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体育场馆向社会开放面临的主要问题和困难及解决方法探析

2011-12-31 00:00:00陈晓洁
科技资讯 2011年30期


  摘要:高校体育场馆对外开放面临多种问题。文章对可能产生的多种问题进行了较为细致的分析,并对解决办法进行了探讨。
  关键词:高校 体育馆 开放
  中图分类号:G818.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791(2011)10(c)-0000-00
  
  1学校教学、学生锻炼训练带来的冲击
  高校体育场馆向社会开放必然会对学校的教学秩序,学生的训练带来一定影响。有时是开放时间与教学时间、训练时间上的冲突,有时是开放后场地设施、指导人员的分配上的冲突,从而影响教学质量和教学任务的顺利完成。这里需要明确的原则是,高校场馆的开放必须是在满足教学、训练之后的开放,不能“种了他家的田,荒了自家的地”。具体的做法可以合理统筹时间,利用告示、网络等信息平台对开放时间予以公布;将同一场地的教学区和开放区合理分开等。
  
  2学校场地器材的损耗,以及维修开放运作资金的来源
  对于体育设施损耗以及资金来源问题上,目前开放学校场馆的其他省市均有不同的解决方法,如广州市、武汉市、南京市等从2006年起每年给开放的每所学校提供不少于两万元的补贴;武汉长青中学、武汉四中、武汉生物工程学院等委托经营单位来经营,双方签定协议,明确责任、学校监督,在器材的维护和使用上实行双赢。上海采用政府购买服务的方式,为管理人员支付一定的场地管理费,还通过体彩拨款、社区合办、企业承包的方式来缓解经费不足的问题,在政府主导下,通过财政税收等部门联动在各项政策上给予优惠和支持。在加强管理,减少损耗同时,应寻求政府的更大支持,通过政府补助,社会捐赠,收费所得等对器材进行维修、添置,保证开放顺利进行。
  
  3校内、校外人员安全责任问题
  因为进校锻炼的人员层次复杂,不易管理,所以也不排除有别有用心的人员混杂其中对校园环境、校园正常秩序、学校,学生财产安全、学生的思想健康造成一定影响。学校应在加大保卫和巡逻的基础上联合当地公安机关,对进入学校锻炼的社会人员建立档案卡并在言行等方面进行规范,建立相应惩治措施。为了妥善解决在场馆开放过程中学校所面临的安全责任问题,由国家体育总局牵头,北京中体保险和太平洋保险有限公司共同提供学校体育场馆向社会开放专项责任保险,我区可以鼓励进校群众投保,确保人身安全。
  
  4收费问题
  高校体育场馆向社会开放是国有资产对民众开放,其宗旨是服务,存在一定21的福利意义,应该的收费与免费共存,而不能过份追求经济效益。在收费上应采用区别对待原则,首先应根据服务对象上校内外有别实行不同收费标准,如校内服务的对象主要是本校师生,应充分考虑到学生的经济承受能力,适当给予优惠;在对外开放中,则可以根据运动项目、设施条件、服务质量和消费水平等因素,合理制定收费标准,满足不同层次人的需要。再次,在收费项目上要注意运动项目成本高低有别进行不同收费。
  
  5开放模式的选择
  目前我国以开放高校体育场馆一般采用传统式管理、专业化管理、混合式管理等三种模式。这些管理模式依然是将体育场馆承包给个人或单位或者学校的某一部门,他们向学校缴纳一定的承包费然后自己经营,多利多得,但是仍然属于传统模式范畴,没有系统的管理办法和规章制度,存在权责不明确、开放的宗旨不统一、体育场馆器材损耗严重等问题。另外一些高校也采用了两种新型管理模式;租赁承包模式物业管理模式。采用校内教师集体承包或者校内教师与校外团体共同承包的集体承包经营模式的学校,取得了很好的效果。主要原因有以下几点:
  (1)经济责任目标明确、责任明确,承包者要在完成承包目标的基础上盈利,才会有自己的效益所得,这样促进承包者改善承包环境,加强服务质量。
  (2)排除了上级领导不必要的干涉,克服了学校对教职工管理场馆的依赖心理,承包者可以灵活改善开放方式,充分发挥聪明才智。
  (3)将场馆落实到个体,促使承包者开源节流,对场地器材加倍爱护与管理。
  (4)学校承担较小风险。可以说该模式是开放的首选。具体采用什么的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