯认同早闭者,要解决的核心问题是如何稳中求变,如何提升容忍生涯发展中的不确定性因素的能力,如何保持开放的心态迎接变化。生涯混沌理论和相应的辅导技术对这个阶段的个体是实用的。Duffy就特别指出,生涯混沌理论用于辅导处于职业高原期的员工具有较好的疗效[8]。生涯幻游技术、生涯叙事、荣格的同时性概念在这个阶段都可以应用。这些理论和技术并不是基于决定论的框架,它们饱含现象学的精神,致力于增加个体的生涯感悟和容忍不确定性的能力。

针对生涯认同达成者,要解决的核心问题是如何提升生涯灵性,保持一种积极的不确定感,不断自我提升和积极应变。此时,积极心理取向的咨询理论和技术手段是需要采用的。另外,这个阶段的个体面临的问题更复杂,所以前述三种类型中用到的理论和技术手段在适当的时候都可能被使用。总之,“生涯认同的四象限模型”提供了一个相对完整的理论框架,整合了生涯辅导的各种范式,体现了强大的理论包容性。实务工作者可在该理论框架的指导下开展辅导工作,准确诊断来访者的生涯认同发展形态,对症下药,从整体上提升生涯辅导的水平。

[1]金树人.生涯咨询与辅导[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7.

[2]Nilsson,J.E.,Flores,L.Y.et al.International career articles:A content analysis of four journals across 34 years[J].Journal of Vocational Behaviour,2007,70(3):602-613.

[3]龙立荣,黄小华.大学生择业的社会生态模型:环境的力量[J].高等教育研究,2006,27(8):62-69.

[4]Holland.J.H.Hidden order:How adaptation builds complexity[M].Boston:Addison-Wesley,1995.

[5]Pryor,R.G.L.,Bright,J.E.H.Counseling chaos:techniques for practitioners[J].Journal of employment counseling,2006,(43):2-16.

[6]Hall,Douglas T.The protean career:A quarter-century journey.[J].Journal of Vocational Behavior,2004,(65):1-13.

[7]Bright,J.E.H.,Pryor,R.G.L.The chaos theory of careers:A user’s guide[J].The Career Development Quarterly,2005,53(4),291-305.

[8]Duffy,J.A.The application of chaos theory to the career-plateaued worker[J].Journal of Employment Counseling,2000,(37):229-237.

Research on Domain and Recent Theoretical Framework of Career Counseling

ZENG Wei-xi
(School of Political Science and Public Management,University of Electronic Science and Technology,Chengdu 610054,China)

Career counseling is beyond vocational guidance,it has a vast and far-reaching perspective.Currently,career counseling research topics initially classified as 7 Class and 29 categories,changed with the state of the individual’s career identity.Pryor as an Australian scholar put forward the Quadrant model for career counseling,dividing four states of career identity.The model integrates the career adaptation symptoms,counseling advice and technical means.It is very helpful to the practitioners.

career counseling;research domain;the counseling quadrantzeng

C936 < class="emphasis_bold">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

1672-0539(2012)02-006-05

2011-01-14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生涯混沌理论在中国的发展与应用研究”(10CSH025)

曾维希(1982-),男,四川泸州人,讲师,主要从事青少年心理健康教育研究。

刘玉邦

猜你喜欢
来访者生涯象限
第五章 一位重要的来访者
勘 误
Chapter 5 An important visitor第五章 一位重要的来访者
我的教书生涯
复数知识核心考点综合演练
Chapter 1 The beginning of things
常数牵手象限畅游中考
吐槽退役生涯
放下“应该”,才得自由
我的地下工作生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