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针对学校体育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对体育课进行的改革取得了很大成绩。全面贯彻《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精神,坚持以深化改革为动力,以促进发展为目标,以学校体育工作为重点,以改革促学校体育工作的发展,以培养意志力强、体魄健壮、身心健康的学生,促进中华民族综合素质的提高为宗旨。同时,这也有力地推动了西部地区学校体育教学改革的深入发展,尤其是传统体育选项课与选修课的开设,在一定程度上满足了西部地区学生的不同体育需求,培养了学生的体育兴趣,激发了学生的体育特长,从而也活跃了西部地区学校的课外体育活动。然而,由于地处边远地域的西部地区在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都比较落后,使西部地区的学校体育面临着严峻的挑战,学生的体育意识淡薄,锻炼习惯尚未养成,终身体育能力与体育文化素质较差,体质健康状况不佳,缺乏健康教育内容。如何改变西部地区学校体育的这种状况,通过文献资料调研和观察,以及根据西部地区的特点,分析并提出了西部地区学校体育发展的思路,为今后西部地区学校体育的改革和发展提供理论参考。
一、西部地区学校体育的现状
21世纪,我国奏响了“西部大开发战略”的乐章,迎来了基础课程改革的浪潮。西部大开发和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为西部地区教育的发展带来了千载难逢的机遇,支持和帮助西部地区发展科技教育,积极开展内地省市对西部地区教育的对口支援,为西部地区学校体育的发展创造了有利条件。
近年来,在素质教育、健康教育思想的指导下,西部地区教育部门加大了体育教材的改革力度,特别是在教材内容和构建方面,比较充分地考虑到学生发展的需要及其不同年龄阶段的身心特点,体育教材的娱乐性也在体育教师备课和钻研教材中得到挖掘,使学生由被动转为主动地上好体育课,接受体育锻炼,逐步符合二十一世纪学校体育工作的发展思路。但是,作为西部地区的学校体育教学仍存在以下问题:思想观念陈旧;经费投入和场地器材不足;教学观念、方式、方法上落后和陈旧;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受到严重制约。因此,导致西部地区学校体育教学工作开展困难,以及出现学校体育教学工作恶性循环这一怪圈。要改变这一现状,西部地区学校体育教学需要革新,除在教学硬件上下功夫外,作为教学软件,则应当根据西部地区的特点,结合教学大纲的要求,调整学校体育教学系统,使之符合素质教育的要求。
在课程改革方面。西部地区教育部门为了使民族传统体育项目与学校体育教学之间相互衔接、相互渗透和相互补充,许多学校增加了体育课的项目种类和开设健康教育课程及讲座。但却没有改变传统的体育教学组织模式,学生一旦对新项目有了了解,掌握了项目的技术要领,就会像其它项目一样重新失去学习的动力。我们必须认识到,运动项目的增加仅是学校体育课程改革的一个部分,而不是全部,更不能单纯将项目的数量作为提高体育课教学质量的唯一途径。运动项目的增加在数量上是有限的,在时间上是短暂的,改变目前的体育教学的困境应当从破除传统的教学理念和模式入手,将教学课的重心转向学生,摆正“技能学习”与“体质健康”的位置,强调体育与社会科学、自然科学的关系,摸索和探讨、挖掘、创新、整理一批具有民族特色和地方特色的体育教学路子,以此提高学生对体育课的兴趣,使学生认识到体育是人生道路中不可缺少的重要组成部分。
二、西部地区学校体育发展的思路
1.以新的健康理念推动西部地区学校体育教育观念转变
西部地区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相对落后,由于国家西部大开发战略的实施和政策的优势以及西部地区自身的特点,使得近年来西部地区政治、经济、文化发展速度相对较快,群众体育发展迅猛。西部地区学校体育在“健康第一”思想的指导下,在身体健康、心理健康和社会适应为目标的课程改革在全国范围内全面实施的条件下,从场地设施到实践内容都有了质的飞跃。学生的体育需求也由单纯的增强体质转变到健身、健美、娱乐和终身体育等多方面、多角度的发展。由于学生的体育需求的变化,在今后的西部地区学校体育中,健身、娱乐体育内容将大大增加,特别是在课外体育中,有可能占据主导地位。
健康教育方面,要适应现代健康理念的要求来构建西部地区学校健康教育体系。重新审视西部地区学校健康教育目标、任务、内容、实施途径和方法,树立新的健康教育观念,形成新的健康教育思想,构建和实施适应知识经济时代需要的西部地区学校健康教育体系,不断深化西部地区学校健康教育工作,加大力度培养西部地区体育人才,加强师资队伍建设,重视民族体育科研方面的工作;加强西部师资队伍的管理,提供学习培训的机会。在西部地区各类、各级学校中进行有目的、有计划、有针对性、有评价的健康教育活动。指导学生养成和建立健康的生活模式,获得和保持身心健康,使学校既是获得知识的场所,又是获得健康的源泉。
2.结合民族传统体育内容反映西部地区学校体育特色
中华民族有着悠久而古老的文明史,拥有民族独有的宝贵资源和丰富的民族文化遗产。中国的民族民间体育代表着古老的东方保健体系,有着千余项民族民间体育传统运动项目,且各具特色,内容纷繁复杂,风格迥异。作为民族传统体育项目在西部地区有着深厚的群众基础,且学生经常耳闻目睹,得到熏染,因此把这些具有健身、娱乐、观赏、竞技的项目系统的应用在西部地区学校体育教学工作中来,就具有相当好的可行性。在教学中采用学生熟悉的形式来上熟悉的课程内容,就能更好地调动起学生学习积极性,而学生上课的积极性则是完成教学任务,造就高素质综合人才,推进素质教育的根本所在。
因此,由原来突出现代竞技体育的单一教学模式转变成现在的把民族传统体育与现代体育相结合的教学理念,不仅可以引导学生了解民族传统体育运动各个项目的发展情况,而且可以更好地发展民族传统体育项目。同时,由于民族传统体育项目对场地和器材要求不高、娱乐性较强、易于广泛开展的特点,组织学生积极参与,不仅大大缓解了锻炼人数与场地器材冲突的矛盾,同时也让广大师生在娱乐中得到和加强身体的锻炼,而民族传统体育项目也得到了更多人的了解和接受。这样更能适应多数西部地区学校体育课的教学,弥补了无法完成教学大纲上对场地器材要求较高的项目的教学的不足,而且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及爱好选择一些适宜他们特点的项目或单人或多人地进行练习,从而,避免了经费的过多投入和浪费。作为地处西部地区的学校,特别是条件、设备比较落后的学校,西部地区民族传统体育项目的应用具有它独自的优越性和广泛的实际意义。
3.西部地区学校体育重心的转移
近年来,我国学校体育教学进行了一系列重大改革,传统与改革体育课的主要区别集中在是发展“三基”,还是促进“身体健康”的问题上,这也是目前我国西部地区学校体育改革的一个焦点问题。学生的体质健康水平是包括学校体育在内的终身体育锻炼所追求的目标,而不是体育课的直接任务。
随着素质教育的贯彻实施,以“健康第一”思想和健康三维观指导下的课程改革为导向,西部地区学校学生课余时间的增多和体育意识的加强,西部地区学校体育的重心要逐渐由课内转移到课外。西部地区学校体育中的课外体育形式将呈现以下特点:体育俱乐部成为西部地区学校体育的重要组织形式;体育社团将在西部地区学校得到较快发展;非正式的体育群体活动将越来越活跃;西部地区学校体育呈现多样化和小型化;优秀的、民族独有的传统体育项目将得到继承和发扬等。这些形式能够给予学生更大的选择空间、更宽松的学习环境、更符合学生的实际需求,有利于提高学生对体育运动的兴趣和加深学生对本民族传统文化内涵的理解。
三、结语
西部大开发和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为西部地区的发展带来了千载难逢的机遇,为西部地区学校体育的发展创造了有利条件。重新审视西部地区学校健康教育目标、任务、内容、实施途径和方法,树立新的健康教育观念,形成新的健康教育思想。改革创新,走传统体育与现代体育相结合的路子。重视西部地区学校课外体育建设,形成以体育俱乐部、体育社团等为主要组织形式的多样化、小型化课外体育模式。通过对西部地区民族传统体育项目在学校体育教学中的应用和实践,既能促进优秀的民间传统体育文化的继承和发扬,又能培养师生的创新精神和健康教育观念,创造一个健康的文化生态环境,培养学生文化健康的教育生活方式。让学生通过生动活泼、形式多变、内容丰富、开放性的传统体育项目的教学,学到更多的知识,强调学生亲身体验,感受丰富的文化生活,发展学生的实际体育能力。
参考文献
[1] 薛强.关于少数民族传统体育项目在农村中学体育教学中推广的可行性应用调研.http://xkg2010.teacher.com.cn/UserLog/UserLogComment.aspx?UserlogID=7008372010-8-6.
[2] 安斗.关于我国少数民族体育项目进入学校体育探析.中国体育科技,2003,39(3).
[3] 蒙富春.西部地区学校教育发展浅探.现代教育教研,2010(6).
(责任编辑任洪钺)