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业增长方式的转变的制度创新研究

2011-12-30 19:19赵景胜
中国新技术新产品 2011年20期
关键词:合作化制度农业

赵景胜

(林口县农村合作经济经营管理总站,157600)

本文主要研究我国农业经济增长方式转变的程度,并在现实的基础上得出结论:现阶段,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度是实现农业经济增长方式转变的一个阻力,指出农业走合作化道路将是一种必然的历史选择。当然,这种合作化不同于历史上的合作化,它已经被赋予了新的本质内涵。

1 我国农业经济增长方式转变与制度变迁

面对怎样实现农业经济增长方式转变,实现农业的现代化和可持续发展成为当前的热点问题。经济学家们对此作了深入的研究,目前,对经济增长方式转变的影响因素的研究有很多,但是归纳起来主要有四种:技术、资本、发展阶段、制度。

我国正处于由计划经济体制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转型时期,经济增长方式由粗放向集约、有效成功转变的过程会加速转型实现,而我国农业经济增长方式转变缓慢,粗放程度较高,经济粗放增长所带来的资源与环境矛盾突出,只有加快转变、彻底转变粗放式的经济增长模式,才能缓解,进而从根本上解决这些制约经济特别是农业经济长远发展的深层次矛盾和问题。因此,走合作化道路是解决这一问题的关键。旨在推动我国农业经济增长方式转变的实现,同时希望给广大的发展中国家实现农业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一些建议。

2 我国农业经济增长方式现状分析

农业经济增长方式一般分为粗放型和集约型两类。粗放型增长主要靠大量的土地、劳动和物质资本的投入来获得农业产值的增加,典型特征表现为:第一,人力、资源和资金的多占用、高消耗来实现农业产值增加;第二,生产要素的产出率和利用率低下,资源浪费严重;第三,科学技术对农业增长的贡献率小;第四,成本费用水平高,商品化率低且产销不适;第五,农业生态环境不断恶化,可持续农业基础薄弱。农业集约型增长主要靠科学技术进步和劳动者素质提高来实现农业稳步、持续的增长,典型特征表现为:科学技术进步对农业增长的贡献份额远远大于物质要素投入的贡献份额;具有很高资源配置效率和结构优化效益;市场信息网络完善,农业商品化率高,市场竞争力强;自然资源使用合理,生态环境逐步改善,实现农业可持续发展。农业经济增长方式转变是指农业经济增长方式由粗放主导型向集约主导型转变。同时,在转变过程中要努力发展循环农业、生态农业、有条件的地方要加快发展有机农业,提高农业可持续发展。

现阶段我国的农业生产,从局部看,有机械化、半机械化生产,而从总体看,则主要依靠手工劳动和个体劳动,这就决定了我国的农业生产力不仅水平低下,而且发展极不平衡。要转变农业增长方式,大力发展农业,必须采用先进技术和新的农业生产方法,使农业逐步摆脱传统状态,走向现代。说明农业劳动生产率的提高,不是依靠传统要素存量的增加,而是依靠科技进步。邓小平同志说: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在我国广大农村,只有引进适用的新产品、新品种,只有用先进的科学技术和现代化装备武装农业,逐步实现生产工具、生产技术和生产组织的现代化和社会化,才能变资源优势为经济优势,为农业生产的近期发展和农业生产力稳定高速的发展提供充足的物质保证,为实现农业增长方式转变奠定坚实的基础。

3 我国当前制度阻碍农业经济增长方式转变

当前,我国实行的家庭联产承包制度已经不再适合我国农业发展的需要了,主要表现在:

第一,现阶段我们的任务是建立完善的社会主义市场化经济,这个目标必然导致城市化不断加快,市场竞争加剧;现在的对农村却因为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采取了自由放任的方式,这种方式导致了与市场场经济之间的矛盾。

第二,目前的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是一种个人的小个体经营,按照经济学的理论,这种经营很容易达到一个极限的瓶颈状态,适合小机械作业,不能满足现在大机械高效率的要求,必然会影响自身的发展和提高。

第三,我国在加入世贸组织之后,农产品市场逐渐开放,而国家并没有及时作出政策上的调整,使得农户的交易成本不断提高,获得的收益不断减少,加剧了与市场经济之间的矛盾。

我们可以看出,由于我国处于经济转型阶段而导致农业在结构转换过程中的矛盾日益凸起,影响了农业的发展。

4 农业新合作化是促进农业增长方式转变的新选择

制度对农业也起着不可忽视的作用。制度对农业产业发展的决定性作用主要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形成农业生产经营者长期而稳定的理性预期;建立适应市场经济发展要求的农业产业组织形式;创建农产品市场流通体制和政策保护体系。因此要想实现农业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首先要从制度创新入手,进行制度的创新。

现在经过研究发现,现代的农业产业化有两种基本模式:“公司+农户”的经营模式和农民合作组织模式,而且,“农业合作经济组织是农业现代化的根基。……一个有效的农业合作体系的建立,对于加快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的转变起者决定的作用”。因此,我国目前要促进农业的发展,必须照顾顾这两个方面,那么,农业经济合作化道路就是必然的选择。

农业合作组织是一个有了近200年历史的事物,是一个有许多经验和模式可以借鉴的事物,是一个成熟的制度形式和组织形式。国外农业发展模式就证明了这一点。本文所倡导的农业合作化是农业新合作化,它不同于传统的农业合作化运动。它是与市场经济相联系的,在时代背景、现实基础方面以及在制度变迁路径、目的性和发展轨迹等方面,新合作化都具有自己本身的价值:

(1)市场经济建立与完善的过程中的新合作化的原动力在于农民在面临的市场风险和各种压力而进行自我协调、改进的过程。农民选择这种集中经营或规模经营的方式,通过建立新型互助合作机制对农业生产体制进行一场变革,这种制度变迁当属“诱致性变迁”模式。

(2)农业新合作化是以提高生产经营的效率为目标,通过提高农业生产的社会化、规模化、集约化、组织化和商品化程度,发挥合作优势来克服农民个体的弱势地位,通过互助合作机制来规避风险和提高效率。

(3)我国农业选择合作经济组织的制度模式,建立一个有效的具有自身特色的农业合作体系,符合社会主义制度的内在要求,同时也具有优势的制度环境。

综上所述,农户与大市场的矛盾的直接受害者是农民。社会的发展,农业走机械化、自动化道路是必然途径,而要实现这一切首先要实现土地的规模化,面对国际化的大市场,迫切要求农民实现规模经营,而目前的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度的最大特点就是分散经营,这与目前的制度需求是背道而驰的。因此,我们迫切需要一种新的农业制度,而新合作化就是最好的选择。

[1]陈吉元,韩俊等.人口大国的农业增长[M],上海:远东出版社,1996.4.

[2]贾根良.劳动分工、制度变迁与经济发展[M],天津:南开大学出版社,1999.

[3]刘国光,李京文主编.中国经济大转变:经济增长方式转变的综合研究(下)[M].广州:广东人民出版社,2001.483~484.

[4]朱启才.权利、制度与经济增长[M].经济科学出版社,163~165,183~186.

猜你喜欢
合作化制度农业
毛泽东农业合作化思想及其当代价值
国内农业
国内农业
国内农业
合作化时期农村劳动管理研究的三个维度
擦亮“国”字招牌 发挥农业领跑作用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研究
浅探辽代捺钵制度及其形成与层次
签约制度怎么落到实处
构建好制度 织牢保障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