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语文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的实践探索

2011-12-31 00:00:00王艳军
科技资讯 2011年30期


  摘要:初中阶段是学生发展的奠基阶段,在新课程实施背景下,充分利用课堂教学主渠道作用,以教师为课堂教学主导,以学生为教学主体,引导思维、优化过程和作业设计,对完成学习方式的转变、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推进素质教育有重要意义。
  关键词:课堂效率 实践 措施 成效思考
  中图分类号:G424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3791(2011)10(c)-0000-00
  
  1 提出问题
  课堂教学是我国中小学教育的基本构成部分,提高课堂效率是提高学习成绩的最为有效的做法,因为课堂是学生学习状态最佳的时候,充分把握这个时段落实教学任务会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初中教学内容比较庞杂,尤其是与小学相比。从教学内容看:量大,内容增多;从开设的科目看:由原来的两门主课增加为七、八科。而我们的课时并没有增加,这就使得提高课堂效率显得尤为重要。再加上现在我市初中招生普遍实行电脑派位,学生程度参差不齐,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从而提高教学质量,为以后的教学奠定良好的基础就显得尤为重要。所以,充分利用课堂教学主渠道作用,以教师为课堂教学主导,以学生为教学主体,对完成学习方式的转变、逐步完善课堂教学新模式,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推进素质教育有重要意义。
  当然,提高课堂效率不是一种特殊的教学方法或教学手段,而是科学地指导教学、合理地组织教学过程;是在全面考虑教学规律、教学原则、教学任务、现代教学的形式和方法、教学系统的特征以及内外部条件的基础上,对教学过程做出的一种目的性非常明确的安排,以保证教学过程在规定的时间内发挥最佳的作用,获得可能的最大效果。
  
  2 实践研究的方法
   本课题采用行动研究法、案例研究法进行研究。运用鼓励激趣策略:通过让学生经
  历尝试和探索的过程,有效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和求知欲,创设宽松活泼的课堂教学气
  氛,维持学生学习的动机。情境迁移策略:在完成课标要求的基础上,通过学生讨论和
  自己提出一些与生活实际联系的有关的问题情境,体验与他人交流、合作的重要性。
  老师在教学实践过程中针对不同层次学生采取的切实有效的教育措施。主要步骤有:问题的提出、计划的制定、行动实施、评价检测、总结反思。
  教师选取教学活动中具有典型意义的、能够反映教学思想、原理的教学案例进行描述、总结和分析。这些案例通常是课堂内真实的故事,教学实践中遇到的困惑,有效成功的实践活动,真实且有借鉴意义。
  依据教学规律,大胆创新,形成了两种教学模式,一是课堂教学模式,程序为“通读课文——提出问题——确立课题——师生探究——总结评价”;二是专题研究教学模式,操作程序是“确立课题——组合小组——研究学习——成果展示——课后延伸”。
  
  3 实践研究的干预措施
  3.1 引导思维
  学生对学习语文比较感兴趣,他们思维较活跃,但自主学习的能力较差, 教师要引导学生通过对文本的解读,感悟作者对人生的独特体验,并与自己的人生体验相整合,从而提高自己的思想境界与人生品位。
  教学中应提倡学生对文章有自己的个性反应,并鼓励学生结合自己的人生体验,积极主动的去发现和生成新的意义。
  提问是课堂上促进学生思维的重要思维手段,教师要优化课堂问题。预设问题要讲求针对性,讲求有效性,切忌提毫无价值的问题,少提或不提只判断对错的问题,既然提问,就要引导学生积极思维。
  在教师有效的指导下,让学生运用自主探究的方法探究主旨、品味语言;借用多媒体来辅助教学,以便扩大教学的容量,使教学内容更加形象、直观,充分调动、激发学生积极思考,接受知识。
  3.2 优化过程
  要依据语文学科的特点,使学生在潜移默化的过程中提高思想认识、陶冶道德情操、培养审美情趣,做到既教书又育人。
  教学过程中要加强综合,简化头绪,突出重点,注重知识之间、能力之间以及知识、能力、情意之间的联系,重视积累、感悟、熏陶和培养语感。
  同时应突出学生的实践活动,指导学生主动地获取知识,科学地训练技能,全面提高语文能力。采用灵活多样的教学方式,尤其是启发式和讨论式,鼓励运用探究性的学习方式,要避免繁琐的分析和琐碎机械的练习。
  教学环节要简约。教师要有能力对教学内容进行再创造,应择其精要,突出重点。准确把握知识体系结构,认真分析每节课的知识在整个知识体系中的地位和作用,准确体现知识结构的系统性。优化教学方法要坚持因材施教,坚持“分层教学、分类指导”,不搞一个模式或一个尺度。要系统地使用多种不同的教学技术、多种教学方法,应用多媒体技术,保持学生的兴趣。要着力调动学生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培养学生主体精神、参与意识、独立思考和创造能力,要加强对学生的指导,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
  知识点要敲响,知识形成过程要明晰,知识运用要联系实际。
  3.3作业
  作业设计,既要不增加学生的课业负担,又要开阔学生的视野,同时培养学生收集信息的自学能力。重视创设语文学习的环境,沟通课本内外、课堂内外、学校内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