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拿大的教育行政制度及教育改革的考察和启示

2011-12-29 00:00:00罗雪琳
教学与管理(理论版) 2011年7期


   上世纪80年代以后,许多发达国家开始致力于教育改革,国际社会开始向以知识为基础的社会(Knowledge-Based Society)转变。在这种形势下,许多国家将怎样提高学生们的学习能力作为教育改革的重点,推出了各种各样的措施和活动。芬兰在2003-2006年实施的国际学生的学习达到程度调查中将芬兰的学生的学习能力放在了首位,受到了世界的关注。在关于国际学习能力调查方面,加拿大的存在不可否定,加拿大一直被喻为“马赛克国家“,即一个多民族,宗教,语言和文化相融合的国家。加拿大的三个标准的学习能力测试和加拿大的课程改革及教师评价改革等,对中国现代教育改革具有借鉴意义。
  一、 加拿大的学校教育制度
  1.加拿大教育行政组织
  加拿大总人口3161万人,是一个拥有10个州和3个准州的联邦制国家。关于教育权限,根据1867年宪法(British North American Act),下放为各个州来全权负责。加拿大的联邦政府里不设立教育部,改革动向基本根据每个州来实行。因此各个州之间具有一定差异。也是加拿大教育的最大特点。
  各个州因为初级、中等教育的学校制度不同,因此各个州的教育部长为了顺利地互通情报和相商协议,于1967年成立了教育部长协会。主要工作有,因各个州的中等教育毕业的条件都有不同,州之间对跨州转校的学生出示各自州的毕业条件、各个州的科目认定资料,或者实施全国规模的学习能力测试等进行协商。在1999年九月通过的“维克多利亚宣言”中,再次确定了CMEC的在全国性的教育问题解决方面的指导作用,各个州之间的合作朝着积极的方向发展。协会的活动地域主要在大西洋岸的4个州,分别是New Brunswick州,Prince Edward Island州,Nova Scotia州,Newfoundland州。州之间的和谐协作是教育权利分管的加拿大的一个重要特点。
  2.各个州的教育行政组织
  在加拿大的各个州,各个州的教育部决定教育体制,负责教育财政。教育委员会具有决定学区的教育目标、教育预算、教育项目以及雇用教职员等权利。教育部长主要对教育委员会的运作提出建议,主要职务是实施教育委员会决定的方针。在加拿大人口最多的州(Ontario州 ),根据州教育法,从语言和宗教的角度,设立了英语公立学校,法语公立学校,英语教会学校,法语教会学校这四类公立学校,根据学校的类别并设立了72个教育委员会。
  在规模较小的州(Nova Scotia)现在目前有6个地域教育委员会和1个法语教育委员会。二次世界大战后,教育委员会开始管辖较大的地域,并且将名称从“学区教育委员会(district school boards)”改为“地域教育委员会(regional school boards)”。1990年以后,Ontario州、Newfoundland州各州对教育委员会都进行了削减,Newfoundland州成为加拿大首个废止教育委员会的州。
  二、加拿大的学校改革
  1.学校财政改革
  主要对公立学校的财政改革进行考察。加拿大的学校财政来源,主要有两种。第一,由州政府直接拨款。第二,政府拨款和教育委员会向市镇村征收的税金。根据2006年度的教育委员会的预算,加拿大各个公共机关单位承担的比例分别为,联邦政府0.21%,州政府74.50%,市镇村政府0.40%,教育委员会24.89%。联邦政府对公立学校的直接拨款一直占极小比例。加拿大10年前进行学校财政改革时一度减少州财政的负担比例,但是2008年却有所增加。加拿大的学校财政的情况根据州的差异,主要是从传统的由学区进行赋税征收的固定资产税作为教育税,逐渐转变为从州政府的一般财政收入中拨出一部分作为教育税。学校财政收入由教育委员会负责的分散性方式向州内的中央管理运作方式转变。在注意保持财政方面的平衡发展的同时,课程改革和教员评价的改革同时也在进行。
  2.学校课程改革
  加拿大的许多州,作为教育改革的重要环节,在州内对课程进行严格统一的设置,同时各个州之间的合作也非常密切。比如由Alberta、Saskatchewan、Manitoba等州和3个准州所组成的“加拿大西北部协定”(Western and Northern Canadian Protocol:WNCP)中,设定了与数学、英语、国际语、社会学等有关的共同学校课程结构。另外,由大西洋4州设立了“大西洋各州教育集团,制定了作为共同的学校课程结构的“学校学习毕业必要条件的“大西洋加拿大结构”,以上的举措都把提高学生学习能力的学校课程开发作为最重要的事项。在Ontario州,提出了必须把导入一贯方针的学校课程作为教育改革的主要事项。关于小学学校课程,文件规定有语言、数学、艺术、第二语言法语、保健体育、原住民语言、科学与技术、社会科学等科目,中学学校课程主要有艺术、商务学、加拿大与世界学、古典与国际语言、英语、第二语言英语(English as a Second Language)以及英语能力的发展(English Literacy Development:ELD)、第二语言法语、职业教育、保健体育、数学、科学、社会科学、原住民语言、原住民学、社会学与人文学、技术教育等。中等学校中,将9、10年级学生与11、12年级学生分开实行课程制。即9、10年级学生可以对英语、第二语言法语、数学、科学、地理、历史等主干课程,根据自己的兴趣和将来毕业的发展方向来选择课程,或者选择重视抽象理论的研究型课程,或者选择重视实践性的具体的内容的应用型课程。主干课程以外的课程,可以从公开课中选修。11、12年级的学生主要从职业准备课程、专科学校准备课程、大学准备课程中选择一门课程,他们也和9、10年级学生一样可以选修公开课。从10年级升到11年级,或11年级升到12年级时,对想更换课程的学生,还专门设置课程,该课程可以在州教育部的学习中心等地听课。中等学校毕业证书取得条件是,必须修完30个科目,其中必修18个,选修12个,并通过Ontario州的中等学校识字测试,以及参加地域活动达到40个课时才能拿到毕业证书。
  3.学习能力测试
  首先是国际学习能力测试。根据2003年的调查,加拿大的来自1000所学校,约28000人的15岁学生参加了测试,Nova Scotia州、New Brunswick州、Newfoundland州、Prince Edward Island州的英语学校和法语学校也参加了测试。CMEC发行了PISA调查结果相关的报告。报告指出,从整体上来看加拿大与其他国相比居于上位,具有以国际知识为基础的社会的对应能力。报告中不仅指出了国际比较中加拿大的所处位置,对各个州、各科目以及各个领域的具体情况也做了详细分析。
  其次是国内学习能力测试。加拿大国内的统一学习能力测试,主要有CMEC实施的学校教育达成度指标项目(The School Achievement Indicators Program:SAIP)。主要以13-16岁的学生为对象,对数学、阅读、作文、理科等科目进行数年一次的测试。由于各个州的学校课程有不同,因此加拿大的全国统一测试也招来批评。但是因为认为有必要对加拿大整体的教育制度是否能够满足学生和社会的需求进行测试,因此加拿大国内测试仍然被许多国家引进。
  
  再次是州内学习能力测试。拥有教育行政的第一管辖权限的各个州也进行了同样的举措,现在大部分的州都会通过一定形式实施州内统一的学习能力测试,并且作为通过取得中学毕业证书的必要条件。Ontario州从2000年以后开始以10年级学生为对象进行识字测试。以测定9年的学习阶段中,通过学习本州统一的学校课程的各个科目,是否掌握一定“能力”。测试结果将个别地通知到学生,对于不合格的学生以及哪方面的技能不足等向学校进行汇报,并且还对州整体情况,各个学校合格情况,以及有学习障碍或身体障碍的需要特别支援的学生的情况等各种情况分门别类进行汇总形成报告。
  4.教师评价
  加拿大的教师的业绩评价,根据2001年12月的“教室中质量相关法律(the Quality in the classroom Act)”的教师评价主要有以下几点:
  第一,3年进行一次评价(录用后的两年内每年一次),实施评价的年度内,至少进行两次评价。必要时校长可进行追加性评价。教师也可要求进行追加评价;第二,评价者为校长,可以委任给副校长评价。第三,主要是校长和每个教师就观摩课程的重点及该课程的指导、以及教师的学习计划等行讨论。观摩课程后会议主要是讨论观摩课程的结果等。第四,评价分为模范、良好、满意、不满意四个标准进行。第五,关于评价结果、评价标准以及说明等内容,由校长写出评价结果报告。并把复件交给教师。原件送给教育委员会。第六,连续两次被评为“不满意”的情况,该教师被处于“观察状态”,并且接受提高职业技能的各种训练。之后进行第三次评价,如果是“不满意”的结果,则校长向教育委员会通知该教师不具备规定的资格。该教育委员会则对是否继续雇用该教师进行投票表决。第七,关于评价结果有不同意见时,可以实施调解手续。评价程序,主要以开发教师的能力为第一目的,因此也有意见认为应对本人公开以及可以实施调解手续的规定。而且评价不在收入中体现。
  以上通过考察加拿大学校教育改革的各个方面,对中国教育改革的启示,主要有两点。第一,进行培养学习能力的学校课程改革。加拿大的教育改革最引人注目的地方是教学改革的第一目的是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并且以此为目标有三个不同层次的测试,即国际学习能力测试,全国学习能力测试,州内学习能力测试。21世纪的中国教育改革也需要向以知识为基础的社会转变。主要从加强教育对社会的活力,教师的职业能力的提高,减少地域教育之间的差异等各方面进行了各种改革。进行培养学习能力的学校课程改革是有必要的。
  第二,注重文化的培养和教育内容及方法的现代化。以教育课程改革为参照物,以培养儿童、学生的深层认识、能力和创造性为目标,将教育课程的基准灵活安排。除了从固定的不变的统一的填鸭式教育向培养生存技能转变,由以教师、教材为中心向以学生的体验为中心转变之外,鼓励进行以本学校历史环境特征为特色的课程设置。从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转变。弘扬中国传统文化的同时也介绍各国不同文化,将外语教育与文化教育紧密结合起来将是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
  参考文献
  [1] Council of Ministers of Education, Canada.“JointMinisterial Declaration:Shared Priorities in Education atthe Dawn of the 21st Century”,1999.http://www.cmec.ca/publications/victoria99.en.stm.
  [2] Treff,Karin and David B.Perry.“Education”,Finances of the Nation 2005,Canadian Tax Foundation,2005,10:2.http://www.ctf.ca/FN2005/CHAP10.pdf.
  [3] Treff and Perry.ibid.,pp.10:1-10:19.
  [4] Kidder,Annie,“Fundraising and corporate donations in schools:The Beginning of a two-tier public education system”,Education Canada Fall 2002.
  [5] McAdie,P.& Leithwood,K.,“The Ontario curriculum we need”,Orbit,35(1),2005.
  [6] CMEC. Measuring up:Canadian results of the OECD PISAstudy-The performance of Canada’s youth in mathematics,reading,science and problem solving 2003 first findings Ottawa:Ministry of Industry.2004,http://www.cmec.ca/pisa/2003/Pisa2003.en.pdf.
  [7] 赵文彬.转型期中国教育制度变迁的三角结构和三角博弈.现代教育管理,2009(07).
  [8] 邬志辉.教师教育理念的现代化及其转化中介.东北师大学报,2000(03).
  [9] 邴正.教育国际化与后发展国家的文化.教学与研究,1997(09).
  (责任编辑任洪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