呼和浩特市中外资银行结算业务研究

2011-12-29 09:14史军伟张剑
时代经贸 2011年23期
关键词:竞争力

史军伟 张剑

【摘 要】根据加入世贸组织时的协议,我国必须在4年内允许外资银行在我国经营人民币业务。2011年,第一家外资银行英国渣打银行在呼和浩特市营业,紧随其后美国花旗银行入驻呼和浩特,中外资银行在内蒙古地区的市场角逐逐渐升级,尤其是在外资银行所擅长的国际业务,中资机构面临着严峻的挑战。

【关键词】中外资银行;竞争力;SWOT

一、呼和浩特市中外资银行概况

随着内蒙古经济的开速发展,内蒙古目前的中外资银行已有二十多家,除了四大国有商业银行和政策性银行,股份制银行如华夏、兴业、交通、浦发、招商、中信、光大等均在呼和浩特设有分支机构。除此以外还有内蒙古自治区内的本土银行,如包头商业银行、内蒙古银行、信用合作社、邮储银行;外地的银行机构,如北京银行和浙商银行也相继加入了竞争激烈的市场。目前正在筹备在呼和浩特建立分行的还有恒丰银行,宁夏银行呼市分行,以及外资银行中的汇丰银行。目前呼和浩特市的外资银行只有渣打和花旗两家,但其对市场的影响已初露端倪。目前来看,可以把呼和浩特市的银行机构划分为五类:所有股份制、其他地方性商行、本地商行、四大商行、外资银行。

二、内蒙古外贸发展情况及国际结算市场份额分布

改革开放以来,内蒙古对外开放速度在加快,经济发展一直保持着高速增长的态势。内蒙古作为资源大省,羊绒、煤炭、稀土、乳制品、天然气资源在国内享有盛誉,近年来出口迅猛发展。1986年内蒙古GDP为181.58亿元,2008年为7761.8亿元,GDP年均增长达到16.9%。内蒙古对外开放经济的主要指标在同期也大幅度的增长:1986年内蒙古出口仅仅为6.37亿元,到2008年增长为248.5亿元;进口额在1986年为2.54亿元,到2001年达到116.5亿元并开始超过出口额94.4亿元,到2008年进口额达到了371.8亿元远远超过当年的出口额,赤字达到123.3亿元;内蒙古FDI也增长很快,从1986年的136万美元上升到2008年的26.5亿美元。在内蒙古外贸额快速增长的情况下,国际贸易结算作为银行的一项低风险高利润的中间业务,也是各家银行争夺的焦点。

1978年—1985年是国际贸易结算业务在呼和浩特市由中国银行初创及独家经营阶段。此后随着垄断壁垒的取消,来自中外银行的市场竞争越来越激烈,中国银行的国际结算市场份额在2006年已经下降到整个呼和浩特市的50%左右。而与此同时,股份制银行如华夏银行2006年的国际结算业务量却同比增长95%,国有商业银行面临巨大挑战。在2010年8月登陆呼和浩特的渣打银行,一成立就从中资银行挖走了大量的国际结算专业人才,中资银行面临更加严峻的形势。

三、中外资银行国际结算业务竞争力SWOT分析

SWOT分析法又称为态势分析法,它是由旧金山大学管理学教授于20世纪80年代提出来的,是一种能够较客观而准确地分析和研究一个单位显示情况的方法。SWOT四个英文字母分别代表:优势strength,劣势weakness,机会opportunity,威胁threat。从整体上看,SWOT可以分为两个部分:第一部分为SW,主要用来分析内部条件;第二部分为OT,主要用来分析外部条件。利用这种方法可以从中找到对自己有利的,值得发扬的因素,以及对自己不利的,要避开的东西,发现存在的问题,找到解决办法,并明确以后的发展方向。我们从中资银行的角度分析外资银行的进入对呼和浩特市国际结算业务产生的影响。

1、S(strengths)优势

中资银行所具有的优势还是显而易见的,对于四大国有商业银行来说,遍布全省各地,甚至是偏远的乡镇的分支机构,是所有其他银行无法取代的竞争优势,靠近消费者,可以更好的为消费者服务。

对于国际结算业务来说,因为中国银行是最早的外汇银行,所以其从事国际结算中间业务经验丰富,业务操作流程规范,对进出口商来说,风险较小,是他们的优先选择。所以尽管竞争激烈,中国银行仍然占据着呼和浩特市国际结算业务量的半壁江山。

股份制银行的优势在于代理机制比较完善,可以充分利用代理行来弥补机构网点少的缺点。如华夏、民生、浦东发展和中信实业的呼和浩特分行推出了四行“存取通”业务,这就意味着凡持有这4家银行任何一家银行发出的借记卡或活期储蓄存折,都可在4家中的任何一家银行柜面办理存取款和查询业务,且不收手续费,当日存取款不设金额和次数限制。在国际结算业务拓展方面,他们的经营要比四大国有商业银行灵活的多,尤其是许多国有商业银行不愿做的贸易项下的融资,他们就可以提供给客户。可随时加班,服务热情,一对一式的服务使得他们的国际结算市场份额在快速增长,如浦发银行在2006年就成为呼和浩特市国际结算业务量第二大银行。

2、W(weaknesses)劣势

国有商业银行的一大劣势是国际结算人员冗杂,效率不如股份制和外资银行高。比如中国银行的国际结算业务部是按照行政机构设置,有处长科长及普通职员几十人,人员冗杂。而普通的股份制银行的国际结算业务部是按照企业经理制设置,至多五六人。但股份制银行自身也有问题,他们的业务流程不够规范,通常同一人进出口都做,复核有时也并不能到位。而且由于多从事的贸易融资业务,本身业务风险就非常高,所以形成的呆坏账率也就相对较高。

3、O(opportunities)机遇

压力产生动力,来自国外的竞争必然促使中国的商业银行改善服务,提高管理水平,增加业务竞争力。外资银行国际标准操作的先进的组织管理、技术设备、经营方法以及由此而带来的较高的经营效益,对中资银行将具有巨大的示范效应。

4、T(threats)威胁

入世五年后,中国将放开所有的人民币业务经营限制,银行业的竞争更加激烈。尤其在国际结算业务方面,外资银行利用其遍布世界各地的分支机构和悠久的从业经验,可以给客户提供更加个性化的服务,如汇丰和渣打银行目前就可以做应收账款的无追索权的保理业务,这无疑是对缺乏金融衍生品创新的中资银行的一个巨大挑战。2004年的南京熊猫爱立信“倒戈事件”就充分说明了外资银行对中资银行国际业务发展的威胁。而且中国银行内蒙古省分行本身的国际结算业务在呼和浩特的市场份额与九十年代相比已经下降很多。

尽管上述比较分析是粗略的,通过分析我们仍可以得出如下基本结论:从总体上看,中国商业银行的业务竞争力相对于外资银行尚有很大差距,与其竞争仍处于劣势,特别是国有商业银行应充分认识这一严峻形势。中国的商业银行应积极地借鉴外资银行先进的经营管理经验,充分利用其本土优势,为快速提升业务竞争力创造条件。

猜你喜欢
竞争力
2018中国商业银行竞争力评价结果
责任竞争力:企业可持续发展 的必选项
中国城市竞争力最新排名
“北上广深”pk城市竞争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