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警黄志军的一天

2011-12-31 00:00:00谢建师
中华儿女 2011年18期


  福建南安市石井镇奎霞村,陆地面积2平方公里,总人口数3500多人。福建泉州边防支队溪东边防派出所奎霞村警务室就设在村委会办公楼内,面积不足60平方米。
  9月11日上午8时,奎霞村警务室的门口摆放着几排座椅,30多个村民正围座在一起,你一言我一语的谈论着,还不时有人相互敬香烟、打招呼,气氛轻松活跃。驻村民警黄志军则是坐在村民中间,一边记录着大家的问话,一边解答大家的疑问。原来,黄志军正牵头召开每月一次的“警民恳谈会”。
  “我母亲的二代身份证还没办,她已经70多岁了,行动很不方便,要怎么办理?”村民林泽连向黄志军提出了自己的疑问。
  “请把您母亲的名字还有联系方式报给我,我们会专门派车去接她到派出所办理,办完后再把她送回家。”黄志军一边回答,一边记录。
  “我们这地方流动人口太多,经常看到陌生人在家门前转悠,很不放心。”村民黄玉玲刚提出自己的意见,另一位村民也提出了自己的看法:“是啊,我们家养的鸭子前两天被偷了6只,也不知道该怎么办?”
  “针对咱们村流动人口较多的问题,下一步,派出所将联合村委会,挨家挨户逐一对流动人口进行备案登记。如果咱们村民家里有失窃事件的,你们要及时跟我联系,到警务室来做笔录,我们会展开调查。”黄志军的回答,博得在场村民的一致认可。
  这是一个“开放式”的恳谈会,不设主席台,不摆桌签,不限制内容,不限制对象,村民要听就听、要讲就讲、要走就走。“现在奎霞村的村民参加‘警民恳谈会’就像平时看热闹、拉家常一样,只要一招呼,大家有空就聚到一起畅所欲言。”黄志军颇为得意地说。
  上午10时许,恳谈会结束了,黄志军对村里的治保主任林德忠说,他准备到村东头的孤寡老人郑乌娇家中走走,邀老林一同前往。说话间,黄志军提拎起一袋大米和一桶花生油出发了。
  黄志军的到来,让老人激动不已,“太感谢你了,每次来都带这么多好东西。”原来,黄志军隔三差五或每逢过节都会来关心看望老人,而且每次上门都送来食品和生活用品,还帮老人申请了低保补助。
  午饭过后,黄志军回到警务室,对上午恳谈会的笔记进行了整理归档。“下午有两个村民要来这里‘视频会亲’,设备还得调试一下。”黄志军心想。
  奎霞村常住人口中有30%的海外侨胞,80%的青壮年在外务工谋生,他们当中很多人一年到头都无法与家人团聚,为了化解和亲人间的思念之情,黄志军特地在警务室里开辟了一个“视频会亲区”,配备了网速快、显像效果好的台式电脑,并安装上视频软件,随时向村里的留守老人和小孩无偿提供视频服务。
  下午2时许,村民林明财和林荣伟相继来到了警务室。林明财的两个儿子定居在香港,而林荣伟的弟弟则远在菲律宾。
  “明天就是中秋节了,想来这里看看在外工作的孩子,问一下最近的生活情况。”林明财接着说,以前跟孩子只能电话联系,一年到头都见不上一面,现在警务室里能视频,还能对话,很方便。
  当儿子的笑脸显现在电脑屏幕上时,林明财显得异常激动,笑得一时说不出话来。视屏对面,儿子脸上也露出了开心的笑容,无限的父子情在开心的笑脸和嘘寒问暖声中传递着。
  下午6时许,早已过了下班时间,而黄志军还在工作,他背起背包,准备去几户村民家里走访。他说:“这里的村民主要从事海上种植,白天基本到海上作业,只有傍晚时候才会在家。”
  责任编辑 全照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