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建设社会主义需要什么

2011-12-29 09:14肖国进
时代经贸 2011年23期
关键词:实质性毛泽东思想形式

肖国进

【摘 要】建设社会主义需要公有经济。因此,我们曾经把改造生产资料所有制作为建设社会主义的根本措施。可是我们通过了二十年人民公社化经济的实践经验,发现改造生产资料所有制之后,建设社会主义的成效不够理想。所以,对于公有经济的认识还需要进一步探索和深入。此外,建设社会主义除了需要公有经济之外,还需要什么呢?

【关键词】实质性公有经济;精神支柱;马克思主义和毛泽东思想的根本特性;社会主义的灵魂

一、建设社会主义需要实质性公有经济

什么是实质性的公有经济呢?

本文认为:我们说私有经济或者说公有经济,不是生产资料,不是经济的来源,不是经济的形式,不是经济的体制,更不是经济的名称。而应该是指:私人受益的经济或者公众受益的经济。经济是什么人受益,就是什么实质。

某领导把公有资产转让给关系户,与关系户共营私利。这样的资产是公有资产吗?不是,这是私人营利,私人独享的资产,是事实上的、实质性的私有资产,即实质性的私有经济。

国库的款项都来源于人民,其来源、形式、体制、名称,无不洵属公有。但是,少数官员利用职权之便,巧立名目,巧设渠道,把国家款项投资给关系户,关系户又给官员送回扣,这样的经济能算是公有经济吗?不是。这样的经济虽然来源、形式、体制、名称都纯粹属于公有,但是最终却变成了私人受益,私人独享的经济,这是事实上的私有性质的经济,即实质性的私有经济。这类巧立名目,巧设渠道,变着法子让公有资产或公款流进私人腰包的情况,是不为鲜见的。

还有少数单位的领导,用公款吃喝旅游,请客送礼,摆威风,讲排场,肆意挥霍,他都说是业务或者公务的需要。然而单位员工却拿不上工资,单位欠账累累甚至垮台。这样的公款能算是公有经济吗?不是。这是私人受益、私人独享的经济,是事实上的私有性质的经济,即实质性的私有经济。

在这种生产资料公有制的经济形式之中,生产资料的支配权集中和垄断在官方手里,既削弱了广大人民的生产力,又增加了官方以权谋私的条件与机会。所以说,公有的经济形式并不等于公有;经济的形式不能决定经济的实质(决定的因素是人,是人的的意识素质)。

地球原本就是公共的。可是由于私有意识的作用,把公共的地球分割成私有的地盘,把地球上的经济资源变成了私有资产。这个实例又一次说明:“公有资产”不能决定经济(决定的因素是人,是人的的意识素质)。

不过,同样由于意识的作用,私有经济也可以转化为公有经济。

某民营企业老板,把企业的利润如实给国家纳税,如实与下属员工共同分享,共图企业发展。这种经济的成本、形式、体制、名称,虽然纯粹属于私有,但是最终却把经济利润与国家同享,与员工同享,这种民营经济变成了事实上的、公有性质的经济,即变成了实质性的公有经济。

袁隆平的水稻杂交技术,其来源、形式、名称都洵属私有。但是享受这一技术利益的却是全世界人。这一私有技术的经济利益,变成了事实上的、公有性质的经济利益,即变成了实质性的公有经济。

还有仁人志士为公益事业捐款等等,这都是私有经济转变成实质性的公有经济的例子。

根据以上事例,所以说,从经济的来源、形式、体制、名称等,去判断一种经济的实质,这未免过早。我们切不要被这种表面的、非决定性的、非根本的因素与迹象所迷惑,而我们应该看到的是经济利益的最终归宿,用经济利益的最终归宿来认定:是私人受益、私人独享的经济,就是事实上的、私有性质的经济,即实质性的私有经济;是公众受益,公众同享的经济,就是事实上的、公有性质的经济,即实质性的公有经济。

我们的社会主义与将来的共产主义所需要的公有经济,决不是形式上的公有经济,而应该是实质性的公有经济。所以我们建设社会主义,必须要肯定、弘扬和发展实质性的公有经济。

作为这样那样的经济形式,不论是公有的、私有的、种种的、什么样的经济形式,都各有各的天时地利,都各有各的优越性和弊端,可供人们来任意选择和接纳。那么,我们建设社会主义,需要认可和接纳什么样的经济形式呢?

因為经济形式不是决定经济实质的因素。所以,我们不要害怕某种经济形式,也不要迷信某种经济形式,我们建设社会主义所需要认可和接纳的应该是:最适应生产力发展的经济形式。只有通过生产力的高速发展,才能加速社会主义建设,才能实现共产主义的、产品及其丰富的经济目标。

本文认为:我们1978年经济转轨的实质,就是把某些存在严重弊端的、形式上的公有经济,转变成为不拘形式的实质性的公有经济,认可和接纳最适应生产力发展的经济形式。

二、建设社会主义需要大公无私的精神支柱

是什么因素起作用,来决定各种形式的经济,最终变成实质性的私有经济或者实质性的公有经济呢?这个起决定作用的因素,就是人们的意识素质。不论是什么样的经济形式,在私有意识的作用之下,决定都会产生出实质性的私有经济;而在公有意识的作用之下,就决定都会产生出实质性的公有经济。意识作用社会存在(人力物力)而形成经济的关系,是一种质量关系。就是:

自私自利×(人力+物力)=私有经济。

大公无私×(人力+物力)=公有经济。

因为思想意识是看不见、摸不着的事物,所以很容易被人们忽视。所以在经济不拘形式的局面之中,弄不清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与其他主义的根本区别。

但是,恰恰是这种看不见摸不着的思想意识,决定着经济属于“公”、或者属于“私”的本质。思想意识是建设社会主义决不可忽视的决定因素。

所以我们建设社会主义社会,首先是需要坚持马克思主义和毛泽东思想的根本特性——大公无私、为人民服务和实事求是的思想意识;需要重视大公无私、为人民服务和实事求是的思想教育;需要弘扬和树立大公无私、为人民服务和实事求是的社会风气。社会风气是最好的思想教育课堂。

大公无私、为人民服务和实事求的公有思想,是马克思主义、毛泽东思想的灵魂;是社会主义的灵魂;是社会主义的特色、特征、特点、特性;是社会主义社会与其他社会的根本区别;是建设社会主义所需要的必不可少的根本条件;也是政治上团结人民、凝聚人民力量、增强政治实力的根本条件。所以,胡锦涛主席在党的十七届四中全会报告中指出:“把思想理论建设放在首位。”

本文认为:一个民族要有精神支柱,一个社会要有精神支柱,一个人,尤其是青年人,要有精神支柱。如果没有精神支柱,就会腐化堕落,那是一个危险的信号。

所谓精神支柱,就是崇高的人生追求,就是激励人生积极向上的思想理论、信念、信仰、理想、奋斗目标之类。有千千万万的工人、农民、师生、医护人员、企业家、科学家、革命家……在一种精神支柱的激励之下,废寝忘食,工作不止,直至生命的最后一刻!更有千千万万的革命志士,为了崇高的理想,为了正义的境界,毅然舍弃了自己十分可贵的生命!

中华民族的精神支柱,在封建时代是儒家学说;在民主革命浪潮中是三民主义;在无产阶级革命运动中是马列主义;中国共产党及其领导下的人民,在实践马列主义的过程之中,形成了伟大的毛泽东思想,此时,毛泽东思想是中华民族的精神支柱;到1978年,中国改革开放,经济转轨,进入了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新时期,此时,我们中华民族的精神支柱,应该是与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一脉相承、又与时俱进的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科学发展观等。

可是,当今的青年人追时髦,追性感,追儿女私情,追潇洒,追浮华,追享受,追金钱,追明星,追老板,追哥们儿关系……还有不有更高的追求?

本文认为:我们既然是建设不同于其他社会的社会主义,就应该有更高的追求,就应该追求社会主义大公无私、为人民服务和实事求是的特色和特性。

因为干部是决定社会的因素。所以针对这种情况,我们的政府和干部应该以身作则,要追求正义,要追求大公无私,要追求为人民服务和实事求是,要有为社会造福的具体目标和崇高理想,为自己竖一根精神支柱,为人民竖一根精神支柱,为社会竖一根精神支柱。

因为大公无私、为人民服务和实事求是的思想意识,是社会主义的特性与特征,是社会主义的灵魂,是建设社会主义的决定因素,所以我们建设社会主义需要树立一根大公无私、为人民服务和实事求是的精神支柱。只有这样,才能形成实质性的公有经济,才能形成人们共享的共同财产,才能实现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的、人们共享社会财产的政治目标。

三、建设社会主义需要两个基点

根据以上分析,我们的社会主义建设需要这么两个基点:

一个基点是:“以经济建设为中心”,认可和接纳最适应生产力发展的经济形式,争取生产力的高速发展,实现社会主义、共产主义产品及其丰富的经济目标;

又一个基点是:“把思想理论建设放在首位”,弘扬和树立大公无私、为人民服务和实事求是的公有思想,肯定和發展实质性的公有经济,实现社会主义、共产主义共享社会财产的政治目标。

我们如果紧紧地围绕着这么两个基点去长期努力追求,那么,民族复兴有望,建设社会主义有望,追求共产主义目标有望。除此之外,别无其他的方式方法可以选择。

四、对我国社会主义的回顾

回顾我们社会主义的概况,所取得的成就是伟大的,会议、新闻、报刊、文艺都常作及时宣传,因而在此不谈。在此要回顾的是我国社会主义所凸现的两大负面问题:过去(改革开放以前),偏向于贫困;现在,偏向于腐败。

究其原因,贫困是因为受到了哲学误区的困扰,束缚了广大人民的生产力;腐败的原因除了还残存着某些资产的官方垄断之外,主要原因是干部忽视马克思主义和毛泽东思想的根本特性,忽视为人民服务和实事求是的思想建设,干部是社会的决定因素。

邓小平同志为我们建设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搭起了框架。邓小平理论既克服哲学误区的困扰——坚持改革开放,又肯定马克思主义、毛泽东思想的根本特性——坚持四项基本原则,这就是邓小平理论的伟大之处,这也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特色。我们遵循马克思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就是走社会主义道路;如果忽视了马克思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那是走什么道路就说不清楚了。

我们的新中国有一段最美好的回忆,那就是建国之初1955年之前。那时经济不拘形式,政治廉洁公正,讲求为人民服务。人民政府倡导和督促地主、老财、老板们给工农减租减息,增加工资,接着土地改革,平均地权,农村组织互助组,提倡团结互助,鼓励劳动生产,表彰劳模。此期间人们在政府的倡导和督促之下盛行廉洁无私,团结互助,努力生产,我国的政治经济欣欣向荣,蒸蒸日上。这就是我国既坚持马克思主义、毛泽东思想根本特性、又没受到哲学误区困扰的一段美好时光。

1955年之后,开始实行集体经济和计划经济,粮、棉、油等物资统购统销,计划分配,定量供给,生活难以温饱。直到改革开放,走出了哲学误区,生活又才好转。

五、我们正在社会主义的大道上阔步前进

近几年与当前,指导我们建设社会主义的思想理论,是以科学发展观为代表的思想理论。

科学发展观是我们当前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指导方针和战略思想,也是同马克思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一脉相承又与时俱进的科学理论。

科学发展观,把发展作为第一要义。发展是当代中国的主题,离开了发展,便是一片僵局。我们中国要发展,社会主义要发展,马克思主义要发展。科学发展观指导我们运用发展的眼光、发展的思路、发展的办法去解决前进中的问题。

“以人为本”,一句话道破了社会发展的密码,点中了社会发展的主题。自然生人,人生社会,人是社会的起点和核心;人是社会及社会活动的主体。政治、经济、文化等等一切社会存在,都由人们创造,都为人们服务。“以人为本”理顺了社会发展的这层关系,进一步引导我们走出“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的哲学误区,对充分肯定人的社会主体地位,充分发挥人的社会主体作用,充分发扬为人民服务的共产主义精神等,奠定了明确坚实的理论基础,起到了科学伟大的积极作用。“以人为本”是社会主义实践的结晶,是哲学误区的进一步转折,是马克思主义继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之后的再一步重大创新和科学发展。

在科学发展,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统筹兼顾等精神的指导之下,促进了我国社会的和谐发展。胡锦涛主席领导中国共产党和中国人民,迈出了建设社会主义的大步伐,迈出了为人民服务的大步伐。以胡主席为首的党中央非常关心民生,从防治“非典”,防治“禽流感”,到关心农民工问题;从关心青少年读书,实行九年义务教育学杂费全免,到关心老年人问题;从减免农业税,发放农、林、牧生产补贴,到救灾扶贫;从合作医疗到养老保险等等;随着我国文化科学技术的文明发展,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繁荣昌盛,为人民服务的覆盖面逐步增大,为人民服务的内容逐渐增多,为人民服务的力度逐渐增强,把我国建成一个幸福和谐的大家园。这种为人民服务的精神与行动,就是缩小三大差别(工农差别、城乡差别、脑力劳动与体力劳动差别)的唯一途径,也是缩小阶级差别的社会主义大步伐。这一切极大地鼓舞着我们中国人民建设社会主义的热情和信心。

可幸的是,我国现在有某些民营企业老板,同样在发扬为人民服务的精神:他们发财不忘社会,向社会如实交税,向社会慷慨捐赠,赞助社会公益事业和接济贫困灾区;他们发财不忘工人,除了给工人相应的劳酬工资之外,还给工人发福利,搞培训,买保险,轮休,疗养,参观旅游。他们怀着为人民服务的感情,既努力创造财富,又与社会共享,与工人共享。这就是民营经济的光明之面,既是民营经济,又是一种实质性的公有经济。

本文认为,不论是国家还是地区,不论是公营还是私营,只要把与人民共同创造的财富,让人民共同分享,力求平等幸福,力求共同发展,这就是实质性的公有经济,也就是社会主义的道路。

如果用质量关系来辩证社会,那么,精神举措是社会的质,政治实力与经济实力是社会的量。“大公无私为人民服务的精神举措×(政治实力+经济实力)=社会主义力量=社会主义作用=社会主义效应。”

因为我们走的是一条前所未有的社会主义道路,挫折与困难是难免的,但又是暂时的。三十年前我们的社会主义受到过哲学误区的困扰,但是我们没有丧失建设社会主义的信念,,没有迷失建设社会主义的方向,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之下,在科学发展观的指导之中,我们正在社会主义的大道上阔步前进。

以上是对我国社会主义的回眸、分析和探讨,仅供读者参考。

猜你喜欢
实质性毛泽东思想形式
孤独会造成实质性伤害
小议过去进行时
微型演讲:一种德育的新形式
搞定语法填空中的V—ing形式
术前栓塞联合显微手术治疗实质性小脑血管母细胞瘤的临床效果
法律援助的实质性分析
例谈机械能守恒定律几种形式的应用
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
毛泽东思想闪金光
毛泽东思想来武装刀山火海咱敢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