即兴评论是指评论者没有经过事先架构,而是通过对所陈述内容的掌握,就当时的感受对社会问题或现象表达的意见和态度。篇幅可长可短,无一定之规。它是电视新闻节目中主持人或专业评论者对当前具有普遍意义的事件、问题或社会现象就当时的感受表达的意见和态度。思维对于电视新闻即兴评论来说是非常重要的。电视新闻即兴评论者要正确认识新闻事实、准确讲述评论新闻事实,就更是离不开良好的思维品质。电视新闻评论者要以特有的新闻敏感到生活中去发现、捕捉题材,到新闻现场去感受、挖掘有价值的材料,对其进行理性的思辨,并以生动感人的声画结合的形式把它表现出来。现就电视新闻即兴评论的思维特征做以下阐述。
电视新闻即兴评论的思维特征之一——深入性。理论思维即逻辑思维是新闻节目即兴评论中运用最多的思维,逻辑思维的大量运用使即兴评论能够深入到客观事物的内部,把握住事物的本质及核心部分,抓住事物的关键所在,揭示事物的根本原因,因此,深入性就成为电视新闻即兴评论中很重要的一个思维特征。但深入性“不是故作深沉地罗列一些令人毛骨悚然而又解决无望的问题,不是故弄玄虚卖弄让人听不懂的学问或专业,不是靠一大堆陌生的概念把简单的问题复杂化。深入性指的是准确交代新闻背景,探究事件的因果关系,恰当分析相关问题,通过现象和细节准确评述事件本质”。现阶段,央视受到广大观众认可的新闻评论性节目,如“焦点访谈”、“新闻调查”等,正是在这种思想指导下,努力剖析事物表象,探寻其内在规律,从而给广大受众带来一定的启迪和深入的思索。
保证逻辑性的一个很好的方法就是主题要高度集中,一事一议,一题一议,使受众的注意力集中在一件事、一个问题上。电视是通过有声语言进行传播的,有声语言的一个最大特点就是稍纵即逝,因此要使观众明白传播者的意图,前提就是一事一议、简单明了。不要长篇大论地叙述,那些长篇大论、深奥复杂的评论文章,不用说听,就是看,受众也很吃力。在这一点上,现在电视新闻中流行的读报节目就是很好的例证。读报节目中在阐述完社会现象之后往往都会有一两句简短的点评,观众听着不费力,十分简单明了,这也是读报节目受到观众追捧的原因之一。此外还要注意运用逻辑性的评论语言,它不仅要精练、简明易懂,还要干净利落,尽量使用短句,避免使用过长的复杂句,这样有利于受众的理解。
电视新闻即兴评论的思维特征之二——形象性。在新闻节目即兴评论中,形象思维可以起到很好的辅助作用。一个形象、恰当的比喻有时会比一大串啰嗦的理论有用和精彩。因此形象性也是电视新闻节目即兴评论的一个重要特征。
形象性要求形式要更加生动活泼,这主要指播音员必须充分发挥有声语言表情达意的直观性和导向性的长处。随着社会的发展,内容形式较严肃的电视新闻节目也更加注重人情味了,而生动活泼的表达是百姓喜闻乐见的。在这方面也有些很成功的例子,如中央电视台“第一时间”中的《马斌读报》曾讲述了这样一种现象:在某些地方,无偿培训农民工的社会活动,却成了一些培训学校和一些官员谋取私利的“敛财”工程,在叙述完现象之后,主持人点评道:“农民工免费培训这样一个牵涉上亿元财政资金的项目,就像唐僧肉,大大小小的妖怪都惦记着,要是资金运行没有规范,支出没有监管,事后没有审核,那就像唐三藏取经没有三个徒弟作保镖一样危险!”这段点评举了一个生动的例子,犀利地指出某些机构运行的问题所在,效果要比单纯讲大道理好很多。
电视新闻即兴评论的思维特征之三——独创性。横向思维、异向思维、逆向思维和扩散思维这样一些社会思维方式在电视新闻节目的即兴评论中常常被运用,原因是电视新闻节目主持人在进行即兴评论时,往往不满足已有的答案和固有模式,敢于创新,想他人所未想,提出独到的见解,形成自己独特的评论风格。而正是这些思维的运用使得电视新闻节目的即兴评论思维具有了独创性的特征。要注意独创并不是刻意追求标新立异,而是恰当地运用这些方法,将论点和论据准确巧妙地联系在一起。还以央视“第一时间”的读报板块为例,说到金融海啸期间中国的奢侈品市场却逆市上扬时,主持人并没有直接言辞犀利地批评这种现象,而是这样评论:“一句话,人家‘不差钱’,不过也许更多的人和我一样,觉得咱们成为奢侈品第一大消费国不是什么光荣,如果钱真是多得花不完,美国有比尔·盖茨、巴菲特,中国有陈光标、曹德旺,这些都是花钱行善积德的好榜样。”主持人在这里巧妙地将其与正面榜样进行比较,比常见的直接对这类事情进行批判效果要好得多,是一个异向思维运用得很恰当的典型例子。
电视新闻即兴评论的思维特征之四——整体性。系统思维和集中思维在电视新闻节目的即兴评论中常常被运用,从而使评论更具有全局意识,也因而使电视新闻节目即兴评论有了整体性的特征。整体性思维的要求是,在与即兴评论几乎同时进行的短暂的构思中,要有把新闻事实与环境的关系、与其他事物的关系等作为一个整体来作综合考察的意识,要从整体着眼来判断其新闻价值。
时代推进新闻改革、推进新闻工作者思维方式的更新,当然,对于整个新闻改革来说,采取新的评论思维方法只是这一系统工程的一部分,在新闻改革中运用、开拓新的思维方法,也有赖于社会大环境的改善与观念更新。新闻思维方式的更新也要受新闻传播活动的制约,新闻改革的每一步都必须和社会同步进行,才能更有成效。
(作者单位:河南电视台)
编校:董方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