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初中地理课程主要是使学生学会学习,学会做事,学会合作交往,初中地理课程也是为进入高等学校做准备的。因此,在初中地理教学中对学生学习地理的兴趣作正确地调查分析是必要的,在此基础上提出问题的解决对策也是非常重要的。笔者从地理教材、地理课堂和学生地理学习动机三方面分析了初中学生学习地理兴趣不高的原因,并提出了相应的解决对策。旨在从各个方面提高七年级学生学习地理的兴趣,从而提高地理能力,弱化考试指挥棒的作用,无论在怎样的中考方针下都能使初中生打好地理基础,为将来的学习作好准备。
关键词:初中生 地理学习兴趣 调查分析 对策
中图分类号:G633.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791(2012)01(b)-0185-02
地理是一门非常实用的科学,日常生活中地理现象和事物数不胜数、学不胜学。地理教学新课标明确要求“地理教学目的之一就是要让学生掌握一定的地理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培养他们的认知能力和再学习能力。”初中与高中的地理课程主要是学会学习、学会做事、学会合作交往。初中的地理课程也是为进入高等学校做准备的,因此,在初中地理教学中对学生学习地理的兴趣作正确地分析是必要的。
基于本市近年中考不考地理,初中地理课程在乡镇中学普遍不受重视,在市内也有这种现象。导致初中学生认为地理课可有可无。但是高中文科地理是高考科目,高中地理老师普遍反映高中学生的初中地理基础知识薄弱,针对这种情况本人特调查本校初中学生地理学习现状,以了解初中学生学习地理的兴趣、动机、水平以及对地理教材、地理课堂、地理教师的要求,从而采取相应的对策以提高学生学习地理的兴趣,近而提高地理成绩。
本人设计了调查问卷在2011-2012学年度第一学期结束时发放给七、八年级学生认真填写然后收回统计分析整理,另外对家长、初中地理教师、教学管理人员、班主任进行访谈,摆出地理学习现状,评价地理学习现状,分析如何改变现状,向课堂要效率。希望能给我们今后的教学提供一定的借鉴。
1 调查现状的分析与解决办法
调查发现初中学生学习地理的兴趣不高,对地理感兴趣的同学只有12.88%。分析原因及解决办法主要有以下几点。
1.1 地理教材的原因及解决办法
初中学生有14.59%认为地理知识不好理解,21.46%的认为地理知识不容易记忆。43.35%的同学认为地理考试很难要花很多时间复习,24.03%学生对地理的学习兴趣受地理教材编排的趣味性影响。
初中地理包括《世界地理》和《中国地理》,特别是《世界地理》上册的第一章地球和地图,同学们普遍反映难理解,这一章是教学难点,知识比较抽象,需要较强的空间想象能力。很多七年级学生一开始学地理就产生畏难情绪,这点是很不符合心理学常识的。
心理学认为当学生努力学习却没有获得相应的成绩就会产生失败感和挫折感,进而会感到自己的努力与成绩没有关系,觉得对学习成绩无能为力或感到无所适从。一旦学生产生无力感会对学习产生很大的破坏性。那么怎样才能避免学生产生无力感,让学生对地理这门学科产生浓厚的兴趣呢?笔者认为,要在初中地理教学中避免学生产生无力感,教师就要针对学生的实际学习能力,把难理解的地理知识简化,用符合初中学生年龄特点、理解水平的语言,深入简出。在学生遇到困难时,给予及时帮助和鼓励,使他们能够从成功的学习开始,体验学习成功的经验,获得自我效能感,避免无力感的产生,这一点对学习困难的学生尤其重要。
1.2 地理课堂导致学生对地理学习兴趣低及解决办法
调查发现46.78%的学生认为现在的地理课堂气氛较沉闷,35.62%的学生认为地理课进度较快,只能勉强跟得上节奏。所有的学生都希望有气氛较活跃但又有秩序的地理课堂。26.6%学生认为自己对地理的学习兴趣受地理老师上课是否生动有趣这种因素影响。以上这些资料说明学生学习地理的兴趣受地理教师的教学方法的影响。那么怎样激发七年级学生学习地理的兴趣呢?笔者认为应该从以下几点来做。
1.2.1 更新教学观念,降低对知识学习的要求
地理学科要求知识点掌握的程度,虽然每年都有所下降,但实际上一些知识点还是比较难于掌握,遗忘率非常高,如六大板块的划分与范围、气温和降水的分布规律、世界气候的分布等,如果要学生去死记硬背,会严重打击他们学习的积极性。因此教学上要使学生通过理解来记忆,对一些难懂的知识点只要求学生知道便可以了。通过这种方法,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强其学习欲望,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学习效率。
1.2.2 触类旁通,理论联系实际来理解地理知识
初中地理知识基本上是与实际联系比较紧密的,许多理论都可在实际生活中找到例证,如太阳、月亮的东升西落引证了地球的自转;一年四季的更替引证了地球的公转等。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就要充分利用这些体验来引导,如学习聚落——乡村和城市,就让同学们联系自己的居住地来掌握乡村与城市的景观差异、人们从事生产劳动的差异。又如讲述气候特征时,告诉学生巢湖地区的气候是亚热带季风气候,这种气候四季分明,夏季炎热多雨、冬季低温干燥。这样以来学生就能更好地理解这种气候的特点。
1.2.3 情景感悟来掌握地理知识
由感性思维转入理性思维是一种较好的教学方法,而地理知识的直观感悟更加可用。例如讲到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时,让学生看英国罗斯一家和印度纳米亚一家的照片,从中发现不同国家经济发展水平的差异,其效果比老师讲很多句都有用。又如讲述聚落与环境时,课本上给了五幅图片:东南亚的高脚屋、西亚的村庄、北极地区因纽特人的冰屋、我国黄土高原上的窑洞和云南西双版纳地区的傣族竹楼,学生通过形象直观的图片很容易就能分析出自然环境对聚落的建筑外貌与材料的影响。
1.2.4 通过多种多样的途径学习地理知识,全面调动学生学习地理的兴趣
调查发现初中学生学习地理的途径单一。78.11%的学生地理知识主要来自课堂,只有9.44%的学生地理知识来自电视、电脑,12.45%的学生地理知识来自课外书刊。针对这种现状笔者认为应该引导学生通过多种多样的途径来学习地理知识。例如通过电视节目来学习地理知识,中央十套每晚七点十分都有一档30min的地理中国节目,节目生动有趣,很多知识与地理课本联系紧密,可以很好地调动学生学习地理的积极性。另外很多学生都喜欢上网,我们可以引导他们在网上查阅地理知识,比如我们学习东南亚的旅游资源时,课本上的知识是很有限的,这时可让学生在网上查阅东南亚的旅游资源然后在课堂上互相交流,用这种方法学习地理学生的兴致更高。还有地理的科普读物也有很多都是形式生动、图文并茂、内容丰富的,如《少年科学》、《世界奇观》等。教师应鼓励学生多看书、多思考。安排一定的时间让他们在课堂上讲述课外所学的知识,增强他们的自信心和阅读能力,提高他们学习地理的兴趣。
1.2.5 动手制作也能提高学生学习地理的兴趣
自己设计并动手制造小道具,会使学生从中悟出更多的地理知识。如在学习地球仪这部分内容时让学生自己动手制作简易地球仪会起到很好的教学效果,学生在制作地球仪的过程中能更好地掌握这部分知识,而且在讲到经纬线的分布、地球运动时,还可以用他们自己制作的地球仪进行演示、观察,这样比较抽象的知识难点就很容易被学生掌握,其效果比教师费力讲解要好。
2 学习动机对地理学习兴趣的影响及解决办法
学生学习地理的原因只有10.7%是因为对地理知识感兴趣,41.2%是因为地理学习对自己未来发展有用,27.04%是因为中考要地理参考分,6.87%是认为地理学习对其他学科的学习有帮助,10.3%是其他原因。16.3%学生对地理的学习兴趣受地理是否考试算分排名次这个因素的影响,从这里可以看出学生学习地理的兴趣还受自己的学习动机的影响。针对这种现状笔者认为初中地理教师应正确引导学生,强化良好的学习动机,如学习地理对自己未来发展有用、学习地理对其他学科的学习有帮助等,消除不良的学习动机,如学习地理是为了考试为了排名次。那么怎样培养良好的地理学习动机呢?笔者认为初中地理教师应该从以下几个方面去做。
第一,了解和满足学生的需要,促进学习动机的产生。
学生的学习动机产生于需要,需要是学生学习积极性的源泉。初中地理教师应该引导学生学习地理不是为了考试更不是为了排名次而是有利于他们未来的发展,有利于其他学科的学习。通过学习地理学会学习,培养自己的思维能力、解决问题的能力、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节约资源保护环境树立可持续发展的观念。另外通过正强化如教师的表扬奖励巩固良好的已有学习动机和刚形成的学习动机。
第二,重视立志教育,对学生进行成就动机训练。
我国的教育历来强调对学生的立志教育,通过立志教育能够帮助学生认识到学习的社会意义,把自己的奋斗理想与祖国的繁荣富强联系起来,’增强学生的责任感与使命感,启发学生自觉、勤奋学习。教师可以通过地理教材里的阅读材料:麦哲伦船队的环球航行、哥白尼的《天体运行论》、魏格纳的大陆漂移学说等对学生进行立志教育,使学生能克服地理学习的困难,坚定学好地理的信心和决心。
第三,帮助学生确立正确的自我概念,获得自我效能感。
自我效能感是一种主观判断,它与个体的自我概念有密切的关系。正确的自我概念的标志是具有自尊心。自尊心的满足必须具有以下三个条件:重要感、成就感、有力感,基于此教师应从以下几方面帮助学生确立正确的自我概念,获得自我效能感,创造条件使学生获得成功的经验。例如降低地理知识、地理作业、地理考卷的难度,使学生在学习地理的过程中获得成功。成功的经验使学生意气奋发,雄心勃勃,加强学生学习地理的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