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主要客源国概况》是高职旅游专业的一门重要课程,本文主要就该课程教学中存在的不足,提出课程教学改革的方法。
关键词:教学改革 教学方法 任务驱动
中图分类号:G6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791(2012)01(b)-0201-01
1 课程改革背景
《主要客源国概况》是高职旅游管理专业的一门专业必修课。介绍了中国主要客源国(地区)地理位置、自然资源、人口、民族、语言、宗教、文化教育、服饰饮食、社交禁忌、婚俗习惯、节庆等内容。其目的就是通过该课程的学习,扩大学生的知识面,使学生对我国主要客源国的民俗、禁忌等有一个全面的、准确的认识和了解,从而使学生能够更好的接待国外的游客。
高职教育的任务是培养生产、服务等一线的技能型人才,除了具备相应的文化知识,更应具备较强的实践动手能力。传统的《主要客源国概况》的教学模式不利于高职学生能力的培养,在教学组织、教学方法、考核评价方面都存在着许多不足。
2 课程改革的思路
课程的设计从高素质高技能人才的培养要求出发,以学生职业意识唤醒、职业素质养成和职业能力培养为重点,突出教学做合一。
2.1 职业岗位所需能力为主线,培养学生职业能力
《主要客源国概况》课程改革应以高职旅游管理专业的培养目标为基础,以学生职业岗位所需要的能力为主线,充分考虑到学生在工作中所需的知识、技能和素质的要求,由此来确定课程教学的能力目标、知识目标和素质目标。
(1)知识目标:通过该课程的学习,要求学生了解各主要客源国的旅游业发展情况,熟悉各主要客源国的人文概况:民族、语言、宗教等;重点掌握各主要客源国的民俗情况:礼仪、禁忌、接待注意事项等。
(2)能力目标:通过该课程的学习,在了解各主要客源国的基本情况,掌握各国的礼仪、禁忌的基础上,学会如何接待各国的客人。比如接待印度客人不能使用牛皮用具。
熟悉各国游客颜色、花卉、礼品等方面的不同,从而能够根据不同国家的客人提供不同的个性化的服务。比如日本客人喜欢中国的字画,可以带其去相应的书画店去购买。
能够根据所学搜集相关资料,并制作出针对某个国家的旅游市场开发方案。
能够根据不同国家客人的特点,设计出适合其的旅游线路。比如说韩国由于自身旅游资源有限,对中国的山水、古建筑等都有着浓厚的兴趣,可据此设计适合韩国游客的旅游线路。
(3)素质目标:让学生会更加热爱本专业,具有良好的专业素养;具有良好的心理素质;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和团队精神。
2.2 任务驱动,充分调动学生积极性 任务驱动教学模式是以培养职业能力为目标,把课程体系设计成不同的工作任务,把教学内容分解到具体任务中,让学生以分组的方式承担工作任务,从而掌握所学的知识和技能的一种教学模式。
根据本课程的目标,本门课程设置了5大的任务,通过任务改变学生被动接受知识的局面,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让学生主动的去学习,形成以学生为主体,以教师为主导。任务驱动教学模式有利于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并锻炼学生团队协作的能力。
3 教学内容的选取 根据我国入境旅游市场的构成,选取12个主要客源国家和港澳台地区进行介绍。这12个国家分别是:韩国、日本、马来西亚、新加坡、菲律宾、泰国、俄罗斯、英国、德国、法国、西班牙、美国。港澳台地区是中国的领土,但是由于历史原因和现实情况,对他们的旅游接待和其他国际旅游者有很多的相似之处,因此习惯上仍把他们作为入境旅游。
根据课程教学目标,设置了5大任务。这些任务的完成都以小组为单位,每组选出组长。每组由抽签决定完成哪个国家或地区的相应任务。各个任务贯穿在课堂教学中。即在相应的课程教学完成后就要求学生完成相应的任务,以强化学生对所学的掌握,从而更好的实现教学目标。
任务一:模拟接待某国游客。要求学生通过正面或反面的情景剧表演表现出某国游客独特的风俗习惯,同时要求学生上交相应的剧本。
任务二:模拟接待境外游客说明会。分组选择不同的国家召开相应的旅游说明会。要去学生在课堂上进行情景模拟,并上交相关资料。
任务三:设计客源市场开发方案。收集相关的资料对某国家或地区的旅游市场进行开发。要求学生上交开发方案。
任务四:搜集某客源国的自然、人文等资料制作成课件进行交流。要求学生在课堂上进行展示交流,上交ppt课件。
任务五:设计针对某个国家的中国游旅游线路。要求学生以组为单位进行线路设计,并最终上交其成果。
4 教学方法的改革
在采用任务驱动法的同时,应重视其他教学方法对于本课程教学的意义。采取多种教学方法相结合,更好的实习教学目标。
讲授法:讲授法作为传统的教学方法,在客源国这种理论性、知识性较强的课程中还是有着积极的意义,但教师在讲授过程中应注意与学生的互动,认真分析授课对象,合理选取授课内容。
角色扮演法:用演出的方式来组织开展教学活动,可以通过小品、短剧、现实模拟等多种方式开展。这种方式在教学中能够吸引学生的兴趣,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
案例分析法:以案例分析作为教学内容之一,将理论教学与案例教学结合起来,培养学生灵活运用理论研究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课前演讲:课前的演讲可以锻炼学生的胆量、口才等。结合本门课程,要求学生进行上台演讲的就是主要客源国的相关新闻、奇闻趣事等等。这种方式也可以拓展学生的知识面。
讨论法:是将一组人选集中在一起就某个话题展开讨论,从而让学生更加积极主动地思考。这样也有利于旅游专业学生锻炼其口头表达能力。
多媒体教学:在教学过程中利用丰富的视频及图片材料,把所教授内容更加直观的展示出来,从而使课堂变得更加的丰富和生动,学生学习的兴趣也得到增加。
5 考核方法的改革 采取“驾证式”考核方式,即理论+技能的考核,在学生成绩表中反映两个成绩即理论总评成绩和技能考核成绩。改变学生平时不爱学,考试时突击复习就能取得较好的理论成绩的局面。
理论考核的成绩不仅仅由期末考试成绩组成。而是由课堂表现、作业和理论知识的考核三块组成。具体的比例可由教师根据实际情况设定。理论总评成绩不合格,采用补考试卷补考。
学生的积极参与,积极的去完成相应的任务,是任务驱动教学起到应有的效果的重要条件。所以应对学生的任务完成情况进行考核,把课程所设置的五大任务同时作为考核的五大项目。实践技能考核成绩不合格,采用相应的实践技能补考。
对技能考核的评价应注意,由于任务是以组为单位进行完成。考核时应注意:应加强对小组内部成员的考核。因为会出现某个组整组表现优秀,但有个别组员的参与度并不强的局面。所以在考核时,应注意组员之间的分数也应有差别。建议采取学生、教师共同评价的方法进行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