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娟 中国-东盟博览会的小白菜

2011-12-31 00:00:00董颖
中华儿女 2011年18期


  “做人能帮就帮,做事敢做善成”是南宁人的精神价值和共同追求,也成为促进城市经济社会发展的强大精神动力。作为一种有特质的城市精神,南宁精神已融入了这座城市的血脉,成为其发展之魂,力量之源。
  
  当志愿者是年少梦想
  在东盟博览会现场,随处可见一批火红的身影,他们或帮助发放宣传资料,或帮助外国参展商布置展位。迷路的游客可以向他们问路,遇到语言沟通难题可以找他们当翻译。他们管得事情很琐碎,但他们的工作却非常重要;他们很累,可脸上总保持着微笑。他们就是服务博览会的志愿者。
  满娟是第七届东盟博览会的志愿者之一。这位面带微笑,俊俏和善的广西本地姑娘,就读于广西民族大学,今年大四。
  对于东盟的美好印象,始于中学阶段。初中时,满娟通过民歌节知道了东盟博览会,遥远又神秘的盛会在小小的内心掀起了波澜——如果能去现场看看,该多好啊;高中时,在政府部门工作的父亲从东盟博览会回来,爸爸的讲述让小满娟觉得,东盟会是那么有意思,内容是那么丰富。看到小满娟渴望的眼神,家人帮她确定了心中的目标——上大学留在南宁,可以去东盟会做志愿者。
  为了梦想能够照进现实,在高考报志愿时,满娟曾经一度想把自己喜欢的汉语言文学专业改成印尼语,原因是“小语种做志愿者更容易些”。
  在广西民族大学求学的四年,满娟也与东盟博览会、东盟商务与投资峰会、民歌艺术节亲密接触了四年。
  大一大二任职广西民族大学学生委员会副秘书长期间,满娟就曾协助校团委老师招募第五、第六届“两会一节”志愿者。每次在正式招募志愿者的前期,她都会通过校园网BBS、校园公告板等方式对当届“两会一节”的相关情况进行详细的介绍,并鼓励同学们参与到志愿者工作中来。经满娟搜集、整理的志愿者信息将近1200份,组织志愿者面试约20场。
  虽然学校对志愿者招聘有规定,只招聘大三的学生。但为了提前看看“面试什么样”,满娟在大二时就自作主张报了名。
  “早就知道大二学生不会被录用”,面试的经历却让满娟对志愿者应该具备的素质“心中有了数”。“等待了3个小时,参加的面试竟然是全英文的”,回去后,满娟就开始恶补英文,还学习了一些专业词汇。
  第二年,志在必得的满娟顺利地通过了志愿者招募,并在第一时间“把这个好消息与爸爸妈妈分享”。
  
  大学四年结缘东盟博览会
  不管是展馆内还是展馆外,志愿者忙碌的身影,都成为一道亮丽的风景线。他们优质的服务和专业的精神,得到了参会者充分的赞许和肯定,这给了志愿者们很大的精神鼓舞。
  “虽然很苦很累,但是听到有人夸我们是南宁的小白菜,就觉得付出很值。”回想做志愿者的经历,满娟说。
  在第七届东盟博览会、东盟商务与投资峰会期间,志愿者满娟协助主办方开展了3场投资接洽会和3场项目对接会。
  第一场投资会谈,是中国、越南、马拉西亚、泰国、缅甸5国的项目对接会,满娟利用自己的英语口语优势,接待了来自各国的不懂中文的参展商与投资商,一定程度上提高了会议效率。“我们什么都做,会场布置、迎宾、带路、解说、帮着找人,有的志愿者在咨询台一站就是2、3个小时。”满娟这样描述志愿者的工作。
  “不紧张。”谈起第一次上岗服务,满娟对记者说,“因为博览会志愿者上岗前都要进行培训。”
  志愿者不仅要全面借鉴学习北京奥运会、残奥会志愿者的工作方式、方法和经验,还要学习东盟10国的概况及风俗习惯,国情、区情、市情,外交礼仪的基本常识,服务与自护的注意事项等内容。
  种种可能出现的状况都进行了预先的实战演练,但是在上岗时,还是有不少突发状况需要志愿者冷静而有智慧的解决。
  “服务的过程中要一直保持耐心和冷静”,比如有的参展商会找不到自己想去的地方,英语又不是很好,这时,志愿者就要非常耐心地应对他们的问题,慢慢地沟通,用手势加提示的方法帮助他们;还有时,一些参展商会对志愿者的工作不理解甚至发脾气,“我们也不会生气的,互相安慰一下,就继续工作去了。”满娟说。
  正像父母期许的那样,满娟在志愿者服务工作中做到了“吃苦耐劳”,还荣获了“优秀志愿者”称号。
  
  能帮就帮的南宁精神
  变化与发展,是一座城市不变的旋律。南宁的发展历程,深刻烙下了东盟的印记。如今,南宁这座绿色的城市正以奔跑的速度脱胎换骨,区域性国际城市轮廓和地位开始初具规模,城市品质不断提升。
  在南宁的发展步伐当中,我们随处能够体会到南宁精神的印记。特别是“能帮就帮”,一句简简单单的话语道出了南宁文明城市建设的丰硕成果,是南宁文明城市风貌的集中体现。
  广西民族大学的大学生们是东盟博览会志愿者队伍的主力军,一些老师和学生连续多年为东盟博览会服务。这几年,大家最大的感受就是,博览会志愿者队伍在不断地成长,指挥体系在不断地完善。
  “最明显的一个变化就是人数上的变化,从最早开始到现在,志愿者服务人数逐年减少。”人数比最早减少了一半还多。从志愿者人数的递减上可以看出,博览会志愿者指挥体系正在日益完善,资源调配、人员分配方面都更加合理了。“志愿者的团结,可以让志愿者队伍的服务效率更高。”
  有了“两会一节”的锻炼,满娟深深地爱上了志愿者的工作。去年,满娟又参加了广西万顺远程教育的志愿者工作,并作为骨干志愿者在团市委协助工作,送服务到基层。
  乡村大舞台、返乡农民工招聘会……活动受到广大农民的欢迎,满娟她们也获得了农民们的信任。“后来,就是他们种菜遇到了问题,也会跟我们提。我们就会想办法看看能不能帮助联系上专家。”
  虽然动辄1、2个小时的山路,活动的场地也局限在农民晒谷子的谷场,满娟却感到深深地满足,“越是到偏远一些的地方,当地老百姓就越高兴”。
  如今,即将大学毕业的满娟憧憬做一名老师,还表示会把当志愿者的那些经历讲给学生听,让他们了解东盟博览会。
  作为广西本地人,满娟深深感到东盟博览会对南宁发展的促进作用。过去,从市中心到博览会会址要4个多小时车程,现在只要2小时45分钟;过去,提起广西人们只知道有个桂林,现在大家知道有南宁;过去,广西对“打开门就是越南”的地理位置解释为:属于边陲,偏居一隅,现在已华丽转身为“走两步就进东盟”,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的前沿,区位优势独特。
  作为博览会上最可爱的人,志愿者已经成为南宁的城市名片。满娟表示,那时候自己心中只有一个目标,就是做好志愿者应该做的事情。现在,自己和同学们即将毕业了,希望学弟学妹们,能接过手中的“接力棒”,继续为“两会一节”服务,传承“我奉献,我快乐”的志愿者精神。
  责任编辑 王海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