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企业制度下高校资产经营公司发展探索

2012-01-01 00:00:00陈洁
经济师 2012年5期


   摘 要:资产经营公司作为我国高校产业化的一种新型组织形式,已成为高校服务社会的重要平台。目前,资产经营公司还处于初步探索与发展阶段。文章对影响高校资产经营公司发展的制约因素进行分析,就资产经营公司如何建立现代企业制度,规范企业管理,适应市场,创新发展等方面进行了分析。
   关键词:现代企业制度 资产经营公司 校办产业 发展
   中图分类号:G64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4914(2012)05-071-02
  
   资产经营有限公司是在教育部要求积极发展与规范管理高校科技产业的背景下,由高等学校出资设立的法人独资有限公司,也是我国高校产业化的一种新型组织形式。它代表学校管理所投资企业的股权,经营和管理国有经营性资产,在制定校办产业发展战略,整合学校经营性资产,调整产业结构和资本结构,加快科技成果转化,补充学校经费等方面发挥了积极作用。
   一、现阶段高校资产经营公司发展的制约因素
   1.管理体制尚未理顺。传统校办产业存在组织机构定位不明、角色错乱现象。有的高校后勤集团与资产经营公司同时并存,部分传统校办企业名义上划归资产经营公司,实际管理权仍归属学校后勤集团,这种“双重管理”模式增加了企业管理难度。有的高校校办企业一把手由学校直接指派事业编制的管理人员担任,其行政级别同于甚至高于资产经营公司总经理,上下权属不清;同时,校办企业中有不少事业编制人员,由学校依据事业岗位发放工资,没有根据企业绩效来定薪资,存在“大锅饭”心态,工作缺乏积极主动性,不利于公司的人员管理与考核。
   2.市场定位不清,基础条件薄弱。传统的校办企业市场定位不明确,企业发展具有一定的盲目性。校办企业数目较多,规模小,技术含量低,行业竞争力差。不少企业资本结构不合理,应收应付往来款数额较大,流动资金匮乏,经营周转困难;更有的企业连年亏损,资不抵债。校办企业还普遍存在注册资本不实,资金缺位的现象。同时融资渠道单一,企业整体在资金、场地、生产技术上处于劣势,运营效率低下,导致整个产业集团资产负债率较高,资产缩水严重,财务风险较大。
   3.企业经营管理人才缺乏。高校校办产业的管理人员往往从教学、科研等事业管理岗位转来,缺乏企业实践管理经验和市场开拓经验。学校资产公司及下属企业的财务会计人员大多由原先的校办企业会计或是由学校的事业会计岗位分流人员担任,不能很好地适应公司制企业的会计核算业务,对企业财务管理、成本核算与税收筹划经验普遍欠缺。企业一些新颖的、能够开拓新的经济增长点的好项目,因为综合型企业管理人才的缺乏无法顺利上马实施,制约了学校资产经营公司的业务拓展。
   4.监督考核机制弱化,企业管理欠规范。不少高校针对校办产业设置了企业法人治理机构,但有一部分领导工作重心在教学科研、行政事务方面,不重视甚至忽视产业的职责,董事会、股东会等会议很少召开,未能真正参与企业的重大决策,致使会议制度与议事规程形同虚设。有些高校资产公司对下属企业进行的只是形式上的管理,在财务报表上进行简单的数据汇总,并未实行有效的管理与监控,缺乏统一有效的资产管理、财务管理制度与监督考核机制。同时由于企业自身的管理体制较落后,内部控制制度缺失,给企业资源的有效整合和经营管理上设置了障碍。
   二、高校资产公司建立现代企业制度的目标
   高校资产经营公司通过建立现代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