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西雷电和雷电灾害时空分布

2011-12-31 00:00:00王宛青龙振兴
科技资讯 2011年30期


  摘要:2010年广西全区闪电密度分布特点:闪电密度较高的大范围高值区主要集中桂东南、桂北中部、桂西北;桂中有一些插花式高值中心。具有“东南多于西南,西北多于东北”空间分布特征。闪电发生次数频繁的有百色市、河池市、贵港市、柳州市、梧州市、玉林市、桂林市等。
  关键词:广西闪电特征 闪电电流强度 地闪密度 广西雷电灾害
  中图分类号:P446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791(2011)10(c)-0000-00
  
  闪电是发生在带电的积雨云中的一种放电现象,是中小尺度天气系统,其空间尺度小,小的仅十几千米,大的几百千米,时间变化快,短的仅十几分钟。出现时常伴有狂风、暴雨、冰雹等天气现象,是一种破坏性及其严重的自然灾害,也是联合国“国际减灾十年”公布最严重的十种自然灾害之一。雷暴的发生与地理、地形、季节和气候等因素有关。我国雷暴气候特点是南方多于北方,山区多于平原。多出现在夏季和秋季,冬季只在我国南方偶有出现。雷暴出现时间多在下午,引起的雷击事故时有发生,造成直接损失和间接损失十分严重,轻则毁坏物体造成财产损失,重则危急人身生命安全。特别在当今电子信息时代,网络密集,集成电路耐受能力较差,雷电危害尤其突出。由于雷暴活动时间变化快,因此要求气象观测站的密度高。广西位于我国西南沿海,经济落后,每年受雷击灾害严重。闪电定位系统的建成为闪电定位监测提供有效手段,系统的运行也将为雷电规律研究积累大量的原始数据资料,对此的分析有利于我们对区域雷电规律掌握,提高防雷减灾的水平。在国内已经有人对闪电定位系统的资料进行统计分析[1,2],得到区域性的闪电活动规律。广西气象部门自建成闪电定位系统至今已运行多年,在这期间所积累的闪电定位资料虽不能完全反映地区雷电活动规律,但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揭示它。本文利用2010闪电定位资料进行统计分析,以加深对该地区闪电活动特征以及强对流天气的认识。
  根据广西闪电定位系统监测资料来统计对比研究分析,2010年广西共发生闪电595179次。与2009年同期相比增加26.69%,且闪电强度比2009年有增强,雷电流强度主要集中在50~100KA。其中正闪电25617次,占4.3%负闪电569562次,占72.3%。6月监测到全区闪电次数最高,达到194432次,占全年32.7%,成为本年我区闪电高发季节。而且本年雷电活动春季2月份就开始活跃,发生时间与往年较提前。
  据不完全统计,广西2010年共发生雷电灾害事故126起,其中人员伤亡事故26起,造成人员伤亡39人(死亡22人、伤17人);造成26头牛死亡、猪(死亡19头、伤39头);雷击损坏(毁)各类电子电气设备524余台(套),直接经济损失211.95万元,间接经济损失28.9万元。
  雷电灾害主要集中在社区、学校、电力系统、户外等场所,占雷电灾害比例90%以上;雷电灾害对象主要为建筑物、人、电子电气设备,占雷电灾害比例95%以上。
  
  1 雷电时间分布特征
  2010年,广西全区各月闪电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