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早”教育对加强医学生职业价值观的实证研究*

2012-01-03 05:28冉素娟李奇志
重庆医学 2012年30期
关键词:医学生人文医学

刘 芳,冉素娟,李奇志,李 飞

(重庆医科大学附属儿童医院 400014)

随着中国社会经济的迅猛发展,社会对医生职业要求不断提高。“全球医学教育最基本要求”(GMER)中明确指出“职业价值、态度、行为和伦理要求”是医学生职业价值观教育的核心内容[1]。多元时代背景下,职业价值观教育如何能适应当代的需求,遵从医学教育规律,建立有效的教育途径,深化医学生的职业价值观的教育,这是值得高校教育者思考的问题。针对这一思考,本课题组在学生职业价值观现状调查分析的基础上,借鉴GMER和“价值澄清理论”提出了“职业价值观双早教育法”(以下简称“双早”教育),即建立学生能早期接触临床的职业通识教育和早社会化的实践教育。这也是职业教育模式的创新探索。

1 对象与方法

1.1调查对象及方法 采用整群随机抽样方法,按“三段式”临床医学教育模式对学校各阶段临床医学本科学生进行职业价值观现状调查。课题组自拟调查问卷,问卷参考Super的工作价值观、“全球医学教育最基本要求”的职业价值表述项目[2],从追求卓越、利他主义、责任感、同情心、移情、负责、诚实、正直和严谨的科学态度几方面设定职业价值观问卷。共发放问卷650份,回收628份,回收率96.62%。

依据现状调查结果,分析制订了“职业价值观早期教育计划”,完善“早期医学职业通识教育”。采用简单随机抽样方法,抽取2007级临床医学儿科方向学生(102名)作为实验对象,运用“导医活动”、“角色扮演”和“团队辅导”等社会实践教育,入学时开始设置“职业生涯规划与就业指导课程”的职业通识教育,情景教育、名人名医事迹读书活动、价值观案例分析等,开展为期2年的早社会化实践教育和早期接触临床以及职业通识教育的实证研究,对照实验前、后其对职业态度、行为和伦理价值观以及职业价值观的认知。结果采用双人双输录入数据并进行校验,保证录入数据质量。

1.2统计学处理 应用SPSS11.0软件进行统计和χ2检验。实验结果采用实验组主观评价,实验前后自身对照的方法分析,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 果

2.1医学生对“双早”教育提高其职业核心价值的评价 通过预调查和专家咨询,课题组汇总出“利他主义、责任感、同理心、诚实正直、团结合作”为医生职业价值观的核心内容。在实证中分析医学生对这5种核心内容的认知度变化。从调查数据表明,在回收的628份问卷中,即628名本校各阶段临床医学本科生中,超过50%的学生认为名人事迹读书活动对于培养诚实正直、责任感、利他思想品格比较有价值和很有价值;87.7%的学生认为团队辅导活动对于培养团队合作的品格比较有价值和很有价值;75.4%的学生认为在参加“导医、见习员”活动比较有价值和很有价值,84.2%的学生认为“参观福利院”对于培养责任感的品格比较有价值和很有价值;超过70%的学生认为“人文讲座”和“暑期社会实践活动”对于培养责任感的品格比较有价值和很有价值。学生表示愿意接受以上形式的教育方式,并相信此方式可不同程度地提高职业价值观。

2.2实验前、后对职业态度、行为和伦理价值观的比较 调查结果显示,在职业意向上实验前、后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然而,在提高学习兴趣、同情理解他人方面实验组前、后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实验后对现在的大学学习感兴趣的高达98.9%,比实验前提高了10%。

2.3实验前、后的职业价值观认知比较分析 通过开展“名人事迹”读书活动、“名医风采”专题讲座、专家 “成才之路”分享活动以及团队辅导等系列人文与医学类教育。实验后实验对象医学生对“科学精神、医疗技术、诚实正直”的认同度显著高于实验前(P<0.01)。这显示出本课题组设计的“双早”教育模式,有利于医学生及早树立正确科学的职业价值观,增强他们对医学职业的科学认知,见表1。

表1 实验对象实验前、后对医生品质重要性的认识(%)

续表1 实验对象实验前、后对医生品质重要性的认识(%)

3 讨 论

3.1“双早”教育模式,可以提高医学生职业价值观内化的有效性 职业价值观的教育是综合系统工程,需要专业知识教育和人文素养教育两大教育基础支撑。本结果表明,学生对医学的职业期望的提高,也会提升学习的兴趣。实验中主要以人文知识学习的内容设置,直接影响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同理心。在学生阶段对其人文精神和科学精神的培养是一个十分重要的环节。由对历史史实、政治制度、人文知识以及文学修养等多方面知识充分的理解所累积起来的人文底蕴,不仅可以培养医学生独立思考判断的习惯,而且能够激起他们内心深处最本质的人文关怀精神,这种人文关怀精神体现在医生的职业中就是对患者的关爱[3]。高素质的医学人才不仅体现在精湛的医术、高水平的科研能力,还体现为高尚的医德。医学也是人文精神的载体之一,医学人文精神是对人的生命神圣、生命质量、生命价值和人类健康与幸福的关注,是对人类身心健康与自然、社会及人之间的和谐共处和可持续性发展的关注。人文知识对医学具有引导、制约作用,在某种程度上一个人内在的人文修养甚至比外在的专业技术更为重要[4]。在国内多数医学院校把医学生的职业教育安排在大学毕业就业前期或进入临床实习期,其教育效果十分滞后。“双早”教育模式可以更早、更长时间地让学生得到医学人文素养的熏陶和学习,得到临床医学的早期的观摩学习。这是探索从专业、科学的角度进行医生职业价值观的系统教育的新模式,让学生有更多的时间去内化自己的职业价值观,提高职业的忠诚度和稳定性。

3.2“双早”教育新模式,拓展职业价值观教育渠道 专业教育与人文素质及职业道德的培养脱节[5]。国外医学院校在进行专业课程教学时,往往能很好地抓住有利时机,卓有成效地开展职业道德教育[6]。让医学生早期接触临床、早期接触社会实践的“双早”医学教育新模式,有效克服传统课程体系造成的“基础与临床割裂、理论与实践脱离,学生机械、被动接受知识,主动学习和探索未知的积极性不足”等弊端。学生在“双早”模式中可以广泛地与教师、患者、学生交往,教师有意无意地传授他的价值观和态度。当然,这一切都会对教师的带教有更高的职业要求。带教老师必须有能力去引导医学生在见习时关心患者的生活,尊重患者的隐私,逐渐树立以解决患者痛苦为乐的价值取向,以关心、体贴患者作为基本点,同时注重其个人素质的培养。所以,教师也要时刻以身作则,有意识地培养医学生“以人为本、救死扶伤”的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从医理念,培养良好的从医素质[7]。

3.3建立“双早”教育途径的启示 中国在深化改革开放的攻坚时期,要求高校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主流的价值观,培养高素质人才。高校德育工作要凸显学生的主体性,以学生为中心,为学生的发展服务[8]。对医学生职业认知的教育更有其深刻的影响作用。如何融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本课题组还需进一步实践和研究,不断完善医学生职业价值观教育内容的设计。在“双早”教育模式实证中,发现实验组在职业价值观形成过程中存在学生学习兴趣高低与从业意愿不匹配的现象,这一方面说明大学生是价值观形成的重要时期,具有可塑性和可变性。同时,也提示学校的教育内容还需提高针对性和有效性。大学时期开展有效的职业价值观教育是可以影响大学生一生的职业价值取向。从调查中反应出的部分学生的职业价值观认知不明确、态度模糊,提示学校应抓好大学生职业价值观教育的紧迫性。特别是要清醒意识到“以仁爱之心治病救人”是当代医生的职业操守,在见习阶段注重对医学生进行职业道德教育,养成全心全意为人民的身心健康服务的良好品德,意义深远[9]。

[1]国际医学教育学会.医学教育全球最低基本要求[J].国外医学教育学分册,2002,23(1):1-5.

[2]霍娜,李超平.工作价值观的研究进展与展望[J].心理科学进展,2009,17(4):795-801.

[3]符刚,张佳思,张勇,等.带教见习中加强医德教育的体会[J].重庆医学,2011,40(9):926-927.

[4]田远虎,徐智,张小青.外科医生人文素质培养的探讨[J].医学与哲学,2010,31(2):69-71.

[5]韩庆祥,张艳涛.论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所蕴涵的哲学思维方式[J].北京行政学院学报,2006,8(1):6-9.

[6]王星明,王艳华.西方国家医学生职业道德教育的特点及启示[J].中国医学伦理学,2008,21(1):31-33.

[7]肖纯凌.将医德教育贯穿医学生培养的全过程[J].辽宁教育研究,2008,13(2):117-119.

[8]张飞.医学生人文精神与科学精神培育模式探讨[J].中国高等教育,2010,15(1):25-27.

[9]杨成顺,高茹菲,吴小翎.加强医学生在见习阶段医德教育的思考[J].重庆医学,2010,39(11):1464-1465.

猜你喜欢
医学生人文医学
医学的进步
预防新型冠状病毒, 你必须知道的事
人文绍兴
人文社科
医学
医学生怎么看待现在的医学教育
谁来教“医学人文”课
让人文光辉照耀未来
医学、生命科学类
对医学生德育实践的几点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