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析市政道路沥青路面质量控制策略

2012-01-01 00:00:00杨敏儿何洒露
科技资讯 2012年2期


  摘要:城市化进程推进了城市道路的建设规模,而沥青砼路面因为其优越性日益成为市政道路的首选,做好市政道路沥青路面质量控制,对城市交通现代化进程影响深远。本文分两部分,先从设计、施工两个角度方面简述了市政道路沥青路面建设存在的问题,后一部分结合问题提出相应对策。
  关键词:市政道路 沥青路面 质量控制
  中图分类号:U4l 8.8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791(2012)01(b)-0162-01
  1 市政道路沥青路面建设存在的问题
  1.1 设计方面
  在确定道路交通量时比较随意淡化,设计的基础欠扎实;路面结构组合的设计不合理,基层设计材料缺乏针对性,面层使用结构形式的空隙率偏大;缺少设计基础数据的支撑来确定道路路面的结构层厚度,且违反了《公路沥青设计规范》的要求;路面结构层的层间连接设计存在严重缺失,影响了路面结构的整体性。
  1.2 施工方面
  表现有:半刚性的施工质量低劣;层间连接的施工质量缺乏保障;沥青面层的施工工艺粗糙;路面裂缝多且伴有纵向裂缝,与高速公路相比较,病害发生率偏高;路面在连续降雨后会出现坑洞多、网裂严重等质量问题;公交汽车站台与道路交叉路口存在车辙严重、面层细料脱落等病害。
  2 加强市政道路沥青路面质量控制的对策
  2.1 设计上
  (1)科学合理确定交通参数,市政道路的城市环道部分交通量与公路大致相似,市政道路的主体区间道多以轻型车为主,路面车辆组合特征有很大不同,沥青路面的结构设计以轴重为荷载标准,小客车的影响可以忽略不计,轻型货车居中,大客车与重型货车起决定作用,因此市政道路沥青路面的设计要根据各路段的交通量特征来进行分类设计,行驶大型车辆的主干道与城市环线道可按照《公路沥青设计规范》的要求设计,一般只供轻型车行驶路段则按照《公路沥青设计规范》推荐的方案进行,根据交通量进行分类设计,有利于提高设计效率,也能够提高市政道路沥青路面建设的适用性和经济性。
  (2)防水与排水。与公路利用边坡排水或者通过横向排水沟排水不同,市政道路的排水方式是先横后纵,即从路面到路缘再经收水井与支管排出,城市主干道由于多了人行道与非机动车道,受水面积比公路大,路面水滞留时间更长,地表水对路面的侵蚀更严重,路面排水防水问题更突出,在设计时要贯彻“疏堵结合”原则。疏就是要做好排水,缩小收水井的间距,一般是10m~15m之间,交叉路口处的间距要更短,道路中央绿化带的下面要设置透水层与横向排水盲沟,便于把水引到雨水管,路面表层下面设置排水碎石盲沟;堵就是要做好防水,采取按密级配且孔隙率低于7%的沥青结构层,确保结构本身防水,在沥青砼面层中下层的表面喷洒粘油层来保证整体性,考虑在路缘石、路面与其它构筑物的接触面加涂沥青,防止水利用缝隙浸入。
  (3)道路交叉口的抗病害。城市道路公共汽车站台范围与交叉路口的车行道普遍存在车辙明显、面层细料脱落、车道网裂沉陷等现象,交叉路口的红绿灯疏导使得车辆的制动频率高,导致路面冲击破坏大从而引发路面病害,因此在设计时,要特殊考虑交叉路口的基层与面层,提高基层的设计标准,确保其稳定性和刚度,能够抵御车辆反复制动力造成的冲击,区域酸性集料过多会降低与沥青黏附性,因此表面层的设计要求加入高温稳定性强的抗剥落剂或者为改性沥青砼,用来提高沥青与集料的黏附性。
  2.2 施工上
  (1)加强集料的质量控制。集料级配和集料质量是影响沥青砼面层的耐久性和使用性能的关键因素,集料要符合这些要求:碎石的形状大致与立方体相似且表面微观的粗糙度大,质地要坚硬;建议用人工砂替代圆形颗粒形的天然砂。当前市政道路多使用就地采购碎石,这种碎石的规格一般不符合要求,建议沥青路面的施工用碎石去无风化的片石料场固定采购,碎石加工要求使用二次破碎工艺,一破使用锷式破碎机,二破采用反击式或锥式轧石机,使针片状碎石的含量减少,且碎石最大粒径与筛孔尺寸相匹配。
  (2)提高基层的施工质量。改变施工方式,用水泥稳定土拌和楼集中拌和代替水泥稳定碎石层现场拌和,用机械摊铺方式代替人工摊铺方式;抓好原材料的控制,选用等级低于32.5且不带R、初凝时间大干5h终凝时间大于12h的普通硅酸盐水泥,用做基层的碎石集料最大粒径不能超过31.5mm,且要形成良好的级配;严格控制水泥的过度用量,这不但可以减少浪费,还能够避免基层裂缝增宽增多,建议水泥的总用量控制在5%以下;对混合料摊铺接缝处理有足够重视,采用两机并铺或者全幅摊铺,尽量减少施工的纵缝,当纵缝确实需要时,要挖除松散部分,做成整齐垂直的下切面,按规范的要求进行碾压并把握好松铺的厚度,在处理横向接缝问题时,建议以两构筑物间为一个施工分界;要重视压实养护环节,在进行压实作业时,要求压路机激振力、机型与基层的厚度相匹配,根据施工现场实际情况确定碾压长度,建议碾压在含水量最佳时进行,碾压长度要结合需要随时调整,建议喷洒透层油对施工路面进行养护,并在上面覆盖土工布,以保护成品,避免行人、车辆闯入,最佳喷洒时间可选定在半刚性表层风干时。
  (3)强化控制混合料配合比的设计和执行过程。沥青混合料配合比设计要借鉴以往同类材料配合比设计的使用效果和经验,主要是对生产配合比的验证阶段进行强调。拌和机按照生产配合比的结果进行试拌,铺筑100m~200m的单幅试验段,并马歇尔试验对取样进行检测,还要钻取芯样以观察空隙率大小,最终确定生产用标准的配合比;按照质量管理的要求来制订施工用级配的控制范围,明确施工级配的允许波动范围,以检查混合料生产质量,对经过检验的混合料配合比要严格执行。
  (4)加强控制路面施工作业的质量。沥青路面施工质量控制中,压实度和平整度控制最重要,对沥青路面的使用性能有直接影响,控制好市政道路沥青路面的施工作业质量,要注意以下问题:制订好混合料的现场作业计划,要考虑好适度运力冗余情况,配置与施工需求相匹配的施工器具,建议3台以上压路机,且包括轮胎压路机;选择合理的压实工艺和压路机组合形式,按初步、复压、终压三步骤进行碾压,以实现最佳的碾压效果;注意接缝处理问题,市政道路路面的接缝较多,要严格按照规范进行操作,由于通车需要导致冷接缝纵向接缝较多,建议为摊铺设备增加配置沥青加热系统,以实现冷接缝的热处理,改善冷按缝产生的问题,对纵向接缝引发的接缝离析要有足够重视,要采取有效措施,利用严格的施工技术加以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