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2例口服抗血栓药相关脑出血患者的临床分析

2012-01-03 05:27夏海龙孙彦龙
重庆医学 2012年30期
关键词:抗血栓死亡率血肿

夏海龙,孙彦龙,杨 刚

(重庆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神经外科 400016)

随着社会老龄化加剧,缺血性血管疾病发生率增加,加之心脑血管介入手术和心脏瓣膜置换术的大量开展,越来越多患者需要长期口服抗血栓药物(包括抗血小板、抗凝和溶栓药),以预防血栓或栓塞性血管疾病的发生,而抗血栓药常见不良反应是导致凝血功能障碍,诱发出血,其中以脑出血最为凶险。在口服抗血栓药期间发生的脑出血被称为口服抗血栓药相关脑出血(oral antithrombotic therapy related intracerebral hemorrhage,OAT-ICH),其发病率呈现持续上升的趋势。而对于OAT-ICH目前临床研究较少,治疗方法有限,患者预后极差、死亡率高。作者收集本院近2年来所收治的OAT-ICH患者22例,进行回顾性分析,了解其临床特征,总结其诊治过程中的体会,以期加深对其认识,为治疗提供参考。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收集本院2009年6月至2011年6月所有OAT-ICH患者的病历资料,排除外伤性因素影响,所有患者均为自发性颅内出血,共计22例,其中,男13例,女9例,年龄38~82岁,平均48.4岁,服药时间4个月至7年不等。其中有动脉狭窄病史者11例,曾行冠脉搭桥或动脉支架植入术者5例,有既往缺血性脑卒中病史者4例,瓣膜置换术者4例,房颤2例,静脉血栓形成1例。抗血栓药物选择单纯阿司匹林8例,单用华法林5例,合用前述2种抗血栓药者2例,波立维2例,双嘧达莫2例,其他3例。6例既往有高血压病史。

1.2临床表现 入院时均无外伤史,多有剧烈头痛、恶心、呕吐等颅内压增高表现,伴偏瘫、失语等神经功能缺失的定位体征,部分存在进行性加重的意识障碍,甚至昏迷。入院行格拉斯哥昏迷(GCS)评分,低于9分者4例,9~12分者10例,13~15分者8例。

1.3辅助检查 所有患者经头颅CT证实为颅内出血,出血部位以脑内,尤以基底节区多见。根据患者入院后首次CT检查结果估算出血量,最小约15 mL,最大约80 mL,出血量小于30 mL者4例,30~50 mL者11例,大于50 mL者7例。

入院均急查全套凝血功能指标,结果提示长期口服抗血栓药的患者多存在凝血功能异常,口服抗血栓药常用监测指标凝血酶原时间(prothrombin time,PT)及国际标准化比值(INR)统计,见表1。

1.4治疗方法 入院后立即停用抗血栓药、控制血压,对凝血功能异常明显者加用针对性拮抗药物,争取在最短时间内恢复患者凝血功能。综合分析患者病情采取相应治疗手段。保守治疗5例,此组患者入院时一般情况较好,出血量较小,GCS评分均高于12分;手术治疗16例,其中9例患者入院经紧急处理后立即急诊行手术治疗;另外7例,入院时颅内血肿不大,在保守治疗过程中病情恶化,随访CT提示血肿扩大,予以开颅手术。手术方式包括单纯去骨瓣减压加血肿清除加颅内压探头植入术、去骨瓣减压加血肿清除加颅内压探头植入术加血肿腔引流术、血肿清除加脑室引流术和单纯脑室引流等多种方式;另外1例患者合并尿毒症,GCS评分6分,出血量超过50 mL,家属放弃治疗。

1.5评价指标 随访至患者出院后3个月,应用格拉斯哥预后(GOS)评分系统判断预后,以4分和5分为预后良好,1~3分为预后不良。

2 结 果

本组患者共22例,预后不良15例,其中死亡10例,植物生存1例,重度残疾4例,预后不良达68.18%,死亡率45.45%;预后良好者共7例,其中轻度残疾4例,恢复良好3例,预后满意比例为31.82%。具体预后分布见表2。

表1 入院查凝血象示PT及INR值分布*

表2 22例抗血栓药相关脑出血预后分析[n(%)]

患者预后和死亡率与年龄、GCS评分、出血量、血肿是否扩大关系密切;随着INR值增加,预后和死亡率未呈现确切上升趋势,但INR延长患者的整体预后及死亡率明显高于INR值正常的患者。不同性别和既往是否有高血压病史患者的预后及死亡率差别不大。

3 讨 论

脑出血为临床常见的急重症,有报道称抗血栓药的使用已经成为继高血压、淀粉样血管病之后引起颅内出血的第3大病因[1];多篇文献报道口服抗血栓药物引起的颅内出血的年发生率在9%~13%,与不用抗血栓药引起的颅内出血的危险性增加了6.7~11.0倍,占所有脑卒中的1.8%,且预后极差,死亡率超过50%[2-3]。目前,针对抗血栓药相关性脑出血研究有限,缺乏普遍认同的治疗方法。

OAT-ICH之所以预后差、死亡率高,是由其临床特点所决定的,结合本文总结其临床特点如下:(1)出血量大。OAT-ICH患者多存在凝血功能异常,出血不易自行停止,故其出血量相对较大,本组22例患者中出血量超过30 mL的占18例。Cucchiara等[4]的一项包含303例脑出血患者(其中OAT-ICH 21例)的研究结果中显示,自发性脑出血(spontaneous ICH,SICH)和OAT-ICH的体积分别为14.4 mL和30.6 mL。国外学者Huhtakangas等[5]也有类似报道。(2)血肿扩大的持续时间长、发生率高。有证据表明,在SICH中血肿扩大多出现在发病后的4 h内,而在OAT-ICH中血肿扩大时限大多延迟,一直持续至发病后的24~48 h[6]。且OAT-ICH血肿扩大的发生率较SICH更高,有文献报道其发生率分别为56%和26%[7]。另有文献显示,症状发生后7 d内OAT-ICH和SICH血肿扩大对应发生率为54%和16%[6],都支持OAT-ICH的血肿扩大发生率更高。本组有13例患者入院时未行急诊减压手术,其中7例于保守治疗期间经CT证实出现血肿扩大,时间为发病后4~72 h不等,与国外文献报道基本相符。(3)发病后血肿再次扩大,患者预后更差、死亡率更高。本组7例血肿再次扩大患者预后不良比例和死亡率分别为85.71%和71.43%,而血肿未扩大患者对应的比例仅为53.33%和33.33%,前者明显预后更差、死亡率更高。(4)凝血功能异常。正常的出凝血功能与血管壁、血小板和各种凝血因子3种因素有关,抗血栓药通过抑制血小板集聚、灭活凝血因子等途径影响正常机体的凝血功能,导致凝血功能异常。本组22例患者中入院时急查凝血功能15例提示INR值延长,且INR延长患者的整体预后及死亡率明显高于INR值正常的患者,这也在多篇国外文献中得到证实。(5) GCS评分低。有报道GCS是预测预后的最准确指标[8],GCS越低预后越差,与本组结果相符。(6)OAT-ICH在高龄患者中更多见,且预后更差[9]。另外,既往高血压病史、糖尿病病史、出血部位、就诊时间等均对预后有不同程度的影响。

分析OAT-ICH临床特点,排除发病年龄、出血量、入院GCS评分、INR值等不可逆转因素,要改善预后、降低死亡率就该以防止血肿扩大为突破点。有报道称即使没有回顾性分析的数据支撑,但要防止血肿扩大最基本的措施便是逆转延长的INR值[10]。如何才能有效的逆转INR值、防止血肿扩大,作者建议:(1)入院后立即停用抗血栓药,针对性选择拮抗药物,例如针对阿司匹林所致ICH应选用输注血小板拮抗;华法林常用拮抗药物有维生素K、新鲜冷冻血浆、凝血酶原复合物浓缩剂和重组活化Ⅶ因子等,其各有优缺点,需要时可联合用药[10-11];肝素则需要用硫酸鱼精蛋白快速逆转等。(2)严密监测INR值,Joshua和Goldstein[12]报道OAT-ICH理想的治疗结果是入院后24 h内使INR下降至小于或等于1.4,以纠正凝血功能障碍。但各种抗血栓药半衰期有差异,患者住院期间应监测凝血象1~2次/天,如病情变化则需急查凝血象。(3)根据INR值及时调整拮抗药种类、剂量,拮抗不足增加血肿扩大风险,拮抗过度有诱发缺血性血管疾病发生可能。(4)控制血压。OAT-ICH血肿扩大的机制尚不明确,有可能与SICH相同,而抗血栓药仅为促进因素而已,故控制血压有其必要性。(5)早期慎用甘露醇,对脑出血量少,颅内高压不明显的患者,发病早期甘露醇的使用应慎重。有研究发现脑出血24 h内应用甘露醇者早期血肿扩大发生率明显高于不用甘露醇者[13]。(6)患者病情变化时,立即行急诊头颅CT,以便尽早发现、及时处理。

OAT-ICH的治疗方法包括药物和手术治疗两种,然而单纯药物治疗仅能阻止血肿进一步扩大,不能快速、直接地解决血肿压迫所导致的脑损伤,难以挽救血肿压迫所致缺血半暗带区的神经元,且治疗强度的尺寸难以把握,又由于出血量大、高颅压严重,OAT-ICH多需手术治疗。然而对于OAT-ICH的手术治疗,临床上常常遇到这样的困惑:患者入院后病情持续恶化,CT示血肿进行性扩大,甚至脑疝形成,危及生命,需急诊手术减压,但术前查凝血象提示明显异常,此时手术风险大、死亡率高,手术甚至可能加速患者死亡。对于OAT-ICH患者术前是否须纠正PT、INR至正常值后再手术,如果需要纠正又应该纠正到何种程度,目前国内外对这方面报道较少,缺乏统一的标准。如果病情允许,纠正PT、INR至正常值后手术,风险及并发症将大大减少。但如果已发展到颅内高压、脑疝形成等情况必须急诊手术则应该特别注意围术期的管理,包括:(1)仔细评估手术风险,要充分考虑到术中可能止血困难、术后再出血的可能性。(2)术前合理选择拮抗药物最大限度地逆转抗凝药的作用,促进患者凝血功能恢复。国外有文献报道手术前于3 min内静注20 U/kg的凝血酶原复合物浓缩剂,同时肠内给予5 mg维生素K能有效地提高预后,降低死亡率[14]。(3)术中继续给予药物支持,彻底止血,尽快开放硬脑膜以缓解颅内高压,尽量缩短开颅时间。(4)术后加强监护,控制血压,减轻脑水肿,防止颅内高压。颅内情况稳定后再继续服用抗血栓药物。对于OAT-ICH目前尚缺乏大规模的随机对照实验提供标准的治疗方案,相关研究少,但其发病率高、预后差、死亡率高,并有愈演愈烈的趋势,作者期待对该病进一步深入研究,从根本上解决其预防和治疗的难题。

[1]Towfighi A,Rac C,Rosand J.Treatment and prevention of primary intracerebral hemorrhage[J].Seminars in Neurology,2005,25(4):445-452.

[2]倪红斌,梁维邦,蒋健,等.抗凝药物相关性脑出血35例的临床分析[J].中华临床医师杂志,2010,12(1):110-111.

[3]芦靖,于强.抗血栓药引发脑出血的治疗进展[J].临床荟萃,2008,23(6):447-449.

[4]Cucchiara B,Messe S,Sansing L,et al.Hematoma growth in oral anticoagulant related intracerebral hemorrhage[J].Stroke,2008,39(23):2993-2996.

[5]Huhtakangas J,Tetri S,Juvela S,et al.Effect of increased warfarin use on warfarin-related cerebral hemorrhage[J].A Longitudinal Population-Based Study Stroke,2011,42(18):2431-2435.

[6]Steiner T,Rosand J,Diringer M,et al.Intracerebral hemorrhage associated with oral anticoagulant therapy current practices and unresolved questions[J].Stroke,2006,37(2):256-262.

[7]刘学政,肖贱英.凝血功能异常脑出血患者32例手术治疗体会[J].九江学院学报,2011,16(1):85-86.

[8]Roelf JB,Dijkhuizen RS,Robb OJ,et al.Prediction of functional outcome and in-hospital mortality after admission with oral anticoagulant-related intracerebral hemorrhage[J].Stroke,2000,31(19):2558-2562.

[9]Sjöblom L,Härdemark H,Lindgren A,et al.Management and prognostic features of intracerebral hemorrhage during anticoagulant therapy:a swedish multicenter study[J].Stroke,2001,32(19):2567-2574.

[10]Huttner HB,Schellinger PD,Hartmann M,et al.Hematoma growth and outcome in treated neurocritical care patients with intracerebral hemorrhage related to oral anticoagulant therapy[J].Stroke,2006,37(12):1465-1470.

[11]Aguilar M,Hart RG,Kase G,et al.Treatment of warfarin-associated intracerebral hemorrhage:literature review and expert opinion[J].Mayo Clin Proc,2007,82(1):82-92.

[12]Joshua N,Goldstein GN.Timing offresh frozen plasma administration and rapid correction of coagulopathy in Warfarin-related intracerebral hemorrhage[J].Stroke,2006,37(1):151-155.

[13]庄丽丽,崔桂云,沈霞,等.脑出血后血肿扩大的影响因素及其预测方法的研究进展[J].中华老年心脑血管病,2010,12(6):569-570.

[14]Vigué B,Ract C,Tremey B,et al.Ultra-rapid management of oral anticoagulant therapy-related surgical intracranial hemorrhage[J].Intensive Care Med,2007,33(6):721-725.

猜你喜欢
抗血栓死亡率血肿
走路可以降低死亡率
春季养鸡这样降低死亡率
新冠肺炎的死亡率为何难确定?
红花二米粥能抗血栓
头皮血肿不妨贴敷治
急性烂鳃、套肠、败血症…一旦治疗不及时,死亡率或高达90%,叉尾鮰真的值得养吗?
广西莪术乙酸乙酯部位的抗血栓作用
红花二米粥抗血栓
慢性硬膜下血肿术后血肿复发的相关因素研究
问题2:老年患者中硬膜外血肿的手术指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