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近年来,我国特大型工程越来越多,其在工程技术及管理方面存在有不同特点。结合某特大型工程,提出以科技创新为基础的特大型工程管理体系,并在工程实践中应用,取得良好效果。
关键词:特大型工程 科技创新 项目管理
中图分类号:TU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791(2011)10(c)-0000-00
近年来,我国特大型工程越来越多。特大型工程体量大,施工技术复杂,管理难度大,探讨特大型工程管理体制,有重要的实用意义。
某工程集大型商业、五星级酒店、办公、居住、车库为一体,建筑面积达到60万平方米。本工程总体规模超大、复杂,单体建筑超高,项目管理中有以下突出难点:混凝土结构施工期安全控制复杂,难度大;结构施工技术难点多,质量控制要求高,难度大;分包单位多,专业性强,项目管理协调难度大。
在项目实施过程中,仅依靠常规的项目管理方法已不能满足本工程项目管理的需要,而必须依靠科技创新,并在此基础上进行施工期安全、高质量,多赢和谐的项目管理。为使该超大、复杂工程项目管理顺利实施,针对以上工程难点,项目部组建单独的科技攻关部门,并积极与高校联合,进行针对性强的科技创新,有效满足项目的安全、质量管理及协调目标。
满足项目管理的安全控制目标,进行了超限超高建筑工程钢筋混凝土结构施工期安全控制研究;满足项目管理的质量控制目标,进行了超限超高层钢筋混凝土主体结构高质量控制施工关键技术研究;满足项目管理的协调目标,提出并实施了多赢和谐下理念的特大型建筑工程项目施工总承包管理。
1管理创新点
由于建筑的超大、复杂,工程项目管理中安全控制、质量控制及协调工作难度大,也是项目管理工作中的重点,在常规思路达不到管理目标的情况下,进行科技创新,并在科技创新的基础上进行项目的安全控制、高质量控制及协调管理成为必然。
针对上述项目管理在安全控制、高质量控制及协调管理方面的难点,进行的科技创新及依此基础上进行的管理工作有以下创新点:
1.1 提出多赢和谐管理理念,并建立一套特大型复杂连体建筑工程项目施工总承包管理办法
针对特大型群体工程参与单位多、管理难度大的问题,课题组在多赢和谐的理念下建立了一套特大型建筑工程项目施工总承包管理办法,并使其成功地应用于工程实践,取得较好的效果。业主及项目参与各方满意度高,人才培养绩效突出,技术创新经济效益显著,得到社会广泛的认可,提升了管理水平,增强企业的竞争优势、品牌延伸能力。
1.2 国内首次进行超限超高钢筋混凝土结构施工期结构性能实测及分析,很好地实现了项目的安全管理目标。
在国内首次进行超限超高钢筋混凝土结构施工期结构性能实测,获得了施工期混凝土结构性能的变化规律数据。在理论分析、统计调查、室内基础试验及工程实体试验的基础上,提出施工期混凝土结构安全控制体系,建立了特大型建筑工程施工方案的安全评价体系,开发了特大型施工方案安全评价实用软件,并成功地应用于工程实践,为项目实现安全控制目标打下了坚实的技术基础。
1.3 集成了超限超高层钢筋混凝土主体结构高质量控制关键施工技术,使工程达到了高质量的控制目标,很好地实现了项目的高质量控制目标。
以系统、集成的思想,从高质量混凝土裂缝控制、混凝土耐久性、新型模板体系施工技术、高质量控制条件下的常见质量通病原因分析及其防治措施等诸方面,集成了超限超高层钢筋混凝土主体结构高质量控制关键施工技术,将其成功地应用于工程实践,使工程达到了高质量的控制目标,取得了高质量的实施效果。
2管理分析、策划和实施
2.1 特大型项目多赢和谐总承包管理理念的研究与实践
(1)充分考虑各方关注度,多目标协调控制,建立和谐的总承包管理体系,实现建设各方的多目标共赢
管理模式上,实行公司总部和项目经理部领导下的区段管理层执行经理负责制和单位工程劳务清包的管理体制。同时,成立包括总公司、局、项目部各级领导参加的协调领导小组和专家顾问组,以强大技术支持和领导决策构架来完善项目组织机构。在统一项目目标的指引下,建立和谐的总承包管理体系,建立参建方之间和谐的协作关系。为实现多目标利益共赢的构想,在施工总承包管理的协调控制下,形成工程建造过程中各方行动上的一致,众力合一,顺畅施工,最终实现工程项目的和谐建造。
(2)充分考虑各方的习惯,在平等尊重的基础上,建立多元文化并存的总承包管理体系
所谓多元文化团队是指一个团队内部其构成人员的文化背景至少有两种或两种以上,由于不同文化背景的影响和制约,在多元文化团队中常常会出现一些沟通问题。因此,项目及时作好内部各方的认识和教育工作,树立包容、兼蓄的思想;作好合同管理,依据合同办事,避免出现争议;相互尊重,加强沟通,以诚待人,强调和谐管理思想、管理体系的确立。
(3)适应特大型工程项目建设的需要,构建学习型项目团队
学习型团队就是为了一个共同的目标而组成的知识交流与共享组织。项目团队的临时性、团队成员来源广泛性、知识结构复杂性,使项目团队的知识管理非常困难。因此,项目部积极组合社会资源,成立项目咨询研究专家组,针对项目施工难点进行预控和指导,及时转变思想,更新观念。建立学习性团队,是改变僵持状况提高项目管理水平的最佳选择,也是项目经理和项目管理团队成员的共同职责。
(4)积极探索,建立量化考核体系
结合以往项目的施工经验,项目部发现过去项目施工管理过程中存在定性要求多、定量要求少,指标不够量化、考核不够客观与透明等问题。项目领导班子积极探索,在现有项目管理文件基础上先后编制了各类监督管理考核体系和办法,将工程技术与质量管理、安全生产、文明施工、节点工期的进度管理等方面的管理指标予以量化,要求采用定期与不定期相结合的方式对现场施工质量、安全生产、文明施工、施工形象进度等方面的工作进行量化考核,规范了工程项目的施工管理。通过各种量化考核体系在项目管理过程中的应用,使项目各岗位管理人员的工作思路更加清晰,充分调动管理人员的积极性,在技术管理、工程质量、安全文明施工、商务成本管理等方面取得了较好的结果。
2.2 超限超高建筑工程钢筋混凝土结构的施工过程安全度控制的研究与实践
(1)通过理论分析、调查研究及工程实测,建立施工期钢筋混凝土结构安全分析控制模型
在理论分析、统计调查及室内基础试验的基础上,国内首次进行超限超高钢筋混凝土结构施工期结构性能实测,获得了施工期混凝土结构性能的变化规律。为施工期混凝土结构安全控制体系的建立积累基础原始数据,并为进行设计及施工方案优化提供基础。从施工期混凝土结构基本要求、计算基本假定、荷载及荷载组合、荷载效应、抗力统计及分析等多方面综合考虑,提出施工期钢筋混凝土结构安全分析控制模型,用于施工期混凝土结构安全分析及控制。
(2)施工期混凝土结构性能数值分析技术
考虑实际结构混凝土强度、弹性模量等基本性能指标的时变特性,施工期外荷载的不确定性等因素的影响,采用有限元软件对施工期混凝土结构性能进行分析、模拟,在保证安全及施工快速、高效进行的前提下,对施工方案进行优化。
(3)特大型建筑工程施工方案的安全评价技术
统计分析建筑工程施工安全事故;建立特大型建筑工程施工方案的安全评价体系;开发特大型施工方案安全评价实用软件。
2.3 超限超高层钢筋混凝土主体结构高质量控制施工关键技术
随着混凝土结构材料性能的不断改进和施工工艺的不断完善,建设规模越来越大,建筑高度越来越高,社会对其使用功能、耐久性、结构质量和外观质量的要求也就更高,不仅要求没有可见裂缝,还要求线条横平竖直、棱角分明,无麻面、蜂窝等质量通病,从而达到高质量的效果。
项目部根据工程质量目标的要求和需要,建立了高于国家规范标准的高质量控制指标,并结合钢筋安装质量、混凝土的密实性、耐久性及外在质量等方面入手,对超限超高层建筑混凝土主体结构的施工控制进行理论分析、研究与探讨。
(1)钢筋安装质量
钢筋安装质量是保证钢筋混凝土高质量的重要内容之一。应保证钢筋的位置、间距准确和接头质量可靠,确保钢筋工程的施工质量,保证钢筋保护层的厚度,进而确保混凝土结构的耐久性,如图所示。
(2)混凝土的密实性、耐久性
对于设计合理使用年限为100年的超限超高层建筑,混凝土的密实性是耐久性的重要保证措施之一。项目部与混凝土公司及时联合,通过优化混凝土配合比设计、加强粗细集料级配、改进施工工艺、确保养护条件等措施以提高混凝土的密实性和耐久性。
(3)外在质量
项目部积极采用和推广“建筑业10项新技术(2005)”中的高性能混凝土技术、高效钢筋与预应力技术、新型模板及脚手架应用技术、建筑企业管理信息化技术等新技术,使其混凝土的表观质量和外形尺寸要求方面得到充分的保证,达到了距结构表面1.5m处无肉眼可见明显气泡、裂纹现象;接缝、接搓处不漏浆、无明显错台;同结构单元内的梁、板、墙、柱混凝土颜色基本一致;无明显粘模掉皮;洞口位置准确,阴阳角顺直等效果,满足了高质量目标的控制要求。
3实施效果
课题组在国内首次进行超限超高钢筋混凝土结构施工期结构性能实测的基础上提出施工期混凝土结构安全控制体系;建立了适合于特大型建筑工程施工方案安全评价的新的综合安全评价方法,并编制了安全评价软件,可以很好的应用于钢筋混凝土结构施工期安全控制及施工方案的综合安全评价,在类似工程中也有很大的推广应用前景。
以系统、集成的思想,从高质量混凝土裂缝控制、混凝土耐久性、新型模板体系施工技术、高质量控制条件下的常见质量通病原因分析及其防治措施等诸方面,综合采取措施,取得了良好的高质量控制效果。
总承包商与业主、投资者和经营管理者加强沟通,以诚待人,以良好的服务获得投资者的充分理解和支持。总承包商在充分维护业主在项目上的核心利益基础上,最大限度地获取业主的支持。在统一项目目标的指引下,充分尊重各方的价值,加强项目团队建设,建立投资方、运营方、施工方、劳务方和设计方等各方面和谐共处的总承包管理体系。为实现多目标利益共赢的构想,在施工总承包管理的协调控制下,众力合一,顺畅施工,营造和谐信任的项目建设环境及氛围。
通过项目部进行关键技术的开发及应用,为实现项目的质量、工期目标奠定了坚实的技术基础。施工过程中通过新技术的开发和利用,取得了良好的经济效益及社会效益。
参考文献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