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经营型自主择业(退役)军官培训模式与路径

2012-01-01 00:00:00庞斌
经济师 2012年5期


   摘 要:经营型自主择业(退役)军官培训,既有别于安置性军转干部培训,亦不同于下岗再就业培训,是营团职军官主动放弃政府安置、自主择业的再就业(创业)培训;培训内容,除由军至民、由民至商的思想转换与调适外,重在根据个人的专业特长、家庭状况、兴趣爱好、创业构想,通过整合培训资源、创新培训载体、优化培训模式,使自主择业军官实现就业观念、择业技能的素质转身;培训模式,唯其与时俱进、创新思维,方能摒弃以往单一、滞后的培训方法,以凸显个体需求、巧纳社会资源、开掘地域商机,进而助力经营型自主择业(退役)军官的成功再就业(创业)。
   关键词:经营型 自主择业军官 培训模式 路径
   中图分类号:F24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4914(2012)05-216-02
  
   一、自主择业(退役)军官培训现实意义
   国家出台自主择业政策至今,全国已有12万营团职退役军官选择自主择业,而且每人的背后都牵扯着若干个家庭及数个亲友,其再就业意义可谓一人安、全家安;家家安,现役安、国防稳。
   1.衔接政策,稳定军心。自主择业,出台伊始便得到了军官们的拥护,恰基于对政府安置困难的理解,许多营团职军官毅然选择了自主择业,既分流了传统计划安置的政府压力,又解除了这些退役军官的后顾之忧。因此,做实这部分人的再就业(创业)培训,对稳定军心无疑意义深远。
   2.凭技生存,稳定家庭。每名营团职军官都至少在部队工作20多年,默默奉献于所在岗位,许多人将美好的青春献于高山哨所、边防海岛;退出现役后,虽有政策性的补贴,但限于政策滞后、物价上涨等因素,多数军人家庭,尤其是上有老、下有小的困难家庭,参与培训尤显重要。
   3.转换角色,融入社会。退役军官融入社会,绝非随着一纸命令即人走思想转、归民即融民的,有一个思想和角色的转换期。耐人寻味的是,有人的转换期仅几个月,有人却长达数年。因此,典型引路、实例参观、成败交流等培训,一直被参培者视为转换角色、融入社会的起始点。
   4.准确定位,续写辉煌。多年在部队,一朝离开熟悉的军营生活,难免两眼茫然,甚至是感到莫明的“本领恐慌症”,有人自我封闭、拒见外人。对此,除思想上要勇于正视现实外,还应主动参与军转中心举办的各种专业性培训,并在培训中及早解除恐惧、准确定位,方能续写辉煌。
   二、自主择业(退役)军官培训现存弊端
   限于人员、经验、经费等成因,尽管各地(市)在自主择业(退役)军官培训上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总体而言,培训模式与路径的单一、单调,仍然掣肘培训质量与实效的主要瓶颈。其表现如下:
   1.内容单调,培训层次粗浅。据了解,近年来各地普遍以汽车驾驶、电脑培训为主,稍深一点的是SYB创业培训。其中,汽车驾校培训,主要委托当地驾校培训;电脑培训,聘请专职教师讲课,演示教学;SYB培训,旨在培训中小企业创业人。
   2.重技轻理,心理疏导缺失。从在职营团职军官,瞬间转为“三无”闲散人员(无单位、无职位、无地位),个中心理变化极其复杂。遗憾的是,各地在培训中很少设置心理疏导课,以致相当数量的人,长期处于社会角色落差的失落感、自卑感中。
   3.师资单一,缺乏共鸣沟通。让不惑之年的营团职军官,在枯燥的填鸭式教学中,接受从思维到技能的全新培训,估且不计所学内容,单就毫无共鸣性沟通的教学,就缺乏鲜活性、针对性;退一步而言,就阅历而言,能者为师、共鸣沟通或更富实效。
   4.只讲市场,忽视自身潜能。每个自主择业军官的性格、专长,均有其独特的一面,且无可复制;如能从这些内因入手,搞好其自身潜能的开掘,进而帮助其选择适合的就业(创业)职场,必事半而功倍。值得深思的是,培训中自身潜能多被忽视。
   5.沟通不足,参培热情不高。限于地域、情感等因素,相当数量的自主择业干部,办理完相关手续后,即中断了与军转服务中心的联系,个人职场需求、诉求等信息,极少反馈到军转服务中心。缘此,军转口所拟的培训计划,难免“剃头挑子一头热”。
   6.经费不足,培训保障乏力。现有培训制机下,尽管基础培训能得以保障,但个性化、高层次培训,却无法满足。基于此,许多自主择业军官宁肯全额自费参加专业性培训,也不愿将参加军转口的免费培训,近年来参培人员越来越少或半途弃培,即为佐证。
   三、自主择业(退役)军官培训模式路径
   1.因人而异,专长优势析潜质。诺基亚董事长奥利拉曾言:“一个企业不可能在方方面都行,必须学会专注。”激烈的市场竞争昭示世人,非专注无以生存!对自主择业人员而言,在遵循“守熟弃生、专长掘金”择业原则的同时,还应以有别于众人、前人的求异思维,在独一性上掘金。故此,培训中既要授之以经营理念、经营策略、经营方法,更要让这些退役军官,从自身的军事、政工、后勤等履历中,洞悉自身的专长与优势所在,避免盲目跟风。
   2.典型引导,激活内驱谋新为。营团职退役军官就业(创业),最大的障碍并非是市场,而是对市场经营的全然陌生,且阅历越深、职务越高,越是心存恐惧;阅历浅、职务低者,反倒闯劲大于理性,恰是这种边学边干的闯劲,使许多勇涉商海者渐次成为职场生力军。何以克服陌生感、恐惧感?路径很简捷,即从成功再创业者中,选取不同创业背景、经历的典型人物,讲述自己的创业经历与经验教训,时机以“八一”之际为宜,并配以必要的参观。
   3.个体培训,多点见习增内功。自主择业人员的再就业(创业)培训,既要在群体培训上与时俱进、创新方法,更要在个体培训上因人而异、量身定制。可借鉴医生多点执业的模式,借助当地现有相关资源,由军转服务中心搞好纵横协调,让锁定某一特殊职场者,在多单位、多环节、多环境的实践中,熟悉职场、积累经验、树立信心。近年来,我们按此思维先后为数名自主择业军官,进行了承包荒山、驾校经营、橱具经营等多点培训,均成功再创业。
   4.巧设平台,规模荐才创品牌。营团职退役军官,是国家的宝贵财富,即使是解甲归田,仍不失军人气质,而这一气质,无疑源自平日的摸爬滚打、疆场的战火熏陶、抢险的挺身而出……恰缘于军人职业的这些特殊赠与,造就并豁显了军人的忠诚、睿智、风骨及奉献等优秀品质。因此,可在挖掘档案信息、网络荐才的基础上,借助人才招聘会、八一建军节等时机,由军转中心牵头搭建荐才平台,让企业在“亮专长、见殊荣、话潜质”中,培树军转人才品牌。
   5.能者为师,谁有本事谁登台。每名自主择业者,都有其不为人知的专长与优势,几百人招集在一起,无疑是一个人才方阵,可谓百行百业、人才济济,随意设题求证,都不乏业内高手。就此,只要用心挖掘这些潜在的专长、能人,自有取之不竭的人才库;培训前,再按不同兴趣和不同职场,细化行业、分题到人、限时准备,大都能以亲历性的业内感受与经验,让拟入围的战友闻其实、察其详,进而知彼知己地调整就业(创业)方案,此法既经济又实用。
   6.示范基地,眼见为实释疑惑。近年来,我们先后扶持、建立了三个退役军人创业示范基地:吉林省再就业领军人、吉林消防支队原副政委臧喜友创办的北京兴泰驾卫(吉分)劳务服务有限责任公司;某部装备部副部长姜长海的绿色生态庄园;原某部政委张辉明率5名退役军人集资兴建的鑫旺生态养猪场;复员战士李彦群创办的集医药、汽车、餐饮、地产于一体的吉林神华工贸(集团)有限公司。许多对再创业心存恐惧者,参观后信心倍赠、毅然下海。
   7.延伸服务,跟踪保障付真情。培训仅仅为助力自主择业军官再就业(创业)的初始环节,并非最终目的,成功就业(创业)、融入社会才是目的;即便成功就业(创业)了,军转中心的服务,也不是一劳永逸的,而应主动延伸服务平台,以军转干部“娘家人”的视点,在长期的跟踪保障中动真情、办实事,尤其是当所办企业遇到坎坷、危机时,更要热情相助、多方协调,使其及早摆脱困境、危机;延伸服务,看似个人情感,实则是将党的关心与温暖,送至其心坎。
   四、结语
   军转服务中心是自主择业军官再就业(创业)培训的组织机构,也是现行管理体制下自主择业军官唯一的对口管理部门;尽管限于人员、经费等因素,使培训面临着无可回避的瓶颈,但只要心存党对军转干部的关怀、关爱,凭借地域、人才、资源等优势,转变观念、创新思维,自有良策在民间。
  
   参考文献:
   1.程光旭.努力实现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新突破[J].中国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