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内船舶交易市场发展的经验借鉴

2012-01-01 00:00:00凌慧唐宋元
经济师 2012年5期


   摘 要:文章分别介绍了浙江、芜湖船舶交易市场的发展现状及成功经验,并指出了两地的发展思路对推进广州船舶交易市场建设的启示。
   关键词:船舶交易 培育 航运服务业
   中图分类号:F713.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4914(2012)05-033-02
  
   在商品经济活动中,船舶买卖伴随着商品经济的发展而日趋活跃。近年来,我国航运业和造船业的蓬勃发展,迅速带动了船舶交易业的兴起。一方面,随着世界经济的恢复,航运业将持续扩展,大量民营资本正不断涌入航运市场,购买或新造船舶增长较快。由于新建船舶的资金投入多,建造周期长,无法满足市场的需求,因此,根据现有生产力水平进行的那些投入资金少、产出见效快的船舶买卖(包括旧船、退役船及改装船)就应运而生。另一方面,随着近年来我国跃居世界第一造船大国,船舶交易机构快速发展。2010年4月1日,交通部出台《船舶交易管理规定》,上海航运交易所、浙江船舶交易市场、芜湖市长江船舶交易市场等成为首批公示的船舶交易服务机构。国内规模较大的船舶交易市场,如浙江和芜湖的交易市场各具特色,其发展经验值得借鉴。
   一、浙江船舶交易市场经验借鉴
   目前国内规模最大、设施最先进、交易业务量最大的二手船舶交易市场非浙江船舶交易市场有限公司莫属。该公司为国有企业,其前身为舟山船舶交易市场,1998年6月由舟山港务国有资产经营有限公司控股、舟山市交通投资公司、舟山市市场局和舟山市东方渔业开发公司等四家国有单位共同出资组建,2003年11月更名为浙江船舶交易市场有限公司。它同时还控股组建了在省内颇具分量的宁波船舶交易市场,以及省内首家内河船舶交易市场—湖州船舶交易市场。停泊在世界上任何一个港口的船舶,都可能作为它买卖的标的,每年进场交易的船舶过千艘,年船舶交易额由成立之初的1.26亿元发展到2011年的55.53亿元,交易额在全国同类市场中名列第一。
   浙江船舶交易市场稳步发展的主要原因是:
   1.区位优势和传统产业助力船舶交易稳步发展。位于国际航运中心上海南翼的浙江,不仅拥有深水海岸线,还北承长三角、南接海峡西岸经济区,西连长江流域和广袤内陆,东边则直面太平洋,且紧靠国际航运战略通道,具有不可复制的海洋港湾区位优势。浙江历来是舟船大省,航运业作为其传统产业,一直在稳步发展,即使在全国航运业乃至全球航运业低迷的状况下,浙江的航运业依旧平稳发展,这为船舶交易的兴起和发展提供了基本保障。
   2.政府高度重视,政策支持是船舶交易业发展的保障。一方面,浙江省全力推进“以港口物流为重点的现代服务业”,重点构筑“大宗商品交易平台、海陆联动集疏运网络、金融和信息支撑系统‘三位一体’的服务体系”,船舶交易服务业作为浙江现代航运服务业的战略突破口之一,政府在充分发挥市场机制作用的前提下,出台利好扶持政策,加快在浙江省内各主要航区进行船舶交易市场布点,形成覆盖全省的船舶交易市场网络。另一方面,政府有关部门能根据航运业的发展状况、航运市场的发展趋势和周边地区的航运政策等情况,及时加大对船舶运力结构调整的支持力度,鼓励航运企业船舶向大型化方向发展,鼓励、支持航运企业通过租赁、联合、兼并、收购等方式走规模化发展之路,扩大企业规模,优化产业结构;加大扶持力度,努力培育一批具有竞争实力的现代航运企业或企业集团,以稳定的港口货源为导向,组建大型航运企业。“小船变大船”等船舶结构的调整与优化,在淘汰了一批老旧船舶的同时,也带动了船舶交易量的上升。
   3.成熟的市场机制使船舶交易业充满活力。浙江民资活跃,开放型经济蓬勃发展,市场化先发优势显著。浙江省的航运企业绝大部分为民营企业。浙江船舶交易主管单位破除“官商”的经营管理模式,运用企业经营管理的模式,允许多种经济成分参与航运市场的运作,营造形成了较为规范健全的法制、政策等环境,极具活力的发展环境使船舶交易市场稳步发展。
   4.积极开拓与船舶交易相关的服务业务,增设交易市场网点,形成市场发展的规模经济优势。浙江船舶交易市场有限公司围绕船舶交易中心建设,一方面不断丰富交易市场的业务项目,另一方面还积极开拓省内、外市场。公司于2003年7月获得进出口资质,专业从事各类船舶和船用配件的进出口代理服务,为客户提供从合同谈判、船款汇付结算、船舶交接、进口许可证申请到办理进出关手续等一条龙服务;于2008年7月在宁波市保税区创办了宁波市船舶交易市场。该市场从2008年12月正式运营以来,逐渐呈现出交易活跃的良好发展势头。截止2011年12月底,宁波市共进场办理船舶交易手续和交易咨询服务船舶达90艘,交易总吨位17.96万,实现交易额9.76亿元,市场的交易数量、交易吨位和交易额分别比2010年增长了309%、290%和153%。目前,国内沿海、沿长江都有了船舶交易市场,而沿河水网发达地区还是一片空白。瞄准这一商机,在2010年上半年,浙江船舶交易市场有限公司又与内河水运最发达的湖州携手,与湖州市港航交通发展有限公司联合投资设立了湖州船舶交易市场,搭建信息交流平台,探索内河船舶交易服务管理模式,树立了长三角内河船舶交易服务品牌。
   5.适应市场需求,建立和完善交易服务平台,为市场的可持续发展提供信息支持。相较于业务的多样化和国际化,信息发布等服务功能的不完备一直是浙江船舶交易市场发展的“短板”。为克服“短板”,固强补弱,一方面,浙江船舶交易市场利用“航运信息网站”与多家航运类网站进行友情链接,在国内外多家知名搜索引擎中进行注册,积极开拓航运界信息化建设的市场,使客户从网站上能够迅速、全方位获取船舶运态、船舶评估、船舶设计以及最新船舶买卖动态。另一方面,由浙江省重点市场浙江船舶交易市场和上海海事大学联合编制的“中国船舶交易价格指数”于2011年3月12日正式发布。中国船舶交易价格指数主要监测二手船交易情况,根据现货市场的实际成交数据和经纪人报送的相关数据编制,该指数的发布填补了国内船舶行业价格指数的空白,凸显了船舶交易市场的服务功能,并增强了我国在国际船舶交易市场中的话语权。作为指数的受益主体,航运企业将从该指数中获取市场信息,掌握船舶交易市场价格动态,规避市场风险,节约制造和交易成本,从而增强市场竞争力。
   二、芜湖长江船舶交易市场经验借鉴
   相对于浙江以政府为主导而建立起来的船舶交易市场,芜湖船舶交易发展初期则具有典型的市场自发特征。芜湖市船舶交易在初期发展十分迅速,2000年至2004年船舶交易金额分别是3亿元、5亿元、6亿元、7亿元、14亿元。2011年,该市船舶交易市场交易船舶701艘,交易额达17.23亿元,再次刷新历史记录。该市场获得交通部资质批准,成为首批公布的船舶交易机构,这是安徽首家,也是长江流域唯一获得批准的船舶交易服务机构。市场在整个长江流域乃至全国都具有较大影响力,形成目前全国最大的内河船舶交易市场。
   芜湖船舶交易市场日益壮大的主要原因:
   1.抓住商机,充分利用区位和资源优势,精心培育市场。芜湖地处长江东部沿海和中西部内陆地区结合部,紧邻长三角。芜湖港是安徽省第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