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专业相结合的大学物理教学探索

2011-12-31 00:00:00郭锐
科技资讯 2011年30期


  摘 要: 从当今大学物理教学现状出发,分析大学物理教学与专业课程难以有机结合的原因,提出加强专业思想教育、精选教材和开展专题研究、制订不同的授课计划、合理决定教学侧重点4 种措施,使大学物理教学与专业课程紧密结合。
  关键词: 大学物理 教学 基础课 专业课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791(2011)10(c)-0000-00
  
  1 前言
  大学物理是高校理工科类学生的一门重要的必修基础课,在培养创新人才方面具有其它学科无法替代的特殊作用。近年来,多数高校不断加强大学物理课程的改革与建设,但课改工作偏重于教材的选编,真正能将理论教学与实际应用相联系的教材还很少,统一的教学内容更是忽略了教学对象的差异性[1]。除开教材不合时宜的因素,笔者认为原因还在于:大学物理理论本身抽象难懂,逻辑思维要求较高;扩招政策在客观上带来学生的数理平均能力下降;教学手段单一固化,缺乏有效激活学生能动作用的功能。通过大学物理与专业课程相结合,借助专业课程的应用性特征,能促使物理知识实现从抽象理论走向实践应用,实现人才培养的可持续发展。故探讨大学物理教学与专业课程的结合具有积极的意义。
  
  2 与专业相结合困难现原因分析2.1 学科因素
  大学物理等基础性学科是基础性并整体性的研究学科,不具体涉及学科范围内的各个局部,不展开基础以上的层次研究,研究内容是最为抽象的。由于这类学科的继承性、经典性特征,易于在教学模式上形成范式,发展性较差。但大学物理中的经典理论对培养大学生科学思维和掌握科研方法的作用是其他课程所不能代替的,在教学中必须得以保证,因此,结合专业知识进行大学物理教学在时间上受到限制。另一方面,大学物理的教学安排是先于专业课程的,学生在学习大学物理时还不熟悉自己的专业,缺乏专业思想,使得在教学中结合专业知识难度加大。
  2.2 教学资源因素
  目前,大学物理教材仍然沿用过去的教学体系,主要由经典物理和现代物理两大部分组成,缺乏理论知识与专业相配套的应用内容,课后习题较为陈旧,创新不多,特别缺乏结合专业背景的习题。而关于大学物理应用方面的教材又过于专业化,不适合大一新生学习。另一方面,大学物理教师一般是从师范大学物理类专业毕业,缺乏对各专业知识的了解,要结合专业知识进行教学,教师往往力不从心。
  2.3 教学形式、方法固化
  受教育资源不足等因素制约,我国高校以讲授法作为教学方法的首选。讲授法具有经济、灵活、高效等优点,但其本质上是一种单向性的思想交流活动,学生在课堂上处于被动地位。虽然采用实验教学法结合现代多媒体技术能适当地补充讲授法的局限性,但这些方法本身并不能与专业相结合的物理教学相匹配。
  
  3 解决策略分析
  3.1 精选教学内容,建立与专业相结合型模块组合教学体系
  工科大学物理的教学目的主要是为专业学习准备必需的科学基础,教学内容要与学生的专业相结合。因此,教学内容的选取不宜多而全,应根据社会的发展需求及学生的专业特点对物理学的各部分内容进行适当的侧重或增减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