煤矿职工安全技术培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探析

2012-01-01 00:00:00赵向荣
经济师 2012年5期


   摘 要:文章以山西省高平市为例,对煤矿职工安全技术培训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分析,并对改进煤矿安全技术培训工作提出了相关的对策。
   关键词:煤矿 职工安全技术培训 高平市
   中图分类号:F27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4914(2012)05-271-02
  
   “生命为天,安全至上”,这是每一个企业家都知道的道理,更是每一位煤矿管理者清晰的经营理念。安全问题就像达摩克利斯之剑始终高悬在煤矿全体职工和管理者头上,稍有不慎,就会酿成大祸,一失足成千古恨。虽然大家都知道安全的重要性,但是在现实生活中,重视安全的理念还大都停留在纸上谈兵,并且会随着时间的推移而被人们淡漠,甚至遗忘。笔者在本文中拟以山西省高平市为例,对煤矿职工安全技术培训中存在的问题进行探讨,不妥之处,请同行批评指正。
   一、当前煤矿安全技术培训工作存在的问题
   1.从业人员整体素质偏低,培训任务较重,尚未找到快速提高职工素质的良策。目前,高平市煤矿兼并重组工作已经结束,矿井改建工程正在全力以赴、大张旗鼓地进行。但是由于煤矿从业人员大都是由原来生产技术落后的小煤矿过渡而来,大多数是合同工或农民工。这些人文化程度不高,整体素质偏低,已不能适应现代化矿井建设的需要。据2007年以来对高平市乡村煤矿全体员工文化水平的相关调查显示:全市35600名从业人员中,大中专毕业生仅占1%,高中及以上的约占9%,初中以下文化程度的占91%,而生产第一线的采掘工人文化程度更低。这些数据充分说明,安全培训工作任重道远,因为培训的内容与任务远远超过了安全培训的范畴,培训工作几乎得从扫盲开始,一时难以找到快速提高职工整体素质的良策。
   2.煤矿企业分配向“苦、脏。累”倾斜,挫伤了职工学习技术的积极性。原来的煤矿企业为了调动一线职工的积极性,稳定采掘员工队伍,采取了向“苦、脏、累”工种倾斜的分配制度,加大了奖励力度。这样做虽然保护了一线员工的积极性,但同时也挫伤了技术性强的岗位员工积极性,技术岗位员工的工资、奖金偏低,导致脑体倒挂现象,自然就造成大家不愿意学知识、学技术、搞创新的怪现象,产生了煤矿员工只要有体力,能挖出煤来就有钱赚的“实用主义”思想。
   3.一些培训班偏重理论知识学习,忽视操作能力培养。煤矿职工的培训工作,由于受到教学理论、教学设施以及师资力量等方面的限制,一般都是侧重于理论知识的灌输,很少有实际操作。同时由于学员自身条件较差,理解能力不强,再加上有各种干扰因素,导致理论与实际脱节,学了几个月,上岗时还是“风马牛不相及”,一头雾水,不知从何下手。有关资料表明,因未按要求正规操作造成的事故占总事故的90%以上。
   4.有些教师只强调安全知识学习,忽视了安全教育。安全培训是安全意识、行为规范、安全知识以及操作技能的综合培训,但是一些教师在讲课过程中只注意照本宣科,大谈安全知识的学习,忽视了对职工的安全意识与行为规范的教育。没有使每一位员工通过学习与培训从思想、行为、习惯上牢固树立长期的、一点一滴、从我做起的安全理念。
   5.只注重培训次数,不重视培训质量。许多煤矿的培训工作还是沿用过去的方法与模式。不管学员是管理人员还是技术人员,也不管对象是大专毕业还是小学文化,一律按部就班,千篇一律。至于培训效果如何,反正没有人检验,只要完成了上级下达的指标即可。作为基层单位,上级部门要求派人参加培训,关键岗位与关键技术人员是没有时间参加的,只能将边缘部门的边缘人物派出参加。久而久之,甚至出现了“培训专业户”,被人戏称为“老培”。其效果就可想而知了。
   6.培训教材老化,职教人员跟不上时代步伐。改革开放以来,我国企业非常重视继续教育工作,大都设立了职教中心与职教科(处),对提高职工整体素质,与时俱进起到了积极的作用。但是,近年来,由于培训教材老化、职教人员流失等原因,企业的各种培训工作出现了停滞不前的现象。以煤矿安全教材为例,所使用的还是几年甚至十几年前有关部门编写的教材,其中的内容与现代化的矿井工作面已有了较大的区别,学员参加培训所学的内容与实际工作环境相差较大。因此,教学效果自然就不言而喻了。
   二、关于改进煤矿安全技术培训工作的相关对策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时代在发展,企业在进步。安全培训工作与其他培训工作一样,必须居安思危,与时俱进,才能跟上时代的步伐,做到“安全高于一切,警钟时刻长鸣”。因此,笔者提出如下建议:
   1.采取“请进来,送出去”等多种手段,提高新招工人的文化水平,逐步淘汰不能适应现代化矿井工作的员工。要采用先培训后录用的用工制度,设立新用工人员文化程度最低门坎,拒绝招录文化水平、综合素质太低的人员进矿。录用人员上岗之前,必须参加包括安全培训在内的各种学习,通过考试上岗,将考试成绩与今后的定级、升职结合起来,记录在案。要由人事、劳资、党、团、工会、技术、教育等部门共同组成招聘联合体,对所进人员进行综合考察,确保用人质量。
   2.改进分配政策,激励在岗员工学文化,学知识,学技术。21世纪是知识经济时代,没有文化,没有技术,就会随时被时代所淘汰。煤矿企业也必须紧跟时代步伐,才能为社会、为人民创造更大、更好的社会和经济效益。在分配制度的设计上,一方面要继续对一线员工倾斜,加大激励力度;另一方面,也要根据岗位的不同,技术含量的不同,设计尽可能公平的工资、奖金制度,使每一位员工都能在做好本职工作的同时,积极、努力地提高自己的文化水平和技术含量,从而能够使自己和企业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
   3.因岗施教,全面提高职工的安全意识和安全理念。针对不同的工作岗位,不同文化层次的员工,要制定切实可行的培训方案,力求培训一次有一次的效果,努力提高其整体水平。无论是综采人员还是机电设备管理人员或是调运人员,都要根据其具体的工作环境、设备以及其他情况,因岗施教,因人施教。比如,在对机电管理人员培训时,可以将近年来一些煤矿因机电管理不慎所发生的重大的血淋淋的事故,具体讲给机电管理学员,让他们有一个触目惊心的感受。这样自然会有事半工倍的效果。
   4.优化培训机构,提高培训人员的工作待遇。要建立健全各级培训机构,对一些单位培训机构不全或人员不足的,要及时配全配足。培训人员都有大专以上学历,有的还是研究生毕业,要切实发挥他们的主观能动性,不能将教育培训机构当成养老之地。
   在完成培训工作之余,一方面要组织他们进修,提高其自身修养;另一方面,还要鼓励他们积极参加企业的技术创新,将其知识、技术发挥到极致。同时,要提高培训人员的待遇,比如,代课费、科研费、夜班费等。要让他们将企业当作自己的家。
   5.各级管理人员特别是煤矿的高管要积极支持安全培训工作。安全不是写在纸上贴在墙上挂在嘴上的,必须时时刻刻记在心里,落实在行动上。因此,煤矿高管除了按有关部门的要求,每班下井要有一名副矿长以上的干部带队外,还要积极参加安全培训工作,大力支持培训部门的宣传、教育工作。只有一把手亲自抓,警钟长鸣,广大员工才能常备不懈,切实落实各项安全措施,防患于未然。
   “路漫漫其修远兮,我将上下而求索。”安全工作大于天!这一理念亘古不变。没有捷径,也没有侥幸,只有脚踏实地地从我做起,从一点一滴做起,才能将安全工作做到万无一失。
  
   参考文献:
   1.赵从国,张凤伟.煤矿职工安全技术培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煤炭科技,2000(1)
   2.祝明亮.煤矿安全“培”与“训”并重探讨.现代商贸工业,2011(1)
   3.徐鹏,周杰.加强瓦斯检查队伍建设 促进安全生产.煤矿安全,2001(1)
   (作者单位:山西高平科兴游仙山煤业公司 山西高平 048400)
  (责编:若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