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文章以山西省晋城煤业集团古书院矿为例,对企业如何打造优秀的企业文化进行了探讨,指出只有占据了企业文化的制高点,才能拥有强大的企业文化软实力,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赢得主动。
关键词:企业文化 软实力 古书院矿
中图分类号:F27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4914(2012)05-274-02
一、企业文化的概述
文化是民族的血脉,是人民的精神家园。文化是由人所创造,为人所特有的,是人们社会实践的产物。综观人类社会发展的历史,文化既表现在对社会发展的导向作用上,又表现在对社会的规范、调控作用上,还表现在对社会的凝聚作用和社会经济发展的驱动作用上。
企业文化是社会文化体系中一个有机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是民族文化和现代意识在企业内部的综合反映和表现,是具有企业特点和群体意识以及由此产生的行为规范。它包括文化观念、价值观念、企业精神、道德规范、行为准则、历史传统、企业制度、文化环境、企业产品等。其中价值观是企业文化的核心。企业文化的基本功能主要有:导向功能、约束功能、凝聚功能、激励功能、辐射功能和品牌功能。主要是通过对企业整体和企业成员的价值观、群体行为准则和道德规范的软约束,将全体成员的价值和行为取向引导到企业的价值观和规范标准上来,从而产生一种巨大的向心力和凝聚力,激发员工自觉自愿地发挥潜能,为公司更加努力、高效地工作。同时,企业文化的传播将帮助树立企业的良好公众形象,提升企业的社会知名度和美誉度。优秀的企业文化也将对社会文化的发展产生重要的影响。
随着经济全球化的深入发展和科学技术的日新月异,文化与经济相互交融的程度不断加深,文化的经济功能越来越强,企业文化已经成为企业核心竞争力的重要因素。谁占据了企业文化的制高点,谁拥有了强大的企业文化软实力,谁就能够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赢得主动。
二、实践
山西省晋城煤业集团古书院矿是一个拥有员工近万人的国有大型企业,有过“全国首批现代化矿井”、“全国煤炭工业双十佳煤矿”称号等辉煌与荣光,也面临着矿井衰老、资源枯竭、矿井可持续发展受阻等资源企业的困境。多年来,古书院矿在转型跨越发展的实践中,坚持企业文化建设,以宣传贯彻集团公司《企业文化手册》,推进母子文化深度融合为核心,以提升员工职业素养,打造职业化团队为目标,依托十个平台,持续不断加强六个分项文化建设,为开创文化建设繁荣发展新格局,奋力实现企业转型跨越发展新局面提供了强大的文化支撑和精神动力。
以集团公司《企业文化手册》为指导,提炼整合出了“开采光明,奉献社会”的企业价值观、“加快培育五大板块,构建老矿经济共同体,实现和谐发展”的战略目标等包括16条应用理念在内的古矿企业文化理念体系,较好地实现了母子文化的有机融合和良好对接。在具体实践中,通过六个分项文化建设,将企业文化的理念和核心价值观的培育融入到企业经营过程的方方面面和广大职工群众的生产生活中去,成为凝聚力量和激励斗志的有效手段。
安全文化建设:以打造本质安全型矿井为目标,以提升双因素管理运行水平为主渠道,深入推行安全文化建设“4+3”新模式。通过理念渗透、意识教育、氛围营造、平安榜创建、“手指口述”模拟演练竞赛、亲情帮教、安全教育“十个一”工程的实施、精细流程化管理的运行等多种方法和渠道,积极为员工搭建起“人人想安全、人人会安全、人人能安全、人人须安全”的平台;通过在员工中开展“四法教育”,班组中推行“三制”,区队中实行“三帮”,初步构建起了员工保班组、班组保区队、区队保矿井的层级化自主管理体系,安全文化建设取得明显效果。
社区文化建设:在传承书院文化的基础上,以“文化兴社区、同心创和谐”的社区文化理念为指导,坚持社企共建、居民参与、资源共享、以点带面的原则,推行“四点一线”的工作模式(以加强管理、完善服务、强化教育、互动共建为基本点,构建家庭和睦、邻里和气、居民和善、社区和谐的“和”文化为主线),全力打造“平安型、服务型、学习型、健康型、文明型”五型社区。
廉洁文化建设:以推行“干事干净”管理法和煤焦领域反腐败专项斗争为切入点,围绕长效机制建设、廉洁从业日常教育、重点人员岗位监督三项重点,扎实开展“教育倡廉、读书思廉、载体传廉、谈话促廉、典型导廉,活动兴廉”六大主题活动,全面提升廉洁文化建设。
群众文化建设:按照群众文化项目化、品牌化的运作思路,以推进专业与业余、机关与基层、领导干部与职工群众的“三个互动”为宗旨,以企业文化艺术节为阵地,以自创自演、全员参与为形式,活动层出不穷,群众文化异彩纷呈。
学习型文化建设:以培养复合型员工为目标,以课题攻关解难为重点,以创建学习型小组为抓手,积极开展学习型文化建设。几年来,共建立各类学习型小组30个,进行流程改造、技术革新近百余次,为企业的发展提供了坚实的人才保障。
形象文化建设:以提高企业信誉度、满足客户需求为目标,合理规划、整体布局,以广场、建筑、街道、墙面为主体,进行环境刷新和文化长廊建设,并赋予其深刻的文化内涵;与此同时,积极开展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工作,员工家属的文明素养不断提升,树立了企业良好的社会形象和文化品牌。
文化的本质是传播。再好的文化理念如果仅停留在文字上,对员工来讲也只是空中楼阁。古书院矿依托10个文化传播平台,确保六个分项文化落地生根。一是研究平台。立足实际,成立“党的建设研究学组、精神文明和文化艺术研究学组”,以提高理论研究水平,深化精神文明创建,开创文化建设新局面。二是媒介平台。以电视、报纸、网站、广播四大媒体为主阵地,牢牢把握宣传主流。三是传承平台。以“书院讲堂”、矿史展览馆、职工活动中心为平台,传播先进文化,弘扬企业精神。四是网络平台。以《书院党建》、《廉政书院》电子刊物为媒介,发挥网络的便捷性,增强文化建设的时效性。五是信息平台。以党建“四五六”信息网为纽带,增强团队建设的整体联动效应。六是交流平台。以综合文艺杂志——《超越》为桥梁,以文联企,文企联动,培养了一大批文化骨干。七是文艺平台。以企业文化艺术节为舞台,让员工接受文化熏陶、享受文化快乐。八是榜样平台。以“感动矿山”人物评选为主渠道,掀起了崇尚文明的矿山新风。九是考核平台。以全员绩效考核为抓手,提高了工作质量和效率。十是活动平台。以丰富多彩的主题教育活动为载体,增强了团队的凝聚力和战斗力。通过这10个平台的支撑联动,促进了企业全面发展和文化建设的全面繁荣。
三、体会
1.搞好企业文化的繁荣和创新,能够解决理想信念和价值观的问题。当今世界正处在大发展大变革大调整时期,从全国、全省、集团公司乃至我们企业来说,也是处于转型跨越发展的关键时期。广大职工群众思想纷繁复杂,有各种各样的利益诉求,有不同形式的观念冲突,有形形色色的文化需求,是非常合理、也是极其正常的。因此,一定要紧密关注职工群众的思想动向,经常性地开展政治教育,深入开展企业文化的建设和创新,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为灵魂引导职工群众的理想信念,凝聚他们的价值体系,用健康的社会主义理想和价值观占领职工群众的思想,这是贯彻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和省十次党代会精神的重要体现,也是各级组织基本职责所在。同时,企业文化一旦形成,就建立起了自身系统的价值和规范标准,并对企业成员个体思想和行为起导向作用。如果企业成员在价值和行为的取向与企业文化的系统标准产生悖逆现象,企业文化会进行纠正并将其引导到企业的价值观和规范标准上来。
对于以煤炭为主业的能源企业,安全是天字号的工程。安全文化建设更是一项长期的、系统的工程。矿坚持通过建设全方位、全天候、立体式的安全文化建设格局,把“我要安全”的价值理念牢牢根植在职工脑海中,使工作更富有主动性和超前性。安全建设体系纵向贯穿了矿、科室、区队、班组、社区五个层次,既涵盖了安全信息局域网、电视安全栏目、安全嘱咐卡、心理疏导多种安全教育形式,又贯穿了班前会讲评、安全知识技能培训、安全包保教育、表彰帮教、违章通知等安全管理体系。充分利用电视、报刊、网站等的媒体效应,发动队长书记、班组长、家属各个群体的联动力量,逐步实现了安全教育的艺术化、亲情化、家常化。安全文化建设的深入开展,促使安全管理水平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