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十

2011-12-31 00:00:00王祖远
家庭百事通 2011年8期


  我已退休5年,这几年,真的是“好不快哉”。
  回首眺望,我身后抛下了一条弯曲的生命弧线,但我没有感到失落或遗憾。我“失落”的无非是些生活强加给我的“面具”和“枷锁”。我“遗憾”的只能是从今以后再无需费神地去读上司变幻的脸色、同事的表情。为人难,往往不是难在工作上,而是难在人与人之间的相处上。
  俗话说,“五十而知天命”,而我早已过知天命的年龄。儿子常笑我是“六十五,出山虎”。但我既不想成“龙”上天,成“虎”下山;也不想成“蛇”钻洞,成“虫”入地。我只想成为一个平凡的人。
  每天早晨,我打开窗户,极目远望。山,竟是那样的巍峨、庄严。那满山深深浅浅的绿,那飘忽而过的白云使我心驰神往,觉得情绪高了、心胸宽了。而这时,山伸出无形的手,给我送来阵阵清爽的风。于是,我每天的生命就开始“涨潮”了,人生的风帆又扬起来了。
  每天,我独坐书斋,漫游“书山”、徜徉“报海”,其乐无穷。我品味那些华章奇文,如饮甘霖如沐春风。读到激奋时,我会拍案而起;读到开心处,我能得意而忘形。在我浮想联翩时,就奋笔疾书,把所思所想所感所言凝于笔端,挥洒在稿纸上。此时此刻,我已摆脱了孤独,进入了幽远的境界。生命,也就在这片“净土”中开始延续。
  黄昏,我到郊野散步,或凝望着淡蓝色的天际遐想;或踏着太阳的余晖在田埂上聆听清风的吟哦;或漫步于小河边看流水的欢腾;或徘徊于树林里寻找落叶的赞歌;或在雨丝中领略大自然的诗意。
  人与自然的理解和勾通,似乎比人与人的理解和沟通更加容易。这种理解和沟通,不需要矫饰和窥测,只需要我们交出一颗赤裸裸的心。所以,我很快就步入了大自然的怀抱,听见了它的“呼吸”和“心跳”。夕阳的确无限好,又何须去感叹什么“只是近黄昏”!人,终归是要化为泥土的。明白了这点,我们就该坦然、超然、欣然。尽管我的人生终点已经在望,但我早已下定决心,非要“潇洒老一回”不可!在“老”中找回我失去的青春,在“老”中寻到我生活的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