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以苏轼的宋词《念奴娇·赤壁怀古》为例,文章以概念整合为视角对其进行分析,旨在说明Turner和Fauconnier提出的概念整合理论可以对宋词整体语篇意义建构和理解的认知机制提供完整连贯的解释。
关键词:心理空间 概念整合 意义建构
中图分类号:G0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4914(2012)05-124-02
一、前言
词最早产生于隋唐时代,在宋代广泛盛行,中国古典文化中的瑰宝之一即是宋词。词本身长短不一,便于配乐吟唱,也被称之为“长短句”。自古以来,词以它特有的格式或婉约或豪放地抒发作者的情感意境。宋词更是得到许多文人墨客的青睐,有关宋词意义赏析的文章比比皆是。但传统的赏析方法只看重宋词本身所传达的语言意义,却并未关注在宋词语篇意义构建的背后所运行的认知机制。笔者将突破传统的宋词赏析方法,以认知语言学新兴的心理空间和概念整合理论为基础,深入解读宋词语篇的整体意义建构的认知过程,为宋词赏析开辟新的视角,同时也进一步验证Turner和Fauconnier提出的心理空间理论以及概念整合理论。
二、理论简述
Turner和Fauconnier提出的心理空间理论以及进一步发展而来的概念整合理论是认知语言学研究的重要组成部分。Fauconnier阐述在语篇意义建构的同时,心理空间也在不断建立。心理空间由空间构造语(space builder)所激活。在心理空间构建的过程中,基础空间、视角和焦点不停地转换,构成其语义的动态性。在他的著作《我们思维的方式》一书中将心理空间定义为“人们在进行思考、交谈时为了达到局部理解与行动之目的而构建的概念包”。”Fauconnier以心理空间为基础架构,又进一步提出了概念整合理论。概念整合理论将之前的两个心理空间的运作模式扩展成为四个心理空间的概念整合网络,即两个输入空间、一个类属空间和一个合成空间。两个输入空间包括所建范围的相关信息以及背景知识和语篇信息的附加结构。类属空间包括两个输入空间的共有抽象属性。两个输入空间由跨空间映射连接起来,有选择性地投射到合成空间得出其他空间都不包含的层创结构。合成空间中的层创结构通过这三个基本过程组合(composit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