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体育管理的有效途径研究

2011-12-31 00:00:00赵世琦
科技资讯 2011年30期


  摘要:进入21世纪之后,我国的经济形势发生了深刻的变化,既给高校教育带来了机遇,也带来了挑战。高校体育作为高校教育重要的组成部分,是培养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人才的重要环节。管理出质量,管理出成果,科学的管理在高校体育各项工作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是高校体育实效性的保证。因此,在提倡“素质教育”的今天,如何加强高校体育管理,寻求有效的途径实现高校体育的管理目标,是搞好高校体育工作的重中之重。
  关键词:高校 体育管理 途径
  中图分类号:G804.8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791(2011)10(c)-0000-00
  
  高校体育管理是指运用逻辑分析法、统筹法等科学的管理方法对高校体育进行的控制行为。高校体育管理工作主要有两大职能,一是全面贯彻国家的体育政策,代表学校对全校的体育工作进行领导、规划和协调,形式行政管理的智能,落实学校体育工作条例;二是面向全体学生,担负起全校学生身心健康的教育任务,全面增强学生的体制。
  高校的体育管理体系是高校自身体育管理最根本的管理部门,其组成部分包括高校体育工作领导系统、高校体育工作实施系统以及高校学生体育活动组织。但目前,受到传统的办学理念、办学方向、培养目标以及专业设置等方面的影响,高校体育保留了过去的管理模式,虽然有一定的管理机制,却不够科学,没有明确的管理目标,也缺乏一套行之有效的规章制度和实施办法。同时,不少高校的领导对体育不重视,对体育管理不重视,既没有按时执行所制定的管理计划,也没有投入足够的经费用于修建体育场馆、购买健身器材和配套设施,限制了高校体育工作的开展和发展。因此,为了全面推行素质教育,为国家和人民培养出身心健康的全能人才,当务之急就是要寻求高校体育管理的有效途径,保证体育管理的效果。高校体育管理工作者可以从以下几方面来考虑。
  
  1 建立健全高校体育管理机制
  管理机制是实现管理职能的载体,管理机制的好坏直接关系到管理最终效果的优劣。因此,高校体育管理工作者首先要建立起健全的体育管理机制。
  高校体育管理机制涉及的范围非常广泛,不仅包括体育内部的教学、科研、行政、训练、后勤等关系,也包括教育、体育行政主管部门指令性计划的贯彻落实。因此,高校体育管理应该建立不同的运行机制,一方面正确处理好多方面的关系,另一方面,将主管部门的指令性计划落到实处,促进体育教育质量的不断提高。高校体育管理体系应设置以下三个主要的管理机制。
  1.1 校体委
  高校应该在校(院)长的领导下,以各系(校、部、室)、学生会、共青团、体育教研室以及工会等负责人为成员,成立体育运动委员会,制定全校的体育工作计划,并通过体育教研室和学生体育总会付诸实施,全面领导高校体育工作。同时还要定期开展经验交流会进行总结,督促检查各系开展体育工作情况。
  1.2 体育教研室
  这里所说的体育教研室是一个教学组织,但它不仅负责全校学生的体育教学工作,开展科学研究,提高体育教师的业务水平,还担负着制定和实施全校体育教学计划的重任,并积极指导、协助各级体育组织开展各项体育工作,如协助和指导大学生体育协会(俱乐部)的各项体育活动等。此外,体育教研室还要切实做好体育设施等后勤管理工作。因此,体育教研室应该由校部直接领导,与系(部、处)同级,以进一步发挥其业务部门的组织和领导作用。
  1.3 校大学生体育总会
  这是一个群众性组织,由高校的校委、团委、学生会领导。体育总会要有一个有权威、能领导、指挥、协调学校体育工作的领导小组来主持工作。总会下面,可设各单项体育协会或单项体育俱乐部。体育教学部应积极配合,并派专业老师具体负责各单项协会和俱乐部的技术指导。
  
  2 更新管理理念
  管理理念是高校体育管理的基础。要适应是、当前社会的发展,高校体育管理工作者首先要解放思想,打破传统的管理理念,树立“健康第一,终身体育”“以人为本”的指导思想,充分考虑学生的特点,让学生参与到管理中来,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要重视体育管理,重视基层管理者,保持管理者的高度热情,使各部门的管理潜力得到有效的发挥。
  同时,管理是为教学服务的,因此管理者要使学生在体育教学活动中学会求知、健体、做人、协作,以适应高校体育的社会化、市场化、多元化、终身化发展。
  
  3 创新管理方法
  科学的管理方法也是实现管理目标的有效途径之一。传统的宏观管理具有缺乏自主性、灵活性等弊端,因此,高校体育管理者可以从以下几种管理方法入手。
  3.1 民主管理
  在高校体育工作中,管理者要注意采用民主的管理方法,考虑体育教师的意见,充分实现民主,尤其是体育工作的大事,如高校体育发展方向、学科建设、课程目标与计划、收入与分配等问题,要充分体现情感管理和“以人为本”的思想,以调动高校全体体育工作者的积极性。
  3.2 计划管理
  所谓计划管理,是指按照高校体育既定的管理目标,事先制定计划进行管理,达到管理目标的要求。
  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高校体育工作任务量大,工作面广,管理人员不足,更需要事先做好计划,按计划管理,这样才能保证管理目标的实现。但值得注意的是,高校体育工作过程中会出现偶发事件,这就要求管理者和执行者要提高自身素质,提高计划管理的方法和控制管理的水平,针对实际情况采用灵活多变的随机管理方法,使学校体育目标得到更好实现。
  3.3 目标管理
  目标管理是组织中的上下级一起商定组织的共同目标的程序和过程。高校体育目标是管理活动的开始,是管理行为的导向,是考核管理的依据。高校体育工作要实行目标管理,首先要强调的就是以目标为中心管理,然后建立起由校系班级、学生个人之间的目标共同组成目标管理体系,并将高校体育工作涉及到的不同人群纳入到这个体系之中,让每个工作者都能认识到自己的责任,彼此之间相互支持,共同为实现管理目标奋斗。要让管理者和被管理者共同参与制定目标,确保目标符合实际,切实可行。
  此外,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在高校体育管理中,管理者的管理、决策水平和效率也应随之不断提高。除了建立健全的管理制度之外,还要为管理立法,做到依法治教、有法可依、有法必依。高校体育管理者还要定期不定期要对体育管理工作进行检查评估,奖优罚劣,保证体育教学质量不断提高,学生体质不断增强。
  
  参考文献
  [1] 尹方波.高校体育管理工作初探.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