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山泉
涂铭旌搞科研要读兵法讲谋略
文/山泉
灰色西装、浅色裤子,花白头发整齐地向后梳着,神采奕奕。这是83岁涂铭旌院士给人的印象。
1998年以来,涂铭旌院士主要从事纳米、矾、钛功能材料及纳米材料的研究与应用,先后获国家及部、省级奖14项,发明专利30余项,发表论文300余篇,专著4部;培养研究生90余名,其中博士生35名,博士后8名。现任四川大学教授、稀土及纳米材料研究所所长。
用不同颜色的笔批注学生论文、教学生要“看得远”,执教60年的他,认为教育要大爱无疆;执教60年的他,炒菜煲汤、旅游拍照,与学生分享,这个“老小孩”,大家都喜欢……
83岁的涂老,带着一批博士。涂老的教学方式,用他的一个学生——川大化学工程学院教授闫康平的话说就是,老师授课是教同学们“看得远”。
学生的论文,涂老必是仔细看的。闫康平说,涂老喜欢用彩色笔,也用这些笔批注论文,“你看那些纸上,尽是五颜六色的批注修改。本来用的是一个颜色,在修改的时候,就用了红色,再要添加的时候,又会用绿色。”
涂老的认真,让学生都很佩服。每一次上讲座前,涂老都会仔仔细细地准备教学用的幻灯片,把最新的知识引用进去,“通常是涂老自己把要在幻灯片里使用的内容写在纸上,包括字体的颜色和粗细,他都标注得很仔细,然后让学生把这些内容转换成幻灯片。”
生活中的涂老,也和年轻人一样“时髦”。闫康平笑着说,涂老用苹果手机,触摸屏幕、翻阅网页手指非常灵活。平常,涂老还会用电子邮箱回复每一位给他发邮件的人,“从不让秘书代劳。”
“他自己买菜做饭哦。”闫康平记得,有几次到涂老家,就是涂老亲自去买菜做饭,让学生来品尝,“会做的菜多,换着花样地做,有时炒几个素菜,有时还煲一锅汤。”看得出,涂老挺享受这样的时光。
在很多人眼中,搞研究的人大都比较古板,但涂老的学生对他的印象却是:幽默、风趣,还会关心大家的生活。
闫康平的孩子与涂老的大孙女一样大,有一次涂老闲聊时就问起,“你的孩子结婚了吗?”简单的一句话,让闫康平非常感动,“他带了那么多博士生,谁结婚了有孩子了,孩子几岁了,他都清楚记得。”
闲下来的时候,涂老喜欢旅游,回来后,还会像个孩子一样,笑嘻嘻地把照片连同旅游的经历跟大家一起分享。“就在不久前,涂老去了一趟香港,回来就迫不及待把照片给我们看,告诉我们这是什么地方,那是他吃的什么特色菜。”涂老性格随和,大家都非常喜欢他。
不久前,四川大学党委书记、校长、数位院士和教授等百余人,特地为83岁高龄的涂铭旌开办了一个庆典会,以纪念其执教60周年。
“我的执教经历才刚刚36年,对涂老还不能望其项背。现在谨代表川大全体师生向先生致敬。”川大校长、谢和平院士说,四川大学举办这次庆祝会,不仅是回顾涂老取得的功绩,更是要学习和弘扬他的为人、为师、为学的精神风范,更要表现出“大学之大,就在于学术之大,要让所有老师为了追求学术而努力奋斗”。
书法是谢和平的一大爱好,为了表达敬意,他还亲手书写了一幅作品赠予涂铭旌:“师之懿范、人之楷模”。
赠送礼品时,谢和平笑问:“专业吧?”涂铭旌开怀大笑:“现在更专业了,一段时日不见,大有长进啊。”
熟知涂铭旌平日除了学术,还喜欢欣赏艺术品,川大杨泉明书记代表师生专门赠送了一幅大鹏展翅的画作给他。
在材料科学领域,涂铭旌不仅率先在全国组建了“纳米材料交叉学科研究中心”,先后承担“863”等重大科研项目10余项,申报国家发明专利105项,发表SCI、EI论文300余篇。他的很多学生现在都成为了材料科学领域的中坚力量。
涂铭旌是重庆人,当年他放弃外省的高薪聘请,回四川亲手创建了川大金属材料学科。后来,又带领团队成功申报博士点、获准成为国家重点学科,成为ESI全球前1%的学科领域。
让人惊叹的是,如今83岁的涂铭旌依旧战斗在教学第一线,还带了两个博士生,五六个研究生。而一年前,他还在给本科生上课。涂铭旌的学生、材料科学教师连利仙说:“去年,我配合涂老给本科生上课,课题为《创造发明学导论》,他不讲具体的操作而是开发学生思维,每周三小节课,他周周来,思路清晰,还亲自制作PPT。”
在庆典仪式现场,大家见到了涂铭旌书写的PPT:讲话稿由红色、蓝色、黑色字句构成,有的粗、有的细,不时有三角形、星号做点缀。连利仙说,参加庆典的涂铭旌穿着红色格子的棉质衬衣,外套灰色西装,气色看来甚好。殊不知,他身患癌症已经十余年。十年前,涂铭旌被查出患了直肠癌。在住院手术期间,他一边进行化疗,一边坚持在病房给研究生上课。
“他用生死考验见证了崇高的师德,诠释了教师职业的理想追求。”涂铭旌在川带领的第一批博士生黄婉霞回忆,即便现在,老师也有这样的习惯:走路也好、吃饭开会也好,甚至到公园散心,说几句就扯到工作、研究上去了。
“那时候,我们到病房去看他,他就问我们的论文做得怎么样,并提出自己的建议。”有一次,涂铭旌让黄婉霞把自己的一大堆研究资料给他送去,没想到一周后黄婉霞去拿时,资料的关键点都被总结在了两张纸上,“说明他都挨个儿看了的,思考了的。”
参加庆典会的学生们认为,涂老20多分钟的发言,不仅是给大家上了堂国学课、历史课、科研创新课,更是一次扣人心扉的思索课。
涂铭旌依照自制的PPT讲述了他的科研实践体会:艰苦创业的三句古训、科技竞争的三点体会、做人做事的三条自律,其间谈到中国史,引用孟子、周易、三国演义等名言警句。“80余岁的老师能活到老、学到老,我辈惭愧。”学生说。
如今,涂铭旌还在攀枝花、重庆等地给企业做指导,在科研一线发光发热。他讲述科技竞争的观点也很是新颖,他说:“科技需要七分技术、三分艺术,倘若百分之百的技术只能获得零分成果,高科技一定要和人文结合,结合艺术才能搞好。”
对于选择何种项目进行研究,涂铭旌总结:要找到科学研究的少人区、物品运用的多人区、接受利用的高效区,做科研、搞产业要做就要做第一,“科研,没有第二名”。
孙子兵法是不朽的军事巨著,被誉为“东方兵学鼻祖”、“世界古代第一兵书”。当孙子兵法与科技谋略相遇,会碰撞出怎样的火花?
“‘运筹帷幄之中,决胜千里之外,吾不如子房’是刘邦对张良的称赞,在当今激烈的科技、经济和市场竞争中应事先制定发展战略,要用计为首,未战先算。”
一头银发的涂铭旌院士一开口就直奔主题,他言谈之间笑声朗朗,精神矍铄,尽管身为中科院院士、工学博士,主研方向是稀土材料,但涂铭旌丝毫不掩饰对传统国学的热爱。
由于酷爱读书,1956年就读于上海同济大学的涂铭旌被同学戏称为“读书匠”,这个绰号陪伴着他走过了半个世纪。“我就是个读书匠,这个绰号太符合我的个性了,我从十几岁就开始看《孙子兵法》,现在也是有时间就看,《孙子兵法》已经成为日本企业的管理秘籍。”
“科技是永无止境的竞争,必须要了解你的对手,了解最新学科的进展,了解自己的特长,这样才能促进自己的发展。”涂铭旌直言很喜欢《孙子兵法》中“知彼知己,百战不殆”这句话,他认为这句话主要是指导人们如何实施“知彼知己”谋略:现代企业领导者应随时研究国家的路线、方针政策、法律法规,国家发展规划以及重大需求动向、科技重点支持领域动向,关注本地优势及国内外同行的研究动向、重点、特色。
涂铭旌以自己的人生经验和知识,对孙子兵法进行了剖析。他在同济大学读本科时,被同学们称为“读书匠”、“书呆子”。后又到西安交通大学任教,可是还是因为书生气太重,“做了七分成绩,却只收获三分成果;而同行有的人做了三分成绩,却收获七分”。为什么技术好、投入多却收获不足?涂铭旌说,自己想来想去,“不是技术问题,而是艺术问题,就是缺乏对谋略这门艺术的领悟。”
“谋略是一种艺术。”涂铭旌说,“后金融危机时代,高素质创新型人才培养的思维分为人文艺术思维、创造发明思维、科技竞争思维、科技辩证思维。我已经带了几十名工学博士,但我常常希望他们走出‘工而不博’的困扰,多发展其他方面的思维。”
在涂铭旌看来,无论做管理还是做科学都要选择战略目标和战略重点,随后研究策略直到实施计划,全过程都应随客观形势、环境和竞争对手的变化而变。“科技竞争没有固定的方式方法,就像水流没有固定的形状一样,能依据客观情况变化而取胜的,就叫做用兵如神。”涂铭旌认为,三种谋略有异曲同工之妙,主张发展特色经济、科技产业、创意无穷,胜乃无穷。
涂铭旌结合孙子兵法与当代科技的发展,并结合四川大学金属材料专业的发展情况及其他相关实例,旁征博引地道出了孙子兵法在现代科技谋略中的重要作用。
他举例说,1965年中国大陆宣布:“人类第一次人工合成牛胰岛素”。“可是中国却没有得到诺贝尔奖,问题在哪里?这是‘既不知己、也不知彼’的最好说明。”涂铭旌说,瑞典“诺奖”评委会专程来华却被拒绝,中国人对“诺奖”的无效申请成为了这项重大科学突破与诺奖失之交臂的原因。“
根据杨振宁的建议,中国人提出了申请,但为了三个单位之间搞平衡,推荐了四个人,诺奖规定,每个单项奖的获得者不能超过三人。”涂铭旌说,所以在科技竞争中,“知彼知己,百战不殆;不知彼,不知己,每战必败”。
对于科学创新,涂铭旌总结出了四字经:“人无我有、人有我新、人有我精、人有我廉、人多我走。”涂铭旌同时称,在发展过程中会遇到很多不可预知的变化,这要强调“变”,包括形式、环境、市场、竞争者、科学前沿的变化。他认为如同“兵无常势,水无常形”一般,企业家要增强动态应变能力,及时采取应变战略。
很多认识涂铭旌的人都说,他在科研项目上是百战百胜,做一个项目红火一个。但在涂铭旌看来,“百战百胜”并不是高明中最高明的,反倒是不经交战而使敌人屈服,才算是高明中最高明的。
“《孙子兵法》中有一条策略叫做‘避实击虚,以实击虚之策’,其实这条策略我把它理解为击‘少人区’、‘无人区’之虚。”
“什么是‘无人区’和‘少人区’?”涂铭旌微微一笑:“以多晶硅为例,我知道目前四川一直在说多晶硅产能过剩,多晶硅变成了‘多人区’,其实在前几年多晶硅还属于‘无人区’或‘少人区’,那时从事多晶硅产业的企业还是赚了钱的。所以,我们要找行业里的‘少人区’或者‘无人区’,这样才能在商业大战中取胜。”
涂铭旌指出,只有“技术上的少人区”、“用户上的多人区”、“经济上的高效区”这三个条件同时具备,才可以称之为“无人区”或者“少人区”。
一个工学博士,能对传统国学做到数十年如一日的潜心研究,并把其中的精华用在科学研究上,涂铭旌老先生的认真与执著值得我们敬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