计算机应用专业课程优化与整合的初探

2011-12-31 00:00:00张亚娟
科技资讯 2011年30期


  摘要:在社会经济变革的大环境下,知识经济对人才知识结构、能力结构提出了更多、更高的要求。虽然每年都有大量的计算机专业的毕业生从高校流入社会,但是符合社会需求的计算机应用方面的技术应用性人才仍然供不应求。这种情况表明高校计算机应用技术人才培养面临巨大的挑战,专业课程设置仍不适合社会需要。本文就高校计算机专业课程优化与整合提出几点看法。
  关键字:计算机应用 课程 优化与整合
  中图分类号:G43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791(2011)10(c)-0000-00
  
  在信息技术高速发展的刺激下,国内各大院校都开设有计算机应用的相关专业,但由于课堂体系过分突出知识的系统性和完整性的同时,忽略了对学生进行能力、技巧和操作方法上的培养和训练,从而一直不能取得令人满意的教学效果,也导致了社会对计算机应用专业人员的需求居高不下。文章将讨论如何建立科学的计算机应用专业教学体系,促进课程结构体系整体优化。
  1 优化与整合的目标和任务
  虽然每年高职院校为社会提供大量的计算机专业的毕业生,但是现实情况是符合社会需求的计算机应用方面的应用性人才仍然短缺。现象表明计算机应用专业的教学与人才培养模式与社会脱节,大学计算机应用专业人才培养面临巨大的挑战。为了改变计算机应用专业毕业人员难以满足社会需求的现状,各高校必须改变以往传统的培养重理论化轻实践操作的人才教育模式,以教育课程体系改革作为发展的核心任务。课程体系设置要以培养学生职业道德和岗位技能为主要目的,以培养适应社会需求的高等技术应用型专门人才为根本任务。
  通过实施各种理由高效的优化与整合手段,采取分方向培养的方案,针对社会需求努力培养专业化、精英化的高端型社会所需人才,提供更多的方式、线索引导学生通过各种途径去收集、分析、整理相关的专业信息,实现专业知识的拓展,将学习的视野拓展到更广阔的空间。从而达到在提高学生就业率的同时,提高学生可持续发展的基础能力、提高毕业生的实践操作能力和就业竞争力的最终目标。进而促进社会经济的快速健康发展,维护社会稳定,加快和谐社会的前进步伐。
  2 课程优化与整合方向
  2.1构建合理的课程体系
  计算机教程实际上是计算机应用技能的培训,在确立新的课程体系中,培养符合市场需求的计算机应用技能才是最终目的,因此分方向培养原则贯穿其始末,它体现以人为本的原则,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以期最大程度的实现高校教育的培养目标。新的计算机专业教学计划在原有的教学计划基础之上,应对原有基础课程进行整合与调整,可适当去掉社会需求较少的课程,如《Visual FoxPro》、《Visual Basic》等,增加《AutoCAD》、《3DMax三维计》、《数据库技术》、《WEB编程技术》、《NET程序设计与开发》、《音视频处理》、《网络规划与设计实践》、《网络安全技术与防范》、《交换机/路由器配置与管理》、《Linux服务器建设与维护》等社会需求量大且应用相对较广的专业课程。依据社会上人才需求量比较大的岗位群制订,可以将课程分成多媒体开发、软件开发、网络技术与安全三个培养方向,充分调动学生积极性,达到利用兴趣引导学生掌握专业知识的目的,既能为学生提供更多的就业机会,同时也能有效的避免学生扎堆求职的现象,增加学生就业成功的机率。
  2.2适应计算机专业学生就业现实
  由于任务引领式的学习方式已经深入人心,导致大部分学校的教师只专门负责所授课程,每门课程都是独立进行的讲授,只注重知识的传授,讲授内容既缺乏深度和广度,又忽略了学生的理解掌握以及本课程在实际中的应用,大部分学生上机时只是按照课本内容输入程序,他们根本就不了解如何编写程序、阅读程序、程序编写的规范、程序的调试与修改程序,甚至不能熟练的应用编程环境提供的工具。这些弊端导致了近几年来的高校计算机应用技术相关专业的毕业生,很大一部分都在从事计算机销售与技术支持、数据录入、办公文秘等这些在计算机应用与软件人才链中处于最低端位置的工作,而一些相对高端岗位诸如局域网维护与管理、软件编程、多媒体制作、网站管理与维护等却陷入冷门mGW07k6FvnfaECLK/CARcrTOjBL7mU89O/UeOuHAjQ4=。因此,在进行课程优化与整合的时候从这些岗位需求的实际出发,尽量多地向就业面大的方面靠扰同时兼顾一些就业面相对较小的方面;在日常的教学活动中,教师应多注意培养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同时帮助学生端正心态,要教育学生不要眼高手低,重视基础,反复实践,不断的提升自己的工作能力。力求在有限的教学资源及时间内,最大限度的提高学生的就业和竞争能力,满足社会的需求。
  2.3利用学生就业工作的典型案例
  实践表明,由单纯的封闭性学习任务引领的学习是很难达到综合的开放性学习任务的效果的。计算机应用专业的学习过程是一个将工作与学习、智力与身心发展融为一体的过程,其核心专业课程应当是从工作内容中提炼出来的,并不一定是企业真实工作任务的简单再现,但包含了“工作”的方方面面(如工作对象、劳动组织、工作要求、工具和工作方法等),是教师将其按照“教育性”要求进行“修正”的结果的典型工作任务。典型工作任务一般具有以下的特征:具有包括计划、实施以及工作成果的检查评价等结构的完整的工作过程;能将该职业的典型的工作内容和形式完整的呈现出来;在整个企业的工作大环境里具有重要的功能和意义;完成任务的方式和结果具有开放性。企业实践过程中总结提炼的典型工作任务,是对高职院校毕业生的职业成长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所以,应该紧跟市场的变化来对典型工作任务进行课程设置。
  3 结语
  计算机应用行业的发展是日新月异的,行业技术人员必须具有自我知识更新、自我能力发展的素质,这久决定了课程体系改革必然成为院校教学过程中的重点和难点。这要求高校要培养学生的可持续发展能力,在课程体系中,除了必备的理论知识体系外,还要注重改变学生传统的学习观念,在改革过程中会有许多需要解决的问题,只有在实践中不断探索,总结经验,走适合自己发展之路,才能培养出高素质、高技能、多层次的职业计算机应用技术人才。
  参考文献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