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本文以中国的农业现状为出发点,阐述了农业在我国国民经济中的基础地位,进而论述了我国农业机械化的发展现状。农业机械化代表着先进的生产力,发展农业机械化是我国农民脱贫致富,实现现代农业的必经之路,并且提出了我国机械化的发展策略及方向。
关键词;农业现状 国民经济 基础地位 发展策略
中图分类号:F323.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791(2012)01(b)-0151-01
随着我国加入WTO,我国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也面临着严重的挑战,农业将在更大范围和更深层次上参与国际竞争。我国农业只有加快现代化进程,转变农业产业结构才能在国际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实现农业现代化必须要加强农业机械化建设,提高机械化的综合水平从而提高劳动生产率、降低生产成本、提高产品质量,使我国农产品在国际市场上具有竞争力。
1 我国农业及农业机械化的现状
农业是我国国民经济的基础,是经济发展、社会安定、国家自立的物质基础基础。我国自古就以农业为主,农民人口占总人口的比重非常大,但我国农业的现状依然不容乐观,目前主要还是以传统农业为主,仍存在着生产结构不合理、生产规模小、技术落后等特点,因此相对发达国家还存在着很大的差距。农业机械化,是将先进适用的农业机械运用于农业,改善农业生产经营现状,最大限度地提高劳动生产率、生产技术水平和经济效益、生态效益,促进农业和农村经济快速发展。在发展现代农业,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重要时期,应重新审视农业机械化,正确理解农业机械化的科学内涵。
我国农业机械化的发展受以下因素制约。
(1)家庭联产承包制约了农业机械化的大规模生产。
(2)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低素质的劳动力与操作要求高的农业机械之间存在矛盾。小农意识严重,传统的耕种观念根本上还没转变。许多农民对科技含量高的农业新机具、新技术的接受处在犹豫观望状态,这种思想是不符合市场经济发展的规律。
(3)小型农户经营规模化与大中型机械大规模作业的矛盾突出。大中型农机具较少,小型农机具居多,配套率过低,农机作业范围小,致使其整体功能的发挥受到限制。
(4)作业成本居高,农民热情降低,降低了农民使用农业机械的积极性。
(5)社会化服务体系不健全制约了多元化的农业机械化服务需求。
(6)科技创新动力不足限制了农业机械应用领域的拓展。
2 农业机械化与建设现代农业的关系 所谓农业现代化是将先进工业、先进科学技术和先进科学管理方法渗入农业,使以科学为基础的新型农业代替传统农业。建设现代农业,科技是基础。提高农业科技水平,必须大力推广先进适用的农业机械,用现代农业工程技术及装备替代人力劳动,彻底改变以手工劳动为主的传统农业,大幅度提高农业劳动生产力。
(1)提高农业劳动生产率必须提高农业机械化水平。农业机械是农业生产的重要工具,是农业生产力的重要要素。农业机械装备可以实现人畜力所不能完成的农业生产和人工无法完成的现代科学农艺要求,优化了农业生产条件,提高了农业劳动生产率和生产力水平,为农产品质量的提高,农业规模的扩大,专业化的形成、商品化的生产提供了有利条件。
(2)农业机械化为科技体制创新搭建了重要平台。农业科技成果转化难和科技创新动力不足的主要原因在于科技体制创新滞后,农业生产缺乏科技进步的动力和支点,缺乏有积极性的科技创新载体。农业机械化是农业科技推广的有效载体,健全农机化技术推广机制,加快农业机械化科技创新,推动农业机械化科技进步,实现农艺与设备紧密的结合,是提高农业科技成果转化效益的有效途径。
(3)农业要实行产业化,向商品经济社会化大生产方向发展,就必须逐步改善农业生产基本条件,提高农业生产的现代化水平,因此就离不开农业机械化。在农作物播种、脱粒、运输、加工、储藏、保鲜等诸多环节中,农业机械化都发挥出了先进生产力的作用。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农民越来越重视产品结构和产业结构的调整。结构调整为农业产业化提供了良好的发展机遇,农业产业化又为结构调整增添了新的内容。
(4)农业机械化有利于推进农村产业结构调整。发展优势特色产业,推进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农业机械化是强大的物质支撑。在农业和农村经济结构转型中,要提高优势经济作物的种植、畜牧业的养殖、农村经济结构中第二、第三产业的比重,农业机械化将为此提供专业技术。
3 发展农业机械化的对策
3.1 在政府方面要建立和完善农业机械化发展的政策扶持体系 新农村建设,政府是主导,农民是主体,政策是关键。良好的政策环境与各级政府的政策支持是农机化发展的重要前提。近年来,中央和地方各级购机补贴政策的落实,为农机化发展提供了有力的法律保障和资金保障。为此,在此有利形势下,政府应积极、持续的实行农业机械购置补贴政策,从农机购买、维修、改进、服务等方面制定保障机制,完善补贴办法,扩大补贴范围,为农机化发展营造更好的发展环境。
3.2 在社会方面要引领,支持农机专业户区域化生产和规模化经营
根据地域,生产条件,特色农产品的不同,引导农民在一定区域内从事某种产业开发,形成独特的产业优势。以区域化生产和规模化经营为前提,培养一批农机龙头企业和农机专业户。在高性能机具的优化配置,先进技术的普及,改进和维修服务机构的设立,加强政府的组织协调和引导服务,增强自身发展能力,提高农机利用率和农机经营效益。
3.3 在科技及知识方面要加快农机化科技创新并培养农机人才资源
根据不同农业生产条件及农民需求,重点研发推广高效、多功能、复式作业机具和产前、产后系列化配套机具;将产、学、研、推相结合,走自主创新与引进消化相结合的路子,完善科技创新体系;加强农机知识产权保护工作。在此同时各级政府应分期分批对农民机手开展农机职业教育、技术培训工作,培养一批有文化、懂技术、会管理、善经营的农机大户,提高农机管理、服务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