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砖国家”拓展经济合作的对策

2012-01-01 00:00:00李雪
经济师 2012年5期


   编者按:“金砖国家”在加强贸易、投资、金融等领域合作的过程中,也在世界银行、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等国际金融机构的改革中扮演更加重要的角色,“金砖国家”正积极推动国际货币体系改革、国际金融机构改革和国际金融监管改革;“金砖国家”密切协调配合,进一步倡导多边主义和国际关系民主化,共同维护发展中国家的合法权益,有助于加快发展中国家经济发展和世界经济复苏;“金砖国家”合作机制有利于我国在“十二五”时期营造有利的国际环境,同时对于世界的稳定、和平与发展也具有深远的建设性意义。不久前,本刊记者就“金砖国家”拓展经济合作的若干问题采访了中国国际问题研究所汪巍先生。
  
   记者:我们知道“金砖国家”是指巴西、俄罗斯、印度、中国和南非这5个新兴市场国家,这5个国家的英文首个字母连起来,字形和读音很像英文单词“砖”。尽管“金砖国家”的政治制度、社会文化、历史渊源和经济发展水平存在较大差异,但这些因素都没有妨碍它们之间的合作不断深化与扩大。事实上,在全球经济步入后危机时代,“金砖国家”有了更广泛的利益“交集”。这种“交集”突出表现为“金砖国家”经济正面临日益增多的共同机遇和挑战,从而构成深化合作的基础与动力。汪先生,请您具体地谈谈“金砖国家”深化合作的基础和动力。
   汪巍:2009年6月,在“金砖国家”领导人首次会晤上,胡锦涛总书记对下一步合作提出四点建议,其中特别提出要深化经济合作。他说,“金砖国家”在资源、市场、劳动力、科技等方面各有优势,彼此互补性强,应该加大经济合作力度,丰富合作内涵,拓展合作领域,创新合作方式,增强合作实效。
   为促进“金砖国家”间的金融和经贸交流,2010年召开的“金砖国家”领导人第二次会晤期间举行了企业家论坛和发展银行会议等配套活动,其中“金砖国家”企业家论坛吸引了来自粮食、能源、信息和基建等领域的企业参加,引起“金砖国家”企业家的高度重视。
   经济危机使发达国家经济复苏缓慢,但“金砖国家”受到的影响相对较小,“金砖国家”成为全球复苏的重要力量,世界经济重心正发生转移,“金砖国家”占世界经济GDP的比重不断上升,从2000年的17.1%上升到2010年25.7%,到2016年,“金砖国家”经济总量占世界GDP的比重将超过30%。
   中国、印度和巴西经济虽然都在进行结构调整,但仍将保持较快增长势头,在未来5年中平均增长分别为9.5%、8.1%和4.2%;俄罗斯由于过度依赖石油资源,经济增长将逐步放慢至4.0%左右;南非是“金砖国家”的新成员,具有明显的后发优势,经济增速将逐渐加快到2016年的4.5%。未来5年“金砖国家”经济增速均远高于同期的美、欧、日等发达经济体,在全球经济中保持较快稳定增长态势。
   尽管金砖五国在地理位置上并不全部相邻,经济发展模式也各不相同,但随着时间的推移,五国在经济层面上的联系会更加紧密。“金砖国家”经济发展的共同点正逐步增加,“金砖国家”正团结一致推动世界经济新秩序的建立。
   以上情况可以说体现了“金砖国家”经济合作的基础和动力。
   记者:“金砖国家”在谋求各自经济发展、社会进步的过程中,根据各自的资源和产业优势,形成了各具特色的发展道路。中国的制造业、俄罗斯的能源行业、巴西的矿业和印度的信息技术产业行业优势明显,且互补性强。“金砖国家”之间的经济合作顺理成章、前景广阔。它们谋求扩大相互间的经济合作,也为广大发展中经济体相互开展合作提供了参考和借鉴。汪先生,请您给我们进一步阐述“金砖国家”经济合作的互补性和互利性。
   汪巍:先以中国与巴西的经贸合作为例谈起吧。中国是制造大国,同时又拥有大量的外汇储备;而巴西是资源和农产品出口大国,双边经贸合作优势互补,相得益彰。2004年中巴双边贸易额仅为91.51亿美元,但是到了2009年则增至约361亿美元。中巴两国的经济合作项目也越来越多,投资规模越来越大。格力、嘉陵、华为、中兴和中信等一大批中国企业已在巴西投资落户,奇瑞汽车等企业也准备到巴西投资发展。由中国企业帮助建设的巴西境内最长天然气管道已经竣工。与此同时,巴西也积极在华投资,以巴西航空工业公司为首的一批巴西企业在华投资项目都取得了良好业绩。自2009年起,中国已经成为巴西最大的贸易伙伴,两国在其它领域也有着强烈的扩大合作的愿望,双方的相互投资还有巨大的潜力可以挖掘。
   “金砖国家”之间资源和经济互补性很强,合作潜力很大。2011年4月“金砖国家”三亚峰会时,南非加入“金砖国家”,南非在华实际投资累计约6亿美元,由于欧美经济不景气,南非将把更多的资金投入中国。
   南非加入金砖国家后,“金砖国家”将多方筹集资金,利用南非的渠道,在非洲开展项目。非洲现在是世界上经济增速最快的地区之一,2011年经济增长达到5%,而南非是非洲最大经济体和最具影响力的国家之一。南非公司几乎遍布大半个非洲,南非积极推动在南部非洲发展共同体成员间实现85%的商品免关税流动,有利于“金砖国家”成片开发非洲市场。近年来,印度、巴西、南非三国携手开展几内亚比绍农业开发、佛得角卫生诊所等项目,中国可联合上述三国的资金,一道在非洲开展项目。中国、巴西、南非可合资经营经坦赞铁路到约翰内斯堡的铁路旅游线,开发东南部非洲的旅游资源;南非公司迫切希望进入南苏丹,中国可与南非等“金砖国家”携手协助2011年7月9日诞生的南苏丹共和国保持稳定,促进“金砖国家”在当地的市场开发。
   中国已是南非最大的贸易伙伴国,南非也是中国在非洲的第一大直接投资目的地,中方可推动在中国与南非优势互补的领域,减轻西方对中非合作的压力。巴西汽车业已直接抢滩南非,巴西与南非财团还合资在非洲勘探开发矿藏;中国可结合南非、巴西优势开展多边合作;可结合中、俄、巴西航空、航天合作的成果,扩大与南非空间技术合作;利用巴西海洋石油技术优势,中国可与巴西合作开发南非海洋石油,为南非经济营造有利的发展环境。中国与南非在“金砖国家”框架下加强合作,将有利于南非经济加速增长,预计南非国内生产总值2012年、2013年的增长率将分别为4.1%和4.4%。
   俄罗斯前不久加入世贸组织,它给中俄经贸合作的深入发展带来新的机遇。入世后,俄罗斯国内市场将变得更加开放。在入世议定书中,俄签署了57个货物贸易市场准入双边协议和30个服务贸易市场准入双边协议。除部分商品进口关税和市场准入享受过渡期外,俄罗斯将履行世贸组织的所有规定,违反规定的进口数量限制、禁令、许可证、授权将废除,此后不能再出台。
  入世后,俄总体关税水平将从目前的10%降至7.8%,其中农产品关税水平从13.2%降至10.8%,工业产品关税水平从9.5%降至7.3%。关税平均保护期为2至3年,敏感商品的保护期为5至7年。约1/3的商品从入世之日起下调进出口关税,1/4的税目将在3年内调整到位。在服务业市场准入方面,俄罗斯对世贸组织155项服务业的116项作出承诺。其中,电信市场在入世4年后取消对外资股份比例的限制;保险市场允许提高外资参股比例,并且在俄入世9年后允许外国保险公司建立分支机构。铁路运输方面,俄罗斯承诺使进口货物和本国境内同类货物的运费趋同。知识产权保护方面,俄罗斯承诺在入世后完全按世贸组织规则保护知识产权等。
   俄罗斯入世将为俄中两国经贸合作带来巨大的机遇,因为俄也将遵循世贸组织规则,两国贸易将更加规范有序。随着俄罗斯关税的降低和海关管理制度的变革,中国商品和投资进入俄罗斯将更加便利。俄罗斯入世对中国企业的明显好处在于使中国优势商品的出口成本降低,进入俄市场渠道也更为畅通。譬如,俄入世后,家电和电子产品进口关税将从15%降至7%到9%,纺织品从9.5%降至7.3%。另外,俄将规范海关管理,降低报关和货物运输费用等,这无疑会扩大中国商品出口,提高中国企业的利润空间。关税降低可能带来的双边贸易规模扩大是一方面,更重要的是俄罗斯贸易和投资环境的改善,俄罗斯市场将更加开放和透明,这有利于中俄在扩大双边贸易的同时,深化两国高科技和投资合作,提升两国经贸合作的质量。
  
   中国企业应抓住俄入世的机遇,积极扩大两国在机电、科技和创新行业的合作,并推动投资和技术合作。与此同时,中俄两国将进一步落实边境地区合作项目,并推进双方在创新技术园区、自由贸易区建设等方面的合作。这些举措有利于充实两国经贸关系的合作内容,拓展合作深度和广度,提高合作水平和质量,实现两国的互利共赢。
   中国、巴西、俄罗斯、印度和南非等国是新兴市场国家中最有代表性的国家。面对金融危机,五国表现出色,成为全球复苏的“起搏器”,其中的关键就是五国在危机中加强了彼此间双边和多边经贸合作,共克时艰。后危机时期,五国仍面临诸多共同挑战,更需密切协调,充分发挥在资本、资源、市场、科技和人力资源上的优势互补性,不断提升经贸合作水平。
   2011年底“首届金砖国家友好城市暨地方政府合作论坛”在海南省三亚举行,该论坛作为金砖国家领导人会晤的配套活动,就粮食安全、金融危机、城市发展与低碳环保、能源战略、文化交融等议题交流经验、分享成果。论坛发表的《合作宣言》指出,将加强“金砖国家”省州及地方间在基础设施、社区发展、人居环境、绿色经济、教育交流、文化交融、友好城市和技术转让(研发及投资)方面的对话与合作。
   记者:来自中国、巴西、俄罗斯、印度和南非的证券交易所代表2011年10月12日在南非约翰内斯堡举行的国际证券交易所联会第五十一届年会上签署协议,宣布成立合作联盟,以方便全球投资者涉足新兴交易市场。这标志着“金砖国家”携手拓展金融市场。请您谈谈“金砖国家”金融合作和拓展金融市场的情况。
   汪巍:香港交易及结算所有限公司(港交所)、巴西证券期货交易所、俄罗斯莫斯科银行间外汇交易所(MICEX)和俄罗斯交易系统(RTS)、南非约翰内斯堡证券交易所已参与“金砖国家”证交所合作联盟。印度国家证券交易所和孟买证券交易所对该计划表示支持,待条件成熟后加入。这7家交易所共有近9500家上市公司,总市值达到9.02万亿美元,2011年8月股市成交金额超过4200亿美元。2011年6月,这7家交易所占全球交易所上市衍生产品合约成交量的18%。
   莫斯科银行间外汇交易所与俄罗斯交易系统两大证券交易所已经联合进入“金砖国家”的交易所联盟平台,此举使俄罗斯通过与“金砖国家”金融合作吸引更多投资者。它将为俄罗斯投资者创造多元化投资渠道,并不断拓展至其它新兴市场。
   “金砖国家”正在成为全球经济增长的新领军者,因此有必要建立“金砖国家”交易所之间的新合作渠道。这种脚踏实地的合作计划有利于深化南南合作。
   我国上证指数2001年初2073点,上证指数2011年9月20号2448点,十年间累计上涨仅18%,年平均上涨1.8%,基本没有增长。而在同一时期,同为“金砖国家”印度股指上涨了328%,俄罗斯股指上涨了1206%。“金砖国家”证交所成立合作联盟,有利于“金砖国家”居民把储蓄转化为投资,推动经济增长。通过这项联盟,更多投资者可以投资经济实力与日俱增的“金砖国家”。从全球角度看,该联盟表明“金砖国家”经济体与金融市场在未来10年将愈益重要。
   记者:目前世界经济复苏仍比较脆弱,金砖五国在加强“金砖国家”合作的同时,也在世界银行、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等国际金融机构的改革中扮演更加重要的角色,并在二十国集团和世贸组织框架内加强协作。“金砖国家”密切协调配合,进一步倡导多边主义和国际关系民主化,共同维护发展中国家的合法权益,有助于在加快发展中国家经济发展的基础上,解决全球经济失衡问题。汪先生,“金砖国家”在共建国际经济新秩序的行动中做了哪些努力呢?
   汪巍:在改革国际金融体系方面,“金砖国家”正积极推动国际货币体系改革、国际金融机构改革和国际金融监管改革。在推动国际货币体系改革方面,一是完善国际货币体系,促进国际货币体系多元化、合理化;二是推动“金砖国家”相互贸易结算逐步放弃美元而改用本币,“金砖国家”在此方面正采取协调行动。“金砖国家”下一步将推动国际储备货币多元化,以减少金融风险。
   在国际金融机构改革方面,“金砖国家”可要求公开世界银行、国际货币基金组织负责人的选举,要求国际货币基金组织除了要最终实现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平等享受投票权外,还要制定公平合理的总裁任职资格和选拔程序、制定科学的份额计算办法和动态调整机制、改革投票规则,避免任何国家有一票否决权等,以使它的治理决策机制更加符合世界经济多极化的要求。
   在金融监管改革方面,“金砖国家”要求对国际金融机构实施更严格的监管,特别是将曾长期游离于监管之外的大量对冲基金、主权财富基金、衍生金融产品和信用评级机构等纳入监管范围。
   在后金融危机时期,国际贸易保护主义倾向有所抬头,巴西、印度等国家也先后对中国产品发起了反倾销和反补贴调查,这就需要中国和其他“金砖国家”一道,推动贸易自由化进程,抵御当前出现的贸易保护主义浪潮,在“金砖国家”框架内外反对各种形式的贸易保护主义。
   记者:伴随“金砖国家”合作机制的逐渐形成,作为全球新兴经济体代表的“金砖国家”全球影响力也日益增强,请问“金砖国家”合作机制发展趋势有哪些特点呢?
   汪巍:“金砖国家”合作机制的发展趋势主要有以下特点。
   一是在国际事务中发挥重大作用。“金砖国家”合作机制建立以来,通过成员国间协调立场与采取共同行动,在国际舞台上展现了影响力,并且发挥了实际作用。“金砖国家”合作机制是新兴经济体经济实力日渐强大、经贸合作与经济往来不断扩大的必然产物,也是代表发展中国家利益的集团。“金砖国家”合作机制在20国集团内形成发展中国家的利益诉求、统一立场和行动步调,对于加速解决全球性问题起到重要作用,尤其是在国际金融、气候变化、可持续发展等方面的共同语言,进一步凝聚了共识,在一定程度上形成了更为健康有利的国际环境,树立了新兴市场国家的整体形象。
   二是本币金融合作框架开创了实质性合作起点。为了加强各金融机构之间的合作,改善成员国之间的经济和商业关系,加强在金融、证券和其他金融机制方面的合作,支持“金砖国家”成员国间的商业贸易,“金砖国家”签署了《“金砖国家”银行合作机制金融合作框架协议》。根据框架协议,五家银行将研究在“金砖国家”之间利用本地货币融资的可能性。这些机构都表示愿意在进入当地金融和资本市场以及利用本地货币发行债券等方面互相协助。在成员国之间扩大本币结算,并进行本币融资,意味着“金砖国家”金融合作机制向前迈进一大步,有助于“金砖国家”间贸易和投资的便利化。
   三是“三亚宣言”是未来合作的基础。“金砖国家”是各成员国在经济金融发展领域开展对话与合作的重要平台。2011年4月“金砖国家”三亚峰会通过的行动计划提出,巩固“金砖国家”间已开展的14个合作项目,开拓四个新合作项目,并提出五项新的合作建议。在后危机时代,全球经济复苏与加强全球经济治理是国际社会的重要关切,“金砖国家”的发展反映了国际经济金融机构和世界经济格局的变化,增加了新兴经济体和发展中国家的发言权和代表性。
   四是朝制度化方向发展。目前的“金砖国家”合作机制比较松散,这种机制的好处在于行动自由,决策灵活,便于在具体问题上形成一致意见,表达诉求。如果“金砖国家”合作机制旨在解决全球性问题,就需要一个具体的执行机构来协调,才能发挥更大的作用。尽管“金砖国家”合作机制还不是一个国际组织,但发展前景应朝该方向努力。现有的国际多边机构或组织,也都是经历了逐渐成熟的发展阶段。从发展趋势来看,“金砖国家”设立秘书处等常设机构,才能将“金砖国家”之间的对话与合作制度化和组织化。
  
   五是坚持开放性原则。“金砖国家”合作机制作为一个新兴市场国家加强协调,以及新兴市场国家和发达国家对话的平台,其威望和作用将不断提高,会有更多的新兴市场国家向“金砖国家”合作机制靠拢。所以,“金砖国家”合作机制应该是一个开放性的机制,那些具有一定经济实力、相当人口规模、较强地区代表性和较大国际影响力的国家在条件成熟时可加入。南非加入“金砖国家”合作机制后,不少发展较快的新兴市场国家对加入“金砖国家”合作机制表现出浓厚兴趣。“金砖国家”合作机制是一个非常缓慢而谨慎的过程,吸收新成员有利于提升机制的整体经济份量和影响力。但从长远考虑,夯实内部合作基础更为重要,新成员加入需要得到“金砖国家”合作机制所有成员国的一致同意。
   记者:当今世界正处于大发展、大变革、大调整时代,“金砖国家”合作机制的建立恰逢其时,它必将为各自的经济增长和相互之间的合作发挥重要作用。我国是其中最重要的成员之一,是推动该合作机制不断深化的中坚力量,并将成为引领发展方向的关键国家。请您谈谈我国与“金砖国家”营造互利共赢新格局的一些情况。
   汪巍:首先中国是“金砖国家”的重要一员。“金砖国家”的重要影响来自它们自身的经济重量,它们是除了经合组织成员国之外的最大经济体,也是世界上仅有的年度国内生产总值超过1万亿美元的发展中国家(南非除外)。中国GDP位于世界第二位,同时是世界最大的出口国,无论对“金砖国家”还是其它国家来说,中国都是世界经济中举足轻重的国家。
   其次,中国推动“金砖国家”的包容性发展。开放、透明、包容,正是“金砖国家”合作的重要特点。不同地域、不同国情、甚至不同制度的几个主要新兴经济体之间,正以相互包容的姿态,发挥互补优势,学习借鉴经验,实现共同发展:一是利用“金砖国家”首脑峰会机制,积极推动我国与其它“金砖国家”的合作。二是通过对话和谈判,避免采取以邻为壑的贸易保护措施,促进对外经济发展进一步多元化。三是谋求共同发展,互利合作,使“金砖国家”成为世界经济增长的重要力量。同时,利用“金砖国家”的合作机制推动我国经济平稳较快发展和加速经济结构转型。
   再次,金砖机制有利于我国“十二五”计划的发展。我国在“十二五”时期的经济发展应该充分利用“金砖国家”的合作机制。我国国内经济和社会发展目前已经进入一个更加注重发展质量的新阶段,强调把发展经济与改善民生和保护环境紧密结合起来,以确保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我国强调在国际层面开放包容、共同发展,建设和谐世界;“金砖国家”合作机制将秉持团结合作、互利共赢的合作原则,发挥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之间的沟通与交流桥梁作用,有利于我国在“十二五”时期营造有利的国际环境,同时对于世界的稳定、和平与发展也具有深远的建设性意义。
   记者:您的谈话使我们对“金砖国家”合作机制加深了认识,有了较全面的了解。谢谢您接受我们的采访。
  (责编:郑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