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能说出东盟十国的名称吗?”“如果沟通出现语言障碍,怎样在最短的时间里获得东盟商户的信任?”去年9月底,参加中国-东盟博览会志愿者面试时一个接一个的问题,冯力至今记忆犹新。虽然广西大学外语学院的“出身”为他加分不少,但面对考官的冯力就像要奔赴战场的新兵,内心和所有应选的大学生、研究生一样,兴奋中带着紧张。5539名学生已经通过博览会基础知识、岗位胜任力等一系列网上测试的学生,最终只能有1300人入选!直到面试通过,笑脸才又回到了平常开朗、外向的冯力的脸上。
怎么能不紧张呢?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的建立是中国整个西部开发战略中的重头戏,是中国最早建立、进展最快、效果最实的自贸区,是中国的第一次、广西的第一次,更是冯力的第一次!青春是人生最大的一次投资,虽然有无限的可能、有丰富的选择、有足够的热情与勇气,但关键的地方往往只有几步。志愿者的工作虽然不是什么惊天动地的壮举,但对每个广西的大学生,都是一次千载难逢的人生体验。坐在从南宁的学院区西乡塘开往埌东会址的大巴上,看着前后几十辆浩浩荡荡的车队,冯力就有一种微醺的感觉:因为自己生在广西,因为自己长在农村,因为自己废寝忘食地苦学外语,更因为眼前长长的希望之路。
下车伊始就成了“好朋友”
下车伊始,冯力被缅甸馆的宏伟震住了,这个未来归他和他的十几个组员“掌管”的大型场馆,就在他眼前平地而起。数不清的佛塔模型、美玉雕塑、红木家具样品被安置在展位上,灯光、展板、招贴画,任何一个环节都可能出现突发问题,志愿者成了电工以外需求度最高的人……
“嘿,好朋友!” 一句带着浓重口音的中文问候惊醒了冯力,很有力的握手礼之后,缅甸的“毛先生”开始用同样口音浓重的英文向冯力解释他的需要。“毛先生”想把几个小展位合并成一个大展位,原来的小幅宣传画自然要变成大幅的,可现场办公人员的电脑才刚刚到位,制版、印刷都来不及了,只好寻求志愿者的帮助。
冯力的心被一句“好朋友”喊得热乎乎的,这种在课本与电视中从未体验过的纯朴、热情的民族性格,让冯力倍感亲切。扎实的英语功底很快起了作用,问明了尺寸、主题,带上小幅宣传画作参考,冯力飞奔到场馆外的印刷商店赶印了新的广告。开展前一天下午,当一幅巨大、醒目的方便面广告出现在会场时,效果好得出乎毛先生的预料。为了表示感激,毛先生和他的团队穿戴整齐,现场用微波炉烹制好他们的产品,热情邀请志愿者们品尝。开怀之余,毛先生还悄悄告诉冯力:“我就信‘Chairman Mao’,能在中国当一回‘毛先生’,我感觉非常自豪。”
毛先生的展台刚刚大功告成,一对卖首饰的夫妇俩又找上门来。他们拎着皮箱来到现场,急需电工安装照明灯,可满场的工人长得都差不多,转了一大圈一个电工也找不到。冯力冲他们笑笑,馆内馆外、远近高低,哪里不需要电工呢?找到服务台,一阵对讲通话后,作为全场最热门人物的电工挥汗而至。接过夫妇俩自带的灯具一看:用不了,功率太大了!服务台租借的灯具早已告罄,冯力只好让电工先忙其它事,自己和组员们按夫妇俩的要求,去找合适的灯,灯找来了,大家又接着找电工……备展的日日夜夜,志愿者们就在这样的紧张忙碌中度过了。
不怕苦,只是志愿工作的起点
对志愿者的辛劳,冯力原来以为自己是有充分准备的。以前在电视里看奥运会、世博会志愿者不怕风吹雨淋认真地做服务,冯力觉得自小在农村长大的自己一定游刃有余。但真正做起来,冯力才知道以前看到的只是志愿者工作很小的一部分,甚至只是一个还算美丽的剪影。开展前的培训,让冯力这样的“专业服务志愿者”知道了什么叫“高频、高效的语言服务”和“随时、准确的新闻、图片服务”;另外一些后勤保障志愿者,更是经受了专业的运水、站岗、分送文献培训;而大家共同的课目,是一整天挺胸收腹、保持微笑。
而这一切,只是志愿服务的起点。
展览开始后,作为小组长的冯力每天要协调组员的工作安排和接送、餐饮等问题,冯力看到一些流动性比较强的志愿者队伍,忙起来连饭都不能正点吃,就提前给自己的组员打预防针:“你们饿了可以来找我,但因为动作慢或者挑食,没吃好就不要抱怨了,很多馆外的兄弟没吃上正点饭也没有丝毫怨言。”话是这么说,每到午餐的时间,冯力还是愿意多站20分钟等队友们吃饱轮班后才去吃饭。“志愿者就是不求物质回报”,冯力对自己的职责有了更深层次的理解。
尽管一切尽心尽力,意外还是会发生。头一天下午,和冯力在一起的几十个志愿者,经过10来个小时的奔波辛劳后到停车场一看,来时乘坐的大巴不见了!几番电话联络后才知道,来时的一车人坐了两辆车先走了。走回学校的冯力意识到这里存在一个安排上的漏洞,回校后和同学们一起,给每辆车选出一位车长,专门负责清点人数并与司机确定发车。5天的志愿工作中,冯力还碰到了大大小小的各种突发问题,大家一起开动脑筋,想尽一切办法解决问题,实在解决不了了,他才请示带队老师和各馆馆长。但有些原则问题却又是必须请示的,不论自己能不能解决。
回想起那短暂的一周时光,一件“趣事”冯力很难忘怀。展馆里熙熙攘攘、人声鼎沸,来电的铃声或者短信通知根本听不到。开展的头几天,一拿起手机,冯力就会发现许多的电话和短信没有接收,打给其他志愿者,也同样没有人接听。为把工作做好,冯力不得不反复在几个场馆间长跑来保持联络畅通。后来矫枉过正,又形成了幻听,过一段时间就觉得手机在响,老要去看。五天下来,算上自己的长跑和为东盟的客人引路,冯力几乎走遍了所有的场馆,虽然累点,但“既练口语又长见识、交朋友,还顺带锻炼身体,很值”。
改变,从中国-东盟博览会开始
在大学里,冯力策划、参与过上千人的迎新晚会、毕业晚会。但他对由2200家企业、4600个展位、近4万专业观众、17.12亿美元的交易额、66.9亿美元的投资额共同构成的2010年第七届中国-东盟博览会,在参加志愿服务前没有一点实质性的概念,更不用说那些以前只在媒体中见过的政府高官、商界精英、知名专家学者了。但是,无数次分发过那些印有烫金名字的会议说明,认认真真充当了几次临时翻译后,冯力发现,一切不只是数字与名份,而是一种真实的历史趋势。
东盟企业与中国的合作,很多已经深入到行业与行业之间相互交流的层次,大量的参展商急切地寻求与中国相应的行业协会建立联系,展会上更有不少协会与协会之间、多个协会之间的互动。身为现场翻译的冯力,眼见大家在交流中打破原有的地域、行业、理念、经营模式限制,不断地碰撞出思想的火花,一个接一个地提出全新的合作框架,不停地达成现场协议,心中的激动与震撼是深刻而持久的。这就是国家的战略、地区的趋势、个人的未来!
在回校的大巴上,看着埌东道路两边流光溢彩的街景,看着进出繁忙的各大酒店,回想起商场里生意火爆的东盟产品专区,回想起已经能用简单的英语与东盟客商对话的大爷大妈们,冯力对自己所在的城市有了新的认识,有了一种更加深沉的归属感。南宁开放了,广西人的胸襟也更宽广了,自己的家乡一不留神已经走在了中国国际化的最前沿。
责任编辑 曾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