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地质勘查与找矿工作现状及对策

2012-01-01 00:00:00姚泽洪吕森
科技资讯 2012年2期


  摘要:我国地域辽阔,地质成矿条件较好,但由于基础地质勘查工作投入相对较少,并且未能建立以市场为主导的地质找矿机制,地质工作市扬主体缺位,同时由于地质科技创新能力不足,专业人才结构不合理等不利因素,使得我国地质勘查与找矿工作程度较低,资源开发利用的潜力还没有充分挖掘出来。
  关键词:地质勘查 找矿 现状 对策
  中图分类号:TD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791(2011)01(b)-0109-01
  随着我国经济的高速发展,对矿产资源的需求也越来越大。但是当前的地质勘查工作存在着不少的问题和困难,使得我国一直持续存在着矿产资源得不到有力保障的局面。地质勘查工作一般被简称为地质勘查。从广义上讲,地质勘查工作甚至可以认为是地质工作的代名词。由于我国宏观经济建设、国防建设和科学技术的发展,使得对于矿产资源的需求日益增加,特别是对于大型矿床的需求十分迫切。因此,地质勘查工作作为我国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的重要的先行性、基础性工作,影响着社会经济的各个方面。所以,必须保证地质勘查工作对于我国经济建设的先行需要,使其为我国经济发展服务。地质勘查工作是对特定地区内的地容地貌、地质地层构造、岩石、矿产以及地下水等地质情况进行目的不同重点有所不同的调查研究工作。根据不同的目的,进行不同的地质勘探工作。此外,地质勘探工作还包括各种规模的区域地质调查、海洋地质调查、地热调查与地热田勘探、地震地质调查和环境地质调查等。地质勘探研究的基础为地质调查研究,根据研究任务的要求,本着以时间短、工作量少,得到成果的较好作为地质成果评判的原则,据此选择必要的地质勘查技术手段和方法。我国一般把实际地质勘查工作,划分为区域地质调查、普查、详查、勘探和开发勘探5个阶段。
  地质勘查工作是我国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的基础性支持性工作,它参与到我国国民经济的各个方面,涉及农业发展,基础设施,工业建筑,环保,气候变化等各个方面的工作。在如今经济全球化日益深化,工业化进程逐渐加快的背景下,我国地质勘查工作和地质找矿工作正面临着前所未有的压力和挑战,同时也面临着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此时我们地质工作者更应当直面挑战迎难而上,才能抓住机遇,使我国地质勘查工作得到更大进展。
  1 我国地质勘查和找矿工作的现状以及存在的问题分析
  随着我国现代化建设事业的持续推进,对矿产资源的需求不断扩大,能源资源相对短缺已成为经济社会发展的严重制约。我国矿产资源分布广泛,但是总体上看开采利用率偏低,从之前地质勘查工作结果来看,我国矿产资源探明程度仅为1/3左右,通过地质勘查进行地质找矿还有相当大的潜力。例如:我国地质勘查找矿工作的平均作业深度在300m~500m之间,而西方发达国家的勘查作业深度已经达到了平均800m。这说明了我国深部地质勘查找矿工作目前尚处于起步阶段,不断增加找矿深度将是我国找矿工作的一个工作方向。
  同时应当看到,经过长期积累,我国地质勘查工作基础很好,实力雄厚,有条件也有能力为国家排忧解难,在重要资源找矿上再创佳绩。特别是我国地质勘查经过多年的发展,尤其是在进行了地质人才管理机制的改革后,我国的地质勘查得到了人才队伍逐步精炼,已经基本上能够满足我国社会经济发展的需要。但是依然存在一些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1 基础地质勘查工作投入相对较少,找矿缺乏基础地质资料保障
  这几年来,我国的基础地质勘查工作资金极为不充足,基本上完全依赖于中央国家财政资金的投入,常常显得捉襟见肘,由于地质找矿工作投入较少,使得地质勘查工作取得地质资料较少,造成之后的找矿工作严重依赖许多年前形成的地质工作资料,而新的基础地质工作资料不足严重影响力找矿工作的进展。相反,大量的富余的地方财政资金、基金和社会资金,积极地在后期的找矿工作投入大量资金,但是由于缺乏了前期基础地质工作的基础地质资料的保障,后期的大量资金的投入无疑将趋于盲目。
  1.2 尚未建立市场为主导的地质找矿机制,地质工作市场主体缺位
  在我国,主要由国有地质勘查单位负责地质调查,企业还没有能够成为地质勘探市场的中流砥柱,但国有地勘单位的事业定位,使得它很难成为一名合格的市场主体;地质调查局的投资者遭受了不平等,对政府投资的主要力量过于强势,造成社会其他的投资者资金投入不能得到有效保护;满足缺乏对收入分配的地质和地质勘查的风险分担机制的经济规律,而投资者规避风险的心态导致社会投资的失衡,增加的投资金额,以降低投资风险。此外,地质找矿收益共享、风险均担的公平市场分配机制在我国还未完全建立,这也是影响社会资金地质勘查和找矿工作资金投入积极性的重要因素之一。
  1.3 地质科技创新能力不足,专业人才结构不合理
  事业发展,关键靠人才。在如今的全面加强地质工作的新形势下,我们同样面临着地质工作的新任务和新要求,突出的问题是缺乏人才培养和技术储备。这主要体现在:地质人才短缺严重,地质人事部门,专业,地域分布不均;地质调查队人员余缺并存;地质人员的专业水平和整体素质有待提高。地质勘探和地质勘查技术创新继续下降,新技术和新方法的地质调查,推出足够的新设备和设备更新缓慢,软弱地质勘探的基础研究。在磁力线的地质科技人才,特别是专业技术人员严重短缺,地质越来越窄的专业培训渠道。专业使用不合理,技术人员和地质勘查队伍不稳定。
  2 解决我国地质勘查和找矿工作问题的建议
  为科学解决上述问题,促进我国地质勘查与找矿工作的发展,现提出如下建议:建立适应市场经济多元化的投资平台,为地质勘探,为契机,以建立一个统一的,有竞争力的,开放,有序的矿业市场和交易平台,建立对企业的重点在矿产勘查领域的大型国有投资挖掘市场主体地位。为了控制投资结构。在增加国家和地方地质勘查业的政府投资,而生产性投资在地质调查工作,过滤投机性投资的政策引导和刺激社会资本。鼓励各级地质工作的实际投入水平提高公众福利的国家元首和政府,并加快技术水平,改造和评价国家矿产资源潜力转化的结果的地质调查结果。为了促进地质找矿的重大突破,必须符合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要求,遵循市场经济和地质工作的法律规则,充分发挥市场配置资源的基础性作用,建立一个为出发点的地质勘查新机制,立足于国内,找出真实情况,充分发挥各方的积极性,按照特殊的新的工作思路,依靠政府调控和市场监管。
  在新的形势下,地质勘察和找矿工作的舞台十分广阔。做好地质工作,在提高资源储采比和回采率、搞好资源综合利用、开发新能源、服务经济社会等方面,都很有潜力。只要下定决心,加大投入,超前谋划,科学部署,深入持久地加以推进,就有可能取得重大进展。要突出重点区块和重点矿种,抓紧组织实施新一轮找矿计划,增加一批重要矿产资源储量,使我国资源安全保障有较大幅度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