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校开展阳光体育运动的障碍性因素探讨

2012-01-01 00:00:00陈一帆危常亮
科技资讯 2012年2期


  摘要:根据阳光体育运动所提出的新要求,切实落实“健康第一”的学校体育教育指导思想,对学校开展阳光体育运动的困难进行分析,从社会环境、学生自身意识、学校体育工作和体育教师四个障碍性因素进行探讨,指出重文化轻体育的教育环境、沉速网络,无饭炼意识、学校不重视、老师不负责严重制约了阳光体育运动的开展。
  关键词:学校 阳光体育运动 障碍性因素
  中图分类号:G80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791(2012)01(b)-0189-01
  1 阳光体育的发展现状
  申玲发表文章《基础教育阶段“阳光体育运动”实施中的思考》认为基础教育阶段开展阳光体育运动存在的问题有:对体育教育缺乏重视;体育法规制度的贯彻监督不力;应试教育和独生子女的家庭结构的影响;师资和场地器材的影响等。综合以上专家、学者的观点比较分析,“阳光体育运动”由于受到应试教育、学校阳光体体育实施不足和体育教师认识等因素的影响,要完全按照“阳光体育运动”的内容来开展也不是易事,特别是对于边远地区和农村的学校更是不切实际。
  2 阳光体育障碍性因素分析
  2.1 社会因素分析
  近年来,应试教育的阴影还没有完全离开社会,一些家长把学生考取大学作为目标追求,重智育、轻体育,以学习好作为衡量学生发展的唯一标准,不考虑学生身心发展的得与失,急功近利,创造条件为孩子补课、参加特长班,不留一点时间与空间让孩子参加身体锻炼。很显然,这样的氛围非常不利于“阳光体育运动”的全面开展。所以,尽管国家一直在提倡素质教育,一些学校也确实在朝着这个方向努力,但是应试教育依然存在,而且使中学生们几乎没有自由活动的空间和时间。这种教育环境,成为阳光体育运动开展的制度性障碍。
  2.2 学生自身意识因素分析
  学生的自身意识主要表现在健身的意识不够强烈。
  (1)由于现代科技的发达,各种网络游戏花样百出,吸引了更多的学生参与其中。一旦他们拥有了自己的活动时间,便迫不及待的坐到电脑、游戏机旁,对体育锻炼毫无兴趣。虽然有的学校给足了课余体育锻炼时间,积极鼓励适当的体育锻炼,可一些学生仍然无动于衷。他们对体育产生着误解,认为经常参加体育锻炼会导致头脑简单、四肢发达,为自己的不锻炼进行“辩护”。(2)课业负担过重是导致学生健身意识不够强烈的主要原因。一个中学生,过着“朝五晚九”的生活,在如此紧张的环境中,学生全身心投入的锻炼身体根本无法实现,尤其是学习成绩优秀的学生,曾经的健身念头早被繁重的课业任务驱散,已经没有了参与锻炼身体的心思。以上情况是学生体育参与意识淡薄的体现。体育运动对人体的影响缺乏特异性,但这种全身性的非特异性的功能能力的提高对身体健康的影响却是其它健身措施和方法所无法达到的。从这一点我们可以看出,体育运动对人的身体健康的影响之大,通过体育锻炼增强身体健康,更有利于学生的学习。
  2.3 学校体育工作的因素分析
  学校体育是学校教育的有机组成部分,它与德育、智育并行不悖,共同承担着培养全面发展人才的重任。“阳光体育运动”是学校体育工作深入贯彻“健康第一”教学思想、全面实施素质教育的突破口。在“阳光体育运动”实施过程中,一些学校表示会投入资金,完善学生健身的场地设施,全力促进该活动的开展。可是,经过几年的实践,并不见这些学校投入多少人、财、物来强化落实该活动的开展。因此,没有必要把避免安全事故的发生作为拒不开展“阳光体育运动”的理由。
  2.4 体育教师的认识因素分析
  “阳光体育运动”事关青少年健康、全民族的未来,是一项系统的、伟大的工程,必须深入、持久的抓紧、抓好,体育教师是该项工程的主要参与者,甚至是领导者、指挥者,体育教师在这个过程中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然而,一些体育教师缺乏职业道德感,只关心完成自己的教学任务,对学生课余体育活动漠不关心,根本不主动引导、组织学生课余体育活动。从某种程度上说,这是教师教育的失败,是体育教师工作的失职。体育教师要把握好体育课堂,激发学生体育学习的兴趣,因势利导,传授学生日常锻炼的体育技能,培养学生终生参与的体育锻炼习惯。
  3 结语
  (1)影响阳光体育运动开展的障碍性因素主要包括社会环境、学生自身意识、学校体育工作和体育教师等四个方面。
  (2)基础教育阶段,应试教育,在社会上仍然存在,追逐升学率是各级学校的主要任务和核心目标,课外体育活动时间被大量作业占用,校外时间被家长的各种“加强班”占用,社会体育又极少关注青少年,这种学校、家庭、社会环境严重制约了阳光体育运动的开展。
  (3)体育教师要把握好体育课堂,激发学生体育学习的兴趣,因势利导,传授学生日常锻炼的体育技能,培养学生终生参与的体育锻炼习惯。
  (4)要完全按照“阳光体育运动”的内容来开展也不是易事,阳光体育必须受到各方面的重视,全面提高学生的身体素质迫在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