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环保事业是人类社会可持续发展的永恒建设主题,只有全员参与才能优化提升,真正创设绿色、低碳的生态环境。因此社区参与在环保事业中不容忽视,本文基于我国环保建设事业中社区参与重要性,客观障碍问题探讨了引入杜区参与全面推进环保事业发展的科学实践途径,对完善环保事业组织建设,激发社区参与效能,加快社区改革步伐有重要的实践意义。
关键词:社区参与 环保事业 发展
中图分类号:D922.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791(201 2)01(b)-0142-01
1 引入社区参与环保事业的重要性
环保事业在发达国家中早已成为一项全民参与事业,通过各类组织与社区的各自优势进行合理分工进而创设了良好的环境保护效果。基于我国国情特征,社区力量有违庞大,引入其干环保事业中可在企业排污监督、处理垃圾、与环保教育领域发挥巨大潜力优势,由此可见引入社区参与环保事业建设是一项明智之举。环境污染的重要源头之一便是企业随意排污,为强化监督,政府单位应首当其冲,同时需要广泛引入社区参与,通过其监督效能有效弥补不足的政府管理,令其监督成本有效下降,人力资源不足问题得到良好的缓冲,并帮助相关环保单位更为全面、良好的开展环保建设工作。企业排污牵动社区居民生活环境与质量,因此社区居民应广泛联合,依据其良好的监督动机、资源承担责任、较低的监督成本充分激发监督效能,进而实现事半功倍的辅助环保事业效果。一体化城乡建设进程的日益加快在提升人们物质文化生活水平的同时也令生活垃圾问题逐步显现并较为棘手,其上升到世界难题层次。我国现行处理生活垃圾方式多为焚烧与填埋,前者会引发污染而后者则需占据土地,均包含一定的弊端性。因此只有真正从产生垃圾的圆木头入手,逐步实施分类垃圾处理,降低填埋垃圾总量切实提升焚烧效率才能避免环境受到较大污染、土地被不良占用。当然该类分类垃圾收集方式的主体战场便是社区,其密切相关于社区居民生活,因而离不开广大社区居民的积极主动参与,在该领域中引入社区参与包含巨大的环保潜力与发展空间。环保事业是一项复杂、长期的系统工程,包含众多环节,其中人们的主观环境意识与素质则是最为重要的核心环节。只有具备高尚的环保素养、自觉的环保意识人们才能做出合理的环境行为,因此环保教育环节不容忽视,其是人类社会可持续发展的关键环节。环境教育需要政府,宏观力量的支持,同时也需要社区的广泛参与,社区环保教育内含灵活性、潜移默化、直观性等特征,可有效行程与政府教育的互补,显示了无可取代的优势作用。
2 社区参与环保事业存在的客观问题
我国环保事业中社区参与重要性有目共睹,然而其现实存在的客观障碍问题同样不容忽视。基于缺乏有效的制度保障令许多社区居民欠缺正规渠道对排污企业进行有效的监督检查,同时在环境管理层面虽然包含一定的参与体制,但始终并不健全,缺乏细致化规定,令制度实践效果大打折扣。环保事业社区化发展进程中居委会作用较为关键,其发挥着居民与政府的承上启下连接作用,中介、引导与组织功能。然而我国目前较多区域居委会主体承担较多治安管理、计生与劳保工作,基于各项事务的繁多其必然无法集中过多精力于环保事业中,因此令其引入社区效果受到了一定程度的影响。
3 引入社区参与,全面推进环保事业建设
3.1 科学构建职能组织,强化社区参与环保事业保障
环保事业发展建设中为有效激发社区参与优势效能,我们应从组织保障建设入手,令各区域相关单位集合力量,创建兼职性社区环保建设办公室或基金会,有组织层面促进社区广泛参与。该类组织应对社区化环保事务实施统筹的参与规划,并为其提供良好的直通车,面向社会大众公布专用联系方式、邮箱地址、进而搭建起便于社区参与的畅通渠道,令其形成同政府实践管理的紧密、直接与完善对接。
3.2 设立检查参与制度,为社区参与创设制度支撑
我国现行环保事业中要想推进社区广泛参与,制度建设尤为关键,为实现该环节完善建设我们应科学构建针对社区参与的监督检查机制,将针对企业不良排污行为的定期检查改为不定期抽查,同时充分吸纳社区相关工作人员组成检查人员队伍,进而充分遵循相关利益者原则。另外我们应循序渐进推进并完善环境污染报告会体制,切实提升其可操作性,在选择代表层面应把握科学原则,健全配套机制建设,为社区居民解决实际问题。再者我们应科学履行并完善环境保护听证会、民主协商会相关制度,积极鼓励与引导社区大众广泛参与,进而全面推进区域环保事业建设。
3.3 加快推进社区机制改革,令居委会广泛参与至环保事业建设中发挥服务效能
依据我国现行居委会组织承担工作内容复杂、琐碎、工作量庞大,无法集中精力于环保事业建设中的现状问题我们应加快推进社区机制、体制改革,实施政事、政社分开管理、议行分设原则,科学采取一站多居、一站一居体制,即社区居委会或村委会应同社工站实施有效的分离,令社区主体承担的各项繁杂行政事务工作与居民自治事务剥离,同时在社区中科学设立社工办或社工站,令其专项发挥各项针对政府职能工作的协助支撑作用,进而令居委会从复杂的事务中脱离出来有更多的经历从事环境保护工作,推进环保事业的良性、科学发展。
3.4 科学丰富项目推进形式,充分激发社区参与环保事业的广泛热情
为优先推进社区居民广泛、积极的参与至环保事业中,我们应充分结合各类社区建设的主体实践状况,以政府资助为前提,推进丰富,特色性社区环保项目,令其结合自身社区特征、环保事业特点展开有意义的申报。该类做法不仅可充分调动社区主动参与保护环境的热情与积极性,令其全身心投入于环保事业建设中,同时该类申报项目往往具有多重价值化效果,可全面实现环境保护目标,并切实提升社区居民大众参与意识,令其在提升参与能力基础上显著增强社会运营资本。例如某区域开展推行的互河爱河、爱心栽树、倡导使用环保绿色购物袋等系列活动不仅杜绝了人们对河流环境的乱排乱扔污染环境行为、美化了城市绿色环境、降低白色垃圾污染,还可有效保护社区生活环境,同时促进人们之间产生一种社会资本,可谓一举多得、优势显著。
3.5 促进信息公开,全面营造社区环保事业信息保障
信息化时代,为有效激发社区环保事业参与的优势作用,我们应全面积极推行环境保护信息公开体制,对于国家机密重要环境信息予以保护,同时丰富信息载体、利用广泛信息媒介,例如报纸、网络与杂志、社区宣传栏等进行信息公开。对于企业,相关政府单位应强制性督促其信息公开,引入信息曝光台对企业各类环境信息进行曝光。同时我们可科学借鉴美国运行的公众知情与应急规划法案,引导督促企业定期向所在区域实施、真实、正确的公布各类排污信息状况。政府单位则应通过信息化手段、收集处理方式面向社区居民、公众进行信息公开,人们只要在查询平台中输入邮政编码便可对住宅附近的企业排污实时状况进行全面掌握,进而为有效激发社区大众监督职能作用提供便利,针对企业不良排污行为构建强大、稳定、高效、全面的监督网络。
4 结语
总之,基于社区参与环保事业建设的现实重要性我们只有深入挖掘其现行实践中存在的客观问题,制定切实有效的引入社区参与环保事业发展策略,才能真正激发社区优势力量,令其形成与政府力量的有效互补,进而共同促进环保事业的持续发展与全面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