强化预期管理降低汇率波动对国内物价水平的影响

2012-01-01 00:00:00王蔚
经济师 2012年5期


   摘 要:维持物价和汇率稳定,是各国宏观经济调控的核心内容。近期特别是在过去的一年中,我国国内物价总水平持续攀升,人民币升值压力与趋势强劲,并最终形成了人民币外升内贬的事实,这对稳定我国经济、实现结构性调整带来了不利的影响。因此,探寻我国物价水平与人民币升值的关系,研究人民币升值究竟通过何种途径影响了国内物价总水平,进而有针对性的采取防范措施,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关键词:预期管理 人民币汇率 物价水平 通货膨胀
   中图分类号:F830.7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4914(2012)05-027-02
  
   在当前中国宏观经济运行中,人民币汇率的未来走势与国内物价总水平,既是目前宏观调控的重点也是备受公众关注的焦点,而在过去的一年中,人民币外升内贬的现实,更让人感觉有悖经济学一般原理。
   一、传统理论与中国现实的矛盾
   1.理论上,一国物价水平与汇率应呈同向变动。按照传统的国际金融理论,当一国货币升值,汇率下降,物价指数应该相应下降;反之,货币贬值汇率上升,物价指数也相应上升,即一国物价水平与汇率呈同方向变动。
   一方面,在直接传导机制作用下,汇率变动通过影响国内进口产品的价格,带动国内相关产品的生产与消费成本发生变动,进而影响一国的物价水平。即在其他条件不变情况下,一国货币升值,外汇汇率下降,以本币表示的进口商品的国内价格下降,带动国内物价水平下降;反之则相反。
   另一方面,在间接传导机制作用下,汇率会通过进口替代机制、消费需求机制、工资机制、收入机制、货币供给机制,对一国国内的资产价格和货币供应量等宏观经济变量发挥作用,从而实现对物价水平的间接影响。
   首先,从进口替代机制看,本币升值汇率下降后,进口商品的价格会相对下降,为了保持市场份额,生产进口替代品的企业也会降低其产品的价格,因此会使国内一般物价水平降低。
   其次,从需求机制看,汇率变动通过影响国内进口替代品的价格,间接影响消费品价格。一国货币升值降低了进口商品的价格,国内消费者将用进口商品替代国内近似产品的消费,使国内进口替代品的需求下降,从而可能会导致一般物价水平的下调。
   第三,从货币工资机制看,升值会带动进口品价格下降,推动消费水平的下降,导致实际工资上升,生产者因降低成本的需要而降低名义工资,名义工资的下降会进一步推动企业生产成本和消费水平的下降,如此循环往复,最终使货币升值国物价水平下降。
   第四,从收入机制看,一国货币升值有助于抑制出口,扩大进口,减少国际逆差,从而导致人均的收入减少和物价下跌。
   第五,从货币供给机制看。一国货币升值后,净出口的下降会导致央行在结汇方面减少本国货币的投放,使本国货币供给量相应减少,从而使国内的一般物价水平下降。
   由此,在上述机制的共同作用下,汇率与物价成同方向变动。
   2.现实中,国内物价水平与人民币汇率呈逆向变动。与上述传统的国际金融理论相悖,中国近期却出现了在人民币持续升值,外汇汇率不断下降的同时,CPI也持续攀升的现象。
   自2005年7月21日人民币实行有管理的浮动汇率制以来,人民币对美元汇率从8.27下降到2012年2月的6.28。其中,2007年1月,人民币兑换美元汇率突破了7.80的历史价位; 2008年4月,首次破“7”,正式迈入“6”的时代,创汇率改革以来的新高,在刚刚过去的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