模具材料与热处理教学研究

2011-12-30 19:19:33黄全新
中国新技术新产品 2011年20期
关键词:热处理模具职业院校

黄全新

(广西第一工业学校,广西 南宁 530023)

引言:随着我国工业模具的快速发展,模具制造业人才需求逐年加大,对技术类的要求也越来越高。但是,目前模具专业人才无法满足制造业的高速发展,因此,对职业院校模具材料以及热处理专业的教学改革要从市场的实际人才需求为出发点,以培养学生动手实践能力为主要思想,从不同的角度来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才能使学生更快的融入社会的工业化中,为模具制造业的发展做出贡献。

1 模具材料与热处理教学现状分析

《模具材料与热处理》是职业院校模具设计与制造专业的一门主干专业课程,同时也是一门专业的基础课程。通过该课程的学习,可以使学生学得有关模具、工程结构以及机械零件等常用的金属材料的理论基础知识和热处理的基础知识,使学生具备基础的根据模具零件的加工条件与失效方式等进行材料的合理选择与使用,并且可以独立的完成模具零件的冷、热加工工艺线路的制定。职业院校(高职或中职)的模具设计与制造专业的毕业生都是在企业一线工作的,毕业生不论是从事模具设计还是模具制造,都必须具备了解模具材料的工艺性能、热处理的基本知识以及一定的材料选择能力。因此,这门课程是培养学生职业与工作能力的一门核心课程,提高《模具材料与热处理》教学质量显得尤为重要。

通过对某省高职院校的《模具材料与热处理》的教学课程、教学效果以及教学内容等进行调查,结果显示了有40%左右的职业院校理论课程教学课时为28-32学时;有50%左右的职业院校理论课程学时为56-64;没有开设或者是与其他课程进行整合的约占10%。课时较少的一般至进行模具材料的基本介绍,课时开设较多是一般是介绍金属材料的性能、金属的基本知识、热处理的基本知识以及模具材料的选择与处理等。理论课程开设较多的职业院校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及掌握程度要深刻一些,具有较好的教学效果,但是,有大部分的学生还是感觉该课程非常难学。

针对这一调查结果的研究表明了,每个职业院校对《模具材料与热处理》的在职能力培养的重视程度不一,课程教学在32学时以下的,一般都只认为学生只要具备模具材料的相关知识或者认为学生在实际的工作中根本用不到这些知识,即使使用到了企业也会拿出零件所需的制定材料以及热处理的工作流程,职业院校都认为,企业所需生产的零部件材料都是规定的,热处理的流程也是预先制定的,根本不需要变动。教学课程课时在56学时以上的职业院校,认为学生不仅需要模具材料选择以及热处理方面的基础知识,而且更加需要具备机械制造工业所需要的工程材料方面的一般知识,这些知识是学生学习其他课程的基础,也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

2 模具材料与热处理教学改革措施

2.1 重视课程主干知识的学习。《模具材料与热处理》是一门理论知识与社会实践联系较为紧密的专业课程,同时也是学习其他机械零件类工艺与实习课程的基础所在。模具材料的成分与性能之间的关系的基本规律,提高材料的性能与发挥材料的潜力的途径等,都是该课程的主要的主干知识,因此,职业院校首先要把握好这些主干知识的课程教学,并进行合理的拓展教学。

2.2 重视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教师要不断的进行教学方法的研究,重点在与培养学生对该课程的学习兴趣。首先要做好本课程的入门教学,明确该课程在整个专业中的重要地位。在课程开展前的论绪部分,教师要对本学科的发展历史、现状以及未来的发展方向等进行详细的讲解,同时进行金属模具材料、热处理工艺技术在生活以及生产方面的广泛应用,以此来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与兴趣,充分的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与主动性,引导学生能够产生探索该专业奥秘的欲望。教师在课程的教学过程中,要理论联系实际,比如在讲解到热处理技术时,教师可以布置自行编制出一个典型零件的模具热处理工艺,然后安排学生到热处理的实验车间进行实际的手工操作,最后再按照技术要求进行零件的检测,从而检查制定的热处理工艺是否正确,并且对出现的错误能够产生深刻的认识。理论联系实际的教学方法可以充分的调动学生学习本课程的积极性,使得枯燥的理论知识变得生动有趣,教师必须重视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的习惯,使学生的学习情趣保持长久的动力。还要善于设计问题的情景,选择合理难度的问题,通过教师的引导使学生得出结论等,这些方法都可以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产生很大的吸引力,使他们更加主动的去学习,从而取得更好的学习效果。

2.3 协调课程知识逻辑性与教学体系间的关系。教材是教师进行课程教学的依据,并对教学活动起着制约性的作用,对该课程教材的编写不仅要考虑到学科课程的知识逻辑性,还要考虑到学生学习本学科的认识的认知能力与规律以及考虑教学的整体性。对教材的改革其本身就是一项综合性的改革,不仅涉及到课程的编写模式,同时还设计到了教学模式以及教学方式的改革,因此,教师所采用的教学方式与课程教材编写的模式密切相关。在目前职业院校重点抓教学质量的情况下,教师的教学质量也在不断发展与完善中,因此,应当遵循科学的原则编写教材,从而方便教师按照先进的教学方法进行教学。比如,在现行的模具的热处理部分,采用了大量的文字进行平铺直叙的论述,学生学起来感觉很厌烦,教师授课也感觉枯燥乏味,对该课程的教学就产生了非常大的影响。假设可以在教材中能够联系实际添加一些图文以及设问、质疑等,并适当添加一些模具热处理工艺的分析讨论等,将可以更方便的让教师组织教学活动,从而激发学生的求知欲。

2.4 随学生的课堂反映灵活调整授课方法。教师授课方式的正确与否直接影响到学生的接受知识的效果,学生在课程开展的过程中,不可能一直保持着良好的学习状态,可能会随着天气以及某件事情的影响,因此,教师在授课过程中,一定要注意观察学生的课堂反应,进行及时的授课调整,从而可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提高学习效果。

2.5 开展强化实验课程教学。目前,大部分职业院校的教学情况是开展教学改革且课时明显偏少,《模具材料与热处理》课程更需要结合课程理论强化实验教学。因为这门课程是理论与实践结合非常紧密的课程,不论是知识的传授、技能训练以及综合能力的发展,都离不开实验。现在部分职业院校涉及到的实验课程比较少,导致了课程的教学方法比较单一,使本课程的教与学都明显的枯燥乏味,对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非常不利。

3 结束语

《模具材料与热处理》课程是职业院校专业必修的基础课程,本课程具有教学内容理论性强,概念多,知识点多的特点,所涉及到的专业术语较多,十分的抽象。所以学习中难免觉得枯燥乏味,通过笔者前面所提到的教学方式的改革,可以充分的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从而提高教学效果。在动手实践中认知理论知识,同时增强自身的实践能力与创新能力,使学生综合素质得到全面的提高。

[1]阮保荣;职业院校机械工程材料实践教学的几点建议[J];科教文汇;2009年08期.

[2]大和久重雄;蒋正行;;模具的耐磨性和抗咬合性—模具材料和它的热处理[J];模具工业;1980年01期.

[3]陈学文;《机械设计基础课程教学改革与实践》机械类课程报告论坛组委会;机械类课程报告论坛文集;高等教育出版社;2006.

[4]何培珏;模具材料的合理使用及其强度的匹配[J];轴承;1980年06期.

猜你喜欢
热处理模具职业院校
民用飞机零件的热处理制造符合性检查
《模具制造》月刊2020年订阅通知
模具制造(2019年10期)2020-01-06 09:13:10
Cr12MoV导杆热处理开裂分析
模具制造(2019年10期)2020-01-06 09:13:08
如何加强职业院校学生的德育教育
活力(2019年15期)2019-09-25 07:23:12
第十三届Asiamold广州模具展盛大开幕
模具制造(2019年4期)2019-06-24 03:36:38
浅谈职业院校中的美术教育
消费导刊(2017年20期)2018-01-03 06:26:51
擦擦模具
童话世界(2017年8期)2017-05-04 04:08:34
模具制造中高速切削技术的应用
J75钢焊后热处理工艺
焊接(2016年2期)2016-02-27 13:01:20
高精度免热处理45钢的开发
山东冶金(2015年5期)2015-12-10 03:27: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