供应链系统管理流程的风险控制

2012-01-01 00:00:00贺宝玲
经济师 2012年5期


   摘 要:文章首先阐述了供应链管理系统的定义及业务流程,然后描述了在流程中的不确定因素,最后结合业务流程找出风险控制的措施。
   关键词:供应链系统管理 风险控制 现代化企业管理
   中图分类号:F27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4914(2012)05-279-01
  
   供应链是围绕企业通过对信息流、物流、资金流的控制,从采购原材料开始到制成中间产品以及最终产品,最后由销售网络把产品送到消费者手中的一个整体的功能网链结构模式。由供应商、制造商、销售商、最终用户组成。
   供应链管理是对信息流、物流、资金流通过计划、协调、控制及优化,最终使供应链产生的总价值最大化,其目标是每个运作计划都能够相互协调,使总成本最小化、客户服务最优化、总库存最少化、总周期最短化。
   一、供应链管理的流程
   供应链管理分为五个流程:
   1.采购管理。供应链采购管理的核心内容是供应商的选择。在选择供应商时,不仅要考虑成本,同时应综合考虑供应商的信用等级、产品质量、产品价格、售后服务、财务状况。通过对供应商的评价与选择,合作关系的建立与维护,以确保在任何情况下,企业以低成本及时获得所需要的产品或服务。
   2.生产管理。供应链的生产管理是生产商管理生产并协调与其他合作者之间的关系,目的是解决生产过程中遇到的问题。主要是在保证生产正常运行的前提下,库存最小。库存是指用于将来的目的而暂时闲置的资产。生产管理的核心是减少库存,同时又能保证生产过程顺利进行。
   3.销售管理。供应链的销售管理是以客户为中心,及时满足客户需要,销售的产品使客户满意。在当今竞争激烈、变化莫测的市场中,保持终端客户的满意至关重要。一般采用平衡计分卡方法,采用财务和非财务的指标,对财务、客户、内部业务、学习与成长等方面来描述和评价,提高企业内部的管理水平,使客户得到最好的产品和服务。
   4.信息化管理。供应链的信息管理是对系统内部存在和运行状况的不确定性的描述。如果没有对信息的准确描述,供应链中各环节就可能缺乏联系和协调,难以形成一个完整的体系。有效的供应链管理离不开信息技术提供的支持,信息技术可以收集资料,加工、保存,并对其进行分析,信息管理系统的采用是供应链管理的必然要求,收集的信息包括企业内部和外部的信息。信息系统能否正常运行关键是资料收集要充分,设计思路要清楚,应对方法要灵活。
   5.成本管理。供应链的成本是指在供应链上发生的成本损耗。供应链的成本管理可以说是以成本为手段的管理方法。企业可以通过获得高层管理的支持,选择合适的信息系统等途径来降低供应链的成本。
   二、供应链流程中的不确定因素
   供应链在正常运行中存在一定的不确定因素,最终产生各种各样的风险。不确定因素的来源有三个方面:(1)供应商的不确定性。供应商的不确定原因是多方面的,比如供应商的生产发生故障导致供应不足或者延迟,供应商信用发生危机等等。(2)生产者的不确定性。主要表现在生产者本身系统是否可靠。在执行计划的过程中,因为生产过程的复杂多变,导致计划不能完全执行,如果计划不能准确反映企业的实际生产情况,就要对生产环境重新进行预测,不可避免地导致实际与计划的偏差,造成生产不足或过剩的风险。(3)客户的不确定性。主要表现在需求预测的变化、顾客的心理和个性及购买能力的变化,这些变化容易受外界市场及个人心理的诱导,不确定性因素很多,在实际执行过程中需要随时的修正。
   存在不确定性就存在风险。对于任何存在不确定性的事件,正确的处理方法就是在事件的收益和人们对它的信心之间作出选择。在手段适应结果的过程中,对于一个一切都已“安排就绪”的世界,人们避之唯恐不及,所以理性行为竭力将不确定性降到最低限度,将风险降到可控范围内。不确定性能否降低取决于两个条件,一是事件的不确定性要小于个别事件,二是不同的人群对不确定性认识的差异。
   三、如何做好供应链系统中的风险控制
   风险控制是指通过对潜在意外和损失的识别、衡量和分析,以最小的成本、最优组合对风险实行有效规避,实时监控,以保证供应链的安全、连续和高效。供应链风险分为外部风险和内部风险,外部风险包括社会环境风险、政策风险、市场风险、信用风险,内部风险包括偏离风险、中断风险等。对供应链的风险管理要经过四个环节:风险识别、风险度量、风险处理、风险控制。
   企业内控制度的设计要从以上五点业务流程出发,在风险控制的过程中,按照内控制度对存货与生产管理环节、采购与付款环节、销售与收款环节的主要控制目标,找出各环节的风险点,分析业务流程中的各种潜在风险,制定出相应的关键控制活动,按照风险点结合内控制度要求采取控制措施,从而实现共同防范企业风险的目的。
   风险控制措施从三个方面展开:
   1.分工。供应链的信息管理以业务流程为基础,按照公司战略实施要求,把企业的人力、物力、财力等所有资源重新进行配置,建立适合企业发展要求的组织框架。按照分工步骤,结合内控制度,在每一个环节上找出风险点,制定控制措施。
   2.流程设计。各项作业的不断重复一个业务循环,内部控制根据业务循环进行设置,通过不同的方式来控制业务流程的运作,将风险控制在可控范围内。
   3.信息技术。内部控制的构成要素之一是信息和沟通,运用信息技术将所要涉及的各个业务以工作流的方式认定,将业务循环分解成各项活动,将各个活动点的运作记录下来,进行事后监督,提高循环运作的效率。
  
   参考文献:
   1.刘永胜,杜志平,肖晓娟著.供应链管理
   2.杨芳.业务流程再造视角下的企业内部控制机制建设.北京交通大学硕士论文.2011.7
   (作者单位:北京汇通融业科技发展有限公司西安分公司 陕西西安 710075)(责编:若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